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 > 第48章 Judy,这番薯不比长颈鹿香?

秦时明月时空

嬴政盯着直播,目睹郑和的船队跨越重洋,从东南亚一直远航至非洲,他眼前仿佛迷雾被一艘艘大船缓缓驱散。

嬴政惊讶地说道:“海外居然还有如此广袤的土地!”

小阴嫚拉着扶苏的手,同样惊讶地叫喊道:“大哥,那些人怎么和我们长得不一样,好丑啊!”

嬴政那颗因征服六国而暂时停歇的野心,再次被激发。

他心中暗想,如果将宗室子弟分封到这些新发现的地方,再将六国中的贵族迁徙到这些域外之地,岂不是能大大降低中原的隐患。

楚汉传奇(汉高祖时空)

刘邦听着青鸟的讲解,得知朱棣耗费巨大的国力,只是为了炫耀国威,他不满地说:“朱棣这事儿做得,跟秦二世大兴土木建宫殿有啥区别?这对国家和百姓有啥好处?”

接着,他又听到,“如果朱棣稍微关注一下这些作物粮种,就有可能改变明朝的历史,甚至夸张点说,明朝可能会像汉朝一样延续400年。”

刘邦立刻又惊又喜,大喊道:“乃公的大汉居然能延续四百年!!!”

萧何等人也是一脸惊喜,毕竟大汉如果能延续这么久,自己的家族只要不造反,也就能跟着延续下去。

隋唐演义(唐太宗时空)

李世民听着直播里提到,朱棣没在意的粮种竟然有可能让大明的国祚和大汉一样长久,他震惊地问道:“海外竟有这等粮种,不知是何等神物?”

大殿中的群臣也是一脸茫然,他们对海外的了解实在是有限得很!

当听到青鸟说这粮种能亩产100斤时,李世民等人的表情就像是地铁老人看手机,满是质疑。

李世民开口道:“我大唐所种的小麦和水稻都能亩产三百到七百斤,亩产一百斤怎可称之为神器?”

房玄龄则冷静地开口:“陛下莫急,主播应该会讲清楚。若真是神器,我等定要为神州取来此物!”

明太祖时空

朱元璋听到朱棣居然对那些奇花异草、珍稀香料情有独钟,却对能填饱肚子的粮种视而不见,他气得直跳脚:“这小子,咱天天教育他要心系百姓,关注农桑,他倒好,把那些能让人吃饱的宝贝扔一边去了……”

朱棣被吓得屁股上的伤都忘了疼,一溜烟躲到了朱标身后,仿佛在说:“大哥,救命啊!”

朱标赶紧拉住气头上的朱元璋,劝道:“父皇,那亩产一百斤,对小麦和水稻来说确实不算啥,四弟可能没看出其中的门道,所以才没放在心上。”

马皇后也在一旁帮腔:“重八,这青鸟主播说这是神物,肯定有他的道理。咱们还是好好听听,将来为百姓弄来这宝贝,我大明的江山不就更加稳固了吗?”

朱元璋听了,也觉得有道理,于是下旨道:“命工部好好研究造船技术,看来这海禁是得松一松了。”

······

【嘿哟,听到这儿,大伙说不定会满心疑惑,青鸟咋就把一个亩产才百斤的玩意儿当成宝贝疙瘩啦?

要知道,小麦和水稻在明朝那阵子,都能达到亩产两百斤到四百斤的水准啦,这区区亩产百斤的东西咋能算个宝贝?

得嘞,青鸟先给大伙唠唠这到底是啥宝贝作物,说不定好多朋友已经猜到喽,没错,就是番薯!

大伙快瞧瞧这图片!

番薯刚开始确实也就只能亩产百斤,可青鸟说的刚开始啊,那是指把番薯随便往地里一扔,啥都不管不顾,它照样能亩产百斤。

但要是精心照顾,勤勤恳恳施肥,那番薯的产量能飙升到三千斤往上,换算成古代的计量单位,那就是亩产 25 石左右哟!

而且番薯能种两季,春薯亩产能飙到四千多斤,夏薯亩产能有两千多斤,全年产量能有六千多斤呢!虽说这口感比不上水稻和小麦那么美滋滋,但对于长期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的华夏农民来说,这种超级农作物,那简直就是老天爷送给咱华夏人的超级大礼包呀!

你们琢磨琢磨,要是乞丐出身的朱元璋知道了,自己的儿子光顾着陶醉在天朝上国的荣光里,把一年能亩产六十石的神物晾在一边,会不会气得想把朱棣给揍个半死哟?】

······

朱元璋盯着直播间的视频,看着那硕果累累的农田,气得火冒三丈。

他对着朱棣大吼:“臭小子,给咱滚过来,看看你干的好事!”

马皇后和朱标也被直播上的番薯价值震惊了,经历过元末动荡之苦的他们,深知如果有了这番薯,大明的江山确实有可能像汉朝一样长久。

朱棣还想向马皇后和朱标求情,没想到马皇后轻轻一推,把他推到了朱元璋的身前,只听到马皇后的声音在背后响起:“老四,你挨一顿打不会死的,但你忽略了番薯的作用,不知多少老百姓要饿死!”

朱棣的哀嚎声在大殿中响起,其中还夹杂着怨气冲天的大喊:“青鸟,我讨厌你!”

······

【接下来,我们讲讲番薯是怎么传入华夏的!

番薯传入咱华夏的记载那可多了去啦!

话说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有个叫陈振龙的小伙子,考试没考上,心想:“读书不行,做生意总行吧?”

于是他跟着那股子下南洋的热潮,摇身一变成了个商人,开始在闽省和吕宋之间做起了买卖。

那时候,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当老大,他们老是担心粮食不够吃,就从南美洲引进了一种植物——番薯。

陈振龙虽然是个转行经商的秀才,但他心里那颗知识分子的心还在跳动。

他想:“这玩意儿要是能带回咱中国,那不是能救活多少家乡的父老乡亲啊!”

可是西班牙人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把番薯当宝贝,不让中国人带走。

陈振龙想:“这可不行,我得想个办法。”

他偷运了好几次都没成功,终于在1593年,他通过贿赂当地土着,把番薯藤绞进汲水绳里,混过了海关,历经七昼夜的颠簸航行,终于把番薯带回了福州。

这边陈振龙在菲律宾和海关斗智斗勇,那边广东的陈益和林怀兰也没闲着,他们也从安南引进了番薯。

可是,大明王朝已经到了晚年,华夏大地开始陷入长期的战乱,番薯这种本来能利泽万民的超级农作物,在广东和福建就是推广不开。

但番薯这玩意儿,生命力顽强,就算在“地属沙土”也能成活,产量还高。

福建人民以往“产米不敷”的困境得到了缓解,终于能“足果其腹、灾不为荒”。

当时,福建遍地都种番薯,“物多价廉,三餐当饭而食,小民赖之”。

就连郑成功的船队被困澎湖筹粮时,粮食官都告诉他,当地“唯有番薯”而已。

番薯的广泛引种,让福建人口从明朝万历年间的173万人,增加到了清朝道光十四年的1500多万人。

这番薯,可真是个宝贝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