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 第453章 突破传统的挑战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第453章 突破传统的挑战

作者:安知小锅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3 17:27:02 来源:小说旗

翌日早朝,金銮殿上气氛肃穆,却暗藏着一股山雨欲来的压抑。郭凌峰满怀期待地将文化复兴计划昭告天下,话音刚落,便有几名官员站了出来,为首的正是吏部尚书王大人。

“皇上,臣等以为,举办文学比赛、艺术展览,耗费巨大,实乃乱纪之举!请皇上三思!”王大人义正言辞,身后几人也纷纷附和,一时间反对的声音充斥着整个大殿。

郭凌峰眉头微皱,他知道改革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却没想到阻力来得如此之快。“王大人此言差矣,”他语气平静,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自古以来,文治武功,相辅相成。如今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正是我朝文化发展的大好时机。举办文学比赛、艺术展览,不仅可以提升国民素质,更能彰显我朝盛世之景,何来乱纪之说?”

“皇上,治国之道,在于安民富民,而不是沉迷于这些华而不实的玩乐之事!”王大人毫不退让,“举办这些活动,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王大人,你这是在危言耸听!”郭凌峰猛地一拍龙椅,站起身来,“朕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百姓,为了大梁的千秋万代!文化复兴,利国利民,尔等为何如此执迷不悟!”

“皇上息怒……”王大人还想再辩,却被郭凌峰凌厉的眼神逼退了回去。大殿上的气氛剑拔弩张,百官噤若寒蝉,这场朝堂之上的辩论,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那声音清越激昂,带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传遍了金銮殿的每个角落……

悠扬的笛声如同一股清泉,注入凝滞的朝堂之上。郭凌峰眉头一舒,寻声望去,只见殿外广场上,一名布衣青年正闭目吹笛,他指尖翻飞,笛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沉婉转,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这是何人?竟敢在金銮殿外喧哗!”王大人怒斥道,却被郭凌峰抬手制止。

“且慢,”郭凌峰走到殿前,俯视着广场上的青年,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为何在此吹笛?”

青年放下手中竹笛,恭敬地跪拜道:“草民李青,是一名民间艺人,今日听闻皇上要复兴文化,心中激动,特来献艺,以表达对皇上的支持!”

李青的话音刚落,广场四周便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百姓们自发地围拢过来,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充满朝气的少年,也有抱着孩子的妇人,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喜悦。

“好!好一个民间艺人!”郭凌峰朗声笑道,“你且说说,你都精通哪些技艺?”

李青站起身来,自信地答道:“回禀皇上,草民不仅精通笛子,还会吹唢呐、弹琵琶,还会舞狮、变脸,这些都是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技艺!”

“好!好!好!”郭凌峰连声叫好,他转头看向王大人,问道,“王大人,你看到了吗?这才是真正的民间艺术,这才是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的文化瑰宝!”

王大人脸色铁青,却无言以对。他万万没想到,一个普通的民间艺人,竟然能得到皇上的如此赏识。

然而,王大人并不甘心就此罢休。他深知,要阻止郭凌峰的文化复兴计划,就必须从根本上切断民间艺术的传播途径。

于是,一道禁令在京城传开:所有民间艺人不准在街头巷尾表演,违者严惩不贷!

这道禁令一出,顿时激起了千层浪。百姓们纷纷指责王大人,认为他这是在扼杀民间艺术,是在阻碍文化的发展。

李青和其他民间艺人也不甘示弱,他们聚集在王大人的府邸前,敲锣打鼓,吹拉弹唱,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抗议。

“王大人,你为何要禁止我们表演?”李青高声质问道,“我们是靠自己的本事吃饭,为何要赶尽杀绝?”

王大人站在府门前,看着眼前群情激奋的百姓,心中却毫无惧色。他冷哼一声,说道:“皇上已经下令,任何人不得违抗!”

“皇上?”李青冷笑一声,“皇上是让我们复兴文化,而不是让我们闭嘴!你这是在欺君罔上!”

“大胆!”王大人怒喝道,“来人,将这些刁民给我抓起来!”

话音刚落,一群官兵便冲上前来,将李青等人团团围住……

金銮殿上,郭凌峰听着侍卫的汇报,脸色阴沉得可怕。他猛地站起身,眼中寒光闪烁……

金銮殿上,侍卫单膝跪地,将民间艺人与王大人对峙的情形汇报得一字不漏。郭凌峰的拳头攥得咯吱作响,眼中仿佛燃烧着两团火焰,但最终,他还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将那股怒火压了下去。

他知道,王大人只是保守派的代表,自己若是强行对抗,只会激化矛盾,甚至会影响到文化复兴的大计。他必须冷静,必须找到一条更稳妥的道路。

“传旨下去,”郭凌峰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民间艺术乃是我朝文化瑰宝,理应得到保护和传承。但表演形式和内容需加以规范,避免扰乱社会秩序。”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朕将在宫中设立专门的表演场所,定期邀请民间艺人进宫献艺。此外,各地也要建立类似的场所,为民间艺术提供展示的舞台。”

侍卫领命而去,郭凌峰的眉头却依然紧锁。他知道,这只是一个权宜之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保守派不会善罢甘休,他们还会想出各种办法来阻挠文化复兴的进程。

消息传到李青等民间艺人耳中,他们虽然感到失望,但也能理解郭凌峰的苦衷。

“皇上也是为了我们好,”李青叹了口气,“至少我们还能继续表演,还能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技艺传承下去。”

“是啊,”一名老艺人附和道,“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让那些顽固不化的家伙明白,民间艺术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不可或缺的!”

入夜,皇宫书房灯火通明。郭凌峰坐在书桌前,手中握着一卷竹简,眉头紧锁,一言不发。

“皇上,”一名侍卫轻声禀报道,“几位文化名士已在偏殿等候多时。”

郭凌峰放下竹简,眼中闪过一抹精光。他知道,要想真正突破传统的枷锁,就必须借助这些文化名人的力量……

郭凌峰快步走进偏殿,几位年逾花甲的老者便纷纷起身行礼。他们都是当世闻名的文化名人,在书法、绘画、诗歌等领域都有着极高的造诣。郭凌峰对这些老者十分敬重,连忙上前将他们一一扶起。

“诸位先生不必多礼,快快请坐。”郭凌峰示意众人落座,语气温和而诚恳,“今日请诸位前来,是为了民间艺术之事。”

“皇上爱民如子,我等钦佩不已。”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捋着胡须说道,“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乃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理应得到传承和发扬。”

“只是……”另一位身着青衫的老者面露难色,“如今朝中不少官员固守成规,视民间艺术为洪水猛兽,想要改变他们的观念,恐怕并非易事。”

“是啊,”一位身形消瘦的老者叹了口气,“老百姓喜爱这些曲艺杂耍,却在他们眼中成了‘伤风败俗’、‘有辱斯文’,实在可笑!”

郭凌峰静静地听着,他知道这些文化名人说的都是实情。几千年来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人们的观念,的确比登天还难。

“朕知道,要想突破传统的枷锁,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郭凌峰语气坚定地说道,“但朕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让民间艺术重放光彩!”

“皇上英明!”几位老者眼前一亮,纷纷出言附和。

“朕有一个想法……”郭凌峰压低了声音,将自己心中的计划娓娓道来。偏殿内的灯光映照着他的脸庞,更显得他目光深邃,仿佛蕴藏着无尽的智慧。

众人屏息凝神,听着郭凌峰的计划,时而点头,时而沉思,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此事若成,必将成为我朝文化发展的一座丰碑!”一位老者激动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郭凌峰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抹精光。

“事不宜迟,”他站起身来,语气果断,“就从明日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