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我当捕快那些年 > 第441章 皇帝寿典

我当捕快那些年 第441章 皇帝寿典

作者:三观犹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6: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坛。

大明皇帝进了天坛之后,便进入斋宫休息。

按照礼制,皇帝寿典和祭天,本不应该在同一日举行,而且在祭祀典礼之前,提前入斋宫斋戒三日,以表虔诚。可是,大明皇帝本身就是修道之人,而且二十多年未曾出宫,仪式流程都已简化,所有程序都在一日内举行完毕。

皇帝寿典,十分繁琐。

连中途撒个尿,都要用上半天,更何况是要祭天。

天坛内,蘸台搭起,四周是黄龙旗和大明日月旗,先前护卫的禁军,进入天坛后,也都按计划部署在四周,负责警戒和仪仗工作,而具体的安保防护,则交给了陆天硕的东厂。

太子朱延,一大早就赶到了这里。

昨夜皇宫里发生的事,没有人提及,就如从未发生过一般,不过,朱延内心却是无比的忐忑和惶恐。皇帝的态度,越是如此,他越是担心秋后算账,今日是特殊日子,不便发作,可以后的事,又有谁能知道?

徐亭入宫面圣,徐妙子退婚一事的消息,已经传入太子府中。

朱延对此有所耳闻,不过,他是皇帝寿典的操办人,也没有心思去过问此事。如今之际,只有把眼前的寿典做好了,给皇帝留个好印象,才是正道。

皇帝又一次沐浴、更衣。

虽然早上在宫内已经洗过一次,但是礼制就是如此,皇帝也不例外,这些让皇帝不自在的条条框框,是太祖皇帝流传下来的规矩,他虽然我行我素,但还没有强大到去对抗礼制。

太子率领文武百官、王公勋贵早已等候在外。

等到吉时一到,皇帝从斋宫缓缓踱步而出,百官跪下,山呼万岁,在一阵中和的韶乐声中,开始寿典和祭天。

这是一套十分复杂而冗长的仪式。

化繁为简,就是举行了一场大型演出以及会议。

此次会议,规模盛大。

本次会议地在天坛举行,由太子和宗人府主办,礼部承办,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大明皇帝朱聪,大明国师太平道长,内阁中全体成员,六部九卿的主要负责人,京城各衙门中层以上干部,外国番邦使团的主要负责人,京城的百姓在天坛外旁听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安保和后勤工作,由六扇门、东厂、禁军、神机营等共同操办。

首先,大会进行第一项:点燔柴,迎帝神。

祭祀口,有一处高炉,里面堆满了柴火,有太监点燃了燔柴,顿时浓烟四起,火苗渐渐大,又有十几个人,抬着一头牛犊,将之投入火炉之中焚烧。

大会进行第二项:由太子率文武百官,来给皇帝祝寿。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拜年的话,要说,还要变着花样说,有的投其所好,写赞美皇帝的青词,这些祝寿的话,当然不会当着皇帝一一诵读,皇帝也不会看,而是投入炉中焚烧——这玩意儿是给老天爷看的。

当然,光说不做也不行。还要刷礼物,文武百官刷礼物,番邦使团刷礼物,还有各省的总督巡抚,也会刷礼物,都是些稀罕玩意儿,什么白鹿白鹤、千年太岁、印`度神油、大宛名驹等等等等,除了大火箭,什么都刷。

这些礼物,当然不能焚烧,也不能摆上来。不然的话,整个天坛就成了潘家园,它们以一份清单的方式列明,再呈给皇帝陛下。最后皇帝会选出送礼最和心意的那一份,而送礼之人,也就名正言顺的成了榜一大哥。

会议进行第三项:祭天帝表,简单来说,就是写给老天爷的一封信。

这一项就是皇帝的自我表彰大会,跟老天爷唠唠嗑,诉说一下自己当政二十多年来的丰功伟绩,难得祭天一次,皇帝和老天爷,得好好掰扯掰扯,我做了什么,我得告诉你,我不说,你怎么知道,怎么奖励我?

奏表以四六骈文写成,大意是:

当政廿年,海晏河清。

万邦来朝,天下承平。

开疆拓土,文治武功。

百姓安居,国运昌隆。

怎么样?妥妥的千古一帝啊!

老天爷,我帮你把天下管理的井井有条,你怎么也得意思意思,不给个长生不老,你好意思吗?

当然,也不全都是歌功颂德,人无完人,我也偶尔犯点小错误,比如在长生之道的追寻路上,一直没有突破,还恳请老天爷,能够指点迷津,最好不用修行那种,赐给我个长生不老药,然后我就飞升了,跟你一起在天庭斗`地主。

表彰大会完毕,用时将近一个时辰。

炉火中的牛犊,已烧得差不多,整个天坛之内,弥漫着一股肉香味。

会议进行第四项,开恩令。

就是皇帝会在寿诞这一日,颁布一系列的法令,由于大多都是赏赐性质的,所以叫做开恩令。比如,今年哪里发大水,哪里大旱,免去他们三年的赋税和徭役,还有就是大赦天下,对天下的监狱实行动态清零政策,毕竟每年囚犯们的开支也是不小的一笔费用等等。

整个会议,进行的异常顺利。

主持人朱延妙语连珠,现场礼部教坊司dj烘托气氛,表现的无懈可击,配合的十分默契。

天坛内充满着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

而会议的最后一项,则是登长生塔,点长生灯。

这一项,需要由皇帝亲自主持,十二层的长生塔,皇帝一层层踏上去,然后一层层点亮。十二层,每一层,都住着一个飞升的神仙,里面有这些神仙的介绍,还有他们飞升之时的壁画。

皇帝登塔之旅,正是求道问长生。

而最后一层正是为皇帝飞升准备的。

皇帝要在这里点燃最后一盏等,跟老天爷说一说悄悄话。

这个创意,来自东厂的厂督,司礼监第三号人物陆天硕陆公公,为了讨皇帝欢心,他算是无所不用其极,而陛下在听到这个点子时,也是赞不绝口,金口玉言,就这么办。

这个创意,白银百万两。

出资人:朝廷、内廷各五十万两。

承办人:工部。

垫资人及大怨种:春风夜雨楼。

在此之前,仪式需要暂停片刻,皇帝回到斋宫,再次沐浴更衣,不再穿冕服,而是换上了皇帝特供版的服装,登天袍。身穿大红白鹤绛绡衣,镶金边,九梁冠,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

皇帝照了照铜镜,对这一身装束十分满意,他坐下来,享用桌前的一些小食,冗长的议事,从辰时折腾到现在,再加上先前跟老天爷唠了半天,着实有些口干舌燥,趁机歇息片刻,等待一个时辰后的登天问道。

太平国师和十二死士,寸步不离。

斋宫外,摆着一些长条案几。

上面也放着一些小食、果盘、糕点,这些是给文武百官和王公勋贵、番邦使臣们准备的。这些人中,有些已是七老八十,经不住折腾,皇帝需要休息,他们也需要休息。

太子朱延,则在外面,与群臣寒暄着几分。

只是不知为何,平日里对他十分客气的臣子们,今日却刻意的保持着几分疏远。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尽管宫中封锁了消息,但这件事依旧不胫而走。

太子脸上感觉一阵火辣辣的,仿佛远处窃窃私语的大臣们,都是在议论他的丑事。

皇后那边已经去过了,对方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对于这对名存实亡的大明第一夫妻,他们每年能见面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

不过,这些流言蜚语,丝毫没有影响到圣典的顺利进行,甚至远超预期。

朱延没有联系太平公主,当然,对方也没有联系她。

这时候再联系,无异于落人口实。

现在都是捕风捉影而已。

再说了,这些都是皇族的家事,你们一介外臣,有什么好议论的?小心给您们一个妄议之罪。

朱延如此做心理建设。

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朱延来到礼部老大赵焕面前,对方正在与国子监祭酒大人闲聊,两人有说有笑,看到太子殿下过来,两人连打了个哈哈,向太子问好。

朱延问,“赵尚书与老师在聊什么呢,这么热闹。”

国子监祭酒徐茂乃当朝大儒,年轻时曾做过太子侍读,朱延对他一直执弟子礼。

徐茂道,“我们在聊,今天的天气哈哈哈……”

赵焕道:“这几个月,为了这场寿典,太子殿下操心操力,是真的尽心尽力,看得出来,陛下对殿下的安排,还是很满意的。”

连当臣子的,都看出来了。

朱延心中暗想,看来陛下是不是不准备过问此事了。

皇帝不表态,猜来猜去,劳心费神,朱延的小心脏,一直悬在半空之中,就那么吊吊着。

天坛外,传来一阵躁动声。

不多时,有人来报,“启禀太子殿下,六扇门登闻司范小刀、赵行正在门外,手持登闻令,说是有紧急要事求见。”

这时候有紧急事项?

太子心中一紧,那指定不是好事儿啊。

赵焕闻言,眉头也皱了起来。

他知道赵行和范小刀这两日的职责是保护京城和陛下的安全,他们说的要事,那肯定不是小事。

太子道:“快些请他们进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