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晚清之乱臣贼子 > 第三百七十一章 危险苗头

晚清之乱臣贼子 第三百七十一章 危险苗头

作者:吴老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5: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脑筋进水一样的突然北上强攻洧川小城,曾国荃军和舒保军不但无意中劫到了大批的俄**火,还因为清军步骑全力救援洧川的缘故,更加意外的获得了与许州清军主力野外决战的机会。

觅得这个机会也和清军主将托明阿的指挥失误有关,增援洧川失败之后,托明阿如果果断撤军返回许州,那么凭借着千年名城许昌城的坚固城防,那么许州清军倒是还可以继续和曾国荃周旋一番。

然而很可惜,关键时刻,被军火遭劫这件事搅得心绪大乱的托明阿连出昏招,既没有果断撤退,也忘了通知后面的步兵大队停止前进,还一度向被吴军固守的洧河渡口发起强攻,付出更大伤亡不说,还消耗了更多的人马体力,最后还退回吴军根本没搭理的董村小镇与步兵大队会合,休息了半个晚上,直到第二天清晨才做出撤退决定。

与气昏了头的托明阿截然相反,往常只会打呆仗的曾国荃却在这一刻抓住了战机,天色微明时才刚发现清军主力没有立即撤走,曾国荃不顾士卒疲惫果断决定发起决战,只带着两千步兵和舒保军就南下跑来找托明阿拼命,成功逮到了避开城防与敌人野外决战的宝贵机会。

要说托明阿其实也没有糊涂到底,发现曾国荃又带着军队向南杀来后,不愿打野战的托明阿也赶紧下令撤退,可惜吴军骑兵却大步追了上来,咬住了清军大队的尾巴,拖慢了清军的撤退速度,为吴军步兵的追击争取到了宝贵时间。最后当吴军步兵出现在了清军的视野之中时,托明阿也没了多余选择,只能是咬牙掉头决战。

纷飞的雪花中,一览无遗的平原上,兵力和体力都处于下风的吴军率先发起了进攻,以装备着击针枪的一个营为先锋,正面冲击清军的步兵阵地,弹幕交织间,装备高射速击针枪的吴军步兵也很快取得了上风,接连击溃了两个营的清军步兵队列。

在这一刻,托明阿倒也多少证明了他的江宁将军一职不是白白拣来,虽然步兵战场处于下风,托明阿却也没有怎么慌张,很冷静的把骑兵一分为二,一支专门负责缠住数量不多且十分疲惫的吴军骑兵,另一支清军骑兵则在托明阿的亲自率领下,迂回到了吴军击针枪营的背后发起攻击,成功迫使吴军击针枪营停止前进,变阵为空心方阵改攻为守。

与此同时,乘着吴军击针枪营已经无法进攻的机会,清军的步兵大队也从侧翼杀上,向同样只装备火绳枪的吴军侧翼发起进攻,妄图杀败装备大致相等的吴军侧翼,为骑兵突击曾国荃的本阵创造战机。

要说河南清军也还算给托明阿和满清朝廷长脸,那怕是在进攻中遭到了吴军掷弹筒的攻击也没有溃散,仍然继续以自然形成的类似于散兵线战术大步冲锋。然而很可惜,这些清军士兵却碰上了一种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火绳枪战术――进攻型多段射!

号令声中,第一横队的新湘军士卒集体开枪射击,然后并不后退,而是原地站立装药填弹;队伍最后第四横队的湘军士卒则大步向前,越过第一横队站定射击,然后同样不退,同样原地装弹;轮换第三横队冲到前方开枪装弹,接着是第二横队,等第二横队射击完毕之后,已经站在最后一排的第一横队也已经装好了弹药,冲到了最前方开枪,如此连环叠进,保持火力的同时还不断向前进攻,拉近与敌距离,射击效果自然更好。

书中说明,这绝不是虚构的火绳枪战术,而是历史上湘军霆字营首创的进攻战术,也在发明后被很多的其他湘军部队效仿。结果这种古怪的新式战术一出,河南清军也顿时就被杀了一个措手不及,死伤连连间士气大挫,攻势顿消。

发现情况不对,托明阿也再次调整战术,马上放弃纠缠吴军击针枪队,带着骑兵迂回到了正在使用进攻型多段射的吴军步兵背后发起攻击,再次成功迫使吴军步兵停止前进改攻为守。

然而即便如此,托明阿却还是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骑兵的确有一定优势,可以随时穿插迂回,逼迫吴军步兵变阵;可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这边刚按住吴军火绳枪营,那边吴军的击针枪营又向他的步兵阵地发起了进攻,继续把他的步兵打得难以招架,顾此失彼,顾得了东顾不了西。

更糟糕的是,靠着左轮枪的优势,吴军骑兵已经成功击溃了负责纠缠的清军骑兵,掉过头来冲击托明阿军,托明阿垂死挣扎间无暇顾及吴军的火绳枪营,以湘军老人为骨干组建的吴军火绳枪营乘机继续上前,帮助击针枪营攻打清军步兵阵地,把本来就不是吴军敌手的清军步兵打得更加难以招架。

受士卒疲惫的影响,吴军这一仗打得其实也有些艰难,即便占据上风也因为没有足够的体力,无法给清军以致命一击。然而还好,吴军现在有个特点就是战事不顺可以靠武器砸,曾国荃又派遣一个营保护掷弹队上前加入战斗后,靠着疯狂的猛砸炮弹,吴军终于还是彻底击溃了清军步兵大队,把优势转化为了胜势。

溃散后的清军步兵逃得漫山遍野,士气受挫的清军骑兵也没了继续死战的勇气和决心,那怕托明阿在绝望之下仍然命令骑兵冲击曾国荃的本阵,可是跟着他旗帜后发起冲锋的清军骑兵却三三两两,根本毫无声势,即便发起自杀性冲锋也动摇不了曾国荃的本营阵脚。最后托明阿也没了办法,只能是嚎啕大哭着撒腿逃命,清军步骑主力一起崩溃,伤亡虽然不算太多,军心和士气却遭到了严重打击,甚至就连托明阿本人也没了能继续守住许州重镇的信心。

结束了这番苦战过后,过于疲惫的吴军在洧川休整了四天才重新南下许州。而再次回到许州战场时,湘军将士当然已经鸟枪换炮,火绳枪全部换装成了在中国战场上还比较先进的前装燧发枪,一个营还装备上了俄**队中目前最先进的里治步枪,整体装备对许州清军已经取得了压倒性优势。

顺便介绍一句,因为过于笨重巨大,俄国援助给满清朝廷的火炮并没有被送来河南前线,而是被运到了大沽口炮台安装,用来防范已经有可能从海路北上的太平军,所以曾国荃军并没能缴获俄国火炮。

不过这也足够了,光是看到吴军将士拿着俄国武器在许州城下扬威耀武,心胆具裂的托明阿和沈葆桢就已经没有了再打下去的勇气,早早就下定决心只等吴军一发起攻城,马上就弃城逃命。而许州知州陈肇镛更是暗中派人秘密联络曾国荃,表示愿意投降,更表示只要一有机会,自己马上就打开城门迎接吴军入城。

局面到了这一步,曾国荃距离完成吴超越交代的作战任务实际上已经只剩下了时间问题,同时又因为之前在襄城缴获了大批军粮的缘故,粮草和弹药目前都十分充足的曾国荃便也没有急着立即发起攻城,选择了一边让军队熟悉俄国武器,一边招降周边县城,打算磨刀不误砍柴工,先把该准备的准备充足了,然后再发起攻城。

意外也就出现在了这个期间,正当新湘军磨刀霍霍准备打许州的时候,一支数量超过两万余人的捻军队伍却乘着许州清军连遭重创的机会,突然从陈州府流窜进了许州境内。为首的捻军总黄旗大旗主李昭寿还主动派人与曾国荃取得了联系,表示愿意帮助攻打许州诸城…………

“曾将军请放心,我们李大旗绝对没有任何想占贵军便宜的意思,攻城之时,我军不但愿意出动贵军一倍的兵力参与攻城,还可以让参与攻城的军队接受你的指挥。这么做我们虽然有些吃亏,但是为了表示与贵军携手合作的诚意,我们李大旗愿意如此。”

还别说,刚开始李昭寿派来的捻军使者还真有些说动曾国荃,不但让曾国荃打起了用捻军当炮灰的主意,甚至还打起了收编李昭寿部的主意。可是当曾国荃问起李昭寿这么做有什么条件时,捻军使者却这么答道:“回曾将军,我们李大旗也要得不多,不管攻下那一座许州的城池,我们只要城里四成的钱粮武器和女人。”

李昭寿找错了合作对象,虽然他开出的价码可以讨价还价,然而以曾国荃为首的湘军老人是什么人大家都知道,所以还没等脸色立即阴沉的曾国荃拒绝,在场其他的湘军老人就已经纷纷怒吼了起来,“四成?你们想得美!就你们那些破枪破人马,也敢从我们手里分成的钱粮?!”

没想到湘军众将的反应会这么激烈,还把话说得这么难听,捻军使者傻眼之余也只好主动让步,说道:“曾将军,如果你们觉得四成太高的话,如何分钱分粮还可以商量,我们可以只要三成。”

“一成都不行!许州的乱党军队早就被我们打得元气大伤了,想拿下许州城池对我们来说就一句话的问题,这时候跑来拣便宜,想得美!用不着你们帮,许州的城池我们自己打!”

朱洪章的叫嚷获得了湘军众将的一致赞同,都认为不必让捻军帮忙――事实也正是如此。而曾国荃一是性格使然,二是不能犯众怒,便也对捻军使者说了明白话,道:“回去告诉李昭寿,我们对和他联手攻城没什么兴趣,打许州我们也用不着他帮忙。他如果愿意为吴大帅效力,可以带着队伍过来接受我们的整编,加入我们讨逆军共讨京城乱党,他如果没兴趣就算了。”

打发走了捻军使者之后,曾国荃开始还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可曾国荃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李昭寿所部的捻军竟然不肯罢休,还自行向许州境内清军力量最为薄弱的临颖县城发起了进攻。结果之前还对是否投降吴军犹豫再三的临颖知县章炳焘别无选择,只能是两害取其轻,马上派人向曾国荃递交了降表,请求曾国荃出兵救援,以免军纪远比吴军败坏的捻军攻破县城,给临颖百姓带去灭顶之灾。

章炳焘的求援找对了人,虽然明知道接受临颖投降会导致吴军和捻军生出矛盾,甚至导致发生武力冲突,然而宁死不吃亏的曾国荃却只考虑了不到十分钟,就决定钻吴超越与杨秀清同盟条约的空子,立即分出了一支军队南下去接管向吴军投降的临颖城,并要求名誉上臣服于太平天国的捻军遵循谁手快归谁的盟约,立即退兵停止攻打临颖。

吴军与捻军之间的武力冲突因此开始战端,本来就对曾国荃拒绝联手一事万分不满的李昭寿当然不会眼睁睁看着煮熟的鸭子飞走,不但断然拒绝曾国荃的要求,还分兵拦住了去接管临颖的吴军刘连捷部,反过来要求刘连捷退兵,否则就要和吴军开打。三言两语不对付间,吴军还真的和捻军在临颖县北郊干了起来。

火并的结果当然是刚刚换装了燧发枪的吴军获胜,轻松打跑了拿着几支破枪就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李昭寿乌合之众,也顺利进城接管了主动投降的临颖县城。然而暴跳如雷的李昭寿却仍然不肯罢休,又向临颖城发起了两次强攻,末了虽然两次都被吴军打退,却还是被临颖城外的城下町抢了一个精光,并且大肆洗劫临颖城外的市镇,逼得刘连捷只能是出兵和捻军交战,与李昭寿军在临颖战场上打得天翻地覆,日月无光。

…………

还是在吴军叶县守将罗史峰打了小报告之后,吴超越才知道了曾国荃和捻军在许州境内已经干上的消息,结果吴超越马上就大为皱眉,知道此事如果料理不好,不但肯定会引发吴军与捻军之间的更多武力冲突,说不定还有可能导致与捻军关系密切的太平军与自军爆发矛盾。

为了团结大局,盘算再三后,吴超越只能是派遣帮凶周文贤出使南京,向杨秀清说明此事原委,请杨秀清出面约束捻军,同时为了安抚捻军,吴超越还承诺送给李昭寿军五百支火绳枪,以示希望化敌为友的诚意。

还好,吴军和太平军现在的同盟关系正处于蜜月期,刚在阿思本舰队事件上受过吴超越大人情的杨秀清也还算知道以恩报德,不但没有借此刁难苛刻,还当场答应了调停此事,通过捻军总黄旗旗主张乐行约束李昭寿,逼李昭寿立即退兵。末了,杨秀清还连吴超越的谢礼都没收,只是向吴超越提出了一个小要求――希望吴超越能卖一批击针枪和配套弹药给他。

击针枪是吴军的镇军之宝,也是吴军在战场上压制清军、太平军甚至俄国里治步枪的关键武器,这么大的事周文贤当然不敢擅自做主,只能是答应回禀吴超越,请吴超越决断。好在杨秀清也没逼着吴超越当场答应,还直接说道:“回去告诉吴兄弟,其实他的那种快射洋枪,本王也在洋人那里买到了一些,本王一直没给湖口那边的天**队装备,就是不想让他误会,叫他明白本王对他的好意。”

“本王向他买枪,也不是准备用来打你们,本王是很快就要再次发起北伐,想多增强一些火力。本王还知道你们手里的快射洋枪也不多,所以你们如果实在不卖枪我也不勉强,但那种纸壳子弹一定得卖给本王五万发。”

杨秀清的要求确实不过份,吴超越也通过湖北情报局的特务侦察发现,知道杨秀清在明年开春之后,很可能会通过海路向大沽口发起进攻,就算把击针枪子弹卖给杨秀清,太平军也肯定是首先用在北伐战场上。所以周文贤把杨秀清的要求带回湖北后,吴超越也当场拍板卖给杨秀清两万发子弹,另外再免费赠送一万发。

“大帅,击针枪可是我们最得用的武器,你直接答应又卖又送,是不是……?”

吴超越的大方反倒吓住了周文贤,然而吴超越却挥手打断了周文贤的劝说,摇头说道:“不卖也没用,杨秀清只要舍得出银子,有的是办法从洋人那里买到击针枪和子弹。与其为了这点子弹得罪杨秀清,倒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是,下官明白了。”周文贤点头不敢再劝,然后又小心翼翼的说道:“不过大帅,下官还是想提醒你一句,江宁那边的长毛军队已经大部分都换装洋人枪炮了,现在长毛还连我们的击针枪都有了,再这么下去,只怕我们在战场上枪炮优势,恐怕会逐渐被长毛抵消。”

“这是没办法的事。”吴超越苦笑说道:“岂止长毛那边在大规模换装洋枪洋炮,两广的乱党军队也一样,还有京城的乱党军队,估计要不了多久,也要大量装备上俄国的枪炮了。”

“大帅,那我们怎么办?”周文贤赶紧问道。

“用不着太担心。”吴超越答道:“在战场上,枪炮武器如果大致相等的话,那比拼就是纪律战术和经验技术,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优势,所以那怕长毛和乱党军队全都换装上洋枪洋炮,在战场上我们还是不会轻易吃亏。”

嘴上安慰帮凶的同时,吴超越的心里却多少有些犯愁,暗道:“战术纪律和经验技术确实还是我的军队占优势,可是再这么下去,我就算还能继续保持这些优势,伤亡和弹药消耗肯定会成倍增加。得赶快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不然的话,时间拖得越长,今后的战争就对我越不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