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晚清之乱臣贼子 > 第二百四十章 不能见死不救

晚清之乱臣贼子 第二百四十章 不能见死不救

作者:吴老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5: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刚加入吴超越的幕府,为了表忠心建声望,郭嵩焘当然很愿意为吴超越当牛做马出省办差,然而一听吴超越说是要自己去岳州劝说老朋友魁朕,郭嵩焘却一个脑袋两个大,不得不老实交代,说道:“吴抚台,在下得先你道一个罪,这件事在下没把握,很有可能办不成。qiuyelou”

“为什么?”吴超越很奇怪的问道:“你和魁朕魁臬台不是朋友吗?应该很好说话啊?”

“就是因为在下和魁朕认识,对他了解颇多,所以才没把握。”

郭嵩焘哭丧着脸说道:“魁朕人是不错,打仗能打敢拼,没什么花花肠子,绝对算是个耿直人。但他最要命的一点就是太耿直了,眼睛里不揉半点沙子,认死理从不退让,多小的事他只要看不顺眼,就一定会争辩到底,非得要你改过来,从不做半点让步。因为这点,他简直不知道得罪了多少同僚上司。”

“所以在下这次真没把握。”郭嵩焘十分无奈的说道:“这件事魁朕是依国法办事,占着理,拿朝廷和洋人签订的条约,叫魁朕不伤害那几个洋人容易。可是要他直接放人,别再和骆抚台继续纠缠下去,在下真没把握做到。”

“没关系,你去尽量试一试,实在办不成我也绝对不会怪你。骆抚台和虽然没见过几面,但互相之间合作还算愉快,将来还需要互相仰仗的地方也还多,能拉他一把我当然要尽量拉,就算拉不了也不能见死不救。”

“但你记住,那些银子你别说是我出的,就说是汉口的洋人听说同胞被捕,担心他们在岳州的情况,凑了这笔银子给魁朕,请魁朕好生照顾那三个洋人,任由魁朕支配。不然的话,以骆抚台那种两袖清风的牛脾气,一旦知道了我替他出了银子,肯定还得反过来不高兴。”

推托不过,带着吴超越的嘱托和吴超越的养廉银子,郭嵩焘终于还是十分无奈的上路了,随着黄胜派出的通商局翻译乘船直往岳州而来,好在距离不远又是全程水路,才用了两天多点时间,郭嵩焘一行就顺利抵达了洞庭湖畔的岳州城,迅速见到了故交湖南按察使魁朕魁臬台。

和郭嵩焘猜测的一样,性格憨直的魁朕果然遵守了满清朝廷和英法等国签订的条约,按照条约规定只是把孟镇升和麦都思等人拘捕关押,并没有拷打杀害,也在郭嵩焘的要求下,答应给予三个洋人一定优待,等待满清朝廷下旨处置。

制止魁朕虐待杀害洋人的事倒是办得蛮顺利,再接下来的事就不是那么好办了,郭嵩焘才刚叫人抬上吴超越的一千两养廉银子,魁朕马上就明白郭嵩焘此来绝不止是为了制止自己滥杀洋人一个目的,也马上就黑着脸问道:“筠仙,你这是什么意思?给我送这么多银子做什么?”

“魁朕兄,你别误会,小弟这可不是向你行贿。”郭嵩焘赶紧解释道:“是这样,汉口的洋人听说他们的同胞被你拘捕后,担心那三个洋人在岳州的饮食起居情况,就凑了这笔银子让我带来,请你代为照顾他们的同胞。qiuyelou具体如何使用,任你支配?”

“洋人也会给送我银子?”魁朕的语气中仍然充满警惕,说道:“筠仙,洋人叫你给我带来银子,是否还有什么要求?”

“没有,绝对没有。”

郭嵩焘赶紧大摇其头,先请魁朕放心收下银子,然后才说道:“魁朕兄,说正事,按照朝廷的规矩,你抓捕的这三个洋人,应该移交给最近的洋人领事馆处置,但现在距离岳州最近的洋人领事馆也在上海,路上还有长毛阻隔,官船根本无法通行,想让魁朕兄你派人把这三个洋人押到上海,明显不现实。”

“所以魁朕兄,我的建议是这样,你不妨把这三个洋人先押到汉口,交给那里的通商局,让他们负责雇佣洋船,押解三个洋人送往上海。你如果不放心,也可以派你的人陪同押解,确保这三个洋人能押到上海执行朝廷律令,你看如何?”

“魁朕兄,小弟这也真的是为了你好,三个洋人的问题如果不赶快解决,汉口那边的洋人等不及闹腾起来,肯定又要朝廷允许洋人在汉口也建立领事馆。朝廷里对洋人态度你也知道,一向都是恨不得眼不见为净,到时候洋人闹事,事端又是因魁朕兄你而起,朝廷和皇上一旦误会,只怕于兄长你的仕途前程就有些不利了。魁朕兄,你说是不是?”

还别说,郭嵩焘的出色口才还真打动了魁朕,考虑到自己将来还有布政使、巡抚、总督和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可以升迁,魁朕的确不愿意闹到因此要在汉口建立洋人领事馆的地步――那肯定会毁了魁臬台的仕途前程。所以盘算了半晌后,魁朕难得做出些让步,说道:“筠仙说得是有道理,这样吧,我这就上折子请旨,只要朝廷答应,我马上就派人把洋人送到汉*给那里的通商局,雇洋人的船送到上海,不给洋人乘机闹事的借口。”

说罢,急脾气的魁朕还真的马上叫来幕僚师爷代笔写折子,郭嵩焘见了暗喜,忙乘机说道:“还是魁朕兄通情达理,不过魁朕兄,小弟还得劝你一句,得饶人处且饶人,你和骆抚台同省为官,何必为了这么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你死我活,闹到连骆抚台的巡抚衙门官船都给扣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多好?”

郭嵩焘不提骆秉章还好,才刚提起骆秉章,窝着一肚火的魁朕马上就是气不打一处来,愤怒说道:“鸡毛蒜皮的小事?他骆秉章身为一省巡抚,知法犯法,违背朝廷律令私自携带洋人深入内地,在湖南省城中招摇过市,这叫鸡毛蒜皮的小事?”

“魁朕兄,你怎么又钻牛角尖了?”郭嵩焘叫苦,赶紧告罪道:“是小弟口误,这事很大总行了吧?但不管多大的事,你何必一定要继续闹大?按察使扣押巡抚衙门官船,还抓了巡抚衙门的差役,传扬出去马上就是朝野震惊,难以收场,以后你与骆抚台如何相处,又如何能在湖南和骆抚台同省为官?”

“不能相处就不处,我巴不得不和他处!”魁朕无比耿直的说道:“我就不信了,私携洋人深入内地这么大的一件事,朝廷还能包庇他骆秉章?摘掉了他骆秉章的乌纱帽,我也用不着和他同省为官!”

“魁朕兄,你这是何苦又何必呢?”

郭嵩焘算是拿魁朕无招了,近乎哀求的说道:“魁朕兄,请你仔细想想,骆抚台在这件事上确实有错,可是这么多年来,骆抚台为朝廷和为湖南做了多少事?没有骆抚台的辛苦支撑,曾部堂和江抚台他们那来的军饷粮草供养湘军和楚勇,带着湘军、楚勇出省平叛?骆抚台对朝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坚持一定要弹劾他,朝廷真要是把他的乌纱帽给摘了,湘军和楚勇怎么办?朝廷平定长毛的大计怎么办?”

“没有骆屠夫,难道还要吃带毛猪了?湘军和楚勇是他骆秉章一个人供养的?是全湖南的百姓!为了供应湘军、楚勇出省平叛,湖南百姓这些年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怎么单单就变成他骆秉章一个人的功劳了?”

郭嵩焘的苦苦哀求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相反还让魁朕忍不住生出了警觉,向郭嵩焘问道:“筠仙,你是不是来给骆秉章当说客的?我老实告诉你,我这次一定要和骆秉章拼个你死我活,你想给他说客,别怪我不认你这兄弟!”

“魁朕兄,你想到那里去了?我和骆抚台连话都没有说过,那会给他当说客?”郭嵩焘喊冤。

“那你这些银子那里来的?”魁朕指着郭嵩焘带来的银子狐疑问道:“这些银子,真是汉口那些洋人出的?洋人就那么大方,能为他们的朋友出这么多银子?”

“魁朕兄,你怎么变得这么多疑?这些银子不是洋人出的,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我家里有几分几两银子,难道你不知道?还能怀疑是我拿银子贿赂你?”

家境平平的郭嵩焘大声喊冤,魁朕却疑心更甚,又追问道:“说,是不是骆秉章拿这些银子来收买我?想堵我的嘴,放他的人?”

“不是,不是,魁朕兄你别误会,这些银子不是骆抚台的。”

“真不是骆秉章的?咦,怎么还是官银?”

郭嵩焘的辩解仍然还是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而且还让满怀狐疑的魁朕打开了银箱检查,注意到了那些成色明显不俗的银子,再随手拿起一锭银元宝细看后,魁朕又马上惊讶的发现那锭银子竟然打着湖北藩司的印花,证明银两出自湖北藩库。

惊讶之余,魁朕不由疑心更盛,又问道:“筠仙,你这银子怎么是湖北藩库的银子?这种省库之银,应该是用来上交国库或者发放官员俸禄用的,洋人凑银子请我代为照顾那三个洋人,怎么给我的是湖北藩司的库银?”

郭嵩焘更加无法回答了,只是懊悔自己太不小心,没有提前注意到送给魁朕的银子都是民间罕见的湖南藩司库银,也没能抢先提醒吴超越改正。

“筠仙,你怎么不说话?这银子到底是那里来的?”魁朕大声喝问。

“这……。”郭嵩焘盘算了半晌,这才想出了一个不错的借口,忙说道:“哦,想起来了,是这样,洋人用的外国银元,拿出来的也是外国银元,我怕洋元在湖南不好使,出发前特地请吴抚台的帐房把银元换成了银子,结果湖北巡抚衙门的帐房可能就把吴抚台领到的养廉银子换给了我。”

魁朕还是不信,眨巴着憨直的眼睛盘算了片刻后,魁朕还又突然吼道:“来人,拿封条来把这箱银子封了!抬到后堂去好生看管!”

左右亲兵唱诺,立即上前关箱子贴封条,郭嵩焘见了大惊,忙问道:“魁朕兄,你这是要干什么?”

“封存证据!”魁朕虎声虎气的说道:“筠仙,别怪我不够朋友,是你这银子来得太古怪,我必须封存起来上交朝廷,请朝廷详查这笔银子的真正来源!”

“魁朕兄,你怎么连我都信不过?你忘了当初洞庭湖大战长毛时,我和你并肩杀贼,同生共死,情同手足,这会怎么连我的话都不信了?”

郭嵩焘大声的话始终没能打动魁朕,打着湖北藩司火印的银子始终还是被魁朕当做涉嫌行贿的证据封存,别无选择之下,办砸了差使的郭嵩焘也只能是赶紧返回住所,写信向吴超越请罪,请吴超越拿主意决定如何处置。

很巧,就在同一天晚上,骆秉章也派人送来公文,毕恭毕敬的邀请魁朕移驻省城,摆明车马向魁朕认罪服输,然而人证物证在手的魁朕却傲娇拒绝,借口岳州这边还有军务需要处理,不肯领骆秉章的人情,耐心只是等候满清朝廷的答复。

郭嵩焘的书信送回吴超越的面前时,咋舌于魁朕的火暴憨直脾气之余,吴超越难免庆幸自己行事还算慎密,早早就编好了洋人出银子的借口,没让政敌抓到直接把柄。迅速安排好了各种补漏后,吴超越这才亲自提笔给郭嵩焘写了一道简短书信――你已尽力,我心甚慰,回来吧。

收到了吴超越的答复,见吴超越没有责怪自己的意思,松了一口气的郭嵩焘赶紧辞别了魁朕返回湖北,然而郭嵩焘前脚刚走,魁朕后脚就把这个可疑事件写成奏折,用驿站发往京城,要求满清朝廷派人查办这事,还十分聪明的提出了一个质疑――湖北与湖南两省巡抚,是否有联手把持湖广的嫌疑?

在此期间,真心想要保住骆秉章的花沙纳也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上了一道折子奏报骆秉章私携洋人深入内地一案,奏请将骆秉章暂时停职,由布政使徐有壬暂时代理巡抚一职,待自己查清骆秉章一案后再奏报满清朝廷处置。

“儒斋,老夫对你也算是仁至义尽了。老夫查你,还可以能帮就帮,能补就补,真要是换了朝廷派人查办,你的麻烦就大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