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 > 第96章 朱棣:好啊,我北伐,你北狩!!!

唐太宗时空

李承乾和其他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画面上西湖边绚丽的跨年秀,眼中满是惊喜和赞叹,他们异口同声地惊呼道:“好漂亮啊!”

李世民则是一脸惊讶地看着画面中聚集在一起的众人,眉头微微皱起,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和不解:“西湖?而且后世王朝居然敢放开宵禁,让如此多的人聚集在一起,难道不怕发生骚乱吗?”

魏征在一旁微微颔首,开口道:“可见后世王朝,百姓淳朴,天下安定啊!”

李世民听后,点了点头,目光坚定地说道:“诸位,大唐的风采不应该比后世差,我等要努力,建立一个盛世,让我们的孩子也能享受这样的快乐。”

······

明太祖时空

朱元璋颓然坐在龙椅上,神情凝重,目光如炬地盯着朱棣,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与忧虑:“老四啊,老四,这后世之人在问我们呢,这几万冤魂来找我们,我们该如何?”

朱棣被这突如其来的质问吓了一跳,心中一慌,一时间竟不敢开口说话,只能低着头,默默地站在一旁。

朱标则是一言不发,目光紧紧锁定在画面上那些战死的将士身上,眼中闪过一丝悲痛与哀伤,默然无语。

此时,徐达开口了,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严肃与紧迫:“陛下,这青鸟主播刚才还说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啊!”

朱元璋闻言,心中怒火中烧,他猛地一拍龙案,声音如同雷霆般震耳欲聋:“这朱祁镇难道就真的这么不开窍,连北京都回不去了吗?”

······

明太宗时空

朱棣目光如电,冷冷地扫过朱高炽和朱瞻基,语气中带着一丝严厉与质问:“太子,太孙,你们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如何向军中子弟交代!”

朱高煦见状,心中一喜,觉得机会来了,他连忙站出来,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与不满:“父皇,这朱祁镇如此无能,刚开始就失了几万精兵,就算后面打赢了,也不能做我大明的皇帝啊!”

朱棣却只是冷眼看向朱高煦,声音清冷而平静:“汉王觉得朱祁镇能打赢?”

朱高煦闻言,不禁挠了挠脑袋,脸上露出一丝疑惑与不确定:“父皇,朱祁镇身边还有十几万大军可用,应该能打赢吧!”

······

【八月十三日,朱祁镇抵达土木堡,这是他的命运转折点。

此时天色还早,距离防御设施比较完善的怀来县城仅有二十里路,随行的文武大臣都劝皇帝住进怀来城休息。

然而,刚刚松了口气的王振却惦记着装有他个人财物的一千多辆辎重车还没跟上,于是执意要在土木堡过夜。

八月十四日,当朱祁镇和王振准备命令军队启程前往怀来的时候,才发现他们已经被蒙古军包围了。蒙古人抢先占领了土木堡南面唯一的一条河流 —— 妫川(今下游入官厅水库),切断了土木堡的水源。

这一问题显然是朱祁镇和王振进入土木堡时压根没考虑到的。

额,青鸟都不知道说啥好了,只能说您有个前辈叫马谡!

土木堡,处在高山到河谷的坡地上,地势较高。堡里原本仅有的几口井远远无法满足几十万人马的饮用,明军拼命深挖井取水,可挖地两丈还是不见水。

缺水成了被包围且无法动弹的明军的致命威胁。

明军人马两天没水喝,而也先的骑兵还不断地聚集过来。守卫麻谷口的都指挥郭懋率领士兵艰难抵抗了一天一夜。

也先因为忌惮明军人多,坚持围而不攻,想让明军不战自乱。

十五日(农历),也先想了个计谋,假装撤退,并派使者到明营求和。

朱祁镇和王振喜不自禁,立刻同意议和,派了两名通事跟着使者去也先的营地。王振看到瓦剌军 “真的” 往后撤了,想都不想就下令全军离开阵地,“移营去找水”。

混乱瞬间爆发。口渴难耐的士兵顾不上纪律和布阵,纷纷跳出壕堑,急忙奔向河流,明军大乱。

明军的一举一动都被也先掌握着,当明军刚一移动,出现混乱的时候,瓦剌军立刻从四面八方围攻上来。这下,本就失控的明军更加混乱,士兵们四处逃窜,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瓦剌骑兵冲入阵中,挥舞大刀,猛砍猛杀,把一个个只顾逃跑毫无抵抗的士兵斩杀。

瓦剌军边杀边喊:“解甲放下武器的不杀!”,极大地打击了明军的士气,再加上明军相互冲突、踩踏,一阵战斗过后,明军丢盔弃甲,尸体遍布原野堵塞河流。

乱军之中,护卫将军樊忠看到这惨状,压抑许久的怒火彻底爆发,他举起铁锤直奔茫然失措的王振,一边猛砸,一边怒吼:“我为天下人杀了你这个贼!”,当场把王振砸死。

但据朱祁镇自己的回忆,王振是因为自责导致明军战败,拔剑自刎。

我真想问问,王振是不是朱祁镇的亲爹,不然朱祁镇为啥这么护着他。

由于变故突然,朱祁镇的护卫亲军也有被冲散的。没散的亲兵试图全力保护朱祁镇骑马突围,但乱军阻拦,根本出不去。

王振被杀,亲兵也所剩无几的时候,朱祁镇干脆下马盘腿,面向南方坐着,双眼紧闭,心中祈祷,静静地等着战斗结果。

一个瓦剌士兵要来剥他的衣甲,见他衣着、神态镇静跟别人不一样,就推搡着他去见也先的弟弟塞刊王。

最终明英宗朱祁镇成了瓦剌军的俘虏。

恭喜朱祁镇达成大明皇帝唯一成就 —— 英宗北狩!

这就是土木之变在历史上的记载,当然后来对于这场改变大明国运的惨败,有很多猜测出现。

那青鸟就拿出来稍微说一说,说得不对,别争论,争论就是您对!

第一个猜测,文官陷害!

很多观众老爷,会把明初的文官和明末的文官,两个历史时期的人物形象混在一起分析。

没错,明朝中后期的文官,结党营私,兼并土地,欺压百姓,勾结外族,走私粮草军械,出卖情报,最后来个 “水太凉”。

但土木之变有没有文官的手笔,在青鸟看来,没这个能力。

是的,青鸟觉得当时的文官没这个能力,而不是没这个想法。

自古以来,开国之后的文武争斗、诬陷,确实常见。

但青鸟现在想说的是,土木之变前的文官,没能力设这么大一个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