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 第90章 知识灯塔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第90章 知识灯塔

作者:安知小锅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15:22:49 来源:小说旗

“与众不同的课程?”众人面面相觑,眼中充满了好奇。刘大儒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率先发问道:“敢问郭大人,这与众不同究竟是指……”

郭凌峰微微一笑,目光扫过台下众人求知若渴的眼神,缓缓说道:“我打算在书院中开设算学、格物、农学等实用性课程,教授学生们新的知识和技能。”

“算学?格物?”刘大儒捋着胡须,眉头微皱,“这些都是奇技淫巧之术,岂能与四书五经相提并论?”

“刘大人此言差矣,”郭凌峰不慌不忙地解释道,“算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格物则能让我们探究事物的本质,这些都是推动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力量。”

“可是……”刘大儒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郭凌峰抬手打断。

“我知道诸位心中还有疑虑,但请相信我,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和百姓的未来。”郭凌峰的目光坚定而有力,“我希望培养的是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新一代人才,而不是只会死记硬背的书呆子。”

在郭凌峰的坚持下,新的教育制度最终得以推行。书院里,学生们不再只是埋头苦读经书,而是开始接触到各种新奇的知识和想法。

“为什么太阳每天都会升起和落下?”

“为什么水能灭火?”

“为什么植物可以生长?”

课堂上,学生们踊跃地提出各种问题,郭凌峰则耐心地为他们一一解答,鼓励他们大胆质疑,积极探索。

“记住,”郭凌峰语重心长地说道,“不要被固有的思维模式所束缚,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刘大儒虽然对这种新式的教学方法仍持保留态度,但在看到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时,也不禁开始反思自己固有的观念。

一天,郭凌峰正在给学生们讲解几何学知识,他拿起一块木板,在上面画了几条线段,然后问道:“谁能告诉我,如何才能用最短的线段将这几个点连接起来?”

学生们纷纷低头思考,只有小明眼睛一亮,举手说道:“我知道!可以用直线连接!”

“很好!”郭凌峰赞许地点了点头,“这就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下课后,郭凌峰将刘大儒叫到一旁,指着正在操场上玩耍的学生们说道:“刘大人,您看……”

刘大儒顺着郭凌峰的指引望去,只见操场上,当初那些只会埋头苦读的学生们,现在正围绕着一个木架子,用竹木和绳子修建一个小型风车。他们分工明确,有模有样地工作着,脸上写满了兴奋与专注。

“这些……是我们的学生?”刘大儒难以相信地喃喃道。在他的印象中,学生们应该是端坐在学堂里,手不释卷,哪里有如今这种自由奔放的景象?

“是的,刘大人。”一旁的孙夫子微笑点头,“这是郭大人倡导的新教育模式,学生们不仅要学理论,还要用实践来检验,正如这风车工程,便是我们今日的实践课题。”

一边说着,孙夫子一边走向学生群中,开始指导他们如何提高结构的稳定性,确保风车在风中能够稳固旋转。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听取孙夫子的讲解,并一一付诸实践。郭凌峰看见这一幕,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与此同时,一位气宇轩昂的富商赵四走来,手中捧着一厚摞银票,热情洋溢地说道:“郭大人,我愿出资赞助学生们的创意项目,给他们提供资金与平台,让他们的奇思妙想能够变成现实。”

“多谢赵四爷的大力支持!”郭凌峰满怀感激地说,“有了您的帮助,学生们就能更加大胆地探索世界,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实现他们的梦想。”

当天傍晚,郭凌峰在书院举办了一场特别讲座,他站在讲台上,手握话筒,声音铿锵有力地说道:“各位学生,知识不仅仅存在于书本之中,更在于你们的双手和实践中。赵四爷今天已经承诺为大家提供资金和平台,所以我希望你们能尽情发挥自己的才智,把想法变成现实,勇往直前,不怕失败。”

讲座结束后,学生们如潮水般涌向赵四,连声道谢,同时迫不及待地向他展示自己精心准备的各种创意方案。赵四认真地查阅每一份提案,当场便承诺了几位学生的项目资助。

郭凌峰站在一旁,看着这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心中不禁感慨,如今的书院,已经成为了真正的知识灯塔,照亮了每一个学生的未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书院中的新风尚逐渐蔓延开来。学生们在课堂上不仅认真听讲,课后更是纷纷投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有人制作手工制品,有人进行科学实验,甚至有人开始尝试开发简单的机械装置。

一天,小明找到郭凌峰,神秘兮兮地说道:“郭大人,我最近发明了一个新奇的小玩意儿,您能看看吗?”

“哦?是哪方面的发明?”郭凌峰饶有兴趣地问道。

小明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小的机关装置,兴奋地解释道:“这是一种简单的水力装置,可以用来提水浇灌田地,省却了好多劳力呢!”

郭凌峰仔细端详着这个精巧的小发明,眼神中闪烁着欣赏的光芒:“好!小明,你的这个发明非常有创意,或许能为农民们带来巨大的便利!”

“真的吗?”小明激动地握紧了拳头,“那我还想改进一下,让它变得更实用!”

“去吧,孩子,放手去做!”郭凌峰拍了拍小明的肩膀。

操场上,一群学生围拢在一个工作台周围,正在制作用于日常生活的实用工具,富商赵四微笑着在一旁提供着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郭大人。”刘大儒走到郭凌峰身旁,意味深长地说,“或许,你真的对了……”

郭凌峰微微一笑,目光坚定地望向前方:“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奇迹发生。”小明的“水力提灌装置”最终获得了专利,这个消息如同春风般吹遍了整个书院,学生们奔走相告,欢欣鼓舞。小明一夜之间成了书院的风云人物,他发明的装置不仅得到了官方认可,还有不少商人表示愿意投资生产。

“我一开始只是想帮家里减轻负担,没想到……”小明站在领奖台上,腼腆地笑着,眼神里却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感谢郭大人和书院,让我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想法!”

小明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其他学生。他们不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纷纷开始琢磨起自己的创意,书院里的学习氛围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安静的课堂,如今常常变成热烈的讨论现场;原本空荡的操场,现在摆满了各种奇形怪状的“发明创造”。

郡主李红听闻书院的创新之风后,特意在封地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创意大赛”。消息一经传出,便吸引了众多年轻学子报名参加。比赛当天,各种新奇的想法和发明层出不穷,有可以自动播种的农具,有能够记录时间的水钟,甚至还有人设计出了可以折叠的房屋模型。

“这真是太令人惊叹了!”李红郡主看着眼前琳琅满目的作品,不禁赞叹道,“这些年轻人的创造力真是无穷无尽!”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郭大人推行的教育改革啊!”刘大儒捋着胡须,欣慰地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

比赛结束后,郭凌峰特意将所有参赛学生召集在一起,准备进行总结发言。他环顾着眼前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面孔,缓缓开口说道:“今天,我看到了……”

他突然停顿了一下,目光落在人群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那里,一个学生正低头摆弄着一个奇怪的装置,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周围的目光……

“你在做什么?”郭凌峰走到那名学生身边,温和地问道。

那学生吓了一跳,慌忙地抬起头,看见是郭凌峰,顿时紧张得满脸通红,“郭,郭大人……”他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

“别紧张,让我看看你的作品。”郭凌峰鼓励道。

学生这才怯生生地将手中的装置递了过去。那是一个用木头和竹子做成的简易模型,结构精巧,但看起来却有些古怪,像是某种古老的机关。

“这是什么?”郭凌峰好奇地问道。

“回,回大人,这是我仿照古籍中记载的‘指南车’制作的模型。”学生的声音依然很小,却透着一丝自豪。

“指南车?”郭凌峰微微一愣,这可是失传已久的古代发明,据说可以自动指向南方,用于辨别方向。他仔细地观察着模型,发现虽然制作粗糙,但基本原理却把握得十分准确,不禁对这名学生刮目相看,“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王虎。”

“王虎,你很有想法,也很有钻研精神。”郭凌峰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虽然这只是个模型,但它代表着你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创新的追求,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精神!”

郭凌峰回到台上,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的脸庞,高声说道:“今天,我看到了希望!我看到了未来!你们是时代的先锋,是文化的火种!我希望你们能够牢记今天,牢记这份热情,勇敢地去探索,去创造!记住,创新,才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郭凌峰的话语在广场上空回荡,激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学生们一个个眼神坚定,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各位,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仅仅只是一个开始。”郭凌峰的声音突然变得低沉而有力,“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珍贵的知识和技艺正在逐渐消失……”

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而悠远,“是时候,该做些什么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