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清末,这大清不保也罢 > 第187章 试验品重机枪

清末,这大清不保也罢 第187章 试验品重机枪

作者:叫baby起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6:21:55 来源:小说旗

李经孝不愧是玩了几十年枪的高手,各种各样的机枪、步枪、手枪都十分精通,所以这对于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李经孝说的这一切对机枪的改进对于杨雪琴来说,就是醍醐灌顶。

杨雪钱一旁的几个人立马将李经孝说的所有话都记了下来。

接着李经孝又看到了一旁的大家伙。

这不用猜就知道是杨雪钱设计的一款重机枪。

这块机枪最开始是李经孝按照美国m1919A4重机枪为模板设计的。

然后加了一些个人看法。

杨雪钱看到李经孝将目光看向了重机枪,他立马开始介绍起来。

“主上这款重机枪口径7.63毫米,全长1041毫米,枪重15.15公斤。”

“枪管长610毫米,枪管重,3.53公斤。”

“初速能达到853米每秒,有效射程能达到2194.56米。”

“理论射速在400-550发\/min,战斗射速:120发\/min。”

“第一这款重机枪有很多优点,这枪具有较高的射速,能够快速射击,提高火力支援的效率。”

“第二使用7.63x63mm步枪弹,能够在有效射程内对敌人造成较大的杀伤力。”

“第三这款重机枪的构造简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第四该枪可以配备三脚架使用,适用于不同的作战环境和地形。”

“第五采用250发弹链供弹,能够持续提供火力支援,提高作战效果。”

“这重机枪也有很多的缺点。”

“第一全枪重量较大,不太适合单兵携带使用,需要配备三脚架等辅助设备才能进行操作。”

“这样就得配一个重机枪组。”

“第二由于该枪采用气冷式枪管,后坐力较大,射击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力量,否则容易影响射击精度和稳定性。”

“这就对机枪手的要求比较高。”

“第三这枪的构造较为复杂,维护起来相对困难,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工具。”

“第四成就是成本较高。”

李经孝想了想。

“和轻机枪一样,材料更新,还有优化内部结构,最好部分配件能够和其他枪配件一样,这样减少成本,还有维修费用也会降低。”

“重量和后坐力都是两大难点。”

“射程目前够用了,后面继续研发,你们的思路打开,不要一直停留在这一款枪型上。”

“我有给你们带了几款设计图,有些是我想办法从国外搞到的。”

“有些还没有我们这两款好。”

“但是都有优点,你们可以借鉴一下。”

“另外轻机枪只有20发子弹太少了,至少要三十发。”

“总的来说今天我看到这两款机枪都很满意,这已经能达到给部队使用的条件了。”

“只是我的要求有点高,再和你们一个月时间,继续研究改进,能改多少是多少,时间不等人。”

“不行的话,我就这个先下一部分订单,至少一个排得有把轻机枪,一个营得有一把重机枪,这是最低最低的配置。”

“等你们将这两款机枪优化好后,我会大量给军队配置,一个班一把轻机枪,一个连一把重机枪。”

杨雪钱并没有感觉到很大的压力。

反而杨雪钱非常激动,这些武器对于他来说就是孩子,只想加班加点给他们研发出来。

李经孝看着已经入迷的杨雪钱只觉得好笑。

这些人永远都是最可爱的。

杨雪钱知道这些科学院的人基本上都没成家,这可不行啊。

工作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李经孝打算给他们搞个相亲,还是下命令,必须要组一个家庭。

这都是优秀基因啊,未来又能培养多少个小科学家出来。

李经孝准备好好记下来,然后交给人对接。

王家先在一旁看到他们终于说完了,急得不行。

立马拉着李经孝去看他研究的最新榴弹炮和迫击炮,以及加农炮。

李经孝来到几个大炮面前,迫击炮就不说了,目前他们做的已经非常好了。

但是看到几个大的加农炮和榴弹炮。

李经孝只感觉一阵头大。

“老王,你确定你这是榴弹炮,这得多少人才能弄得动,你这是海防炮吧?”

“你们设计榴弹炮和其他野战炮,一定记住,一个是射程,一个是精准度,还有就是威力和是否方便运输。”

“这是野战,我们肯定会拉着到处跑,和敌军抢时间这些。”

“未来我们的研究方向并不一定是口径越大越好,炮弹越大越好。”

“炮弹大了,一个人能不能装弹?”

“如果装弹就花了十多二十分钟,那又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目前我们发展方向在122毫米和152毫米左右。”

“等我们能设计出运输车后,可以增加到203毫米。”

“然后再这基础上研究怎么能够打的更远,火力更猛,打的更准。”

王家先好像明白了,原来是他被西方的思想带偏了。

他一直以为口径越大越好,没有考虑到,口径大的火药就多了,一个人根本没办法填充,到时候影响射速。

王家先想通后,就去忙自己的去了。

他要重新梳理思路,很多都要重来。

李经孝突然就没人理他了,他一个人回到科学院继续转。

李经孝看到了一个研究电的科研小组。

这东西李经孝早就想弄出来了,也是因为科技人员非常紧张,一直没人弄出来。

李经孝敲了敲门,然后走了进去。

里面的人听到有人敲门一起转头看了过去,负责人立马认出来了李经孝。

“主上,你怎么到我们小组来了。”

这里面有十多人,有三个科技人才,还有一些应该是他们的徒弟。

这些人听到组长叫这年轻人为主上。

这称呼在台北就一人配他们这么称呼。

就是李经孝。

其他人立马起身对李经孝行礼。

“总司令好!”

李经孝笑嘻嘻的走了进去。

“别这么客气,你们继续,我就是到处看看,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说不定我能帮你们。”

组长也没有拐弯抹角,直接说道:“主上,电的原理,还有如何发电我们都研究出来了,只是被一个小小的电灯泡给难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