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咳,济水宽度三里有点夸张,找遍水经注没发现描述下游宽度的,重新设定为濮水宽半里,济水宽一里,汛期最宽两里了,毕竟是和江河淮并列的大河之一。另外之前柳下跖的话应该是河道上作战胜率八二开,湖泊里六四开,写茬了。
新年第三章献上,求保底月票……
……
齐国靠近海滨,因常年目睹浩瀚无边的海洋,诡异多变的蜃楼,所以神仙之说泛滥。
舟师统帅烦且在近海航行时,就听说过这样的传说:
海的那边,遥远的东方有一株扶桑巨木,扶桑树下还有太阳升起的汤谷,那里的长人身高千丈,逐日的夸父由此而出。若是人死之后,魂魄没有回归蒿里,而是误入东方,那儿有十个太阳轮番照射,金属和石头熔化变形,连空气都会被点燃,魂儿一去必定消解无存。
所以齐国巫师招魂时一定会高呼:魂兮归来,东方不能够寄居停顿!
如果先秦人的鬼神观里有地狱这东西,那十日所在的汤谷,也可以视为四方“地狱”之一了。
而现如今,烦且感觉自己周围也和汤谷差不多,火,目光所及全都是火!
当遭遇敌人船阵后,那些上去争功的齐船是最先遭殃的,在下游的它们本来兴冲冲地想冲开这些小舟,然而却眼睁睁地看着木筏、扁舟和渔船被点燃,载着致命的火焰,顺着济水河朝他们袭来。
船是木材造的,绳索遍布,还涂了防水的漆,这三样东西最怕明火。齐船们顿时大惊。艨艟和小翼的两行桨叶起起落落,像蜈蚣的脚一般疯狂摆动,奋力扭转方向。但无济于事,这些水蜈蚣无路可逃。
这时候东北风已经很微弱了。试图调转航行方向的船只反倒被上游漂下的数十条火船追上,然后砰地一声碰到了一起,带着火焰的唇轻轻吻了上去。
只是一个触碰,那些火船上燃烧的稻草、漆油点燃了船身和索具,火势逐渐蔓延,爬过绳子,登上甲板,在各类木材上剧烈燃烧。
不错,吴国人的确是欠他一个邦国。此人据说是徐国公室子弟,也是徐国舟师的一个船主,但在十多年前吴国灭徐之战中惨败被俘,徐城也被伍子胥以水攻拿下,徐君及其夫人剪发投降,徐国灭亡。徐承也成了吴国舟师里管理船只的小吏,这次赵无恤向屈无忌索要造船人,屈无忌就把他扔来了。
邢敖对赵无恤交待的事情很上心,特地将徐承的履历写信告知,所以无恤才知道的那么清楚。徐承并非无才,他又会水战,又能造船,只是在吴国人扎堆的舟师里备受排挤,赵无恤算是捡到宝了,待之如上宾。
所以他今天带着徐承来观战,却是怀了考校的心思。
徐承说道:“齐人擅长近海作战,或者在宽广的湖面、大河上作战,却不利于狭窄水道里的舟战,大野泽的群盗则反之。所以齐国舟师一旦进入窄河,优势便会逆转,齐人以其之短攻人之长,真是蠢透了。河流之上,船再多再好都无用武之地,一次顶多摆开二十艘,惟恐桨叶交割,互相抵触,故此番司寇利用河道流水火攻,避无可避,便将其一举击败。”
赵无恤颔首,徐承还是有几把刷子的,方才都说到点子上了。杵臼啊杵臼,你听见这番话了没,你听到齐国舟师的燃烧和兵卒的惨叫没?这不仅出自我的计谋,更是由于你的愚蠢,或者,还要加上陈氏的阴谋诡计。
战斗接近尾声,此役有一半的齐船毁掉了,但是,还是有部分船只得以逃脱。水流难以捉摸,火船不如盗跖计划的那么散布均匀。但此番公室舟师依然损失惨重,大概陈氏也会为此而高兴吧?
无恤又问道:“若你为齐国舟师统帅,会怎么打这场仗。”
徐承道:“倘若我是舟师的统帅,决不会如此行动。首先,我会挑选数艘快船深入河道,仔细审察,刺探虚实,而非轻率地猛扑而进。如此一来,司寇的火攻之计便不顶用了,待抵达湖泊,齐国船只便如龙入海,能够施展所长,柳下跖纵横大野泽近十年,却自称在湖泊上比河道里胜率更低,自然有他的道理……”
“那吴国呢?吴国舟师比起齐国舟师来如何?”
沉痛,赵无恤没有看错,说到吴国舟师的那一刻,徐承脸上闪过一丝沉痛,但随即又转变为阴郁。
“吴国舟师,天下无双,南方河道纵横,有宽广十余里的大江震泽,也有仅仅数丈的小河,吴国舟师都是如履平地,划船对于他们来说,跟北人乘车走路一样寻常。在江河湖泊上,无论是齐国还是楚国舟师,都无法与吴人抗衡,也唯有越国能够一战。”
这是徐承多年前的亲身经历,吴国有王室大舟“艅艎”,三翼近百,其余灵活的轻船小舟更是数以千计,无论是水战还是运兵,都极为娴熟。
“但如果在大海中相遇,齐国人便能利用船大众广,以及对海浪的熟悉从两翼合围,将吴国舟师挤向中央,全部消灭。所以海战齐人无敌,河湖作战吴越为双雄,至于小司寇手下这支湖盗组成的水军……恕我直言,劫掠几艘商贾舫船尚可,但要是想与齐、楚、吴、越的舟师堂堂正正作战的话,基本是有败无胜的……”
“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光说不做算什么本事?”
就在徐承点评列国舟师的时候,柳下跖也登上烽燧前来汇报战果,恰恰听到了这句话,立刻视为徐承对他的诋毁,烽燧上的气氛顿时变得和河面上的烈焰浓烟般凝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