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 第285章 文化的传承与新生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第285章 文化的传承与新生

作者:安知小锅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15:22:49 来源:小说旗

翌日清晨,金色的阳光洒满了皇宫,为雕梁画栋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辉。御书房内,皇帝正襟危坐,听着郭凌峰侃侃而谈。

“陛下,文化交流不仅仅是歌舞升平,更要深入到思想内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郭凌峰的声音沉稳有力,“微臣建议,设立‘文化创新基金’,用于支持那些将我国传统文化与外国优秀文化相结合的项目,如此一来,才能让我们的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焕发新的生机。”

一旁的陶夭夭也点头附和道:“陛下,凌峰哥哥说得对,只有不断创新,我们的文化才能永远充满活力。”

皇帝听罢,沉吟片刻,问道:“那依你们之见,这基金该如何运作?”

“陛下,微臣以为,可以由朝廷拨一部分款项作为基础,再鼓励民间资本投入。”郭凌峰胸有成竹,“我们可以定期举办文化创新大赛,评选出优秀的项目进行扶持,同时,也可以邀请外国的艺术家和学者来我朝讲学,促进文化交流。”

皇帝微微颔首,显然对郭凌峰的提议颇为赞赏。

此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外国使节詹姆斯突然开口了,他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道:“尊敬的陛下,我代表我国,愿意为贵国的‘文化创新基金’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我们相信,文化交流是促进两国友谊的桥梁。”

站在詹姆斯身后的艺术家大卫也激动地说道:“我非常希望能有机会学习贵国的绘画和雕刻艺术,也希望能将我国的艺术形式介绍给贵国,我相信,通过交流和融合,我们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文化!”

皇帝闻言大喜,当即拍板决定设立“文化创新基金”,并任命郭凌峰为基金的负责人。

消息传出,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保守派大臣李忠更是当面质疑郭凌峰:“郭大人,你这是要将我朝的文化拱手让人吗?”

面对质疑,郭凌峰只是淡淡一笑,他深知,改革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这一晚,郭凌峰的书房灯火通明,陈教授和几位国内的文化学者围坐在桌旁,他们的面前堆满了各种书籍和图纸……

郭凌峰书房的灯光一直燃烧到深夜,映照着满桌的书籍和图纸,也映照着学者们求知若渴的面容。陈教授和几位国内的文化专家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开始了对外国文化,尤其是詹姆斯带来的书籍和艺术品的深入研究。他们仔细翻阅着每一本书,揣摩着每一幅画作,试图从中找到可以与本国文化相结合的元素,碰撞出新的火花。

“你看这幅油画,虽然人物造型与我们传统绘画不同,但对光影的运用,对人物神态的刻画,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啊!”一位老教授指着桌上摆放的一幅西洋油画,兴奋地对同伴说道。

另一位学者则拿着一本乐谱,感叹道:“他们的音乐虽然曲调不同,但同样注重情感的表达,与我们追求的‘以情动人’有共通之处。”

学者们热烈地讨论着,交流着彼此的见解,书房里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氛围。郭凌峰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他知道,文化创新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只要坚持探索,就一定能够找到一条融合共进的道路。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像学者们这般充满热情。保守派大臣李忠虽然在皇帝的威严下不再公开反对文化交流,但心中依然充满了疑虑和担忧。他找到郭凌峰,语气沉重地说道:“郭大人,我知道你是为了国家好,但文化创新之事,还需谨慎啊!若是为了追求新奇,丢掉了我们自己的传统,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郭凌峰明白李忠的顾虑,耐心地解释道:“李大人,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传承中不断发展。我们引入外国文化的精华,并非是要抛弃自己的传统,而是要取长补短,推陈出新,让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更具生命力。”

李忠听完,眉头依然紧锁,他沉吟片刻,说道:“话虽如此,但……”

他欲言又止,似乎还有满腹的疑虑,却不知该如何表达。郭凌峰见状,与陶夭夭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起身,朝着李忠微微一笑……

郭凌峰和陶夭夭对视一眼,心照不宣。第二天,两人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和诚意,亲自登门拜访李忠。面对李忠的疑虑,郭凌峰并没有直接反驳,而是从历史的长河说起,讲述了历朝历代文化融合的例子,以及融合带来的繁荣景象。他强调,文化交流如同河流交汇,最终会汇聚成更为浩瀚的海洋。

陶夭夭也适时补充,她拿出几幅画作,正是研究小组根据外国绘画技巧创作的,在保留传统绘画神韵的同时,又融入了西方绘画的光影和透视技巧,显得更加生动传神。李忠看着这些画作,原本紧绷的脸上渐渐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他似乎也被这些画作的独特魅力所吸引。

经过郭凌峰和陶夭夭的耐心解释和展示,李忠心中的担忧逐渐消散,他开始意识到,文化创新并非洪水猛兽,而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必要途径。最终,他点头表示:“郭大人,陶姑娘,我明白了。你们放手去做吧,老夫会尽力支持你们!”

得到李忠的支持,郭凌峰和陶夭夭信心倍增。研究小组也在数月的努力后,提出了一系列文化创新方案。这些方案大胆新颖,却又并非盲目照搬,而是将外国文化的精髓与本国文化的特点巧妙结合。例如,他们尝试将外国音乐的和声和复调技巧融入到本国传统戏曲的唱腔中,使之更加悠扬动听;他们还尝试将外国绘画的透视和光影技巧应用于传统壁画的创作中,使得古老的壁画焕发出新的生机。

数月之后,一座充满异域风情的舞台搭建在了皇城的文化广场上,彩旗飘扬,人头攒动。郭凌峰和陶夭夭并肩站在舞台中央,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目光炯炯地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陶夭夭拿起话筒,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各位,欢迎大家来到这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陶夭夭甜美的声音回荡在广场上空,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在她身旁,郭凌峰含笑看着她,眼中满是赞赏和宠溺。随着陶夭夭宣布演出开始,舞台上的灯光骤然亮起,音乐声如流水般倾泻而出。

首先登场的是一段经过改良的传统戏曲表演。演员们身着华美的戏服,一招一式都充满了力量和美感。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唱腔中融入了一些西方歌剧的元素,高亢激昂中带着几分婉转悠扬,令观众们耳目一新。随后,一幅幅融合了西方透视和光影技巧的巨幅画卷缓缓展开,栩栩如生地展现了本国古代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故事,引来阵阵惊叹。

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压轴出场的“文化交响乐”。乐团成员来自本国和外国,他们各自身怀绝技,在指挥的带领下,将东西方乐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演奏出一曲气势磅礴、荡气回肠的乐章。悠扬的笛声与清脆的钢琴声交织在一起,沉稳的鼓点与激昂的小提琴声相互辉映,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在这一刻水乳交融,迸发出令人震撼的艺术魅力。

演出结束后,广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观众们纷纷起立,向台上的演员们致以最热烈的敬意。郭凌峰和陶夭夭并肩站在舞台中央,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赞赏和祝福。他们知道,这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才刚刚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和困难,但他们不会退缩。

夜色降临,广场上的人群渐渐散去,郭凌峰和陶夭夭并肩走在回府的路上,低声交谈着。“这次的文化交流活动非常成功,我们成功迈出了第一步。”陶夭夭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和激动。郭凌峰微微一笑,深邃的目光望向远方:“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天,郭凌峰收到外国使节詹姆斯的邀请,前往使节馆一叙。走进使节馆,詹姆斯热情地迎了上来,将郭凌峰引到客厅坐下,并吩咐仆人上茶。詹姆斯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意味深长地说道:“郭大人,您昨日的文化展示会,在下也深受震撼,只是……”他顿了顿,目光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些事情,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