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 第58章 跨连荆益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第58章 跨连荆益

作者:日新说313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20:00:52 来源:小说旗

建安八年秋,邺城外,漳水之畔。

时值仲秋,凉风萧瑟。若是以往的太平时节,南北两岸肥沃的平原上定是一番麦浪翻滚的金灿灿景象,田地里的农夫埋首忙于农事,『妇』人箪食壶浆行走在阡陌上,一些捡麦穗的顽童则在宽阔的田野里撒欢奔跑,引来大人们的连声呵斥。

城中无需劳作奔波的达官贵人还会携带老幼,乘坐车马,出城秋游。那个时候,出城的车马络绎不绝、嘶鸣于道,铺设于水边的青『色』帷帐交相辉映,令人目不暇接,袁氏子弟举办宴会的水榭歌台上轻歌曼舞、鼓瑟吹笙,那香风随着乐曲声『荡』漾在漳水之上,数里之间依稀可闻,引起了行人商贾的众多遐想。

只是今日,这般太平盛况终究毁于『乱』世的战火。

荒芜的田地里长满野草,昔日的水榭歌台化成灰烬,不远处的里闾黑烟缕缕,更远处的旷野上则是烟尘滚滚,振翅的鸟儿飞过也不肯落下,离群的野兽奔窜逃亡,它们知道此地又是一处危险的伏尸场。

河北军队和关西兵马相加已经超过十万之众,极目远眺,越过飞扬的尘埃、草屑,所能够看到的是旌旗下密密麻麻的矛戟和人头,双方步骑倾巢而出,汇聚于此,冀图毕其功于一役。

袁尚、袁熙的五万大军从东边的清河赶来,遂于东面列阵,阎行则下令南北大营齐出,布下雁行之阵以待敌,邺城的审配也率领城中的兵卒、青壮开西门列阵,准备和从东边来的援军一同合击西凉军。

此前几日,双方的斥候、轻骑已经爆发了多场遭遇战,没有暴『露』自己亲自领兵前来的阎行下令示敌以弱,袁家兄弟果然上当,终于下定决心率众倾巢而出,想要和“强弩之末”的西凉军寻求决战。

战争一早在辰时开始,袁家兄弟依仗日光的优势,主动发动进攻,首要方向便是南大营方向的西凉军,而阎行亲率的一万秦胡精兵,恰恰好也正部署在南面的战线上。

“看来袁家兄弟是想要以强击弱,先用城中审配率领的人马拖住徐将军部,然后把南面张将军部赶入漳河去,再回头力进攻徐将军。”

望楼车上,观察许久河北军队攻势的周良转首向阎行说道。

将前线指挥之权委托给张辽的阎行闻言呵然一笑,“那就让他们放手来攻吧,袁军的攻势若是能够令文远的将旗后撤三里,那袁本初也算是生了一个好儿子了!”

与以往的槐里大战、缑氏大战不同,此时的阎行心中已经有了获胜的把握,他看着己方麾下严阵以待的甲士,再看看远处呐喊冲锋的河北步骑,慢慢『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战事开启,局势果然如同阎行所料的一样,五万袁氏大军看似气势浩大,但实际上的战力却远远不如身经百战的西凉军,在河北军队前仆后继的进攻下,张辽指挥的关西兵马依旧稳稳地守住己方的阵地,犹如抵御『潮』水冲击的坚硬磐石一样,屹然不动,时不时还从两翼出动铁骑踏阵。

但袁家兄弟的军队也没有很快就力竭气衰,他们后方的步骑依旧在结阵向前,甚至还组织了敢死士向西凉军的铁骑发动反冲锋。

“这就是军报上所说的袁家兄弟军中的乌桓骑兵?”

阎行站在望楼车上,居高望远,很容易就发现了袁家兄弟军队中还有一些髡发结辫的胡骑,他想起了曹鸢之前的军报,当即派人去将许攸请来。

“许先生,孤前日得报,曹鸢部阻敌于中山境内,连战连捷,敌骑不得南下,为何今日袁家兄弟军中又多了这么多的胡骑?”

许攸虽然在之前的北方大战中临阵投奔,还献出了诸多有关袁绍大军虚实的重要情报,引出了后面三千鲜卑骑兵大破十万袁绍大军的战事来,立下了大功劳。但阎行对他却另有考虑,迟迟没有任命他正式的官职,而这反而『逼』迫许攸这个投奔的袁氏谋臣这几个月来愈发卖力,一门心思要帮助关西兵马平定河北之地,想再立下大功劳来讨好阎行。

许攸认真眺望了一会,想了想,当即恭声回答:

“明公,想必曹将军在中山击败的是代郡、上谷的乌桓胡骑,而这些乌桓骑兵,只怕是辽西蹋顿派来襄助袁家兄弟的乌桓骑兵。”

“幽州内『乱』,袁熙被逐,各郡县割据自立者甚众,这乌桓的骑兵竟然还能够驰骋千里南下?”

阎行身边的荀攸也有些惊讶,许攸微微一笑,抚须说道:

“荀君当知,三郡乌桓乃是天下名骑,昔日光武皇帝能够击败群雄、中兴汉室,就多赖彼辈之力。袁绍在世之时,恩结乌桓,对其部落大人多有笼络,赐予单于金印,又与诸大人联姻,时下袁家兄弟处境窘迫,想必是卑辞厚币,遣使前往相求,那辽西蹋顿这才派遣部中骑兵南下助战吧。”

“至于幽州割据之辈,多是贪图一时苟安的小人,胸无大志,这三郡乌桓纵横幽地多年,凶名昭着,往昔张举、张纯之『乱』,他们乌桓人的马蹄甚至踏入到了冀州腹地,幽地的那些人岂敢出兵阻挡,我料多半是阖城自保,坐视其来去如风,兼程南下。”

阎行听了许攸的话,沉『吟』不语。

此番若是能够顺利击败袁家兄弟,那收取河朔、经营燕赵就在他的下一步计划之中,相信乌桓人这股以往很少接触、所知不多的陌生势力很快就会与自己麾下的军队碰上。

阎行甚至能够预想到,日后自己挥师收取幽州,这些襄助袁家兄弟的乌桓骑兵将会是一个棘手的对手,而许攸口中的辽西蹋顿,或许更会是边地的一个心腹大患。

“蹋顿其人如何?”

阎行突然问道。许攸没想到阎行会突然问起这件事情,他想了想,才接着回答道:

“蹋顿乃是乌桓大人丘力居的从子,丘力居死,其子楼班年少,蹋顿年长,素有勇名,乃代立。其人颇有雄才,以往辽西、辽东、右北平三地的乌桓名为一体,却互有争斗,可自从他继位以来,总摄三部,众皆从其号令,又敢受亡命,剽掠、招揽边塞汉民为用,麾下号称有十万户胡汉,边长老皆比之冒顿,畏之如虎。”

“现如今虽然因为楼班成年,蹋顿退位奉其为单于,但仍然保有王号,实际执掌三部乌桓的,还是蹋顿。”

听完了许攸对蹋顿的介绍,阎行不由联想到了被比作檀石槐的轲比能,想到这两个野心勃勃、雄才大略的异族豪酋,他微微皱起了眉头。

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北方兼具游牧、农耕二元『性』的胡人政权对中原王朝巨大威胁。寻常的游牧王国受制于本身的局限『性』,经济脆弱、部落流动,兴衰迭替令人目不暇接,虽然也会通过劫掠给边地造成一定的损失,但却无法对中原王朝造成致命伤害,只要中原王朝派遣知兵的边将镇守关隘,加强封锁内地的生铁流入胡地,游牧民族的军事实力就会逐渐陷入越战越弱的泥潭之中。

可一旦游牧王国在其雄才伟略的君主统领下,趁着中原大『乱』的时机,通过劫掠人口或者招募流民的方式获取足够的农业人口,在某个适宜发展农业的地区组织屯田、修建城池、发展手工业,那这实力急剧膨胀的游牧王国才真正会成为中原王朝的噩梦。

“夷狄之地,雄主何其多也。”

阎行叹息说道。他转而将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战场,此时战场上的形势已经开始逆转,先前那些前仆后继进攻的袁氏军队如今后继乏力,勇锐者陷入重围,怯弱者踟蹰不前,溃败之势愈发明显,若非还有几部精锐袁军苦苦支撑,只怕几万大军就要当即败退。

“那些莫非是袁氏的大戟士?”

阎行又指着一部陷入苦战的袁军精兵旗帜问道,许攸举目望去,旋即颔首说道:

“明公慧眼如炬,观这一部的旗号,的确是袁氏麾下的大戟士,昔年袁绍入主冀州,效仿羽林期门之事,招募河朔各郡良家子,编练成军,出随征伐,入则宿卫,以其所持钺戟为荣,故号曰‘大戟士’。”

“不过,”许攸这个时候恭维地笑了笑,“大戟士虽勇,却终究不敌明公麾下的秦胡强兵,此前在凿台、『射』犬,大戟士精兵就已经死伤惨重,眼下这些大戟士只怕是新卒居多,独木难支危楼,大戟士今日覆灭矣!”

“哈哈。。”听到许攸的话,阎行哈哈一笑,他话中虽有恭维之意,但却没有说错,袁氏兄弟的大军败相已『露』,这些最后的河朔精锐大戟士也难逃战死沙场的命运。

仿佛是为了印证许攸的话语,激战许久的袁军军阵中突然有一部军卒倒戈相向,左袒响应的军士猛然向自己的袍泽发动进攻,使得原本还算齐整的袁军军阵顿时出现了一大角凹陷,混『乱』的趋势还在逐渐蔓延。

阎行见状,肃然下令,传令军中各部发动反击。

此令既下,南北两军号角声接连不断地响起,各部步骑精神抖擞,相继出击,之前还苦苦支撑的袁氏兵马瞬间淹没在西凉军进攻的大『潮』之中,袁军的军阵也从一个角的崩溃迅速蔓延到了各个军阵的溃退,而袁氏的大纛也不断向后移动,宛如惊涛骇浪之中的一叶扁舟,挣扎着想要脱离困境。

可惜这一番挣扎也是徒劳无功的,北边的徐晃部已经出动铁骑冲阵,由为首一员白袍小将率领,直扑袁氏兄弟的大纛,后退的袁军军阵在铁甲骑兵面前如波开浪裂一般纷纷溃散,袁氏兄弟的大纛骤然停顿,继而像是一棵形只影单的枯木摇晃了一下,最终无力地颓然落地。

“袁氏兄弟败矣。此战之后,明公将一统河朔,威震天下,攸何其有幸,能够追随明主,为明公贺!”

许攸兴奋地庆贺道,若非知道之前周良曾经劝进失败,说不定此刻的他还是说出什么骇人听闻的话语来。

就在他激动的庆贺声中,远处的战局完变成了一面倒,孟岱、严敬等袁氏将领先后战死,审配率领残兵仓皇退回城中,而袁氏兄弟则不知去向,敢情他们在铁骑冲阵之时就已经放弃中军,乔装逃跑了,群龙无首的河北兵卒各自为战,但很快就被西凉军分割成各个小部分,在残酷无情的刀兵面前,河北兵卒纷纷丢盔卸甲,选择了投降。

“那名白袍小将是谁家的子弟?”

阎行瞥了许攸一眼,没有回应,而是指着之前冲阵夺旗的白袍小将方向问道。

随行的幕僚的也都不知道,周良特意下楼传令询问,然后才匆匆赶回来禀报阎行。

“明公,此子乃是徐公明将军的养子秦朗。”

“秦朗?”

“嘿嘿,”周良『露』出了一丝狭促的笑容,“昔年明公派遣徐将军进攻吕布所部,俘布将秦宜禄之妻杜氏。杜氏颇有姿『色』,明公以徐将军破敌功高,遂将杜氏赐予徐将军为妾,这养子就是这么来的。”

“其中竟有这段缘由。”阎行愕然,继而失笑。

“公明养得好儿子啊!”

听了阎行的话,身边的幕僚也纷纷笑了。

···

建安八年,北方大战的最后一场战役邺城之战,最终仍然是阎行率领的关西兵马获胜。

在邺城外的漳水河畔,救援邺城的袁氏大军军覆没,袁家兄弟下落不明,邺城随后也在审配侄子审荣的暗中配合下,轻易被西凉军夺取。

自知死期将至的审配绝望之下,下令将之前捕得的刘芝等关西校事尽数杀死,他原本还想率兵放火烧毁城中的粮仓、武库,但恰好与入城的马蔺部遭遇上,双方旋即发生一场激战,审配战败自刎,其余将佐吏士纷纷投降,邺城遂告沦陷。

而夺取邺城的西凉军军威大振,随后分兵攻城略地,先前河北之地许多不愿投降的城邑也纷纷归降,就这样,冀州的半壁江山彻底落入到了阎行的囊中。

只是青州的袁谭军趁着这个机会,也挥师北上,一面夺取渤海、河间、安平、清河四郡,一面暗中联络那些投降西凉军的袁氏旧将,而大河南岸的曹军则在曹洪的带领下,遵照曹『操』的遗令,抢先占据了黎阳、顿丘、东武阳等多座北岸城邑,据河设防,防御西凉军趁胜南下。

再加上各地割据的幽州和纵横北疆的三郡乌桓,周边诸多势力对阎行军是又畏又恨,隐隐有结成联盟的趋势,整个北方的形势依旧混『乱』不清。

与其同时,荆益之地,一份为收复汉中的盟约也随之到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