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 第91章 无题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第91章 无题

作者:日新说313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20:00:52 来源:小说旗

裴辑也跟着起身,向阎行行礼说道:

“将军赤诚报国之心,辑实感佩,惟愿将军此番东向,能安抚河东,克平贼寇。如此,则国家之幸,君上之幸!”

阎行转身看了看同样动容的裴辑,他趁热打铁,连忙问道:

“文秀知我,却不知巨光公之邀,乃是为了——”

此时,裴辑自认已经试探出了阎行对李傕、郭汜等人的态度,他也不再忌讳,爽直答道:

“家父虽未对辑明言,但辑心知,定是为了如今长安之局势,朝中诸公忧心于此,实不在少数,今日能得将军坦诚相告,虽无宴席,然得交心,辑也算不辱使命,能够回府向家君交代了。”

阎行闻言点点头,裴辑虽然聪慧,但终究年少,这种庙堂之事,绝不是他能够置喙的,他这样说,反而让阎行又信了几分。

这种波谲云诡的庙堂争斗,虽因阎行心系河东,不愿于此时涉足其中,但能够借此事在朝堂之中得一二盟友,并在这种凶险程度不逊于战阵的暗斗中寻求最大利益,却也是获益匪浅之举。

故而阎行脸色凝重,正色地对裴辑说道:

“巨光公乃国之重臣,忠君之心,艳亦钦佩。只是此事,攸关天子、朝堂诸公,子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文秀既已涉足,还需谨慎处之啊!”

“辑当谨记!”

裴辑恭敬地应答,阎行闻言颔首,又让戏志才取来一枚符信,叮嘱裴辑说道:

“此乃我营中密使之符信,还请转交令尊之手,河东长安相隔数百里,若京都有事,可派遣使者持此符来见,我定亲自接见,此事攸关大局,慎之慎之!”

裴辑脸色严肃,连忙应诺,他接过了阎行手中的符信,然后再向阎行等人告辞,匆匆离去。

待裴辑走后,周良走到阎行身边。

“不过是闲处的一记落子,谈何高谋。”

阎行没有任何欣喜之色,神情淡然,回了周良一句。

周良愣了一愣,诧然说道:

“主公以一枚符信,换得朝中多位强援,只言片语,又令屡番试探的裴文秀俯首折腰。今日我等虽远赴河东以避李、郭等人之势,可有此朝中内应,来日旌旗西指,关中之地定能一战而定啊!”

说到末尾,周良言语之间也难掩兴奋之情,一想到阎行里应外合,击败如今的最大强敌的李傕、郭汜,然后他们这些人也跟着一同入主长安,他的内心就激动得颤动起来。

“内应?呵,我等以其为内应,焉知朝中诸公,又不是暗中将我当成吕布,一武夫,一刺客,岂是我所望乎!”

被阎行这么一说,周良心中的兴奋也消散大半,而戏志才面露沉思,却没有出言,此前阎行对长安剧变的预测甚是准确,这给戏志才一种感觉,若是论及对闻喜裴家,对朝中局势的了解,阎行显然要比他们要看清的多。

阎行按剑而立,没有去看旁边戏、周两人,他沉浸于思索,不喜为其他人打扰。

这枚符信能换来多少朝臣内应、得力盟友,阎行并不期待,他只知道,它能够让自己这股即将入主河东的外来势力,又与河东本土的裴家多了一层联系。

至于庙堂上汉室老臣和西凉军之争,裴茂历经多番朝堂剧变,依然屹立不倒,又能够独善其身,自然是有一套自保之术的。

阎行还记得,裴潜在河东暗中襄助自己时,也未曾听闻他有与卫、范等大姓为敌交恶,他斡旋两股势力之中,游刃有余,儿子尚且如此,老谋深算的父亲又怎会失算。

故而,主持图谋铲除李、郭,匡扶汉室的,不可能是朝中的裴茂,闻喜裴家也还没有这番势力和声望,在关中之地的长安城中,做出这样一番大事来。

就如同阎行自知自己眼下的实力,还不可能成为一股抗衡李、郭的势力存在一样。

他和裴家,不过是介身邻近,坐看风起云涌罢了。

裴茂联络自己,有助于他在朝中立足,自己与裴茂保持联络,也有利于自己接下来掌控河东一地。

而周良所猜想的,自己想利用朝中那些汉室老臣,再来一次长安剧变,里应外合,除去李傕、郭汜,然后自己再手握大军入主长安······

那不过是他因董卓、王允之事,局限于阴谋诡斗一隅,未能看清楚当今天下局势的想象罢了。

大争之世,奋发朝夕。但凡有逐鹿中原的志向的,都应该看到,眼下争的战场,已经不再局限于庙堂之上,现在争的,是庙堂之外的土地人口、兵力民心。试看内政屯田,生聚教训,将士沙场效命,谋士纵横捭阖,将军黄沙百战,气吞天下如虎。

一味蝇营狗苟,不明大势所趋,就算斗过了李傕、郭汜,又如何与袁绍、曹操等人逐鹿争雄。

念及当下,阎行胸中的豪情壮志奔涌欲出,握剑的手又紧了一些。

···

河东安邑,郡府大堂。

在得知了引兵西向的阎行被授予了河东太守之后,王邑就忧心如焚,朝中一旦为西凉军控制,而阎艳又一意要与自己争夺河东,那自己被召回朝中的诏书,只怕此刻已经在路上的邮驿之间,不日就要抵达郡府了。

四月份,朝中董卓遇刺,六月份,李、郭等人攻破长安,九月份,西凉军全面控制关中,阎行得授河东太守,名正言顺地回师河东。

这短短的五个月里,长安城中的局势变化之快,争斗厮杀之激烈,令远在河东的王邑,同样忧心忡忡、心惊胆战。

王邑在这段时间里,还为了河东北境之事而焦头烂额,派遣到北境的官吏几乎被架空了权力,能够管辖到的土地、人口寥寥无几,北境的土地、人口,大半都入了军屯的管辖之中。

想要破除西凉军的军屯,王邑就非用武力不可,可惜河东郡兵畏敌如虎,对久负凶名的西凉兵是望而生畏,范先带领的郡兵一直想要进入北境,可惜却被徐晃等人多次拒之门外。

大战不敢轻启,小规模的战斗,河东郡兵又屡屡吃亏。无奈之下,王邑不得不放弃了用兵的打算,改由从朝堂和北境内部下手。

谁又能想到,朝堂之权,旦夕易手,用在朝堂上的诸多功夫,一时统统打了水漂。而分化河东内部的措施还未见成效,阎行就已经领着大军杀将回来了。

此时郡府大堂上,功曹、五官掾、督邮、主簿等郡府大吏和诸曹掾史尽数聚集于此,和王邑共同商议河东之事。

“凉州兵马攻陷长安,杀害司徒王公等诸多朝臣,又挟持天子,滥施政令,如今阎艳更是率军邻近,欲谋取河东,我等多是河东之人,又岂能坐视桑梓之地落于西凉兵之手,为河东士民计,还请府君早作谋划!”

范先脸色激动,在堂上大声说道,声音震得邻近的一名掾史下意识都退了两步。

王邑闻言挥动了一下手中的玉掻杖,又摆了摆衣袖,看着堂上的诸多郡吏,口中说道:

“我又何忍河东士民落于阎艳等人之手,奈何朝廷已有征召文书,抵达河东邮驿,我又岂能够违抗朝廷法度,邑已决意,交接郡府事宜,西行入京,面觐天子。”

“不可!”

卫固疾色发声,连忙出列阻止,他急切之间,也顾不得堂上的功曹还未发言了。

等堂上众人将目光转向自己时,卫固连忙斟酌言辞,肃然说道:

“如今朝堂已经为李傕、郭汜等控制,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之前应征入朝,惨遭杀害,府君切不可再重蹈覆辙啊!”

王邑闻言,沉吟不语,手中玉掻杖也慢了下来。

宋翼、王宏等人的遭遇,确实是给了王邑这种被征入朝的地方长吏一种浓浓的恐惧感,虽说王邑与宋翼、王宏不同,他并不是王允的党羽,但他却在河东与阎行暗斗过,这也是结怨,王邑可不敢期望,阎行能够以德报怨,不趁机报复他。

要知道,西凉军的胡轸攻下长安之后,就大肆报复了往日的仇人,左冯翊功曹游楚就死在了胡轸手中。

焉知阎行不是另一个胡轸。

卫固看到王邑心意有所动摇,害怕堂上有人再生枝节,连忙抢着继续说道:

“府君,如今关东州郡抗拒朝廷任命的长吏,已不再少数,莫非彼等都是不忠于汉室之人不成,非也,实乃当今朝堂已为西凉军控制,我等此时顺从朝廷之名,反而是削弱了汉室的羽翼,为天子计,为河东计,还请府君三思!”

说到这里,卫固又急忙使眼色示意范先,范先当即会意,连忙又低声撺掇其他几个亲近的郡吏,于是有十几位郡吏同时在堂上下拜,出声挽留王邑。

“还请府君三思!”

“还请府君三思!”

看到这么多郡吏下拜挽留,王邑也微微变色,而其余郡吏看到这么多同僚下拜挽留,想了想,又有一些人一同下拜,出言挽留王邑。

王邑看到众人异口同声,他叹了一口气,亲自下到堂来,首先将为首的卫固扶了起来。

“君等以大义相留,又兼挽留之情,邑已知晓。可那阎艳,已领兵前来河东,而西凉兵甚是凶悍,郡兵非其敌手,就算我有牧民之意,奈何刀兵相迫,又岂能抵挡?”

听王邑说起西凉兵的凶悍,堂上下拜的郡吏面面相觑,一时无言,而原本一些只是从众挽留王邑的,此时也开始动摇起来,犹豫着要不要再起身。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偌大河东,岂无材勇。请府君下发檄文,募举勇士,西凉兵虽强,我等也愿率领族中子弟,为府君而战,为河东而战,不使匹马渡过大河!”

范先一向是反对西凉军入主河东的急先锋,再加上他与阎艳的西凉军结怨已深,又有族人的血仇在此,此时他慷慨激昂,誓要抗拒西凉军进入河东。

当然,堂上也有其他郡吏出言质疑范先的,郡府功曹就率先出言。

“范掾部,如今郡中的北境就有少量的西凉兵盘踞,你前番领兵,多次想要进入北境驱除彼辈,尚不可得,如今又厥词能率兵抵抗西凉大军进入河东,岂不谬哉!”

“西凉兵一路自北向南,一路渡河东进,互为策应,又兼兵马强盛,势不可挡,我等不可贸然与之争锋也!”

听到别人说起自己几次领兵想要进入河东北境,却被西凉兵抵挡于外,范先一下子就被戳到痛处,差一点就要跳了起来,他脸色涨红地说道:

“如何不能抵挡,我前番出师不利,全因有小人走漏消息,让西凉兵有了防备,这才遭遇伏击,更可恨那徐晃,原为我郡府吏员,深知我郡兵虚实,竟然勾结外敌,投靠西凉军中,为其效力,这才造成我屡次用兵无功!”

“可如今若是我等戮力同心,对阵西凉军,又有何惧!”

范先将自己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他胸中其实也并无抵挡西凉军的方略,说来说去,不过就是让郡府再次扩充兵力,还有沿河布置防线,可这并不妨碍他一力主张阻挡西凉军进入河东。

王邑早已看清范先这等色厉内荏、志大才疏的脾性,却不愿当众说破,他转头看向其他郡吏,缓缓说道:

“君等皆是我河东俊才,若是西凉兵入河东,郡府当真无一二良策退敌么?”

众多郡吏互相对视,往日里,不乏有在兵事上夸夸其谈的,此刻却没有敢越众出言。

“卫君,你可有良谋?”

王邑看到众人都没有话说,他又将目光转向了卫固,卫固是最先出言挽留他继续牧守河东的,若是卫固也没有退西凉军的良策,那这河东大郡,就真的要拱手让给阎行了。

按照王邑心中的思索,如今事到临头,若是让阎艳执掌河东之地,范先、卫固等安邑大姓可谓是首当其冲,卫固平日里颇有谋略,此时定不可能再藏私。

卫固心中确实有所谋划,加上此时无人建策,王邑又亲自出言询问,众目睽睽之下,卫固不再推脱,上前一步,正想要发言,不料却有另外一个郡吏出言。

“府君,在下有良策退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