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 > 第37章 灵璧之战

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 第37章 灵璧之战

作者:锦夜微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22:49:25 来源:小说旗

【朱棣在小败一阵后,虽然立刻站稳了脚跟,但这时他面临的危机,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为啥这么说呢?

四月二十三日,燕军众将要求北返,择地休整,朱棣不同意,说“欲渡河者左,不欲者右。”

大部分人站于左侧,朱棣怒。

在过去两年的靖难之战中,虽然朱棣这边相对弱小,但凭借着他的魅力和统军能力,这个造反小团队还是团结一致,打赢了朝廷。

而现在,朱棣的军队都已经打到长江边上了,与京城隔江相望,怎么军中反而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呢?

这里面的原因可不少。

首先,朱棣的军队里有很多北方士卒,甚至北方少数民族士兵的人数不少于汉族士兵,水土不服可能是士气低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现在他们所处的位置是朝廷的腹心地带,南军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的军队,这和在北方作战的情况大不相同。

最后,现在南军的统帅是魏国公徐辉祖。徐辉祖是谁?

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徐达之子。

要知道,在朱元璋时代,徐达长期在北平、山西一带练兵备边,镇守北平十余年。

直到洪武十七年,徐达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朱元璋将徐达接回南京休养。

徐达去世后,朱元璋为了追思徐达开国之勋,更是赠其家三世皆为中山王。

而且,明朝朱元璋实行的是万恶的军户制度。

也就是说,现在跟着朱棣造反的这些人,他们的祖父父亲,可能都是徐达麾下的将士。

朱棣造反之所以能够一呼百应,除了他自己从军多年的威望外,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老婆是徐达的女儿。

那现在魏国公徐辉祖就在对面,几十年前上一个魏国公徐达,就此从京城出发,一路打到了北平,推翻了元朝。

那这个魏国公,会不会和他爹一样,也是个超级猛人?

诸多因素纠葛在一起,便出现了历史上的这一幕!

就在朱棣军中即将生变之时,朱能这时强力支持朱棣,表示“汉高祖十战九不胜,卒有天下”,坚定了燕军坚持的决心。

正好这时,朝廷讹传燕军已兵败,京师不可无良将,遂召回徐辉祖。

当然也有记载,说是京城谣言徐辉祖要投降朱棣,所以朱允炆疑心病又犯了。

但历史上记载的很清楚,徐辉祖在朱棣攻入京城时曾带兵反抗,而后在朱棣想要登基时,也拒绝以魏国公之名劝进,后世也将他作为建文忠臣首位。

无论是徐辉祖先被召回,朱棣的燕军再坚定信心;还是说燕军先坚定了决心?

此时朱棣又一次转危为安了,那接下来就是只要击溃面前的大军,就可进入京城了,但朱棣要如何攻入高耸的京城呢?】

······

汉武帝时空

刘彻在直播上看到关于徐达的威望及其对朱棣造反的影响,轻轻皱眉。

卫青注意到刘彻的神情变化,立刻表明了自己的忠诚和退让之意,他说:“陛下,只待为陛下驱逐匈奴,臣立刻退居长安,闭门修养。”

刘彻听到卫青的话,连忙拉着卫青的手,表达出对卫青的信任和依赖,他说:“仲卿你是什么样的人,朕最清楚。而且你是太子的舅舅,太子还需要你的扶持啊。”

卫青则连忙表示谦逊和忠诚,他说:“臣不敢,太子是君,而卫青是臣,为陛下和太子效忠乃是臣的本分。”

唐太宗时空

李世民没有深究徐达之事,毕竟刚刚登基的李世民,在军队的威望可以说是最高的。

可能等到日后太子登基时,他才需要为这些事情发愁。

他将注意力放在了更广泛的国家事务上。他对于朱元璋的军户制度感到好奇,向群臣询问青鸟主播为何对此制度如此唾弃。

李靖作为唐朝的名将,对军事制度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开口解释道:“看上面所说,祖父子三代皆为将士,可见这军户制度乃是世代为兵,开国初期还好,日后恐怕成为权贵奴役士卒的制度。”

李世民听了李靖的分析后,点头表示理解,并进一步类比道:“莫非就如同那佃户一般,日后成为世家大族的奴仆?”

众人听后,都点头表示认同。李世民最后开口道:“难怪青鸟主播如此厌恶,想必她也是对百姓有着仁爱之心。”

朱元璋时空

徐达在听到直播中关于自己家族的讨论后,感到非常紧张,他立刻站出来向朱元璋请罪:“臣驻守北平,不想居然有这样的后果,臣有罪。”

朱元璋看着徐达,看到他紧张得汗如雨下,轻笑着安慰道:“天德,这驻守北平乃是咱让你去的,你有罪,那咱更有罪。”

朱标也适时开口为徐达辩护:“父皇,这直播上也说了,辉祖乃是忠义之人,可见魏国公并无大错。”

朱元璋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开口道:“是啊,天德,辉祖这孩子不错。”

然而,当青鸟直言不讳地批评朱元璋的军户制度时,大臣们都感到震惊,朱元璋也显得不悦:“朕的户籍制度,乃是为了天下人能够安分守己,为何被如此唾弃!”

朱标则试图缓和气氛,开口道:“这直播上之后应该会讲到。”

······

【朱棣这边,一旦下定决心,那可是雷厉风行,绝不拖泥带水。

话说四月二十五日,何福这哥们儿,看着河边那地儿防守起来实在是费劲,就决定挪个窝,和平安一起在灵璧那儿挖深沟、筑高墙,打算来个持久战。

可谁料想,粮道被燕军给堵了个严严实实,平安只好亲自带着六万精兵去护送粮草。

到了四月二十七日,朱棣带着一帮精兵强将,突袭平安,把他们的队伍给切成了两半;何福一看这架势,全军出动去救援,结果朱高煦这小子也带着伏兵冒了出来,何福只好败退。

南军这边粮食告急,何福和平安一合计,决定第二天(二十九日)突围,到淮河那边去搞点补给,约定的信号是三声炮响;可巧了,第二天燕军攻打灵璧的时候,进攻的信号也是三声炮响。

这下可好,南军听到炮声,以为是自己的号炮,纷纷撒腿就跑;燕军一看这阵势,趁势发起进攻,南军那是兵败如山倒,全军覆没。

灵璧之战就这么戏剧性地结束了。燕军这边,生擒了陈晖、平安等三十七员敌将,四名内官,一百五十员朝廷大臣,还缴获了二万余匹战马,投降的士兵更是数不胜数。只有何福这家伙,单枪匹马逃了出去。

灵璧之战,南军主力被彻底击溃,从此燕军在长江以北,那是一路高歌猛进,再也没遇到啥像样的抵抗。

说起来,这灵璧附近,一千六百年前还发生过决定楚汉之争胜败的垓下之战,这历史的巧合,真是让人啧啧称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