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晚清之乱臣贼子 > 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做表态

晚清之乱臣贼子 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做表态

作者:吴老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5: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太平军大将吴如孝和叶芸来先后起兵讨伐杨秀清的消息,就象晴天霹雳一样,一下子就震动了整个华夏大地,引发了巨大的轰动,也彻底改变了中国内战的局势走向。

受到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太平天国自身,在太平军各大军头军阀化早已十分明显的前提下,这个事件无疑直接导致了太平军的彻底分裂。虽然大惊失色的杨秀清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矢口否认吴如孝对自己的一切指控,宣称吴如孝和叶芸来为叛逆,要求各地太平军出兵讨伐,然而除了几个杨秀清的死党铁杆之外,大部分的太平军军阀都选择了拥兵观望,也纷纷与吴如孝取得联络,了解事情真相才做出反应。

很快的,继叶芸来之后,常州的太平军守将黄子潮也选择了起兵讨杨。守苏州的谭绍光和松江的陆顺德再三确认了吴如孝的证据不假之后,也先后打出了讨杨旗号,虽然没有直接出兵给吴如孝和叶芸来帮忙,却也乘机摆脱了杨秀清的控制指挥,正式割据一方。

目前驻守扬州的杨辅清因为是杨秀清族人,也坚决不信杨秀清会背叛太平天国,选择了南下勤王,帮着杨秀清暂时挡住了吴如孝和叶芸来的军队,也给措手不及的杨秀清争取到了至关重要的应变时间,忠杨派与讨杨派在镇江瓜洲一带大打出手,厮杀得不可开交。

乘着杨辅清暂时挡住吴叶联军的机会,杨秀清除了积极备战之后,自然也全力争取上游太平军诸将的支持。结果在杨秀清使者赌咒发誓的保证下,从金田起义开始就一直都是杨秀清嫡系的太平军大将黄文金倒是选择了继续支持杨秀清,然而所处地理位置更加重要的林凤翔和林启荣却是继续持保留态度,既没有出兵讨杨,也没有继续向杨秀清表示效忠,一起选择了全力争取与吴如孝取得联系,了解事情真相。

山头林立的北线太平军各大军头也因此陷入分裂,对杨秀清忠心耿耿的李开芳根本不相信吴如孝使者的任何解释,果断选择继续忠诚于杨秀清,还在第一时间亲自率军增援杨秀清。同样对杨秀清忠贞不二的吉文元也是如此,只不过吉文元军肩负抗衡山东清军的重任,没能出兵南下,只能是发声支持。

让杨秀清十分火大的是,太平军各大军头中曾经与他关系最铁的石达开,这次竟然选择了拥兵观望,没有在第一时间表态支持于他,正在跟着石达开讨伐翁心存父子的曾立昌和李世贤部也是如此,还一起表态愿意惟石达开的马首是瞻,抱团观望,隐隐与杨秀清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

在此情况下,杨秀清的最好选择当然是速战速决,乘着太平军各大军头还没下定决心起兵讨伐于他的机会,赶快消灭吴如孝和叶芸来毁灭证据。为了做到这点,杨秀清也派出了自己麾下的精锐嫡系东进,与杨辅清军联手猛攻镇江,然而很遗憾的是,因为在北伐大战中嫡系损失惨重,再加上久居南京繁华之地战斗力蜕化,杨家军虽然向镇江发起了多次进攻,却始终无法迅速攻破镇江消灭叶芸来,吴如孝军则积极西进帮助叶芸来分担压力,争取时间等待其他的太平军军头做出反应。

与此同时,杨秀清当然也没忘了吴超越这个最大的上游威胁,在局势已然是危如累卵的情况下,杨秀清自然也不敢再梦想什么联清抗吴,老老实实的派遣心腹候仁宽赶来湖北与吴超越联系,声称吴如孝和叶芸来等人对自己的指控纯数污蔑,自己绝对没有和满清朝廷有任何的勾结,表态愿意与吴超越继续联手灭清,也要求吴超越对太平军的内战保持中立,不要为叶吴叛军提供任何的支持帮助。

杨秀清的动作明显有些嫌晚,当他的心腹候仁宽还在急匆匆赶来湖北的途中时,满清朝廷此前派到湖北的使者景寿早就开始了劝说吴超越出兵东进,天天都跑到吴超越的元帅府门前请求召见,也每次见到吴超越都极力劝说吴超越趁火打劫,乘机出兵攻打太平天国夺取江南膏腴之地,并表示只要吴超越对太平军下手,不管什么条件都可以商量。

因为机会实在难得,吴军内部也有不小的趁火打劫呼声,甚至就连赵烈文和阎敬铭等吴军重臣都建议吴超越不妨考虑一下先灭太平天国,夺占江南繁华之地,然后在地理位置更加优越的情况下发起北伐。

是人都有私心,如果说吴超越没有对趁火打劫这个提议动过心那是假的,尤其是在吴军已经秘密做好东征准备的前提下,趁火打劫夺取江南实际上就是吴超越一句话的事。然而民族大义这四个字却拦住了吴超越,也让吴超越在犹豫再三之后,下定了决心决定对太平军采取中立。

在宣布自己这个重大决定时,吴超越召集了赵烈文、阎敬铭和钱威、王孚等绝对心腹,向众人倾吐了自己的心声,道:“众位,我知道现在机会难得,长毛内乱,互相攻伐,我们出兵东进消灭长毛不但把握极大,还可以获得江南富庶之地。但是,我还是决定放弃这个机会。”

已经熟知吴超越性格的赵烈文等人保持沉默,耐心等候吴超越解释原因,吴超越也自顾自的直接说道:“我是这么想的,假如我们现在把主要力量用于东线战场,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首先第一点,长毛肯定会对我们的趁火打劫恨之入骨,即便不会停止内战,没有参与内战的下游长毛军队也肯定会和我们死拼到底,我们虽然占据上风,却未必能够顺风顺水的迅速拿下长江沿途诸城,相反还有可能付出惨重代价。”

“其次,我们这个时候出手趁火打劫,还有可能适得其反,导致杨秀清重新获得长毛军心支持。长毛的各大军头不是笨蛋,不会不懂一根筷子容易被扳断的道理,看到我们大兵压境,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长毛军头,就一定会选择联手抗敌,杨秀清也一定会乘机号召各路长毛齐心协力共抗我军,借着这个机会重新凝聚人心。”

“第三点最关键,我们最危险的敌人并不是长毛,事实上就算长毛没有内乱,他们也绝不是我们的对手。因为长毛的内政建设一塌糊涂,既不得士绅学子的人心,又穷兵黩武对百姓苛刻过甚,军队和地盘严重虚胖,官职繁杂混乱,大小军头对杨秀清基本上都是听宣不听调,即便没有吴如孝起兵讨杨这件事,长毛分裂内乱都只是迟早的事,我们要想消灭长毛,其实随时都可以动手,时时都有机会。”

“我们最危险的敌人是京城乱党,自明成祖迁都北京到现在,北京城已经做了四百多年的中国首都,那怕是深山里的乡民都知道要听京城里的话,乱党现在虽然孱弱,但他们只要一天还控制着京城,就一天拥有中央大义,军心和民心都还会下意识的向着他们。”

“京城乱党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政治体制完善,只要还在手里的地盘都能够有效统治,能够发展生产收到钱粮,源源不绝的获得军饷兵员,对军队更是如此,此前京城乱党一道命令就能叫僧格林沁乖乖交出兵权,绝无可能出现长毛军队那样的情况,大小军头各自为战,表面强大实际上四分五裂,这样的军队虽然相对比较弱小,实际上却最难对付。”

“最后一点,京城乱党还有可能继续获得洋人的支持和援助,不但罗刹国很有可能还会继续援助京城乱党,只要价码足够,英国和法国也未必不会考虑支持他们。而且就算洋人不会直接出兵给京城乱党帮忙,只要继续大量的卖给京城乱党武器,迁延岁月,给了乱党大量装备先进武器和学习先进战术的时间,也照样能够和我们在战场上一较长短。”

滔滔不竭的说到这,吴超越顿了一顿,先喝了口水润润喉咙,然后才说道:“所以,我们绝不能贪图眼前之利,趁火打劫先对注定必败的长毛下手,只能是把危险扼杀于萌芽之中,优先消灭京城乱党,至不济也要拿下京城,获得中央大义,然后再徐徐消灭长毛也为时不晚。”

听了吴超越这番肺腑之言,又深知吴超越一旦下定决心就绝不动摇的狗熊脾气,在场的吴军文武重臣也谁都没有提出反对,全都开口表示支持吴超越的决定。吴超越甚是欣慰,又说道:“好,既然各位都没什么意见,那就这么定了,我们明天就发表公告,宣布对长毛的内战采取中立立场。”

“且慢!”最得吴超越信任的赵烈文终于开口,反对道:“大帅,你决定继续先打乱党我支持,但是我们绝不能发表公告,直接表态中立。”

吴超越和众人一起疑惑看向赵烈文时,赵烈文这才解释道:“我们如果直接发表中立公告,那未免太便宜长毛和京城乱党了。”

“我们如果这么做了,首先杨秀清那边可以不必担心上游隐患,可以全力对付吴如孝和叶芸来的长毛勤王讨逆军,压力大减之下,说不定他就能迅速消灭吴如孝和叶芸来,结束长毛内战又掉过头来威胁我们。”

“其次是我们如果发表了中立公告,京城乱党肯定会明白我们是铁了心要对他们先下手,也会集中所有力量用来阻挡我们,增加我们的北伐难度。所以直接发表这个代表我们道德信义的中立公告,我们最多只收到点道义上的美名,实际上却要吃大亏。”

“但我们如果不急着表明态度,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说到这,赵烈文微微一笑,说道:“第一杨秀清那边不敢放心背后,已经公开表态支持杨秀清的黄文金也不敢直接东进参战,长毛那边的内战就有可能越打越大,吴如孝和叶芸来也能替我们争取到更多的安心北伐时间。”

“第二嘛,当然是可以麻痹京城乱党,让京城乱党觉得我们随时有可能对长毛下手趁火打劫,为了促成这点,京城乱党不但肯定会在谈判桌上做出巨大让步,还有可能疏于战备,给我们创造出奇制胜的机会。”

还是在听了赵烈文的分析之后,吴超越才发现自己还是太过讲道义了一些,忘了利用自己还算不错的公信力谋取利益,也马上点了点头,说道:“惠甫高见,我们的中立立场是不能立即公布,必须得先把嘴巴闭上,对长毛内战不做任何表态。”

“也不能完全不说话。”赵烈文微笑说道:“慰亭,我觉得从现在开始,你最好不要再接见杨秀清的使者了,不管杨秀清派来的使者怎么哀求,你就是不见面不表态,让杨秀清摸不清楚你的态度立场。”

“但如果吴如孝和叶芸来派人来求见你,你倒是可以公开见上一见,一是让杨秀清担担心,二是给吴如孝和叶芸来一点鼓励,让他们可以放心和杨秀清死拼到底。”

吴超越再次认可,又直接问道:“那京城乱党那边呢?”

“当然要见。”赵烈文笑着说道:“见面之后,只谈风花雪月,不谈军机大事,不给一句明白话,这样京城乱党才会不惜代价的求你出兵讨伐长毛。”

吴超越大笑,当场拍板采纳,然后又接受了赵烈文的建议,决定以防范下游战乱危及边境借口的增兵九江,既向杨秀清施加压力,又伪装成随时准备对太平军下手的假象。

被赵烈文料中,候仁宽赶到湖北请求拜见吴超越遭到断然拒绝,与吴超越关系不错的洪仁玕求见吴超越也没能成功,同时吴超越还没对太平军的内战做任何表态,这些消息传到了杨秀清的面前后,杨秀清果然打消了调动上游军队东下平叛的念头,提心吊胆的日夜防范吴超越突然下手,不敢把所有力量投入平叛战场。

满清朝廷这边也是一样,通过景寿的渠道,得知吴超越对太平军内战不做表态,只是以保护边境的借口增兵九江,慈安、慈禧和鬼子六果然马上怀疑吴超越是在准备趁火打劫,也忍不住开始讨论这么一个问题——用什么代价,才能换得吴超越全力攻打处于内乱中的太平军?为奄奄一息的满清朝廷争取到苟延残喘的时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