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我当捕快那些年 > 第289章 劫富济贫老本行

我当捕快那些年 第289章 劫富济贫老本行

作者:三观犹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6: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我们为什么而活?

范小刀抛出的这个问题,让赵行也陷入沉思。

赵行道:“我请你喝酒。”

两人沽了两坛酒,来到钟鼓楼下,一跃而上。

钟鼓楼位于金陵城正中,是城内最高的建筑之一,修于宋初,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虽然几经修葺,依旧露出岁月斑驳的痕迹。两人站在鼓楼顶,可以将整个金陵城尽收眼底。

曾经何时,他们曾在加入六扇门时,立下了誓言。为弱小者仗剑,为沉冤者得雪,成为一名捕快,守护一方百姓安康。可是,这一年多的遭遇,他们努力的抓捕坏人,破获一起起案件,最终却成为了别人政治`斗争下的筹码,成为玩弄权术之后的棋子。

无论是孙梦舞案、余人案,还是当今正在追查的假币案,一些并不复杂的案件,因为外来因素的掺入,变得并不纯粹。

有时候,明明知道谁是凶手,可是却冒出各种各样的人或明或暗的阻挠。有时,找到了足够的证据,最终却成为上司们政治博弈的筹码。

这种被人支配地感觉,并不怎么愉快。

范小刀本来以为,投靠了太子朱延,借助他的庇护,实现自己的梦想。可今日谢芝华的一席话,也让范小刀认清了,即便是太子殿下,与他们并非之志同道合。

朱延是政治家。

政治家是结果导向之人,为达目的,可以跟你谈人生、谈理想,也可以跟谢芝华谈钱谈权力。

而他们却是理想主义者。

做正确的事,并不是做对的事。

世间并没有对错,只是相对而言。

有些事并不对,但却是正确的。

赵行饮了一口酒,长吁一声,道:“我们做梦也没想到,我们辛苦调查了几个月的案子,背后的始作俑者,到头来竟是太子殿下的人,是不是觉得很讽刺?”

范小刀道,“我想不明白,既然如此,那谢芝华为何要三番两次的想置我们于死地?难道他不知道我们都替太子办事嘛?”

赵行道:“就算是太平公主一派,内部也是矛盾重重,派系林立,外斗外行,内斗内行,这个朝廷,自古以来便是如此。从小到大,这种事见识得多了,对官场这一套也心生厌恶,权力确实能给人带来一种满足感,可一旦陷入权力的泥沼,那只有一条路走到黑,这也是我不参加科举的原因。”

范小刀也道:“即便如此,我们终究还是走上了这条路。”

本来,查案就是查案,一旦卷入上层斗争,连案子都变得不怎么纯粹起来。

赵行道,“至少我们在这个位子上,还有要坚守的东西,还有守护一方的心,我们问心无愧,若是换作别人,占这个位子,很容易成为攻击政敌的工具,你想想这两年,金陵城内,谭时行酿成了多少冤假错案,我听说谭时行被杀之后,金陵城内不少百姓家燃放鞭炮庆祝。而造成这一切的人又是谁?”

范小刀道:“谢芝华。”

赵行点头道,“不错。没有谢芝华,谭时行也不敢如此目无法纪,肆意妄为,没有谢芝华,江南铸币局也不会

如此明目张胆的铸造铁锡钱。我们调查案子,捉拿凶手,是大明律法赋予我们的权力,而不应该他是太子殿下的人就网开一面。若真如此,我们与之前被我们杀掉的余人,又有什么分别?”

听到赵行如此说,范小刀也道,“我也如此想,只是太子殿下那边,不好交代。”

赵行道:“我们在做正确的事,又需要跟太子交代什么?”

范小刀哈哈一笑,“不错,我们在做正确的事。好兄弟,干杯!”

两人开怀畅饮。

天上,一轮明月。

人间,万家灯火。

明月太遥远,灯火近在眼前。

……

当务之急,是要在钦差大臣抵达金陵之前,找到铸币局的账簿,以坐实谢芝华的罪名。可是,牛恭已死,冯群又什么都不肯说,对铸币局一百余人进行了不下于三次的盘查,都没人知道这些钱是如何流通出去,更没有人听说过有账簿这个说法,让范、赵二人也不由怀疑,他们私下贩卖假钱,到底有没有账簿。

无奈之下,两人决定从大通、招商两大钱庄入手。

赵行调查过,这两个钱庄,也卷入了这种黑钱交易,所以准备先查封两大钱庄,然后从中找出端倪,可是在申请查封令时,被谢愚阻拦了下来。谢愚道,“万万不可。”

“为何?”

谢愚道:“如今这种铁锡钱,在金陵城内广泛流通,甚至有些人以为是朝廷发行的新钱,若是贸然查封两大钱庄,全城百姓觉得手中的铜钱不保险,必然会在各大钱庄兑换成不宜流通的银两,势必会在城内造成恐慌,那时候,物价上涨、贸易关市,人心惶惶,其带来的损失,可绝不是几十万两假钱,能够平复的。”

经此一提醒,两人恍然。

他们是一介武夫,没有参政经验,若真贸然采取行动,后果不堪设想。

往好了想,金陵经济会遭到重创。

往坏了想,百姓兑换银两,货物不流通,粮食涨价,加上囤货居奇者推波助澜,江南必会大乱。

江南是太子朱延辛苦经营起来的大本营,若是江南乱了,太子在京城中的压力,必然会大增,说不定龙颜一怒,位子都保不住了。

这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

太平公主会不知道?

不怕你查,就怕你不查。

查来查去,查到谢芝华身上,再将太子朱延拖下水。

好yīn险的毒计!

赵行问,“那该怎么办?”

谢愚分析道,“这个问题,我考虑了几日。最好的解决之道,就是一比一回收,用真钱兑换假钱,如此给江南百姓造成的影响最小,可如今我们不清楚,如今市面上到底流通了多少铁锡钱,只怕是一个海量的数额。这些铁锡钱,经过黑市流通,肯定是经过折价,就算全部追回赃款,依然有不小的缺口。”

这倒是事实。

跟孔老二交易时,千文铁锡钱的价格是三百文铜钱。

可铜钱到了百姓手中,却是一比一的流通。

就算追回三百文,剩下

七百文,依旧无法补足。

根据铸币局的口供,从去年到现在,至少有二百万两铁锡钱流通到市面上,获利金额也有六十万两,就算一比一兑换,也有一百多万两的亏空。这笔钱,从哪里出?

更何况,这些钱,早已通过各种洗钱手段,送了出去。

而他们手中又没有这笔钱的下落,就算去追缴,又能追回来多少?

范小刀问,“有没有别的办法?”

谢愚又道,“也不是没有。那就是承认这批钱的合法性,并且当做正式货币,在市面上流通。但如此一来,相当于超发了两百多万两的货币,势必会造成物价通胀,而整个江南,一年的税赋也不过三百多万两。”

范小刀这才意识到,原来富甲一方的江南,一年的税赋才这么点,而且只是折算的银两,若真论起来,除了铜钱外,还有布帛棉麻油等等次币,真正的银两,也只有一百万多万两。

可笑地是,太平公主那边,一个四品知府,就能卖到十万两银子。

难怪天下所有的人,都削尖了脑袋,想着当官。

谢愚接着道,“不过,承认了这些钱的合法性,虽然给百姓造成的损失变少,但吃亏受损的却是朝廷,朝廷必然会找个人出来,对这件事负责。若真如你们刚才所说的话,太子殿下,怕是有麻烦了。”

赵行提醒道:“谢芝华是太平公主举荐的。”

“那些信呢?还有银票呢?公主举荐,只有失察之责,但与太子勾结,祸乱朝纲,可是大罪。这个案子,你们不查还好,一查,倒让太子陷入不利之地。”

两人再次犯难。

昨夜说的那些豪情状语,才过了一日,又让人变得畏首畏尾。

是查到底,还是不查?

从派出来的钦差构成来看,品秩最高的不过正四品的大理寺少卿,朝廷也不想把事闹大,若是锦衣卫都指挥使,或大理寺卿亲来,那就另一回事了。

从谢愚那边告辞,两人心情沉重。

“怎么办?”

赵行道:“我们的职责是查案,至于解决问题,不在我们的职责范围之内。”

“我明白你的想法,可查案查到头,最后查到自己头上。我没办过比这窝火的案子。”

“那你有什么办法?”

范小刀想了想,道:“我觉得谢大人第一个法子可行,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得想办法让他们把那些钱吐出来。”

赵行道,“就算赃款全部追缴回来,也仍有一百多万两的缺口,你能点石成金的话,或许可行。”

范小刀嘿嘿一笑,“点石成金之术,我没有。不过,倒是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我觉得可以试试。”

赵行闻言,顿时来了兴趣,“说来听听。”

范小刀凑到赵行耳边,低声耳语一番。

赵行听罢,道,“你这个算不算有史以来,最大的劫富济贫了?”

范小刀笑道,“别忘了,我以前可是山寨大王出身,查案只是副业,劫富济贫,才是我的老本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