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 > 第85章 武则天:我可不是男人的附庸

唐太宗时空

李世民和李渊的目光紧盯着直播上的讲解,两人的脸上都露出了震惊的神色。

李世民的的眉头紧锁,声音中带着难以置信:“这武则天居然想将皇位传给侄子?”

大殿上的程咬金,脸上的惊讶之情溢于言表,他带着一丝不解和不满,率先开口道:“这家业当然是传给儿子,毕竟儿子更亲啊!”

尉迟敬德也是点头附和,他的眼中闪烁着疑惑:“这侄子固然同姓,但与武则天毫无关系,为何要传给侄子?”

一时间,大殿上议论纷纷,每个人都在交头接耳,讨论着武则天的这个决定。

······

【武则天的这个抉择,要是搁到现在任何人面前,都会觉得是个很奇怪的问题,偌大的江山,为啥要传给侄子,儿子那可是血脉相连的呀?

但倘若,咱们站在武则天的角度来琢磨这个问题,大家的想法或许就不一样了。

从武则天的角度来说,她首先不是李显、李旦的母亲,而是武周的开国帝王,要是武周能传承下去,那武则天就是周太祖!

但很明显的问题是,李显或者李旦,不管谁即位,都会恢复唐朝,那武则天就只能作为皇后,依附在唐高宗李治身边,这显然是武则天没法接受的。

老娘辛辛苦苦,打拼了一辈子,背着千古骂名,最后居然还是男人的附属?

所以,武则天最纠结的地方可能就在这儿。

但现实的情况是,心向李唐的势力还是更多一些,那怎样给武氏一族增添资本呢?

营州之乱就是武则天给武氏一族的机会,营州的契丹,实际上是个影响力很小、人力和物力很难跟中原抗衡的对手。

于是武则天不分是非,兴师动众,大张旗鼓地去讨伐,目的就是要通过把事情闹大,给武氏子弟创造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为立他们为嗣铺平道路。

但让武则天失望的是,武氏子弟在平叛中的表现,充分暴露了他们的无能,根本没能力继承大统。

尤其是武懿宗对百姓的残酷镇压,更是体现了武氏子弟毫无君王的样子。

在古代,帝王都讲究个天命所归,那武周的天命从哪儿来的。

是武则天几十年辅佐唐高宗,治理天下,开创了一个盛世,天命从李唐转到了武周,而不是简简单单地靠什么弥勒佛转世。

而唐朝的天命又是从哪儿来的,是李世民安抚百姓、讨伐有罪,平定天下,开创贞观之治立下的。

甚至李世民那句 “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就是大唐的天命所在,李世民自己都说了,天命在于百姓。

那武懿宗在河北的暴行,已经向天下人表明,武氏子弟没资格承接天下。

于是没过多久,就有了狄仁杰解梦复唐的故事。

有一天,武则天梦到一只大鹦鹉,两只翅膀全断了,于是她找狄仁杰求解。狄仁杰说:“武是陛下的姓氏,两翼说的是您的两个儿子。陛下现在只有庐陵王、相王两个儿子,只要让他们重新得势,两翼就能振作起来。”

狄仁杰解完梦境,又说道:“太宗皇帝历经风雨,亲自上阵杀敌,这才平定天下,传给子孙。先帝把两个儿子托付给陛下,陛下现在却要把天下交给外姓吗?况且,姑侄和母子哪个关系更亲近?陛下立儿子当太子,千秋万代之后还能在太庙享受祭祀。要是立侄子,从来没听说有把姑姑配享宗庙的。”

武则天听了很不高兴,说:“这是朕的家事,你不该插手。”

狄仁杰却说道:“王者以四海为家,天下的事都是陛下的家事。君王是头,臣子是四肢,就像一个整体,况且臣担任宰相,怎能不管呢?”

狄仁杰的这句 “从来没听说有把姑姑配享宗庙的”,打破了武则天的幻想,她突然明白了,就算自己把皇位传给武氏子弟,这个武周开国之君的荣耀,还是落不到自己头上。

于是武则天派使者去房州,把李显秘密接回洛阳。

她把李显藏在帐子后面,然后召见狄仁杰,故意说起庐陵王的事。

狄仁杰恳请情真意切,以至于哭个不停。

武则天就把李显叫出来,对狄仁杰说:“朕现在把皇太子还给你。”

狄仁杰叩头跪拜,又说:“太子回朝,可却没人知道,众说纷纭,怎么才能让人相信呢?”

武则天便先把李显安置在龙门,然后按照礼节迎回宫中。满朝文武、天下百姓无不欢喜。

这宣告了武则天立嗣的态度已经从支持武氏变成支持李氏,为后来李氏光复大唐政权能够恢复奠定了基础。】

······

秦时明月时空

嬴政站在大殿之上,目光远眺,口中喃喃自语:“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扶苏,嬴政的长子,听到这句话后,眼神中闪烁着对治国之道的向往和渴望。他从人群中走出,向嬴政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开口道:“父皇,后世之人对于这唐太宗如此推崇,可见他治国理念确实值得学习,我大秦不妨······”

嬴政转过身来,目光锐利地看向扶苏,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考量:“扶苏,你认为我大秦应该如何学习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扶苏挺直了身子,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父皇,唐太宗之所以受到后世的推崇,是因为他能够吸取民智,重视民生,用人唯贤。我大秦若能借鉴这些治国之道,必将更加稳固和强大。”

李斯在大殿中站得笔直,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打破了大殿中的宁静:“陛下,工匠已然制造出纸张和印刷器具,不若先在关中之地建立学院,日后关中子弟,自然可以替陛下治理六国。”

嬴政的目光落在扶苏身上,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和严肃。他缓缓点头,声音中透露出对扶苏的信任和重托:“扶苏,你就去主持建立学院,亲自体会下诸子百家,看看日后大秦的道路究竟在哪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