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 > 第33章 东昌之战

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 第33章 东昌之战

作者:锦夜微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22:49:25 来源:小说旗

楚汉传奇时空

刘邦聆听着青鸟主播的分析,一边摸着自己的胡须,一边露出了疑惑的神色:“这青鸟主播,说的也有几分道理,难道这李景隆真的心向朱棣?”

张良沉思片刻,提出了自己的猜测:“这李景隆应该是心怀二心,但可能未曾明确投靠朱棣,只是心中有几分犹豫。而这几分犹豫被朱棣抓住,故而被朱棣击破。”

韩信此时也加入了讨论,他开口道:“陛下,不觉得李景隆的行为就像当年项羽巨鹿之战中,做壁上观的那些诸侯吗?”

刘邦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确实,可能这李景隆也是摇摆不定!”

朱元璋时空

朱元璋和他的臣子们自然对大明的内情了如指掌,他们对李景隆的行为和可能的动机有着深刻的洞察。

只见李文忠一下子跪在地上,请罪道:“李景隆无能误国,不能忠君报国,请陛下责罚。”

面对李文忠的突然跪地请罪,朱元璋的脸色阴沉,显然对李景隆的行为感到失望和愤怒。他正要开口说出重话,却被马皇后和朱标同时拉住袖子,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恳求和劝解。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压制住自己的情绪,缓缓说道:“李景隆确实无能,保儿你的爵位,看来是不能让他继承了,就让他做个富家翁吧。”

李文忠听到朱元璋的话,连忙磕头谢恩,他的声音中带着感激和自责:“谢陛下宽宏大量,臣定当教导景隆,让他好好反省,不再辜负陛下的恩典。”

······

【讲完对于李景隆的猜测,我们再把目光转回到济南城下。

话说李景隆败退后,济南城被朱棣的铁骑围得水泄不通,仿佛连一只飞鸟也难以穿越那铜墙铁壁。

城内,朱允炆麾下的两位悍将——铁铉与盛庸,如磐石般坚守着这座孤城。朱棣曾试图以书信招降,但那些信件如同投入深渊的石子,杳无音信。

建文二年五月十七日,燕军决堤放水,企图以洪水淹没济南,这一招狠辣至极。铁铉站在城墙之上,望着那汹涌而来的洪水,眉头紧锁,他知道,必须立刻想出对策。他的目光坚定,决定采取一计,派人假意投降,诱使朱棣入瓮。

第二天,朱棣满怀期待地策马前往济南,却在城门口遭遇了预设的铁板陷阱。铁板轰然落下,虽只击中了他的坐骑,却足以让朱棣心惊胆战,他立刻换了匹马,仓皇逃回。由于变故突如其来,燕军未能切断其退路。朱棣逃回营地,怒火中烧,下令围城猛攻,持续了整整三个月。

济南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若能拿下此城,朱棣便能南下扩张,或是固守北疆。燕军凭借新胜的锐气,势在必得。然而,攻城战并不顺利,朱棣在愤怒之下,决定动用大炮轰击城池,城内的守军渐渐力不从心。

在这紧要关头,铁铉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命人在木牌上刻下“高皇帝神牌”几个大字,并将这些木牌高悬于城墙之上。燕军见到这些木牌,只得停止炮击,以免冒犯先帝。

到了六月,朱允炆见济南形势危急,便派遣使者前去求和。但朱棣对此置若罔闻。

七月,平安率军进军河间,切断了燕军的粮道。朱棣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到了八月十六日,他不得不下令撤兵,返回北平。盛庸和铁铉趁机追击,大败燕军,并成功收复了德州。

济南之战,就此落下帷幕。

九月初十,朱允炆提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参赞军务,不久后又升任兵部尚书;同时封盛庸为历城侯,平燕将军,取代了李景隆的位置。都督陈晖、平安则被任命为副职。南军借此机会重新进驻德州、定州、沧州,战局再次发生了变化。】

······

朱元璋目睹铁铉机智地利用自己的神牌迫使朱棣停止进攻,不禁露出了一丝笑意,他评价道:“铁铉此人倒是有几分急智,且忠心耿耿,日后可以重用。”

朱标则趁机为朱棣说情,他说道:“可见老四对父皇也是孝顺的。”

然而,朱元璋对此只是冷哼了一声,随即开口道:“等我们看完这直播间再说。”

······

【南军重新进攻朱棣,朱棣岂是甘于被动之人。

建文二年十月,听闻南军北上的消息,朱棣便已筹谋对策,决定趁南军立足未稳之际,夺取沧州,再图南下。他下令出征辽东,同时暗中派人在直沽秘密修建浮桥,为接下来的行动做准备。

十月二十五日,燕军从通州折转向南,马不停蹄,日夜兼程。

十月二十七日,燕军如同疾风骤雨般抵达沧州,南军守将徐凯还在筑城之中,未料燕军来得如此之快。

燕军仅用两天便攻下沧州,徐凯等人无奈投降。

燕军自长芦渡河,十一月初四抵达山东德州。朱棣试图招降盛庸,却未能如愿,于是决定继续南下。

盛庸试图袭击燕军后军,却遭遇失败。

十一月,燕军抵达山东临清,朱棣决定切断南军的粮道,派遣轻骑至大名,焚烧其粮船。

燕军从馆陶渡河,先后到达东阿、东平,威胁山东南方,迫使盛庸率军南下。

盛庸将计就计,决定在东昌与燕军决战,并在阵中布置了大量火枪和毒弩。

十二月二十五日,燕军抵达东昌。

朱棣依旧身先士卒,亲自率军冲锋,先冲击南军左翼,未能成功;随后又冲击南军中坚,盛庸故意打开阵型,诱朱棣深入,随即合围。

朱棣被南军重重包围,形势危急。燕军大将张玉、朱能分别引兵来救,朱棣死战不退,最终与朱能会合,逃离战场。

然而燕军损失惨重,大量士兵被火器所伤,张玉被南军包围,战至最后一刻,壮烈牺牲。

南军大将平安亦率兵赶来,与盛庸合兵作战。次日,燕军再次战败,只得北还。在击退南军的阻截后,

建文三年正月十六日,燕军返回北平。张玉的战死,令朱棣悲痛欲绝,食不下咽。

东昌之战,朱棣损失惨重,不仅首席大将张玉战死,更损失了大量军力。

这场战役堪称朱棣起兵以来最凶险的一战,他能够死里逃生,除了张玉的拼死相救外,朱允炆的命令可是起了大作用!

而这场战役中,朱棣也为日后登基后的国本之争埋下了祸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