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 > 第47章 Judy长点心吧,神器就在你旁边!

强烈提示:这小说里面的历史人物是以影视剧和动漫里面的人物设定为主,后期也可能会加入武侠的人物进去,所以大家不要纠结时间线或者武力值,看的开心就行!!!

大脑存取处!!!

收脑子了!!!

作者脑容量不够了,要收几个好用的脑子!!!

······

秦时明月时空

嬴政盯着直播画面,听到青鸟说一个宦官在历史书上的内容比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还多,他转过身来,目光扫过群臣,疑惑地问道:“郑和不过是个宦官,为何如此重要?”

就在大家沉思的时候,公主阴嫚举起了她的小手,声音软糯地说:“父皇,青鸟姐姐讲到郑和的时候,语气和讲其他人的时候不一样哦!”

嬴政皱了皱眉,说:“有什么不同?朕听着没什么区别。”

阴嫚轻声解释道:“青鸟姐姐之前讲父皇、朱元璋和朱棣这些人的事迹,虽然也讲得很清晰,但语气很平淡。但这次讲郑和下西洋,却感觉她非常重视这件事。”

嬴政听完后没多说什么,只是让记录的官员更加仔细地记录下青鸟接下来所说的每一句话。

如果青鸟能听到嬴政和阴嫚公主的对话,估计会在心里吐槽几句:“政哥真是个大直男,还是阴嫚小公主更懂我。”

楚汉传奇(汉高祖时空)

刘邦的目光也落在青鸟对郑和的介绍上,他转向萧何,好奇地问道:“这海洋之上莫非真有奇珍异宝,让这青鸟主播如此重视?”

萧何微微低头,回答道:“臣惭愧,对于神州之外的事情,臣实在是知之甚少。”

刘邦轻轻叹了口气,带着一丝遗憾:“萧丞相对全国各地的民生了如指掌,连你也不知道大海上有什么,看来我们只能等青鸟主播来揭晓答案了。”

隋唐演义(唐太宗时空)

李世民盯着直播,听到青鸟随口提到的“天可汗”称号,立刻乐得手舞足蹈。

大殿里的群臣也激动不已,跟着李世民一起跳起舞来,气氛热烈。但这时,魏征突然站了出来,严肃地质问道:“陛下,您难道已经击破突厥了吗?”

李世民被这么一问,脸色一变,随即惭愧地说:“魏征说得对,渭水之耻还历历在目,我们怎能因为那位‘唐太宗’的成就而沾沾自喜呢!”

房玄龄也适时开口道:“陛下,只要我大唐上下一心,定能如青鸟所说,让四夷臣服。”

李世民振作精神,大声说道:“命侍卫将奏章拿上来,我们一起边处理国事,边听直播上的讲解。”

明太祖时空

朱元璋停下了挥向朱棣的鞭子,大声斥责道:“这海外不过是蛮夷之地,你这个小子居然好大喜功,为了和唐太宗媲美,做出这种不智之举。”

刚要继续发作,马皇后赶紧出声,语气中带着心疼:“重八,直播上都说了,郑和下西洋在历史书上的记载比你还要多,那这事儿在后人看来肯定是大事。你等听完了青鸟主播的讲解,再做决定也不迟。”

朱元璋听了马皇后的话,硬生生收住了手,把鞭子放到一边,目光转向屏幕,准备继续观看青鸟的讲解。

朱标见状,连忙带着太医来给朱棣上药。朱棣趴在那里,心里默默地祈祷着:“青鸟仙女啊!你可得给我说点好话啊!”

······

【郑和下西洋的重要意义,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这可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海洋探索活动呢!

就当时的大明王朝或者朱棣而言,郑和下西洋使得大明王朝在东南亚全方位构建起了华夷政治体系,将明帝国的政治与军事优势展露无遗。再加上经济利益的驱动,由明廷主导的朝贡体系规模大幅拓展。

与此同时,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对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予以了改变,开拓了海外贸易的新局面。郑和下西洋涵盖了朝贡贸易、官方贸易以及民间贸易等多种形式。

郑和下西洋为中国引入了全新的工艺产品、原材料、技术,进而对中国国内的手工业生产产生了影响。

就好比,质地坚硬且品质优良的海外硬木因着郑和下西洋得以进入中国,让中国的匠师们在对硬木的操作方面逐渐积累起了丰富的经验。

在陶瓷生产领域,明朝的工匠们运用由郑和下西洋进口的苏麻离青作为呈色剂,造就了永宣青花色彩浓重、晕散的独特风格;还吸收了伊斯兰文化、波斯文化的元素,催生出了新的器型和新的纹样。

这更是中国在海洋上的一次主权宣告,郑和下西洋期间,还留存下了《郑和航海图》。

这海图当中记载了多达 530 多个地名,其中外域地名就有 300 个,最远到达东非海岸的地名有 16 个。

图中明确标注出了城市、岛屿、航海标志、滩、礁、山脉以及航路等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清晰标明了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

要让全世界都知道,从古至今,南海那都是属于中国的!!!

郑和下西洋,虽然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在当时看来,确实有不少人认为这是朱棣好大喜功的挥霍行为。

首先,郑和下西洋的贸易以朝贡为主,“政治挂帅”而忽视了经济实利,有“厚往薄来”的说法,这也使得远航难以持续。

青鸟看到这儿,忍不住想说,如果我是朱元璋,我可能真的得把朱棣教训一顿。

为什么呢?

因为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当船队远达印度和非洲等地时,确实带回来了一些能改变历史的神器——粮食作物!

但正如上文所说,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朝贡贸易,所以这些粮食作物带回国内后,朱棣是怎么处理的呢?

他的关注点全在那些奇奇怪怪的动物和香料上,对于真正的宝物却是漠不关心!

要知道,如果朱棣稍微关注一下这些作物粮种,就有可能改变明朝的历史,甚至夸张点说,明朝可能会像汉朝一样延续400年。

如果朱棣真的重视了这些作物,那靖难之役又算什么,朱元璋复活了都要给他让位!

那可是在古代落后的农业技术下,至少亩产100斤的国之神器啊!!!】

······

“兔崽子!!!你给老子滚过来,咱的大明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