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掌上齐眉 > 第357章 登闻鼓

掌上齐眉 第357章 登闻鼓

作者:锦一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2 18:14:09 来源:小说旗

燕陵硬着头皮说道:“谢大人手中,有陛下钦赐的调军令牌……”

当年开漕运之时,先帝就为防有人私通上下,沆瀣一气贪污漕运巨利,所以将领卫府独立于漕运司之外,不在三军之中。

除非有调军令牌,否则任何人都无权调动领卫军兵力,而这既是为了威慑漕运司上下,那些兵力也同样是皇室最后的退路。

领卫军认令不认人,凡持调军令牌者,就能号令整个领位府上下。

当初庆帝为了钳制谢云宴手中那面能调动各地州县府衙的密令,才将调军令牌给了楚牧,可谁知道楚牧居然将其给了谢云宴,让他搬着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庆帝怒声道:“楚牧那个蠢货!”

燕陵闭嘴不言,想起被庆帝泄怒杖责,此时还生死不知的楚牧,脸色更是忍不住微白,只觉陛下如今性情越发暴戾,而京中也是风雨飘摇。

庆帝如同困兽,身着龙袍站在原地呼哧喘气。

薄膺看着怒极的庆帝,开口说道:“陛下,谢云宴所要,不过是严惩豫国公罢了,豫国公几次陷害于他,身处诏狱依旧不曾死心,妄图冤害萧家。”

“如今天下闹得沸沸扬扬,豫国公所做之事更是人尽皆知,谢云宴直言陛下袒护豫国公处事不公,您若审了豫国公,将漕运之事彻底了结,他自然没有借口不再归朝。”

庆帝闻言脸色晦暗:

“朕何时说过不审豫国公?朕早就说过,待到漕运之事了结之后一并再审,更何况他是臣子,朕是皇帝,几时轮到他来逼朕做事?!”

“朕看他分明就是狼子野心,早有不臣之心,所以才拥兵不返违逆朕意!”

薄膺皱眉看着庆帝,那略带浑浊的眼中划过抹深思,一字一句地道:

“陛下到底是觉得谢云宴有不臣之心,还是如谢云宴所言存有私心,袒护豫国公,从未想过要追究他罪责,只想将此事推脱过去?”

“你说什么!”庆帝震怒。

薄膺紧拧着眉心,不惧庆帝怒色:“豫国公勾结北狄,走运宿铁,谋杀朝廷重臣,贪污漕运巨利,他所犯之事,桩桩件件皆是死罪。”

“按大晋律例,他下狱之日早该问罪,陛下也从不是这般优柔寡断之人。”

“当初对萧家时,陛下尚且能够大义决断,从未曾因萧家多年功绩便有所迟疑,凡有叛国之罪便当严惩,可如今为何在对豫国公之事上却这般犹豫不决。”

“还是陛下真如外界所言,对豫国公有所忌惮,才对那些铁证视而不见……”

“放肆!”

庆帝已经很多年未曾见过薄膺这般咄咄逼人。

薄膺为相,向来是温和从容,睿智淡然的。

先帝在世时他便已登相位,这么多年无论是在朝堂之事,还是在其他事情上,他也从未曾这般凌厉地与他说过话。

论真起来,还是先帝在位,他是皇子时,薄膺有过这般疾言厉色。

庆帝登基多年,大权在握,薄膺也从未曾跟他起过争执,他都几乎都快要忘记当年他还是皇子之时,薄膺于朝堂之上意气风发,一人之下言语如利刃,连先帝也要礼让三分的样子。

庆帝恼怒道:“连你也来逼朕?!”

薄膺与其他老臣不同,他与庆帝曾有半师之谊。

见庆帝怒斥,他未曾惧怕,只容色苍老地说道:

“老臣从未有逼迫陛下之意,只是不解陛下为何屡屡袒护豫国公,陛下若觉得老臣放肆,那此事老臣从此不再过问,只陛下须知。”

“谢云宴不是萧缙,也不是当年的萧迎廷,”

萧缙和萧迎廷忠心至极,哪怕皇室打压也从不生异心,更心甘情愿为齐家护卫大晋江山,浴血沙场,可谢云宴不一样。

他天生逆骨,也非萧家血脉。

他没有萧家骨子里那份对皇室的敬畏和顺从,也没有萧缙和萧迎廷对皇室的忠骨。

庆帝听懂了薄膺的话,正因为懂了,他才越发坐立难安。

他无比后悔当初重用谢云宴,明知他逆骨难驯,却还想将他当成手中之刀,却不想未曾替他披荆斩棘就先伤了他自己。

庆帝知道薄膺并无不臣之心,满朝老臣之中,也只有薄膺是一心为了大晋从无半点私心,可刚才训斥犹在,他低不下帝王那高高在上的头颅。

薄膺也对庆帝失望至极,有些事情他以前不是没有猜测,可总觉得庆帝不至于糊涂至此,可如今看他这般犹豫不决。

当初萧家之事到底如何,他又有什么不知道的?

薄膺微垂着眼时,仿佛老了一大截,朝着庆帝行礼:“朝中之事陛下自有决断,是老臣多言。老臣身子不适,先行告退。”

寻了个借口,也没等庆帝说话,薄膺就直接退了下去。

这是庆帝登基之后,薄膺第一次拂了他脸面,负气而去。

“……”

庆帝本该怒的,他身为帝王,薄膺是臣子。

他这般离开,他大可问罪。

殿内冯唤和燕陵都是跪在地上紧垂着头,一方面是为薄膺大胆,一方面也是怕庆帝急怒之下问罪薄膺,可等了许久,庆帝却只是略显狼狈地跌坐在龙椅上。

他不能问罪薄膺,哪怕他再糊涂,却也还辩得清楚这大晋江山离不得谁。

殿内一时安静至极,谁也不敢出声,生怕惊扰了庆帝。

过了许久,庆帝才哑然开口:“薄相刚才那话,是什么意思?”

冯唤一愣,什么话?

“他说,外间盛传,都传的什么?”

冯唤听完庆帝的话后,才明白他问什么,他想起外间传的那些谣言,脸色一白,可对着庆帝的目光,只能硬着头皮低声道:

“回陛下,是跟先帝有关……”

“说!”

冯唤硬着头皮:“康王行刺谢大人之后不久,京中便传出一则谣言,说先帝当年病危,福王作乱一事乃是有人故意嫁祸,而陛下登基其位不正。”

“当年先帝嘱意新君并非陛下,而豫国公和萧老将军萧迎廷入宫勤王之时曾得先帝遗诏,那遗诏之中所立并非陛下,只因当时形势所迫,北狄来犯,朝中动荡不安,陛下又握着宫禁之权,若另立旁人必定天下大乱。”

“萧家为保江山社稷,又有豫国公从旁一力辅佐陛下,才隐瞒了遗诏让的陛下顺利登基……”

咔!

庆帝抓着桌角的手发出一声脆响,冯唤顿时头皮发麻,嘴里的话也是消声。

许久,头顶上方才传来庆帝声音:“还有呢?”

冯唤脸色惨白:“陛下……”

“说!”

他猛地一抖,整个人都伏在了地上,声音低如蚊呐,

“传言还说…当年萧老将军之死,便是因为他想拨乱反正,遵照先帝遗诏扶持正统登基,被陛下和豫国公所害。”

“萧将军他们战败临川,陛下明知他们是为人所害,却不曾主动替他们昭雪,也是怕萧家知晓当年之事,想要斩草除根。”

“谣言说,豫国公通敌叛国,勾结北狄,屡次谋害萧家,弑杀朝中大臣,谢大人将证据呈入朝中,陛下却置之不理,甚至还多有袒护,就是因为豫国公手中有先帝遗诏,陛下不敢处置他。”

“还说……说……”

“说什么?”庆帝咬牙冷喝。

冯唤一哆嗦,脱口道:“还说如今大晋皇室看似姓齐,实则早就姓了方,陛下惧怕豫国公手里捏着的把柄,所以宁肯天下大乱也不敢审他。”

他说完之后,就冷汗直流地趴在地上不敢言语。

果不其然,庆帝狠狠掀翻了龙案上的东西,那些金石玉器碎了一地。

“简直是荒谬!!”

“父皇当年病故,何来什么遗诏,萧迎廷入宫勤王时父皇便已经病逝,朕若不是正统,那谁是正统?端王吗?还是魏王,亦或是福王那个逆贼?!”

庆帝呼哧呼哧喘着粗气,喉间几乎泣血。

他简直恨极了传这谣言之人,可更多的却是心慌意乱,当年先帝在位时,就不曾属意他为新君,甚至一度看重福王和端王远胜于他。

那时候他被二王压得几乎动弹不得,在朝中更远无他们威势,后来登基之后,福王因谋逆被杀,端王却在第一时间选择称臣,让他不得不留了他性命。

可庆帝依旧还记得刚登基时,那些对于他其位不正,篡权夺位的猜测,还有那时时恐慌会有人夺权,日日命人监视端王和朝臣的惶惶不安。

他没想到时隔这么多年,居然会再次有人提起此事,更没想到冒出个什么“遗诏”来。

庆帝怒声道:“这谣言从何而来?”

冯唤压低了声音:“……淮安。”

他低声道,

“据说,是康王亲口所说,也是他言及当年先帝在世时并非属意陛下,心中储君另有人选,而且遗诏之事,也是经康王之口传遍淮安,再从淮安传入京城。”

旁人说的,谣言自然只能是谣言,可偏偏是由康王传出。

他是先帝的亲弟弟,是当今圣上的亲王叔,也是皇室如今除了那位年迈不理世事的大长公主之外,辈分最高的人。

康王说的,由不得人不信。

庆帝听着冯唤的话,脸上神色莫测,满是嘲讽冷笑了声:“康王……”

呵!

他太清楚康王的性情,野心是有,却也识时务至极,他这位王叔绝不会说出这种话来,这话只有可能是谢云宴那个小兔崽子弄出来的。

庆帝此时简直懊悔至极,若早知道谢云宴这般狼子野心,他绝不可能放他去江南,更不可能将漕运之事交给他去查,以至于让得漕司兵权被他所夺,如今反倒将他逼到这般地步。

他到底是为什么会信了那小子对他忠心,却忘了他跟萧家人不同,是个睚眦必报心狠手辣的狼崽子?!

殿中安静异常,冯唤和燕陵跪在地上,谁也不敢开口说话,任谁都能看得出来庆帝那平静表面之下随时都能爆发的怒气。

正当气氛诡异之时。

殿外却突然传出“咚”的一声。

仿佛暮鼓晨钟,那厚重而又低沉的鼓声,轰隆隆的传遍大半个皇城。

庆帝猛的抬头,朝着殿外方向看去。

燕陵失声道:“是登闻鼓。”

太祖建朝,为听取臣民谏议,允百姓申冤,在宫城外悬鼓,许臣民百姓击鼓上闻,执黄旛,挝登闻鼓,有击登闻鼓以闻於上,上命先君总三司以听理,至则平反。

凡登闻鼓响,天子必审。

这登闻鼓置于宫城之外,已多年未曾响过,别说是庆帝骤然听到时神情恍然,就连宫门附近所有人都是满脸恍惚,而此时登闻鼓前。

貌美少年执锤而立,明明瘦弱纤细,可是他敲鼓之时,却是神情坚毅,手中力道更像是想要将整个鼓面都击碎了一样,口中厉喝。

“我乃前都转运使芮攀之子,亭山书院生员芮麟,今击登闻鼓,状告当朝豫国公方玮庸勾结朝臣,私贿漕运上下,收买我父芮攀不成,便行加害之心。”

“谋害我父之后,伪以自缢,更仿冒我父笔迹攀诬朝臣,排除异己,致使芮家上下落罪。”

芮麟手中敲击登闻鼓,鼓声如雷霆一般响彻整个宫门前,不过片刻更是传遍整个皇宫和大半个皇城,而他声音如利剑,于鼓声之中丝毫未被遮掩。

“芮家无辜,我父芮攀蒙冤受害,求陛下替我父昭雪,严审豫国公,还我父亲和芮家一个公道!”

“咚!”

“咚!”

“咚!”

那鼓声不断,薄膺刚至宫门前时,就瞧见这一幕,眼见着宫门前的侍卫朝着登闻鼓前围拢过去,沧山低声道:“相爷,是芮攀之子。”

薄膺沉默了片刻:“回去吧。”

沧山微怔,他以为相爷会过问此事,也以为相爷会上前询问一二,却没想到薄膺居然毫不理会,打算直接回府。

他忍不住道:“可登闻鼓……”

“太祖有言,凡击登闻鼓者,天子不可拒,这是陛下的事情,轮不到老夫多管。”

薄膺神情冷淡,

“更何况,淮安之事已经拖得够久了。”

谢云宴是无谋逆之心,可长久握着兵权,跟皇家对峙,谁能保证他永远不生野心,他从不在意皇位之上的人是谁,却怕有**乱苍生。

沧山惊愕:“您是说,这芮麟是谢大人的人?”

薄膺低“嗯”了声,这段时间他虽然从未跟谢云宴通信,可跟苏锦沅却未断过消息。

苏锦沅从来没有问过他朝上之事,来信之时也大多都只是提及她自己近况,询问他一些整治漕运的事情,再不然就是问候他身子。

苏锦沅从未让他为难,可他却看得出来谢云宴此次怕是不达目的绝不肯罢休。

那康王传出的谣言,芮攀之子的上告,都只不过是个开始而已。

就像是苏锦沅信中说的,谢云宴从无谋逆之心,他只是想替萧家,想替临川枉死将士讨要一个公道,一个能让他们安息的公道……

薄膺轻叹了声:“走吧。”

沧山神色恍恍,忍不住朝着宫门前看去,那边燕陵已经匆匆忙忙带着人出来围拢在登闻鼓前,而那名叫芮麟的少年人则是不卑不亢站于人群之中。

周围早已经围满了围观之人,所有人都议论着登闻鼓之事。

这京城的天……

恐怕真的要变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