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我当捕快那些年 > 第411章 探秘道

我当捕快那些年 第411章 探秘道

作者:三观犹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6: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诸葛贤余执掌六扇门后,杨得水彻底成了边缘人。

在他当权的几个月里,他一心钻营,想把头衔的代字取消,搂了不少钱,也花了不少钱,攀附了不少人,也得罪了不少人,总体算下来,还略亏。在代理总捕头体验卡到期后,什么也没有落下。

论威望,比诸葛贤余差了不是一条街,所以诸葛贤余回归后,先前拉拢起来的所谓的同盟,瞬间分崩离析。论能力,他没有一线工作经历,整个仕途轨迹都是在内务、卷宗等后台提司,业务不熟练,根本不能服众。

七大衙司中,除了秦歌这个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外,其余人根本不鸟他,他的命令也都是阴奉阳违。

到底还是成了孤家寡人。

来到南衙几日,除了秦歌偶尔过来寒暄两句,其余人都似乎将这里当成了六扇门禁地,根本不会踏足这里半步。、

更可恶的是,李北海每次看到他,都不正眼看他,仰着头以一种蔑视的眼神瞧他,鼻息中一声冷哼,让杨得水觉得受到了奇耻大辱。早知如此,当初就应该把他给拿下来!

他也不是没有考虑过,有个副提司曾承诺给他十万两,想要李北海这个位子,可是当他去刑部那边试探口风时,对方根本不予理会,这让他怀疑,李北海的背后是不是有刑部的大佬站台。

如今的杨得水,心如死灰。

想要逆风翻盘,没有任何筹码。

不对,也不是完全没有。

杨得水抬头看了一眼那幅“惩恶扬善”的字,想到了墙后面那个暗道,心中不由激动起来。

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

莫非诸葛贤余在其中藏了什么见不得光的东西?

也不对,这秘道自六扇门建立之初就存在,可是诸葛贤余根本没有提到过,估计连诸葛贤余也不知道秘道的存在吧!再往前的话,应该是前前任总捕头宋金刚时期的东西。

杨得水对宋金刚的记忆比较模糊。

那时的宋金刚是六扇门总捕头,又是皇帝的亲信,在京城中是高高在上的存在,每日里拜访的王公贵族、达官显贵,络绎不绝,而杨得水只是内务司的一个刀笔吏,他连跟对方说话的资格都没有。

如果发现其中有什么秘密的话,那岂不又是一大功劳?

杨得水有些小兴奋。

反正南衙门平时也没什么人,他干脆将门反锁上,找来镐头,在墙上砸出了一个三尺大小的大洞,又找来了火折,提了一盏油灯,准备下去一探究竟。正要进去,又折身回来,取来了一把匕首,藏在腰间防身,进去之后,从里面将那幅画摆正。

秘道幽暗狭长,只能容一人同行。

下面是数十个台阶,常年不见光,秘道内有些潮湿,台阶的尽头,地面忽然宽敞起来,三四尺宽,一丈高,墙壁上挂着一排排的烛台,上面是羊脂蜡烛,杨得水点燃了蜡烛,渐渐地,杨得水适应了秘道中的光线。

出乎意料,并没有太大的异味。

他抬头看去,原来上面有些通风孔,连接到地面。

没有什么机关,也没有阵法,就是极普通的一条道。

只是相比较下,通往地下更深处。

杨得水有些害怕,也有些兴奋,好奇心驱使他向前摸索。

他听到了有人说话的声音。

声音从头顶上传来,忽大忽小,有人在破口大骂,也有人嚎啕大哭。

这声音太熟悉了。估算了一下位置,他现在应是在六扇门的大牢下面。

杨得水没有丝毫停留,继续向前走去,秘道的似乎没有尽头,蜿蜒曲折,似乎前方有一种奇异的力量,在驱动着他的好奇心。也不知走了多久,依旧没有看到尽头,按脚程估算,应该走出了两三里路,只是没有任何参考,他也不知道来到了那里。

前方是一个岔口。

一左一右。

这让杨得水陷入两难。

往左?

往右?

还是原路返回?

杨得水很快排除了第三个选择,走了这么远,若没什么发现,他不甘心。

设计如此隐秘、复杂的秘道,若是没有挖掘出些有用的东西,那岂不白来一趟?更何况,他现在已经无路可退,犹豫片刻,他从怀中取出一枚铜钱,正面往左、反面往右,他往空中一抛,落在了地上。

字面。

他毫不犹豫的选择左边。

又走了三四里路,路面变得泥泞湿滑,但是选择了,那就一路到底,时间已经过了半个时辰。

没人知道,这半个时辰中,杨得水经历了什么。

恐惧、兴奋、好奇,又伴随着一种刺激感。

终于,地势开始陡峭起来,他明显感觉到有坡度,前方感觉到有呼呼声音。

是风声!

也就是到了尽头!

杨得水口干舌燥,他有些兴奋,继续前行。

忽然,前方有一束光亮。

杨得水小心翼翼的靠拢过去,秘道的尽头,竟是一口水井!

刚才看都的光线,正是从井口照射进来。

井水就在脚下,距离不过三尺,杨得水双手掬水,大口饮了几口,井水甘洌,心中的烦闷之意,顿时一扫而光。

抬头望去,井深三四丈。

时值正午,日头正在上空。

长时间的幽暗,让他觉得有些刺眼。

井口不大,只有三尺见方,井壁有些粗糙,近水一端,长满了苔藓,有些湿滑。

既然来到此处,又怎能不一探究竟?

可惜,杨得水没有武功,无法像范小刀、赵行那样飞檐走壁,纵身一跃,三四丈高,他取出匕首,在石壁上凿出一个坑,后背顶着井壁,脚踩在坑上,勉强固定住身体,如此反复,又过了半个时辰,终于来到井口处。

虽是深秋,一番剧烈运动之后,杨得水已是汗流浃背。

终于来到秘道尽头!

谜底即将揭晓!

他大口的喘着气,稍作歇息,小心的将头探出井外。

那种感觉,好像做贼。

触目所及,是一个荒废的院落,杂草丛生,远处,一片焦土,似乎是一座烧焦的宅邸,四周是红瓦红墙,墙壁斑驳,似乎许久没有人来过。院子里有一棵合抱的梧桐树,上面已经烧焦,下面则叉生出一棵棵的小梧桐树,依附在半死梧桐下,绽放出旺盛的生命力。

杨得水爬了出来,站在井口,大口的呼吸新鲜的空气。

北面传来一阵钟声。

杨得水顺声望去,只看到一座小山,上面一座亭子,有个道士正在敲钟。

这么大的院子,应该是某个富贵人家的府邸,如今荒废下来。

他在京城这么久,对京城内的景致,早已烂熟于心,怎么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远处角落中,他看到一块破旧的牌匾,凑过去,上面的字早已风化腐蚀,依稀辨到“栖”、“阁”二字。

栖什么阁?

这名字,起的倒是雅致。

等等,杨得水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整个人如被定住了身体。

栖凤阁?

远处那座亭子,不正是万寿亭吗?

这里是……皇宫!

他再向四周望去,整个人都变得麻木起来!

我是谁,我在哪里?

杨得水的脑袋,已经转不动了。

谁能想到,守卫森严的皇宫,与几里外的六扇门之间,竟然有一条秘道!

远处,传来一个尖锐的叫喊声,“你们几个,一个个都手脚利索点,过几日,陛下要来这里祭奠,赶紧把这里收拾干净,但凡有什么差池,你我的脑袋都要落地!”

杨得水心中冰冷。

他一个六扇门的副总捕头,此刻出现在了皇宫之中,若是被人发现,十个脑袋也不够砍得啊!

脚步声由远及近。

杨得水想也不想,纵身一跃,跳入井中!

噗通!

“什么声音?”那声音尖锐的太监闻声来到了院中,四下查探一番,嘀咕一声,“奇怪,见了鬼了!”

杨得水在井水中泡着,一动不动,待声音远去,他赶紧爬回了秘道。

不顾身上冰冷,原路返了回去。

回到岔口处,杨得水本想直接回去,可是,既然来都来了,连皇宫都进去过,还有什么是不能进的?他略一思索,便向另一条岔走去。不过,这条路并不长,走了几十丈,便到了尽头。

尽头是一处密室。

杨得水推开密室,点着了墙上的蜡烛。

整个屋中的布局,映入眼帘。

密室两丈大小,里面布满了蛛丝。

石床、石桌、石凳,十分简陋。

石床之上,还有些被褥,只是年代已久,加之潮湿,早已腐烂。

石桌上,放着一个包裹。

包裹以油毡纸包着,可以防潮防虫,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

一种莫名的兴奋,刺激着杨得水的神经,就如一群强盗在沙漠中厮杀之后,终于找到了宝藏一般。鬼使神差之下,杨得水打开了包裹,里面是一本厚厚的卷宗。

杨得水拿着油灯,凑到卷宗前观瞧。

只看到了六个大字:“栖凤阁案始末。”

果然,这是宋金刚留下的东西。

当年栖凤阁案,曾轰动一时。

皇帝陛下遇刺,从此搬到西苑,潜心修道。

长乐贵妃受忌,被打落冷宫,几个月后郁郁而终。

一千禁军,要么被调,要么被杀,惨淡收场。

而前任总捕头宋金刚,被打入诏狱,更有三个月后,夜闯皇宫,血洗京城,带走了小皇子。

那时杨得水人微言轻,连吃瓜的资格都欠奉。

而这个案子,在事发后不久,很快就平息下来,倒是野史传闻,有不少版本,如今,这个案子的真相,就在眼前这本卷宗之中,杨得水又如何不激动?他想打开卷宗,可是长期的亢奋,让他根本静不下心来。

吧嗒!

一封书信,从卷宗掉落。

上面写着两行字。

“小刀亲启。”

“义父宋金刚留书。”

82中文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