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今天有点晚,见谅,半个小时后还有一章
“须句大夫不救灾疫,偏信鬼巫之言,以活人祭祀淫神,已经犯了礼法的大忌!何况他还试图阻挠医扁鹊救人,于是便被愤怒的国人驱逐,我只是在毫社主持了公议而已,当日之事有万人见证,小子已经在信中说过一遍,莫非还不够明白?那便再复述一遍好了,《尚书》有云……”
“且慢!”
孔子轻咳一声,制止了赵无恤的话:“小司寇信中所言极其精彩,丘观摩数遍,甚至都能全文背诵下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何况人祭,我已经向君上请求,明文在鲁国制止活人祭祀这种夷礼。”
“要在全鲁禁止用人祭祀!?”不单赵无恤,在场众人都有些吃惊。
孔子捋着卷须道:“然,说来惭愧,这本应该是周公之国理所应当的事情,吾等却只能在事后见兔放犬,希望还为时不晚罢。”
季孙斯脸色微微抽搐,鲁国素来不提倡用人祭祀,虽然以前各地总有些大夫受夷人遗风影响偷偷实行。可要论公开祭祀,还是他父亲季平子二十年前乱来惹的锅,孔子想明文禁止这愈演愈烈的杂俗,虽然不少人会偷偷抱怨,但却没人敢出面说半个不字。
毕竟舆情汹汹,谁都承受不了。
问题在于如此一来,国君又多了一项“仁政”:在孔子的帮助下,鲁侯近来日益强势,利用三桓无法统一态度,已经收回了不少权力。但现如今季孙斯也顾不上阋于墙。因为他们自己的无胆,只有孔子敢于站在场内与赵氏父子争辩,为鲁国争取权益,他说什么做什么,也只能听之任之了。
无恤哑然于孔子的果断。禁止人祭,这又是一项变被动为主动的妙招。他本来想在近期内建议鲁侯推行,在鲁国收庶民之心用的,却被孔子抢了先,这位至圣先师有时候冥顽不化,有时候却难缠得紧。真心不能小觑啊。
却听孔子继续进攻道:“故,此事的确是须句大夫有违周礼在先,但他是鲁国公族,又是与小司寇位次相当的中大夫,本应上报三卿和君上处置才是。小司寇却自作主张侮辱他。实在是有失斯文。”
赵无恤顾不上想自己与孔丘的关系,更顾不上瞻前顾后,幸好他家臣中的孔门弟子都不在场,避免了尴尬,于是便故作惭愧地羞涩一笑:“夫子教训的是,小子少年狂妄,须句大夫杀了我派去帮忙救疫的传人,一时恼怒才做下了此事……”
孔子见无恤突然软了下来。松了口气,正要习惯性地继续说教一二,孰料!
“但我却不后悔!”
赵无恤慨然言之:“须句大夫杀司寇使节者。已经视鲁国礼法为无物,视我赵氏威仪为无物,犯赵氏者,虽贵必责,他理当受此驱逐。而且在暴虐的主君离去后,须句两万余民众得到了灵鹊的救治。如今疫病已经停止蔓延,不久便能痊愈。夫子不认为这是好事?”
赵无恤这是一再申明,自己在道义上是正确的!
孔丘明知如此。但他站在鲁侯、鲁国利益这边,却得维护住秩序的尊严!
一声细微不可察觉的叹息后:“这是小君子之德,但如何善后还得考虑一番。
这次反击齐国之所以大获成功,一半是谋略得当,一半却纯粹是出于侥幸。若是赵鞅带着主力离开。赵无恤短时间内无法整合出足够的战力,只需要陈氏带着族兵来观光一番,只要齐人谨慎一些。西鲁依然难以抵御。
头上悬着一把利剑,所以赵无恤也顾不上吃相难看不难看了!
“那么,敢问新的须句大夫是谁?郿邑与须句相邻,小子日后得与之好好相处才行。”
他心里冷笑,一个大夫是驱逐,两个大夫也是驱逐。新的大夫若是不能按照无恤的意思来,也赶跑就是了!他的割发代祭可不是为了做一个老好人的。这件事给须句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无恤已经在他们之间建立了威信。当民心握在手中时,轻易的煽动便可以掀起惊涛骇浪!
却见孔子再次露出了后世画像上的那种笑,让你感觉这老头有趣得紧,亲切无比,却又不能不肃然起敬。
“是中大夫柳下季!”
……
“终究还是棋输一着啊。”在听到柳下季之名时,赵无恤闭上了眼睛,在心里默默叹息了一声。
一般的大夫,甚至于公族来,赵无恤都有把握煽动已经认准他这个”贤司寇“的须句民众再来场国人暴动。
但惟独柳下季不行。
且不说赵无恤与这位真正的老好人关系不错,他还是鲁国内名声仅次于孔丘的士大夫,先祖柳下惠的德行遗泽流传至今,若是哪个领邑的民众遇到了他,只有拍手称快一途,无恤至多能怂恿那些轻侠恶少年干些下作之事赶走他。
但那样一来,手段难免太过不堪,一旦暴露影响在鲁国民众心中的名声。何况他已经认定,盗跖与柳下季兄弟情谊还在,说不准那个湖泽大盗一怒之下又掉转头反了,得不偿失。
总之,柳下季若来,无恤于情于理,不能对他做太过分的事情。
今天的孔夫子大概是全力以赴了,各种表现令人赞叹不已,居然出了这么一个妙招。
他在无奈之余,却也充满了斗志。
这种感觉许久未有了,上一次,或许是在新绛的大射礼上听闻知瑶之名后吧,孰料还没能和这个一生之敌见面,就出奔到了鲁国。
可他在这里的经历也精彩无比!
阳虎,盗跖,齐侯,陈氏……
还有之前以为,或许能和平相处,谈笑风生的孔子……
不知不觉,赵无恤对孔子的态度,从身处晋国的遥不可及,对这位历史上”圣人“的瞻前顾后;初见时如沐春风,却也无法摆脱前世观念所左右。
直到现如今,无恤与孔丘站在场中,虽然个头没他高,可心却想一争高下……
他暗暗想道:“恰逢春秋战国之世,就是要与这些影响华夏千百年的先贤交锋,才能显得出快意罢……”
因为,他也不是没有反击之策!(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