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 > 第43章 大明版的”贞观之治“

明太祖时空

朱元璋在直播间画面上看到底层朱家宗室子弟的悲惨境遇,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他回忆起自己幼年时家庭的贫困和亲人的相继去世,那种连埋葬之地都没有的绝望,以及为了生存不得不分离的悲痛。这些经历让他在建国后决心要确保朱家子孙不再受穷苦之苦,因此制定了大明的宗室制度,希望所有朱家后代都能衣食无忧。

然而,当他看到仅仅70年后,宗室子弟竟沦落到乞讨为生,甚至不如普通农民,朱元璋感到怅然若失,他不停地自问:“难道咱真的错了吗,咱明明都想的好好的,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众大臣和皇子们面对这样的话题,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都选择了沉默。

这时,马皇后站出来劝慰朱元璋,她指出:“重八,你想让孩子们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初衷是不错了的,可为何定下这后世子孙们不能从事‘士农工商’的规矩,这不是把孩子们都养废了嘛!”

朱元璋听了马皇后的话后,感到后悔,他说:“妹子,咱知道了。”

随后,朱元璋对朱标说:“标儿,你带着礼部和户部,重新制定下宗室的供养制度,可以设置一定的宗室土地,更重要的是加强宗室的教育,让子孙要学会自己立业。”

而后朱元璋感慨的说道:“要是大明的土地能更多些就好了!!!”

明太宗时空

朱棣看着直播间上的画面,在大殿上不停的踱步,环视了群臣后,他看向太子朱高炽,问道,太子,这直播间上所说的问题,你赶快想个办法解决,不然朕肯定要被那些宗室背后骂死,等死后,你皇爷爷估计也要揍我一顿。

朱高炽赶忙站出来道,儿臣认为,应当重新制定这宗室供养的制度,也可以放开宗室从业的限制。

朱棣为难道,但这些制度都是你皇爷爷定下来的,更改后岂不是显的朕与父皇背道而驰。

而后朱棣思前想后,终于开口道,太子,你先回去弄一份解决方案上来。还有,尽快准备好粮草,开春后,朕就要北伐草原!

朱高炽着急道,父皇,为何如此着急用兵,国内还不安定啊!

朱棣等着朱高炽,大声道,朕决定北伐草原,就是为了解决宗室问题,等草原打下来了,自可效仿周朝,将宗室封在蛮夷之地,这样也不会威胁到朝廷!

······

【咱们刚刚聊到朱棣登基后,怎么安抚藩王和勋贵,以及这带来的后果。现在,咱们得说说他怎么稳住老百姓的心,毕竟朱棣也想让大家认可,他的皇位是正儿八经的。

朱棣心里的目标很明确——唐太宗。

他觉得,只要自己能像唐太宗一样,搞出一个大明版的“贞观之治”,那天下百姓和后人自然就会认同他的靖难之役,他也不会成为历史上的“反贼”,而是一代明君。

本来嘛,因为靖难之役,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受到重创,农民流离失所,朱棣一上台,就开始着手恢复民生,减免赋税。

他下令,山东、北平、河南这些受战祸影响的州县,那些没法耕种的人民,免三年的差税。

没受战祸的地方,也跟直隶凤阳、淮安、徐州、滁州、扬州一样,免了秋夏税粮,其他直隶府州、山西、陕西、浙江、福建、江西、湖广、两广、四川、云南各免一半,建文四年七月初一日以前拖欠的钱粮、盐课啥的,一律免了。

河南、山东、北平、淮南北流移的人民,让他们各回原籍复业,需要的种子牛具,官府给。建文年间废的北方学校,也照开,不让废。

朱棣特别重视让老百姓回到田里,想方设法招抚流民复业。一即位就派人四处招流民复业,让他们好好种地。

永乐元年十一月,朱棣对户部大臣说,老百姓不得已才离家出走,已经复业的,地方官要厚加抚恤,“未复业者,悉心招抚。新垦田地,停征其税”。

朱棣还特地下诏,各地都不得对逃徙的老百姓治罪。

流民复业后,有的地方官向他们追征累年拖欠的粮刍。朱棣听了很生气,对户部大臣说:“农民不得已才逃亡,及其复业,田地荒芜,农具种子都没了,政宜周恤之。还征他们的逋负,穷民如此,岂有存活之理!自今逃民复业者,积年所负粮刍,悉与羯免。”

这种做法应该说是很开明的,它让大批流民很快回到田间,使残破的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

因为连年战争,不少地方的土地大量荒芜,无人耕种。那些战争较少波及的地方,比如江南和山西的某些地方,又显得人多地少,有的人甚至无地可耕。为了让农民和土地相结合,让大量的荒地得以开发,明成祖也像朱元璋一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移民。

同时朱棣对各地方官吏要求极为严格,要求凡地方官吏必须深入了解民情,随时向朝廷反映民间疾苦。

永乐十年,朱棣命令入朝觐见的地方官吏五百余人各自陈述当地的民情,还规定“不言者罪之,言有不当者勿问”。

之后,朱棣又下旨:“谕户部,凡郡县有司及朝使目击民艰不言者,悉逮治。”

即地方官或中央派出的民情观察员,如果看到民间疾苦而不实报的,要逮捕法办。对民间发生了灾情,地方上要及时赈济,做到“水旱朝告夕振,无有雍塞”。

可以说朱棣对于民生是非常重视的,而在他的勤政下,永乐一朝“赋入盈羡”,达到有明一代最高峰。

永乐三年,全国税粮石,这是连续第三年保持在三千一百万石以上的税收,按照当时不足一千万户的民户统计,每户平均纳税超过三石。

此外从永乐元年起军卫屯田的收入也达到高峰石,加上民户交纳的税粮,平均到当时人口,人均超过一石。

在永乐二十二年间,“税粮总入达691,312,600石,平均岁入超过三千三百万石,而且总的趋势是增长的。”

这是有明一代的巅峰时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