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国师不修行 > 第一百零二章 他走过长街,惊起书声无数(盟主加更)

年轻学子声音激动,甚至有些手舞足蹈,显然是被外头的气氛所感染。

而听到这句话的大儒们则从彼此的脸上看到了愕然的神情。

“你……你再说一遍?具体发生何事?”曾公面皮抽动,再次问道。

后者回答:

“起初的确是这三首诗词,引发了些动静。今日本就是文会,外头读书人众多,我们国子监学子也来凑热闹,得知此事,便循着那摊主指的方位去寻那位公子。

“结果人没寻到,却得知其一路走过,不只补全了这一家,且每一首都堪称天衣无缝。

“如今一传十,十传百,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出来,挨个摊子打听,总之,外头已是热闹非凡。”

每一首……都天衣无缝?

“吨。”

不知是谁,竟发出了吞咽的声响。

白须老者一把接过学子手中纸张,略一端详,果然如其所言,比之那三首毫不逊色。

到底哪里来的怪物……这一刻,充作“评委”的大儒们心中升起同一个念头。

连丛云忽然说:“难道是那位禾公子?”

承旨学士看了他一眼,摇头道:

“且不说他是否擅长诗词,若当真是他,岂不早给人认出?”

“莫要说这些了……大学士、曾公、连国手……您诸位继续主持文会,我身体不适,先行告辞。”一名方脸儒士突然拱手,作势欲走。

另一名“评委”紧随其后:

“我也突然想起家中有事。”

在场文人没有蠢的,见状纷纷告辞,俨然是一副去寻那小公子的想法。

文会虽重要,但继续看下去也没甚意思,哪有去凑这场热闹更吸引人?

“这……”

承旨学士等人无言以对。

这时候突然注意到下方大厅骚动,走过去俯瞰,赫然发现“观众席”上,一名名读书人起身,朝文轩楼外走去。

俨然是得到消息的。

而随着外面有人传信过来,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呼朋唤友,三五成群离场。

没过多久,底下就空了一小片。

虽仍有不少人没动,可人虽在场,一颗心却已飞出去了。

而看到这一幕,翰林院与槐院的书生们也全然没了比试的状态,一个个议论询问,好不热闹。

还有人拿到了补全诗词,大声诵读,引起一片赞叹。

好好一场文会,竟被这突如其来的意外,搅的气氛都没了。

人心浮动,如何还有比试的心思?

“张夫子……”

承旨大学士脸色尴尬,扭头看向槐院剑客,只见儒雅老者同样神情复杂,犹豫了下,苦笑道:

“看样子,若强行比试下去,只怕也难。不若便打平如何?”

打平……几名大儒交换了下眼神,又与鹿国公交谈片刻,说道:

“如此……倒也是个法子。”

文会本已比试了数轮,双方可谓势均力敌,若是继续下去哪一方获胜还真不好说。

在槐院的视角下:

此地毕竟乃朝廷主场,只要拉不开绝对的差距,对方最后只要略作偏袒,还是朝廷会赢,不如趁机提出打平。

在大儒们的视角下:

若继续下去,想要获胜大概率要以损名节为代价,进行偏袒,心中略有不愿。

而若打平,一方面避免输掉,以及被人骂晚节不保的风险。

第二,文会双方给那不知名公子压下,其实同样是神都胜了。

就如昔日禾公子胜了墨林一个道理。

皆大欢喜。

双方默契下,这个决意很快传导下去。

“槐院演武”打平,但文会还在继续,只是核心从双方比斗,成为了一群人点评鉴赏补全诗词。

张夫子感慨之余,看了眼时辰,与韩青松交代了两句,便也离开了文轩楼。

韩青松好奇道:“夫子有事么?”

张夫子笑了笑,只回答了四字:“故人相邀。”

旋即便不再多说,迈步离开,鹿国公见状,也忙不迭起身,准备入宫将此事汇报。

而文轩楼内的变化,并非孤例。

随着季平安行走过长安街,一路留下一首首补全诗词,这个消息也如漩涡,缓缓扩散。

……

……

某座酒楼内。

今日同样被包场,改为了文会,邀请一群神都才子聚集,蹭“槐院演武”的热度。

不过相比于文轩楼,规模就要小了许多,做出的诗作质量也不可相提并论。

优点在于请了歌姬、舞姬前来,为文会助兴。

这时候一曲歌舞结束,一名名读书人商业互吹,气氛融洽。

不免说起今日“演武”,一名中年文士担忧道:

“也不知文轩阁那边局势如何。”

桌旁友人说道:

“云槐书院虽自号读书人,但终究是修行者,比较做文章,当不如我神都才俊。”

“此言有理,何况那边裁判皆乃我神都鸿儒,自会照顾一二。”有人附和。

“我只期望,能出几首佳作。”一名老者摇头,端起酒杯饮了,哼道:

“这两年,新出的好诗作愈发少了。”

话里话外,只有一个核心含义:这届读书人不行。

有年轻学子不服气,却无力辩驳,只好说道:

“诗词无非那些个主题,国师都已写尽了,岂非留给后辈的余地愈发少了?”

老者乜了他一眼,不咸不淡道:

“国师留下残篇众多,莫非不算‘余地’?这些年怎的也没能补全出几首好的?”

年轻学子们气的胸膛起伏,若非顾忌名声,恨不得撸起袖子上演全武行。

恰在这时,一名读书人跑进来,神色激动:

“出大事了!文轩楼内演武打平了!”

轰——

一群人诧异不已:

“方才不是还说,那边比斗胶着得很么,拉不开差距,可能要拖到很晚,怎么突然就打平了?”

前者气喘吁吁,跑过来端了一杯茶润喉咙,随口吐出茶沫。

见吸引了众人目光,才语出惊人道:

“并非正常打平,乃是给一名陌生公子隔空压的黯然失色,槐院与翰林院才子都没了比斗心思,只好这般。”

一人隔空压制两院读书人?

这句话着实吸睛,信息量庞大,斗嘴的老者与年轻学子们诧异望来,七嘴八舌询问。

报信者眉飞色舞,将季平安行走过长安街,一路填补诗词,引发国子监学子关注,又传入文轩楼内,整个经过讲述完毕。

更大声吟诵了几首补全的句子。

只听得在场读书人心驰神往,激动难耐。

年轻学子扬眉吐气,得意地瞪了老者一眼,起身朝外跑:

“我们也去瞧瞧。”

一时间,这一处文会也被迫中止,一群人涌上大街,就发现周遭一座座文会大门处,皆不断有人涌出。

场景蔚为壮观。

“怎么突然跑出这么老些人。”

人群里,御兽宗的弟子们正闲逛,给吓了一跳。赵元吉头皮发麻,下意识靠近栾玉。

粉雕玉琢的面瘫小姑娘鄙夷地看了眼兄长,嘴角一扯:

“呵呵。”

冷傲的女修士嘴角泛起笑意,一手牵着赵元央,一手拉住少年,抬眸望向人流激增的长街,有些无奈:

“谁知道这帮书生怎么发疯了。”

齐红棉只给弟子放半天假,本想来逛街散心,谁想卷进人群漩涡,如今想退出长街都费劲。

顿时有种满怀期待抵达景区,发现游客乌泱泱没有尽头的沮丧感。

街道另一处,星官们也咋舌不已,黄贺等人缩在墙根,听着一群人吵吵嚷嚷,终于大抵弄清楚发生了什么。

旋即面面相觑:

“一个年轻公子领着一大两小三名女眷?”

这个描述,为何听着这般熟悉。

……

然而没人知道的是,就在人群蜂拥向长安街,试图凑热闹寻找季平安所在的时候。

掀起滔天巨浪的四个人早已离开此处,跑去了隔开两条街外的商街闲逛。

准确来说,是徐修容见洛淮竹不修边幅,便拉着她去了一家胭脂水粉铺子。

季平安等在门口,看了里头三个女子兴奋地挑选,长长吐了口气,心想无论是哪一个世界,陪女子逛街都是件辛苦事。

恰好觉得有些饿了,便找了个由头暂时离开。

而后辨认了下方向,突然想起什么,迈步穿过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七拐八绕,抵达了一间地处僻静的馄饨铺子外。

铺子不大,里头只能摆开三五张桌,是前店后宅的格局。

一块木制牌匾历经风吹雨打,老字号无疑。

此刻尚未及饭点,店里并无客人。

季平安走进时,一名三十来岁的汉子笑着迎上来:

“客人面生,初次来吧。”

初次么……这辈子算吧……季平安微笑点头。

汉子从肩膀上摘下抹布,将干净的桌面用力擦了擦,请他坐下,同时说道:

“那您可来对地方了,咱家这店从我祖父时便开在这,祖祖辈辈做一手清汤小馄饨,神都城里找不出第二份。”

季平安饶有兴趣听着,说道:

“我长辈以前常来,和我说过。”

“什么时候?”

“大抵二三十年前了。”

“呦,那可早了,还是我爹开店的时候。”

“是啊,转眼都这许多年了。”

闲聊了两句,汉子觉得这小公子有些怪,分明说是初次过来,但语气里又好像来过一般。

不过他也没多想,扭头去后厨忙活,后头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好奇地往外看了眼。

俨然是个夫妻店。

季平安坐在熟悉的位置,眼底带笑。

他没说的是,从许多年前,他就时常来这家店。

只是从未显露过身份,只扮做寻常百姓模样。

汉子祖父开店时,他来这里吃过。

汉子父亲开店时,他也常来吃。

甚至还能记起几十年前,汉子只有桌子腿高的时候,他每次过来吃饭,都会略有些怕生地躲在后厨偷看他。

一晃,当年的孩童已经长大,娶妻生子,继承了祖父、父亲的手艺和店铺。

而自己还坐在这里。

就如曾经的朋友与敌人,无论恩怨深浅,多少往事,都敌不过时间流逝,一个个化作黄土,消散在时光的长河里。

只有自己依然在。

“客官,您的小馄饨。”中年汉子捧着一只瓷碗过来,又递上干净的碗筷木汤匙。

“谢谢。”季平安微笑道。

听的那汉子一愣,大抵是不太习惯,略显局促地将手在围裙上擦了擦,笑道:

“您客气了。”

季平安拿起木匙,喝了一口汤,感受着那有些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味道,有些走神。

忽然,他缓缓抬起头,视线透过腾起的热乎乎的蒸汽,看到门外又来了两个人。

那是结伴而来的两名老者。

一个身穿儒衫,气质儒雅,蓄着山羊须,眼角的鱼尾纹既细且密。

另一个竟是个老僧,身披青色衲衣,踩着布鞋,年纪仿若古稀,神态慈悲,眉毛胡须纯白,没有半点杂色,如同初冬洒满庭院的雪。

若有神都里地位高的大人物在这里,定会一眼认出,此二人分明是槐院张夫子,以及神都白塔寺住持“雪庭大师”。

乃是王公贵族座上宾,知名的高僧大德。

可惜中年汉子没有这般眼力,只惊讶于为何今天接二连三有陌生客人上门——这种店,主要做熟客生意,此类情况并不常见。

“两位老丈快请进,看着脸生,初次来吧。”

一样的台词。

然后擦了桌案,请二人坐在了一桌,不多时送上两碗招牌清汤馄饨,旋即返回后厨不再打扰。

张夫子与雪庭僧人进门后,只随意看了眼季平安,见并不认识,只以为是此处客人,也便没有在意。

这时候,两位多年不见的老友相对而坐,气氛宁静祥和。

张夫子感慨道:

“没想到你约在这里见面。”

神态慈悲,眉毛花白的老僧感慨道:

“老衲也许多年没来了,昔年国师大人在世时,据说便常化身凡人来此处,我这才知晓这处小店,后来偶尔来此,还存了偶遇国师的心思,可惜终究没有那个缘法。”

张夫子眼底亦浮现怀念:

“谁不是?昔年我也是这般。那时伱我皆还年少,想一窥国师真颜,只能用这种笨法子。一晃眼这许多年过去,我鲜少来神都,你也久居于此,怕是已忘了唐国。”

雪庭僧双手合十,缓缓道:

“佛在心中,身处大周亦或南唐,又有何区别?”

……

ps:错字先更后改,今日九千字到位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