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冠绝新汉朝 > 第一百三十一章 乡品!

冠绝新汉朝 第一百三十一章 乡品!

作者:战袍染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4 19:13:29 来源:小说旗

祖中正看了几眼之后,神色微变,还未进衙门,就吩咐人去将陈迁请来。

过了约莫半个时辰,陈迁方才过来,他到的时候,正好看到祖中正低头看文的样子,也不打扰,站在一旁,静静等待。这一边等,还一边扫了那文章一眼,不出所料,果然就是《师说》。

见此情景,陈迁心里颇为复杂,《师说》一文他也已经亲眼看过,甚是惊叹,更知道此文价值,对文章风靡彭城丝毫也不意外,莫说一个小小的彭城,就是风靡整个徐州范围,也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他也听了有关陈华的传闻,身为下邳陈家的一员,心里多少有些想法,只是说到底,小辈之间的争执,并不会影响到他的判断。

“恐怕,很快就没人会以看小辈的眼光看陈止了,他这个名士之称,因这篇《师说》,肯定要坐实了,陈华的事虽然闹心,但无关大局,不过为了防止节外生枝,该尽快将这篇文章传给家中,也好让他们心里有数。”

陈迁正想着,祖中正则放下那篇文章,笑道:“徙南,我就说吧,要等到年后,再给陈止定品,果不其然,若非有此决定,今日说不得又要来一次快马追邮驿了。”

“中正说笑了,您早有先见之明。”陈迁拱手笑着,轻轻恭维一句。

祖中正口中的“快马追邮驿”,是留县流行的一个传闻,说的就是陈止的品状书先后几次变化,逼得中正不得不派人追回,在这个传闻中,祖中正没被描述成愚蠢之人,而是被形容为一个品贤之士,不忍贤才被埋没,才先后追回品状书。

这让祖中正颇为自得,连带着对陈止的观感也好了许多。

“不用给我戴高帽,”祖中正却微微摇头,“刚才郑管的人也来过了,带了朱守的话,说是仰慕陈止的才学,卢访问则拿来陈止新的品状书,你先看看……”说着,他拿起桌上的品状,递了过去。

陈迁上前双手接过,拿过来直接翻到最后几页,越看眼睛瞪得越大。

“青州左家、掌军中郎将,这等人物去给陈止拜贺?”他抬头看向祖中正,显然被这个消息惊到了。

实际上,按正常的渠道,消息早就该传到陈迁手上了,偏偏陈华牵扯其中,有意堵塞消息,让同为陈家人的陈迁没能立刻得知。

“你还不知道?”祖中正也有些意外,跟着点头道,“八成是因为陈华的缘故吧。”他也知道陈华在彭城的传闻。

陈迁的脸色顿时有些难堪,这种事在外姓人看来,就属于家丑了。

祖中正也不纠缠于此,只是笑道:“别想这个了,看看品状书的最后一行吧。”

“最后一行?”陈迁一听,心头一跳,“中正您已经给了评断?”他边说边看,目光落到最后一行字上,眼皮子顿时跳了跳,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然后一抬头,看向祖中正,“中正,您这……”

祖中正微微一笑,道:“我着实未料到短短时间,陈止竟有这等事迹,才不得不多写几个字。”

陈迁却摇摇头道:“不是这个,而是这个乡品,未免……不太合适了吧。”

就见那品状书的最后一行写着:素有贤名,书法精湛,长于名教,议定五品。

贤名,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形容,乃贤良之名之意,要同时兼顾才能和德行,被郡县认可,能被称“贤”的,至少也得有名士之格,一般都是改评时才能加上,陈止这一定品,就直接称贤,纵然不是首例,可也堪称罕见!

书法精湛,这就不必多言了,已然隐隐点出陈止的书法可以称之为大家了。

至于那长于名教,同样让陈迁意外,这就是指的教化之名。

名教,也就是名分教化之意,可以追溯到孔子的“正名”之说,是通过说服教育的引导之法,维持社会秩序,为师教学是其中一环。

名教与自然之说的争论,正在整个新汉朝范围内兴起,陈迁自然知晓,一旦给某人的乡品品评中加入这两个字,会带来多大的影响!

只是想到那篇《师说》,陈迁又明白过来,知道只要有那篇文章在,陈止就立于不败之地。

真正让他意外的,甚至难以置信的,是最后那四个字。

议定五品!

中品,五品!

这是个什么概念?

陈迁都只是六品乡品。

登品就是中品,直接定为五品,莫说彭城士族,就是顶尖的北方士族,中生代也没有几人能有这样的待遇,也就是琅琊王氏之类的可能看到。

而陈止呢?

本来因为行状的关系,陈家甚至没有给他递交品状书,而递交之后,最初还只能按照俗定约定,给陈止定个九品、八品,后来有了众多事情,才堪堪决定提升到七品。

就这样,考虑到彭城士族的意见,祖中正都不敢突破下品界限,为了稳妥起见,拖到了岁旦之后,结果现在一拿出来,就是要定五品了,直接跳了两品,更从下品范畴,一跃进入到了中品,还是中中位格。

“这……中正,纵有拜贺之事,又有师说一文,可陈止毕竟是第一次定品,总要留有余地,如此行事,彭城世家万一有人不服,就是隐患,不如先给个七品评定,等风头过去,再提升也不迟。”陈迁惊讶过后,就担心起来,这么一口气的提升,难免给人一种行将捧杀的感觉,他也顾不上上下之别了,直接出言建议。

祖中正却笑了起来:“彭城世家哪里还会不同意,若不同意,只需要找个人写一篇比《师说》还要好的文章过来,我自然也给他定个中品。”

他见陈迁还要再说,又摆摆手,说了句不相干的话:“我那兄长祖逖,如今已经接了济阴太守之职,不日就要上任了。”

他这话一说,陈迁先是一愣,跟着心思电转,隐隐明白过来。

济阴虽然位于兖州,却与青州相近,因为旱涝灾情,流民、贼军同样不少,多有倚仗青徐都督东平侯苟晞,再联想到祖中正刚才提到的,那东平侯帐下的朱守让人过来递话。

莫非是要为其兄攒个人情?联络人脉?

正当陈迁思索之际,祖中正又道:“你也知道那朱守的背景,这样的人会无缘无故过来给陈止造势?”

这话提醒了陈迁,让他一下明白过来:“中正的意思是?”

祖中正正色道:“陈止定是做了什么我等不知道的事情,但他朱守却知道,这事甚至重要到,能让他派出心腹幕僚,来给陈止活动、造势,你说这会是什么事?”

“朱守乃掌军中郎将,他知道,别人却不知道,还不能声张的,那岂非是……兵事?”陈迁的面色终于变了。

兵者,国之大事,一旦涉及,非同小可。

“你总算看出来了,”祖中正抚须点头,“本来就追回几次了,要是再来一次,本官也受不了了,自然要留一点空间,提到五品,就算朱守那边的消息传来,想来也足够抵挡了。”

“中正英明。”陈迁点点头,看出祖中正心意已定,但还有一丝担忧,“可贸然将个彭城士子定为五品,要是京城那边有意见,又该如何?”

这也是个现实问题,尽管几经演变,郡中正的品评就是终案,已是俗定,可架不住这次事情太过特殊,过去也有中正徇私,被京中驳回的例子,对中正官的权威是个重大打击。

祖中正似乎早有定计,不慌不忙的道:“不用担心,只要把这篇师说,连同品状书,一同递交京城即可,我只怕这五品都不能满足那边。”

“一同递交过去,还不能满足京城方面?难不成他们还会觉得五品低了?”陈迁是越来越听不懂了。

祖中正却眯起眼睛,伸手指着师说的一句话,小声说道:“徙南,你看文不够仔细啊,再看看这一句。”

“这一句?”陈迁闻言一愣,等顺着祖中正的手指看过去,先是皱眉不解,跟着眼睛猛然瞪大,“这……这句,这一句岂不是可以帮圣上开脱?”他猛地抬头看向祖中正。

祖中正笑了起来。

就见他所指的那句写着:“圣人之道,不穷异以为神,不引天以为高,利于人,被于事,如斯而已。”这话,出自柳宗元的思想,经过陈止的修掩,符合了此时认知。

简单来说,就是圣贤认为,天地异变有着自己规律,并不具有什么神秘特性。这一句,连同后面的两三句,配合前后文,其实也是劝学的,可单独拎出来,味道就有些变了。

祖中正眼中闪过一道精芒,低语问道:“推崇感应说的那群人,最近常言,洪涝兵灾都是今上失德,你说如果圣上看到了这一句,会怎么看?”

陈迁愣了半晌,跟着拱拱手,不再言语,很快就拜别了中正。

他一出来,没有回府,而是先吩咐下人,将《师说》一篇送去下邳,跟着又朝着陈府而去。战袍染血说还在外面,来不及修改,先发,回去修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