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以谋为剑!从流亡少爷到权倾天下 > 第226章 权贵交结新途启

杨将军爽朗一笑,接过酒杯一饮而尽,“顾大人不必客气,本将军只是实话实说罢了。朝中若都是你这样为国为民的官员,何愁我朝不兴盛?”顾长渊谦逊地笑了笑,借机与杨将军攀谈起来。他深知杨将军在军中的威望,若能得到他的支持,对改革大计至关重要。

“将军,如今边境时有摩擦,军费开支巨大,却收效甚微。下官以为,我朝军备亟待改革。”顾长渊语气诚恳,目光灼灼。

杨将军浓眉一挑,略带审视地看向顾长渊,“哦?顾大人有何高见?”

顾长渊早有准备,便将自己对军事改革的一些想法娓娓道来,从士兵训练到武器装备,再到战略部署,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他尤其强调了现代军事思想的重要性,例如后勤保障、信息传递等等,这些都是古代军队所欠缺的。

杨将军听得频频点头,他久经沙场,自然明白这些建议的价值。虽然顾长渊提出的有些想法过于超前,但他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顾大人果然是年轻有为,这些想法虽然新奇,但却切中要害。若是真能实施,我朝军力必然大幅提升!”

顾长渊见杨将军态度有所松动,心中一喜,趁热打铁道:“将军,改革并非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有所突破。下官希望将军能够支持改革,为我朝的未来出一份力。”

杨将军沉吟片刻,最终点了点头,“顾大人的想法,本将军会认真考虑。有些举措,或许可以先行试点。”

得到杨将军的初步承诺,顾长渊心中大定。他与杨将军又寒暄几句,便借故离开,寻找下一个目标。

他注意到几位朝中重臣正聚在一起低声交谈,便缓步上前,拱手施礼,“几位大人,下官顾长渊,冒昧打扰。”

几位重臣见是顾长渊,都客气地回礼。顾长渊巧妙地将话题引到改革上来,他并没有直接阐述自己的理念,而是从几位重臣的利益出发,分析改革将如何提升他们的地位和影响力。

“诸位大人,如今朝中弊病丛生,民怨四起。若不思变革,恐有动摇国本之虞。下官的改革计划,并非是要损害各位大人的利益,而是要与诸位大人共谋发展,共享繁荣。”

几位重臣听罢,都陷入了沉思。其中两位对顾长渊的提议颇感兴趣,表示愿意进一步了解他的改革计划,并考虑给予支持。

顾长渊暗自欣喜,他知道,改革之路漫长而艰辛,但只要一步步稳扎稳打,最终定能实现目标。他环顾四周,目光落在宴会角落里一位官员身上。这位官员主管文化教育,在朝中颇有影响力。顾长渊端起酒杯,向他走去……“大人,久仰您的大名……”

顾长渊端着酒杯,步履稳健地走向宴会角落。那里,一位身着青色官袍,蓄着三缕长须的中年男子正独自品着酒,他便是主管文化教育的吏部侍郎,王大人。顾长渊在心中默默整理了一下措辞,脸上堆起恰到好处的笑容。

“大人,久仰您的大名,下官顾长渊,今日得见,三生有幸。”顾长渊举杯示意,语气恭敬而不显谄媚。

王大人抬眼打量了一下顾长渊,微微颔首,“顾大人年轻有为,本官也有所耳闻。”

顾长渊谦逊一笑,“大人谬赞了。下官今日斗胆前来,是想与大人探讨一些关于教育改革的想法。”

王大人来了兴趣,放下酒杯,示意顾长渊坐下详谈。“哦?顾大人对教育改革有何高见?”

顾长渊便将自己对教育改革的构想娓娓道来。他认为,当前的教育体系过于僵化,选拔人才的方式也存在诸多弊端。他提议打破门阀垄断,扩大教育普及范围,让更多有才华的寒门子弟有机会接受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可用之才。他还强调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王大人听得聚精会神,不时点头赞许。顾长渊的见解新颖独到,切中时弊,让他深感触动。“顾大人所言极是,如今的教育制度确实存在诸多问题。若能按顾大人所言进行改革,定能为我朝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大人英明,下官也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将教育改革推行下去。”顾长渊趁热打铁,争取王大人的支持。

王大人沉吟片刻,最终点头表示赞同,“顾大人的想法,本官会认真考虑,并尽力支持。”

顾长渊心中一喜,又与王大人寒暄几句,便起身告辞。他知道,今晚的收获已经足够丰厚。然而,他环顾四周,发现仍有一些权贵对他心存疑虑,他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眼神中带着审视和怀疑。他们或是担心改革会触动自身的利益,或是对顾长渊的能力抱有怀疑,并不愿意轻易表态。

一位身着华服,面色倨傲的官员冷哼一声,“这顾长渊年纪轻轻,口气倒是不小。改革?谈何容易!”

另一位官员附和道:“是啊,朝中积弊已久,牵一发而动全身,岂是他一人就能改变的?”

顾长渊将这些议论尽收耳底,心中暗自思忖。他知道,改革之路注定充满荆棘,想要获得所有人的支持是不可能的。他需要找到突破口,逐个击破。

这时,徐凛风悄然走到顾长渊身边,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顾长渊眼睛一亮,微微颔首,转身再次走向那群心存疑虑的权贵……“诸位大人,在下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诸位大人,在下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顾长渊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了众人的耳中。

几位官员停下交谈,目光转向顾长渊,眼神中带着探究。那位身着华服的官员轻蔑地一笑,“顾大人有何高见,不妨说来听听。”

顾长渊微微一笑,不卑不亢,“诸位大人方才所言,顾某已尽数听闻。诸位大人担心改革会触动自身利益,顾某并非不知。然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更非顾某一人之力所能完成。顾某今日前来,便是希望能与诸位大人共同商议,寻求一个能够兼顾各方利益的改革方案。”

徐凛风站在顾长渊身后,不动声色地观察着众人的反应。他适时地凑到顾长渊耳边,低声道:“大人,可以以户部尚书刘大人和工部侍郎李大人为突破口。刘大人担忧改革会影响国库收入,李大人则担心改革会增加工程成本。您可以针对他们的担忧,提出更具体的解决方案。”

顾长渊心领神会,转向户部尚书刘大人,“刘大人,您担心改革会影响国库收入,顾某深感理解。但改革并非削减开支,而是开源节流。通过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通过发展工商业,鼓励民间投资,可以增加国库收入。如此一来,改革非但不会影响国库收入,反而可以使其更加充盈。”

他又转向工部侍郎李大人,“李大人,您担心改革会增加工程成本,顾某也理解。但改革并非一味追求高成本,而是追求高效率。通过改进技术,提高生产力,可以降低工程成本;通过优化流程,减少浪费,也可以降低工程成本。如此一来,改革非但不会增加工程成本,反而可以使其更加合理。”

顾长渊的这番话,句句切中要害,让刘大人和李大人听得连连点头。他们原本对改革心存疑虑,但经过顾长渊的解释,他们发现改革并非洪水猛兽,反而可以带来诸多好处。

刘大人沉吟片刻,开口道:“顾大人所言有理,本官愿意支持你的改革方案。”

李大人也紧跟着表态:“本官也愿意支持顾大人。”

顾长渊心中一喜,他知道自己已经成功地说服了这两位权贵。但此时距离宴会结束时间已经不多了,他必须抓紧时间,争取更多人的支持。

他环顾四周,发现还有几位权贵仍然保持沉默。他知道,这些人才是真正的难题。他们或是位高权重,或是根深蒂固,想要说服他们,并非易事。

顾长渊深吸一口气,正准备再次开口,却听到宴会管事高声宣布:“宴会结束!”

众人纷纷起身,准备离去。顾长渊虽然已经结识了数位权贵支持改革,但还未达到目标数量。而且他知道,这次宴会的风波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税制变革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他看着徐凛风,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凛风,我们走吧。”

徐凛风跟随顾长渊走出宴会厅,夜色深沉,宫墙高耸,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在空气中弥漫开来。顾长渊停下脚步,抬头望向夜空,低声说道:“这盘棋,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