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 > 第109章 赵匡胤:黄袍加身,我真的不想的!

汉高祖时空

刘邦笑呵呵地看着直播上赵匡胤十人结义的画面,眼中闪过一丝感怀,轻声说道:“当年乃公与项羽结义时,也是担惊受怕,生怕死在战场上,想着多个兄弟多条路···”

张良见状,连忙劝慰道:“陛下不必如此,当日您为汉王,自然要对得起手底下所有人对您的期待,今天您贵为皇帝,自然也要对得起天下百姓!”

刘邦听后,心中一震,忽然站起来,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和决绝:“是啊,刘季有刘季的兄弟,但大汉皇帝刘邦,则是要对得起大汉子民!”

随后,他转身对张良道:“留侯,朕欲召英布、彭越相见,你以为如何?”

张良微微沉吟,缓缓道:“可以,相信淮阴侯在长安待了这么久,也不会生事!”

……

唐太宗时空

李世民看着画面中的柴荣,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柴荣此时外平强敌,内抚百姓,赵匡胤如何能称帝?”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对赵匡胤称帝之路的好奇和不解,不明白在柴荣如此得民心、军心的情况下,赵匡胤是如何实现政权更迭的。

长孙无忌在一旁猜测道:“莫非赵匡胤是发动兵变,逼柴荣退位?”

秦琼却摇头道:“赵匡胤等人虽然是大将,但柴荣也非是深宫之主,每次出征,柴荣都是亲自出征,军中将士定然不会反对柴荣!”

李靖这时摸着胡须,目光深邃地盯着画面上的柴荣,缓缓开口道:“莫非这赵匡胤是效仿司马懿?”

……

【历史当中啊,总有那么一些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事儿,对某些人来讲,历史那叫一个无情!

柴荣三次亲自出马征讨南唐,愣是逼着南唐割让了淮南江北的十四州,还让南唐去掉帝号,只能自称江南国主。

又在显德六年,也就是公元 959 年向北征讨辽朝,一口气连克三关三州。

就这么一位有雄才大略的主儿,在商量着收复幽州,把燕云十六州夺回来的时候,冷不丁身患重病,只能从雄州往回走。

六月十九日,柴荣就这么因病在开封万岁殿去世了,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也就六年。

柴荣的死那可是历史的一大憾事,说不定再给他一年的时间,他就能再次把北方给统一了,把燕云给收回来了,这对燕云的百姓来说也太残酷啦!

可柴荣这一死,又把赵匡胤给推到历史舞台的正当中去了。

柴荣临死前,在行军的路上,翻看各地交上来的文书,得了一只皮口袋,口袋里有一块三尺多长的木板,上面写着“点检作天子”,柴荣对这事儿觉得特别奇怪。

当时张永德是殿前都点检,柴荣生病躺床上回京城,于是就让赵匡胤当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把张永德给替了。

随后,柴荣死了,才七岁的柴宗训(后周恭帝)继位,赵匡胤改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这个“点检作天子”,有可能是后人瞎编的,为的是给赵匡胤弄出点神奇的事儿来。

当然也有可能,是赵匡胤他们,为了能爬得更高,设计坑了张永德,把殿前都点检这职位给弄到手!

那殿前都点检是个啥职位呢?

大家应该还记得,柴荣登基以后,训练了一支厉害的禁军,就是殿前军,也就是说当时后周最牛的部队,就这么归赵匡胤管啦。

就在这时候,一场改朝换代的事儿,悄悄地开始喽!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 960 年)正月初一,冷不丁传来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

当时主政的符太后那是一点主意都没有,听到这事儿,完全不知所措,最后只好向宰相范质讨主意。

范质心里琢磨着朝中大将只有赵匡胤能够解除危难,没承想赵匡胤却借口兵少力薄,不能出战。

范质没办法,只得把最高军权交给赵匡胤,让他能够调动全国的兵马。

公元 960 年 2 月 2 日,赵匡胤统领大军出了开封城,行军到了陈桥驿。

当时,大军刚离开没多久,东京城内就起了一阵谣言,说“出军那天,应当拥立点检当天子。”

这个谣言也不知道是哪个传出来的,不过多数人都不信,朝里的文武百官也多多少少听说了,已经慌作了一团。

赵匡胤这时候虽说不在朝中,可东京城内发生的一切他都清楚得很。

柴荣在位的时候,他就是用这一招让驸马张永德被免去了殿前都点检的职务,由他接任。

赵匡胤了解皇帝的心思,就怕自己的江山被别人抢走,所以他们疑心特别重。

这次故技重施,是为了让朝廷乱起来,并且让他的军队除了绝对听他的话没别的路可走。

兵变的计划在当天晚上就开始了。

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当中散布议论,说“如今皇帝年幼弱小,不能亲自理政,咱们为国家效力杀敌,谁能知道;不如先拥立赵匡胤当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

将士们兵变的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了,这时候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就示意将士把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醒的赵匡胤身上,并且都在庭院里下拜,呼喊万岁,就这样拥立他做了皇帝。

赵匡胤却装出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己贪图富贵,拥立我当天子,能听从我的命令就行,不然,我不能当你们的主子。”

于是拥立的人一起表示“只听您的命令”。

赵匡胤就当场宣布,回开封以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能冒犯,对后周的公卿不能欺凌,对朝廷的府库不能抢掠,服从命令的有赏赐,违反命令的灭族,各位将士都应声“诺”。

于是赵匡胤带着兵变的队伍回师开封。

守卫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的“结社兄弟”,得知兵变成功后就打开城门接应。

当时在开封的后周禁军将领当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在匆忙之间想要率兵抵抗,可还没来得及召集军队,就被军校王彦升给杀了。

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

正月初四,赵匡胤率领军队回师开封,逼迫恭帝禅位,轻而易举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把周恭帝柴宗训降为郑王。

因为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治所在宋州,就用宋作为国号,定都开封建立了赵宋王朝。

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陈桥兵变”!

那赵匡胤黄袍加身真的是被迫的吗?

他在陈桥兵变之前,真的没有预谋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