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春秋我为王 > 第479章 孔方兄

春秋我为王 第479章 孔方兄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2:03:33 来源:小说旗

ps:今天有事,大章一顶二了,明天两更

赵无恤抚摸着手里的这枚齐国刀币,它是仿照铜削的货币,刀柄略带弯曲,刀身正面有“齐法化“三个小字,重约半两。

“刀币在西鲁究竟有多少在流通,可有人知晓?”

计侨无言以对:“实在无法计量,鲁国本就没有统一的铸币,一般是使用贝,或者铜贝的,大宗贸易用黄金,其余时候就用粮食、盐,近来齐国屡次铸钱,所以流入了不少。”

赵无恤点了点头,面色却凝重了几分。

这些刀币充其量只是交易的润滑剂,大部分时候,实物交换依然是主流。

但绝不能忽视货币在跨国交易中赚取的差价!

货币是一个阶级剥削与压迫另一个阶级的非暴力工具!货币是一个国家控制与瓦解另一个国家的非攻手段。

鲁国现在这种情况很危险,因为在交易中不得不使用齐刀,如此一来,就得先用鲁国的丝帛、漆木等物产去换取可怜巴巴的刀币,这是第一次剥削。然后再用齐刀币购价格高昂的盐,这就是第二次剥削!

在这场货殖战争前,赵无恤执掌的这片地域也不得不进行这样的交换,货币可谓是无形掠夺的一大利器,春秋如此,两千多年以后的国家贸易也是如此!

然而这何尝不是一个机会呢?与其让齐国用刀币来剥削鲁人,还不如赵无恤自己上阵剥削。

“我打算铸币。”所以赵无恤直言不讳,对计侨表明了心意。

……

“吴国运来了两千余斤青铜,加上先前府库里的两千斤,一共五千斤,子华说让我铸造属于自己的五鼎。被我拒绝了,这种事并不急。既然储量足够,我有个打算。那就是铸造属于鲁国自己的货币,也是境内流通的唯一货币!”

“下臣附议。

“我要铸两种。大钱一两,小钱五铢。”

所谓的一两。其实是二十四铢,一铢为二十四分之一周两。也就是后世的0.65克。所以一两大概是后世的16克左右,仅仅比晋国尖足布重一点,勉强能和重达二两的齐刀竞争,五铢则是4左右,作为小面额的货币流通……

无恤现在也保不准哪一种更适用,先都造出来放到市肆上一试究竟在说!

他当然想像后世的铸币一样,直接标明价值,什么1分,5分,1角,1圆之类的,官府定多少就是多少,铸造一枚价值一千斤,其实只有几铢的货币换取一块黄金,那该多爽啊!

然而这是痴人说梦,他连鲁国的政权都尚未掌握,更何况天下几十个邦国,商贾和卿大夫们都是机灵鬼,谁比谁傻?还会用大量的货物来换取你小分量大面额的铜币?当年周景王大面额”大泉当千“货币发行失败的前车之覆犹在眼前,连天子都做不到的事情,赵无恤凭什么能轻松做到?

在铸币的口碑打响前,在能够控制全天下经济命脉前,这种一本万利的事情就别想了,还是老老实实走历史捷径罢。

之后,段氏娴熟地按照赵无恤展示的那张纸上的钱币形制,在硬泥上轻轻划了几下,便原模原样地临摹出来了。

“这种大小和厚度的话,铸造的出来钱币是一两。”

然后他又寻了另一个泥范,又雕出了五铢的钱范来,请赵无恤观之。

这一看,就看出不对来了。

“一个范只有一枚钱币?”

段氏愣了:“以往铸造铜贝皆是如此,据说晋国铸造尖足布也是如此的。”

无恤觉得不妥:“你这么弄效率太低了,这种外圆内方的圜钱不用像刀币和大泉布那么大,一个陶范铸造十枚完全可行,还可以连续使用。”

段氏一试果然如此,不由拍着脑袋说自己太笨,从效率上看,铸造圜钱果然是最容易的,这也是圜钱的优势之一。

……

金液的比例已定,陶范也陆续做出,当天傍晚,在热气腾腾的铸造工坊里,赵无恤便看到了新鲜出炉的新铸币。

色泽为亮金色,因为含铅,略微有些灰色,形制为圆圆的外形,中间是一个方孔,钱币还有凸起的外郭,正面文“赵氏一两”或“赵氏五铢”四字。

计侨皱着眉瞧了半响,却不得不承认,这种从来没见过的币形的确越看越顺眼。

而赵无恤则面带微笑,朝这种能带给自己亲切感的货币雏形打了个招呼:

“久违了,孔方兄!”(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打瞌睡的水獭,迅浪,小齐文明奇迹,只爱大乱斗,飞龙大哥,书友的打赏!感谢各位的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