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 > 第148章 宁为高贵乡公死,不为常道乡公生

“曹参,嘿,没想到你后人还挺有种!” 樊哙扯着嗓子,朝着曹参大声嚷嚷。

曹参一听这话,心里 “咯噔” 一下,赶忙上前,对着刘邦拱手,一脸急切地说道:“陛下呐!这曹操可绝对不是我曹参的后人!我和那篡汉的逆贼,有着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呐!”

刘邦神色淡然,随意摆了摆手,语气平和地说:“这天下,打从老祖宗那会儿起,就不是哪一家一姓能独占的。只是这司马家,做事太没底线,太离谱了。”

一旁的张良,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轻声说道:“这青鸟啊,年纪轻轻,可见识却不浅,就是说话太直,一点弯都不绕。”

刘邦听完,顿时仰头大笑起来,笑声爽朗:“直爽好啊!老子就喜欢说话直来直去的,可别跟那些个酸溜溜的儒生似的,成天文绉绉的,听得人浑身不自在!”

······

【咱上学那会啊,肯定都学过一篇被夸上天,称为天下第一孝文的《陈情表》。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

这一段,估计不少人现在还能背出来呢。

当年老师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地解读,那场景,历历在目啊。

我当时听着,心里那叫一个感动,李密和他祖母之间那血浓于水的感情,太催泪了。

可话说回来,大家可能不知道,李密是西晋初年的大文人。

晋朝刚建立的时候,为了把西蜀的那些能人都笼络过来,展示新王朝的大度和仁慈,而李密因为孝顺在当时是出了名的,正好契合了统治者 “以孝治天下” 的策略,所以被三番五次地征召。

不过,后来仔细琢磨琢磨,晋朝为啥非得 “以孝治天下” 呢?

忠、孝、礼、义,这些可都是为人处世的大道理,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

可司马家呢,一提到 “忠”,好家伙,他们可是干过弑君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儿;

再说说 “礼”,同样是弑君的黑历史,根本就没法提;

还有 “义”,司马懿当年在洛水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背信弃义,后人都把这事儿当笑话讲,说他是 “洛水放屁” 。

这么一看,司马家也就只能拿 “孝” 来当块遮羞布了,好歹能装点装点门面。

好了,言归正传,咱们把目光拉回到司马昭弑君的那个关键时刻。

曹髦一死,整个朝堂就像炸开了锅一样。

司马昭大摇大摆地走进大殿,立刻召集大臣们来商量对策。

这时候,尚书左仆射陈泰就像个硬骨头,说啥都不肯来。

司马昭没办法,就派陈泰的舅舅,尚书荀顗去请他。

陈泰一听,鼻子里哼了一声,说:“大家都议论说我陈泰能跟您比,现在看来,您可比不上我。”

那意思,就是瞧不上这种弑君的事儿,也不屑和司马昭同流合污。

可家里的晚辈们前前后后地劝,甚至可以说是逼迫陈泰,陈泰实在拗不过,这才一脸不情愿地进了宫。

一见到司马昭,陈泰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眼泪止不住地流,悲痛得都快喘不过气来了。

司马昭呢,也假惺惺地对着他抹眼泪,还问:“玄伯,你说我这事儿该怎么收场啊?”

陈泰也不含糊,直接就说:“只有把贾充杀了,才能稍微向天下人谢罪。”

这话一出口,那可是掷地有声,把司马昭给问住了。

司马昭在那儿琢磨了好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你再想想别的办法。”

陈泰把头一昂,斩钉截铁地说:“我就想到这一个办法,别的我也不知道。”

这下,司马昭彻底没话说了,只能干瞪眼。

陈泰因为这件事,心里一直憋着火,没多久就吐血而亡了。

说到这荀顗和陈泰,那可都是大有来头。

荀顗是荀彧的儿子,陈泰是陈群的儿子,这两家在当时,那可是名门望族,说是世家之首都不为过。

可就算家族名声再响亮,在弑君这种大是大非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

曹髦这一死,是以身入局,把司马氏和那些士族门阀联合起来的遮羞布一下子全扯掉了。

你不是自诩忠孝传家吗?你参与弑君!

你不是号称百年清流吗?你参与弑君!

你不是德行名满天下吗?你参与弑君!

曹髦一死,司马昭这下可慌了神,那阵仗,就好比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你想啊,天子驾崩,这可是天大的事儿,更何况,曹髦还是在他眼皮子底下没的,司马昭能不着急想办法补救吗?

他脑袋一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个替罪羊。谁呢?

成济!

得嘞,就把这弑君的大帽子扣他头上,把他推出去斩了,这样就能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了。

这事儿在《魏氏春秋》里也有记载,说那成济和他兄长成倅,觉得自己冤呐,不服这判决,光着膀子就爬到屋顶上,扯着嗓子破口大骂,那场面,那叫一个混乱,最后被士兵乱箭射死。

这边刚处理完成济,那边司马昭又马不停蹄地搞起了下一步动作。

曹髦死了第三天,也就是五月初八,这司马昭就开始逼迫郭太后下旨了。

这旨意上写的啥呢?

大致意思就是说,当初拥立曹髦,是看这孩子爱读书,想着以后能有一番作为,可谁能想到,他后来性情大变,越来越暴躁,太后我多次教训,一点用都没有。

之后就和大将军司马昭商量着把他废了,可大将军觉得他年纪小,见识不够,还能再培养培养,就想着先观察观察。

结果呢,这曹髦不但没收敛,还变本加厉,居然拿弓箭射太后的宫殿,箭都差点射到太后跟前了。

太后前前后后几十次让大将军把他废了,曹髦知道后,还贿赂太后身边的人,想下毒谋害太后。

后来事情败露,他就打算带兵冲进西宫杀太后。

好在大将军及时知道了消息,曹髦自己混在士兵里,结果被大将军的将士给杀了。

太后这旨意最后还说,这小子太不像话,大逆不道,自己把自己给作死了,就应该被废为庶人,用平民的礼节安葬。

曹髦死后被剥夺了皇帝封号,所以他在位时的年号都改成了高贵乡公某年。

你说这事儿荒唐不荒唐?

这司马昭就是在掩耳盗铃,非说曹髦已经被太后废了,不是皇帝了,只是个高贵乡公,就想跟老百姓说,我司马昭可没弑君,他都不是皇帝了,我杀的可不是皇帝。

而且更无耻的是,大将军司马昭居然上疏称“以为可加恩以王礼葬之”。

妈耶,够无耻!!!

但历史这东西,哪能被轻易掩盖呢?

司马昭不让曹髦当皇帝,行,不当就不当。

因为 ——“宁为高贵乡公死,不为常道乡公生”!!!

司马昭弑君之后,又立了燕王曹宇的儿子常道乡公曹璜当傀儡皇帝,还改了年号为景元。

这司马昭,一顿操作猛如虎,看似把局面稳住了,可这弑君的骂名,终究是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怎么也洗不掉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