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 > 第68章 武媚娘:新皮肤上线啦

唐太宗时空

李世民站在大殿之中,目光如炬地盯着那跳动的直播画面,目睹着华夏百姓在倭寇的铁蹄下惨遭屠戮,他的眼眶不禁湿润了。他那双曾经指点江山的手,此刻却只能无力地握紧,泪水悄然滑落。

他转过头,对着长孙皇后,声音中带着无尽的痛苦和自责:“观音婢,朕...朕实在是无能,竟然让我大唐的子民遭受如此的苦难!”

长孙皇后轻轻握住李世民的手,她的眼神坚定而有力:“二郎,倭寇的野心如同狼子野心,狂妄而残忍。但请相信,待我大唐休养生息,力量充沛之时,必定要将这些倭寇一网打尽,绝不给后世子孙留下任何祸患!”

李世民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抬起头,目光如刀:“倭寇,你们这些禽兽,朕发誓,必将为华夏的百姓报仇雪恨!”

这时,他的目光转向了一旁的孔颖达,声音中带着怒火:“孔颖达,难道你还要拿孔夫子的话来劝朕忍让吗?”

孔颖达的脸上写满了愤怒,他紧咬牙关,声音几乎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倭寇,不过是一群禽兽,他们不配我以圣人之言来护佑!”

他深吸一口气,然后郑重地向李世民说道:“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这仇恨,虽然发生在后世,但往前推,也是我大唐的仇恨。此仇不报,何以面对列祖列宗,何以面对天下百姓!”

房玄龄等人也是义愤填膺,他们齐声高呼:“此仇必报!”

明太祖时空

朱元璋等人看着直播上的画面,朱标已然泪流满面,双拳紧紧握紧,痛恨的看着画面上的倭寇。

朱元璋愤怒地踢翻了一旁的宫灯,大骂道:“入汝母,挨千刀的倭寇!”

朱棣此时也不吵着要打漠北了,他愤怒地大喊道:“父皇,我要去水军,我要去打扶桑!”

朱元璋大喊道:“李善长,立刻把那份不征之国的诏书给朕烧了,我大明与倭国绝无共存之可能!”

······

【咱们继续聊聊唐高宗李治,李治可是个狠角色。

一登基,西突厥的阿史那贺鲁就自封沙钵略可汗,想跟大唐掰掰手腕。

李治微微一笑,心想:“小子,你这是自找的。”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大唐派出程知节这位老将出征,沙钵略可汗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连年征战,西域的风云变幻,比翻书还快。

显庆二年(公元657年),苏定方等大唐名将大破西突厥,沙钵罗逃到石国,最后被擒,西突厥就这么挂了。

李治在这片土地上设立昆陵、蒙池二都护府,进一步巩固了大唐的边疆。

次年,安西都护府迁移至龟兹,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库车。

大唐的版图在总章二年(公元669年)达到了极盛,东至朝鲜半岛,西至咸海,北至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

李治不仅完成了唐太宗未竟的事业,更是完成了隋唐两朝君主的夙愿——灭亡高句丽。

至于现在的宇宙大国棒子国,会不会把李治也纳入他们的宇宙历史,这事儿,咱们就当个笑话听吧。

毕竟,他们的电视剧里,唐太宗李世民都成了独眼龙,李治在他们的宇宙历史里,估计也是不存在的。

言归正传,创下如此功绩的唐高宗,自然想要炫耀一番。这时,武媚娘也想要稳固自己的地位,于是积极劝唐高宗李治封禅泰山。

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十月,唐高宗率领文武百官、扈从仪仗,武后率领内外命妇,从东都出发,前往泰山封禅。

车乘连绵数百里,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国、倭国、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国的使节和酋长,场面壮观得就像是古代的“国际峰会”。

封禅时,本应由皇帝初献,公卿亚献。但武媚娘认为,封禅是祀天祭地的大礼,在祭皇地只的时候以太后配享,而在举行禅地大典的时候,却由清一色男性大臣参加,这样做“恐未周备”。

祭奠女性祖先,理应由当朝皇后主持。

所以她要自己充当亚献,好孝敬孝敬自己的婆婆,李治点头答应了。

讲到这里,青鸟实际上确实很好奇,如果武媚娘见到了长孙皇后,到底是叫姐姐还是叫婆婆!

封禅泰山之后,武媚娘和李治这对夫妻档,觉得自个儿的头衔得升级,才能配得上他们那日益膨胀的国际地位。

于是,上元元年,也就是公元674年,朝廷下诏尊皇帝李治为“天皇”,皇后武媚娘为“天后”。

新皮肤上线{天后——武媚娘}

这事儿要是搁到现在,估计得有人说,这“天皇”的名号都被倭国用烂了,搞得咱们大唐的天皇都掉价了。

所以说,就不应该让倭国派遣留学生来华夏,啥都学走了。

到了上元元年十二月份,武媚娘就给高宗提了建言十二件事:劝农耕种桑树,减轻赋税徭役;

免除三辅地区的租赋徭役;停止战争,用道德感化天下;

南、北、中尚署禁止制作过于精巧的东西;

节省工程费用和劳力;广开言路;杜绝谗言;

王公以下都要学习《老子》;父亲在世时母亲去世要服齐衰三年;

上元以前功勋官员已领告身的不再追核;京城官员八品以上增加俸禄;百官任职时间长,才能高职位低的得以晋升提拔。

高宗李治下诏书全部照办。

武媚娘很看重农业生产,规定各州县境内,“田地开垦得多,家里有多余粮食” 的给予升官奖励;“施政苛刻繁杂,导致人口流亡” 的必定加以惩罚。

她编的农书《兆人本业》,颁发到天下,影响可大了。

可以说,唐高宗的 “永徽之治”,这里面不可能把武媚娘的功劳给分割出去,这个辉煌灿烂的盛世或许才是李治和武媚娘最出色的 “孩子”。

夫妻二人共同的成果,也是武媚娘后来能够拉拢人才,达成自己目标的重要保障。

毕竟,武媚娘的本事在这段时间已经展现出来了,而不单单是靠着那些所谓的阴谋诡计。

而到了两年后,也就是公元 676 年,朝堂上却掀起了惊涛骇浪,那就是。

李治打算退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