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 第69章 定军山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第69章 定军山

作者:日新说313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20:00:52 来源:小说旗

退一步来讲,就算关西兵马不计代价,增援及时,攻入汉中境内的刘备军也可以据险不出,与多线作战的西凉军打消耗战。

庞统就不相信,凭借后方殷实的蜀地粮仓,还耗不过那些转运粮草不便、损耗巨大的关西兵马。

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攻入汉中境内。

而天险阳平关,成了蜀军最大的障碍。

根据这些天来的实战观察,庞统放弃了用武力强行夺取阳平关的设想。

关隘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之地,刘备军的优势兵力根本就施展不开,再加上关内的关西守将阎规虽不是什么战克之将,但据险而守、疲敌阻敌却绰绰有余。

这些日子阳平关守卒任凭关外的刘备军队如何示弱诱敌,就是据险不出,守将阎规还下令兵卒增设器械、多设烽燧,一有风吹草动,就即刻作出应对的军事行动。

在这里,就算用一两万人马去填,也很难打开局面。

所以,绕开阳平关,另辟蹊径就成了刘备军的唯一选择。

幸好,益州山地别的不多,迂回绕后的山间小路却不少。

刘备军已经发现了另一条能够绕过阳平关山中小路,可以循此迂回前往汉中境内的定军山。

这些日子有着其他方向兵事屡战屡败的配合,刘备军在这条山路上一路披荆斩棘,丝毫没有受到阻遏,已经打通了行进方向的道路。

夺取汉中的成败,就在此一举了。

庞统暗自思量,差不多也该与关羽等少数高级将校透露情况,然后自己动身前去追赶刘备的兵马了。

···

三日后,汉中,定军山。

披甲按剑的王平正登高望远,仔细观察附近连绵不断的山势,脑海里开始浮现起这些日子经过的场景:

虽然他言行与寻常汉人将领无疑,但实际上却是汉化的板楯蛮人首领。昔日关西兵马平定汉中郡,为了稳固在当地的统治,陆陆续续迁徙了五斗米道信徒、七姓板楯蛮人前往长安,王平亦在迁徙之列,因为板楯蛮人骁勇善战,从军的王平被授予了校尉的军职,统帅他原来部落里的勇士。

这次刘备率蜀军大举入侵汉中,王平部也是长安驰援汉中的几支兵马之一。

熟悉汉中地理的他精神振奋,打算要在汉中大展手脚,显露出自己在军中的威名来。

进入南郑后的第一次军议上,王平就积极指出汉中防线存在的纰漏,汉中大量守军被蜀兵的进攻吸引到了阳平关一线,如果这个时候有一支蜀军另辟蹊径突入汉中境内,局面将一发不可收拾。

益州多山地,高山峻岭固然给防守一方提供了天险,可复杂的丘陵地带也给了进攻方迂回绕后的机会。

定军山,恰好就是目前防线容易被突破的侧翼。

可实际情况却是,在听完他的意见后,主持军议的裴辑、高柔等人无不皱眉不语。

汉中防线的布置是由阎规率成公英、马休、马铁等部在阳平关一线抵御蜀地大军,由将校全去疾、张就率兵马在南山——宕渠水一线防备巴西郡内的庞羲军队,裴辑、高柔则率领预备部队坐镇南郑城,保障军中辎重、粮秣的输送,随时准备支援两线。

而若按照王平的做法,就要从阳平关一线的阎规麾下分出兵马去驻守定军山,这对兵力处于劣势的汉中守卒而言,无疑是一个困难的抉择。

一旦兵力不足的阳平关被突破,谁来担当这个责任?

所以裴辑、高柔都对王平调度兵马、调整防线的建议置若无闻,甚至在王平的据理力争的情况下,干脆就下令让王平率部移驻定军山。

年轻的王平义愤填膺,却再无话可说,在军议之后就怏怏带兵出城,沿着汉水一路赶往定军山而来。

奇怪的是,参军法正竟要求与他一同前往定军山。

路上,疑惑的王平忍不住问道:

“城中诸君安坐高堂,皆视我为愚昧蛮夷,还将我部兵马排挤出城,参军为何还要跟随我等前往定军山?”

法正微微一笑,继而严肃说道:

“因为,,正以为,校尉所说的,是对的。”

“为何?”

“正昔日曾听骠骑将军与戏军师说过,刘备其人,志向远大,百折不挠,非久居人下之辈,虽辗转漂泊,无立足之地,但终不可以寻常人度之。因此,我愿意相信校尉所说的,刘备在强攻阳平关不下后,大可能会另辟蹊径,绕过阳平关一线突入汉中境内。”

“既然如此,当初在大堂上,参军为何不愿意替我助言?”

王平瞪大了眼睛,显得更疑惑了。

法正笑而不语,王平连续问了几声,他都不愿意作答,无奈只得放弃,只是想到了自己职位卑微、兵力稀少,又低声叹道:

“我现下倒是希望我是错的,此番前往驻守定军山,我等兵少将寡,若是蜀兵真的能绕过阳平关一线前来,我等只怕是凶多吉少。”

王平所部只有一千板楯蛮兵,虽然骁勇善战,可要是碰上迂回绕后的蜀兵大队人马前来争夺定军山,难免要落得一个人地皆失的下场。

“这倒未必。”

法正眨了眨眼睛,胸有成竹。

“呜——”

突然,一阵由远及近、接连传递的号角声响起,它如同一块大石头,将王平脑海里回忆的景象瞬间击碎。

这是军中遭遇敌人的号角声!

王平身形一震,虽然在他眼光所及之处,还看不到任何一个敌人,但他已经所有神经都绷紧起来,扯开嗓子朝着不远处修建山砦、挖掘沟壑的士卒大声吼道:

“赶紧加快手脚,快,,,快!!!”

···

在同一时间,刘备也听到了这刺耳的号角声。

这是敌军示警的号角声,显然己方的人马在这个地方遭遇了汉中守卒。

这与原先计划,完全是相反的。

他皱了皱眉头,但多年的行伍经验还是让他迅速冷静下来,脸上更看不出任何烦躁的迹象,他传令全军披甲持兵、警戒前进。

“是汉中的守卒吗?”

很快,刘备就与赶来的部曲辅匡展开了对话。

辅匡是一名肌肉结实、皮肤黝黑的荆州老兵,他两片干裂的厚嘴唇微微起阖着。

“是板盾蛮人,他们伏击了我们的斥候,我们这边死了三个,他们倒了一个,因为后队赶上,那些蛮人就主动退走了。”

“那个倒下的蛮人呢?”

“死了,他中了弩箭,受了重伤,被临走的同伴补了一刀。”

刘备眼睛微微眯了起来,看着辅匡黝黑的脸庞。

“你怎么看?”

“定军山应该有了守卒。但可能人数不多。他们虽然在山林之中多树旌旗,但是用兵非常谨慎,只敢挑人少的斥候队下手,还不愿意留下活口,让我军探知了虚实。”

“嗯。”刘备对辅匡的冷静非常满意,他沉吟了一会,当即作出了决定。

“继续进军,让卓膺带兵绕到东边,就在山麓驻扎,我们会一会这些板楯蛮人!”

定军山是绕后阳平关、争夺汉中的桥头堡,也是刘备志在必得的占据点,不管山上的守军是虚是实,在群山峻岭之间迂回走了三天山路的刘备,都不打算轻易后退。

况且这次他带来的近三千兵卒都是跟随他征战已久的军中老卒,后面还有张飞带领的六千多蜀兵正在赶来,只要稍稍休整恢复,刘备有信心在定军山这处兵家必争之地打一场漂亮的硬仗。

···

“该死的,真的被我料中了。”

随着放出的斥候陆续归来,收集的情报逐渐增加,料中刘备军会另辟蹊径绕过阳平关一线的王平却脸色难看。

“来的敌军,至少有三千人,而且多是老卒,甲杖也齐整。”

王平没有看赶来的法正,偏着头,艰涩地说道。

法正愣了一愣,问道:

“他们应该是从山中迂回绕后钻出来的。不趁着他们人马疲惫,冲杀一阵么?”

王平果断摇了摇头。

“我的人伏击了他们的斥候队,本来想抓他们的活口,结果他们的兵卒赶了过来,我的人撤退不及,折了一个。”

法正没有再开口,他只是参军,临阵出言献策即可,对局势判断和用兵与否都应该由将校全权决断。

王平既然认为趁机下山冲杀没有胜算,那就只能坚守高地了。

“我已经向阳平关、南郑城派了士卒求援,希望能够撑到他们的兵马赶来吧。”

王平似乎为了振奋军心,又补充了一句。

但法正却不乐观,他深知,如果形势如王平所言那样严峻的话,那这两路援军都不济用。

对他们而言,南郑城的援军赶来太远,阳平关一线的兵马虽近,可都被调动防备关外的益州大军,只怕顷刻之间也集中不起来驰援定军山。

唯一可能最快赶来的援军,是驻扎在沔(miǎn)阳马岱的五百骑兵。

只要渡过汉水,马岱的骑兵不用半个时辰就能赶到定军山下。

沔阳城头的守卒,此刻甚至可以隔着汉水,看到定军山上冲天而起的烽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