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短视频:给古人红色震撼! > 第130章 吾这一生,但求无愧于心,无愧于天下百姓!

天幕的声音骤然响起,穿透历史长河,回荡耳畔。

【夷陵战败,蜀军大溃,刘备失地折兵,二十载之功毁于一旦!!】

【火焰烈烈,焚其疆土,灭其兵马,更绝蜀汉之未来!!!】

【刘备忧愤成疾,终归九泉!!】

【临终之际,昭烈帝召赵云、诸葛亮至榻前,嘱托后事!!!】

天幕低垂,悲凉与庄严交织而成的旋律仿佛响彻云霄,连天地都笼罩在一片肃穆之中。

各朝各代的君王、文臣武将抬首仰望天穹,那神情复杂难明,既有敬仰,又有深思。

蜀汉末期,命运的洪流正在涌动。

诸葛亮一袭素衣,站立在映照苍穹的光辉之下。

他鬓发如霜,面容因多年的操劳而显得格外清瘦。

诸葛亮仰头凝视天幕,那一双深邃的眼睛中满是感慨,似乎看见了命运的轮回,也看见了那些他无法逆转的遗憾与执念。

记忆的洪流涌入他的脑海,胸口似有千斤巨石压迫,连呼吸都变得沉重。他的神情微微颤动,双拳紧握,竟无法抑制热泪盈眶。

他喃喃自语,声音带着深深的愧疚:“我愧不敢当啊!”这一声轻语,却如惊雷般回荡在天地之间,仿佛在向苍天倾诉他心中的不安与痛楚。

与此同时,天幕再度明亮起来,画面变换,一幅新的景象徐徐展开。

画卷中央,赫然浮现出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白帝城。

画面一转,进入了城中内室,一个清冷的卧房映入眼帘。

室内摆设简单,气氛肃穆,一位卧病在榻的帝王缓缓进入众人眼中。

他的发鬓早已斑白,脸色苍白如纸,虚弱的神态令人不禁为之动容。

这位帝王,正是经历夷陵之战后元气大伤的刘备。

内室之中,文武百官尽数跪伏在地,他们或低声哀泣,或紧闭双眼不敢直视,仿佛这片刻的沉重让他们难以承受。

榻前,诸葛亮跪于前列。他目光炯炯,却又含着泪光,那双拳头紧紧攥起,指甲深深陷入掌心。

他抬眼望向榻上的刘备,目光交错间,似有千言万语在这一刻尽数凝聚,又尽数隐没于无声的叹息之中。

刘备缓缓睁开眼睛,虚弱地仰天叹息,那声音似带着天崩地裂般的无力感。

他的目光流连于室内众臣的身影,语气满是悲凉与不甘:“朕本欲与众臣并肩讨贼,扶助大汉,再兴江山。”

“奈何啊,天命难违,寿数已尽!”

这句话语出时,他的神态既有无尽的怨恨,又透出一种英雄末路的无奈与孤独。

他一生为汉室奔波,为江山奋斗,却在此时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力不从心,这种痛苦,令人不忍卒听。

诸葛亮听罢,心中如被刀割般痛苦。

他急步上前,跪伏于榻前,声音中带着强烈的恳求:“陛下,万不可如此轻言放弃龙体!天下尚有未竟之事,臣等尚可为陛下分忧!”

他这一番话,既是忠臣对君主的劝谏,更是对命运的抗争。

然而,刘备只是轻轻摇头,那双深邃的眼睛中流露出一种看透生死的释然之意。

他的声音低沉,却坚定无比:“孔明,朕比任何人都清楚,朕已至油尽灯枯之境。若朕强行留世,只会拖累社稷。”

此言一出,室内的哀泣声更为凄切。百官们低头不语,整个房间笼罩在无尽的悲痛之中。

刘备抬眼看向诸葛亮,那眼神中透着一份厚重的信任与嘱托。

他用尽最后的力气,缓缓说道:“孔明,日后大汉江山,尽托于你……”

诸葛亮闻言,泪流满面。他双手伏地,哽咽说道:“臣……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庄严的誓言仿佛融入天地之间,久久回荡在天幕之下。

而天幕之上的众人,无论是后世的君王,还是文臣武将,此刻皆神色凝重,他们仿佛能感受到刘备那份深沉的信任,以及诸葛亮肩负的巨大重担!

【当时,昭烈帝曰:太子资质平庸,丞相宜悉心辅佐!!】

【此言平常,然继而惊世骇俗,前无古人!】

【帝复言:若太子难堪大任,卿可自取而代之!!】

【其言意昭然,若刘禅不堪其位,诸葛亮可亲承大统!!】

这一席话引发了各朝帝王的沉思。

东汉之后,群雄默然不语。

显然,刘备这一举动,折射出其胸襟广阔,识人独到。历代评论虽多,但他的谥号“昭烈”已足够彰显一切。

唐朝宫廷。

李世民细细观望,低声喃喃:“朕于此点,确不及昭烈帝。那可是他亲手打下的江山啊!”

话语间,复杂情绪一览无遗。

东汉再往前。

刘彻与秦始皇皆眉头紧锁,满脸不可置信。

“竟有此事?”

“刘备对诸葛亮言及废立,这般豁达通达?”

“真乃前所未闻!”

他们震惊于此番情节,其他朝代的皇帝亦无不惊叹。

天幕画面再次延展,述说着刘备在夷陵战败后,将蜀汉残局托付诸葛亮。而刘禅资质平庸,反而让诸葛亮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

这简直是刘备亲手赐予诸葛亮的至高权力!

各朝帝王沉浸其中,脸上既有震撼,也有深深的复杂情感。他们明白,刘备的此番选择,于乱世中独树一帜。

【问世之君,几人能如昭烈帝般推心置腹?!】

【答案唯有一人,乃汉昭烈帝刘备!!!】

【但世人多评他伪君子,甚有言白帝城外遍布刀斧手!!】

【诸葛亮若怀异志,则赵云必立诛之!!】

【此说荒谬,污昭烈帝与诸葛丞相之君臣大义!!】

【诸葛亮忠诚辅汉二十载,备岂不知?!】

【且夷陵既败,荆州既失,蜀汉危如累卵,若无亮掌局,刘备所倚何人?!】

【难道托付阿斗?!】

【史实昭然,诸葛亮五载入不毛之地,筹划安定,方稳蜀汉基业!!】

【刘备杀诸葛亮,焉能存蜀?!】

【由是观之,白帝城托孤,乃昭烈帝洞悉乱世之权衡!】

【但并不是权宜之策,而是为蜀汉末路的深谋远虑啊!!!】

画面徐徐收尾,氛围愈发凝重,如同历史长河中一抹挥之不去的余韵。

蜀汉末年。

诸葛亮紧握羽扇,眼眶微红,目光透着无尽的沉思。

他缓缓抬头,望向远方的苍穹,那目光中似有万千情感交织,既是无奈,又带几分释然。

他低声自语:“若当初主公真如这般决断,我孔明何至于今日如此劳心费力,鞠躬尽瘁?”

他的声音轻微,却仿佛透过历史的重重帷幕,直击人心。

嘴角微微勾起,浮现一丝苦笑,那苦涩中透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仿佛在诉说着他这一生的奔波与无悔。

与此同时,这声音亦传至远处的刘禅耳中。

他的神情僵硬如雕塑,仿佛一瞬间陷入深深的震撼之中。

他的内心涌动着说不出的滋味,既有惊愕,也有羞愧,还有一丝隐约的惶恐。

他默默地回忆起父皇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的一言一行,忽然间明白了许多,亦感到了沉重的压迫。

原来,在父皇的心中,他刘禅从未被寄予厚望;原来,父皇早已将蜀汉的未来,整个天下的重担,尽数托付给了诸葛丞相。

而他自己,只不过是那个任人扶持的“阿斗”。

这份现实让他心中涌起无限的羞愧,却又无从反驳。

他心中喃喃自语:“原来如此,原来父皇早已看穿了一切……”

而此时,刘备的声音仿佛跨越了时光的长河,回荡在每一个人的耳畔:“生于乱世,身为刘玄德,无愧于心所为。”

刘备缓缓吐出一口气,神色坚毅,仿佛在向天立誓。

他坚定地说道:“后人如何评说,那是他们的自由。吾这一生,但求无愧于心,无愧于天下百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