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短视频:给古人红色震撼! > 第213章 贞观盛世,人才辈出,魏征,或许才是大唐真正的功臣啊

天幕画面下。

夕阳如血,缓缓滑入地平线的怀抱,长安城的街道上,微风轻拂,带着一丝丝的寒意。

街角的老槐树下,一片片黄叶随着风的节奏轻轻飘落,像是世间的叹息。

送灵的队伍缓慢而庄重地行进着,灵柩中安卧的是魏征,曾经站在朝堂上的刚毅之人。

今天,他的棺木装饰华美,四周由金丝缠绕,覆以雪白的绸缎,银铃般的哀乐如同低语般在空旷的街道上传播开来,回荡在每一条巷弄之中。

四周的朝臣们身着黑衣,神情凝重,步伐缓慢,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悲痛与惋惜。

白色的幡旗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逝者的灵魂送行。

而远处的哀笛声则在整个城市上空盘旋回荡,似乎为这位伟大的名臣送行,连天边的云彩也染上了一抹忧伤的色彩。

李世民伫立在宫门前,目光锁定着那渐行渐远的队伍,眼神中弥漫着不舍和深深的痛楚。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面庞上,刻下深深的阴影,仿佛整个天地都被悲伤所笼罩。

风从耳畔拂过,带着一股冷意,但李世民并未动弹,仿佛他与这景象已经融为一体,目送着魏征的灵柩远去。

身后的宫墙斑驳,仿佛见证了无数的盛衰。

今天,所有的盛名与权力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此时,连他心中的雄图伟业,也未能阻挡这份沉甸甸的悲痛。

终于,当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天际,李世民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波动,双膝一软,跌坐在那古老的石阶上。

整个人如同失去了所有支撑,摔倒在冷硬的石板上,周围的空气仿佛也在这一瞬间凝固。

石阶上留下了他不再年轻的身影,那曾经屹立于天下之巅的帝王,如今却被命运的重压压得低头。

周围的侍从和丞相们见状,纷纷惊愕,匆忙上前欲扶起他。

然而,李世民轻轻摆手,拒绝了他们的好意,仿佛此刻的孤独与伤痛,不容任何人介入。

那一刻,他的眼神空洞无力,曾经坚毅的面容此刻已完全被悲痛所吞噬。他是帝王,却也是一个失去朋友的普通人。

李世民坐在那里,眼神迷离,任由泪水悄然滑落,滴落在冰冷的石阶上。

那些泪水仿佛被这寒冷的石面吸收,消失无踪,整个大殿沉默得像是世界暂停了呼吸。

只有李世民轻微的抽泣声和远处传来的哀乐声交织在一起,成为这片沉寂中的唯一音符。

风依旧从远方吹来,吹动着他的衣袍,仿佛连这丝风也在为魏征的离去而哀悼。

过了许久,当最后一丝余晖也消失在远方,李世民才缓缓起身。

他深吸一口气,似乎要将内心的痛楚强行压制下去。

那痛苦、那失落、那空洞的感觉,在一瞬间凝聚成了无边的孤独。

他转身看向那面古老的铜镜,镜中的自己依旧清晰可见,略显疲惫但依然坚毅。

然而,镜中的面容不再是那个雄心万丈的帝王,而是一个孤独的灵魂,失去了最亲密朋友的空虚与凄凉。

“镜中自省,可以调整衣冠。”

“以古为镜,可见盛衰。”

“以人为镜,方知得失。”

李世民低声呢喃,语气低沉有力,每个字都仿佛在敲击在场每个人的心上。所有人沉默无言,李世民的声音穿透了寂静,震动着每一个听者的灵魂。

那铜镜中,映出的是一位深感失落的帝王,哪怕他依然坐在那座辉煌的大殿中,依然拥有数不尽的权力和财富。

但此刻,所有的荣光在他的眼中似乎已不再重要。

“朕常以此三面镜子来警醒自己,时刻保持警觉,莫让自己堕落。”

他说着,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和沉痛。

他的双手紧紧握住那铜镜的边缘,仿佛这镜子能带给他一丝力量,让他从痛苦中走出。

“而今,魏征去世,朕失去了最重要的一面镜子。”

李世民轻声叹息,眼中满是悲痛。

午后的时光,李世民独自一人坐在御书房中,整间房寂静得几乎能听见时钟滴答的声音。

屋内空荡荡的,只有微弱的烛光摇曳着,映照出他满是疲惫和伤感的面庞。

时光仿佛也在这一刻停滞不前,他的目光空洞。

仿佛失去了所有焦点,心中充斥着无尽的伤痛,像是被大雨淋透的衣衫,无力、沉重。

许多大臣都知道他此刻正深陷悲痛,但为了国事,也为了李世民的身体,房玄龄不得不敲响御书房的门。

“陛下,臣房玄龄求见。”

门外传来了房玄龄低沉的声音,打破了御书房的寂静。

李世民没有立刻回应,他依然低头,似乎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完全没有注意到外界的动静。

过了片刻,他才缓缓开口:“进来吧,房卿。”

房玄龄推门而入,看到李世民孤独的身影坐在桌前,烛光微弱,映照出他满是疲惫和伤感的面庞。

房玄龄心头一痛,眼眶不禁湿润。他迈步走近,低声说道:

“陛下,臣知您此时悲痛欲绝,但身为天子,更应保重身体,以安抚天下百姓。”

李世民轻轻叹了口气,抬头望向房玄龄,眼神中浮现出一丝复杂的情绪:

“房卿言之有理,朕岂不知此理?”

“只是……魏征的离世,犹如断朕一臂,心中的痛楚,难以言表。”

房玄龄的眼中满是哀伤,他跪了下来,深深一礼:“陛下,人死不能复生……”

还未等他的话音落下,李世民轻轻挥了挥手,声音沙哑而低沉:

“让朕一个人静一静。”

……

第二日,朝会如常,李世民稳稳坐于龙椅之上,双目炯炯地扫视着下方的百官。

准备开口之前,他的视线无意中又扫向了魏征曾站的位置。

这个动作的背后,曾是李世民常年的习惯——在开口前,总会悄悄瞥一眼魏征,似乎是在无声地寻求那份熟悉的支持与提醒。

然而,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为空白。魏征的离世,仿佛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李世民心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每一次凝望那个空荡荡的位置,心中的痛楚便愈发清晰,那些深深扎根于内心的习惯,已经深刻到难以割舍。

终于,早朝结束时,李世民的目光依然停留在魏征曾站立的地方,他的嘴唇微动,欲言又止。

那份未曾说出口的话语,仿佛被一层厚重的哀伤所压制,让他无法再去表达。最终,他只是默默地垂下眼睛,心如死灰。

那种从心底升起的空虚,逐渐变得无法忍受,每一个呼吸仿佛都带着沉重的负担。

悲痛之下,李世民竟然未曾察觉自己慢慢伏在了案桌上,沉沉睡去。

梦中,他依然回到了朝堂,那时魏征依旧站在那里,毫不犹豫地冲上前,接连不断地责问与批评,一如往常。

那种犀利直击灵魂的语气,那种满是锋芒的言辞,仿佛从未离开过。

然而,李世民却在这一刻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笑得由衷而深情,那笑容的背后,是对魏征无尽的怀念与渴望。

可惜,这个梦境并未持续太久。很快,李世民便从梦中醒来,眼中还带着泪痕。

那一瞬间,他感到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力量,几乎无力站起。

梦中的魏征仿佛依然近在眼前,可当他再次睁开眼睛时,一切又都归于沉寂。

那份虚无,带着无法挽回的伤痛,笼罩了整个心灵。

走出殿外,李世民的步伐踉跄,身心疲惫。

他未曾言语,只是低头缓步离去,心中满是迷茫与哀伤。

每一步仿佛都踩在他的心头,带着那份深深的惆怅与孤独,久久不去。

大宋!

赵匡胤站在高处,凝望着远方,感同身受。

他的眼眶湿润,低声喃道:

“贞观盛世,人才辈出,但魏征,才是真正引领大唐走向辉煌的人啊。”

李世民与魏征之间的深厚情谊,令赵匡胤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尽管他并非李世民,却也能深切感受到魏征的离世,给李世民带来的那份无法言表的痛苦。

大唐!

宫廷中,李世民早已泪流满面,纵使殿内的百官皆在,他也早已无暇顾及自己的帝王风范。

此时,大臣们的眼中同样满是湿润,纷纷低头,无法控制心中的悲痛。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李世民低声重复着魏征曾说过的话语,回忆起那时的言辞,泪水再次决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