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 > 第84章 蔡府求学

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 第84章 蔡府求学

作者:随笔小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8 11:09:03 来源:小说旗

来到书房,萧逸见到蔡邕,躬身行礼:“师父,弟子来迟。” 蔡邕放下手中书卷,笑着起身:“不迟,你有此求学之心,为师甚慰。昨日拜师宴上,你的言论已在城中引起轰动,为师也听闻了不少赞誉之词。”

萧逸谦逊地说道:“师父,弟子只是将心中所想说出,还望师父今日能开始教导弟子,让弟子能真正明悟学问之道。”

蔡邕点头,指着一旁的座位:“来,坐下。今日为师先与你讲讲为学之根基。学问之道,浩如烟海,不可一蹴而就。你昨日所言之‘为往圣继绝学’,可知这往圣之学,从何而来?”

萧逸沉思片刻,回答道:“弟子以为,往圣之学,源于对天地自然之观察,对人伦道德之思考,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经岁月沉淀流传至今。”

蔡邕微笑道:“不错。这学问的传承,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每一代人都肩负着传承与发展的重任。你既欲治理幽州,当以学问为基石,了解百姓之所需,制定适宜之策略。就如治水,需知水性,方能疏导有方。”

萧逸认真聆听,不时点头:“师父,弟子明白。那在这乱世之中,如何将学问更好地运用到治理之中呢?”

蔡邕起身,走到书架前,抽出一卷书:“这便是关键所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你需熟知过往之兴衰成败,从中汲取经验。比如,古时管仲相齐,他深知经济之重要,通过发展盐铁之利,使齐国富强。你治理幽州,也需找到适合当地的发展之路,这便需要学问的指引。”

此时,关羽在一旁轻声对张飞说:“大哥能得蔡邕大人如此教导,真是幸运。这学问之事,虽深奥,但对大哥日后定有大用。” 张飞挠挠头:“俺不懂这些,但看大哥听得认真,想来是极为重要的。”

吴用则在一旁若有所思,他深知这些知识对于萧逸在幽州发展的战略意义,日后无论是招揽人才还是制定政策,都离不开这些思想的指导。

蔡邕又看向萧逸:“你昨日提到‘为生民立命’,这是你治理幽州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但你可知,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从多方面入手。不仅要让百姓衣食无忧,还要让他们有道德之约束,文化之滋养。这就需要你在发展经济、军事的同时,注重文化教育。”

萧逸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师父,弟子明白了。文化教育如春风化雨,能让百姓从内心变得富足,这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蔡邕欣慰地笑道:“正是如此。学问之事,需你日积月累,用心钻研。今日便先讲到此处,你回去后可仔细思考,有疑问再来问为师。”

萧逸起身行礼:“多谢师父教诲,弟子定当用心领会。”

萧逸起身准备告辞,就在这时,一阵轻盈的脚步声传来。只见一个身着粉色衣衫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进了书房,正是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她扎着两个可爱的发髻,一双大眼睛灵动有神,宛如瓷娃娃一般。

蔡邕笑着对蔡文姬招手:“文姬,快见过你萧逸师兄!”

蔡文姬眨眨大眼睛,歪着头看着萧逸,然后奶声奶气地说道:“见过师兄,师兄陪我玩!” 说着,她跑到萧逸身边,拉着萧逸的衣角晃了晃。

萧逸看着眼前可爱的小女孩,心中满是欢喜,蹲下身子,笑着对蔡文姬说:“小师妹,师兄现在还有事,不能陪你玩呢。”

蔡文姬小嘴一撇,有些委屈地说:“师兄不喜欢文姬吗?为什么不陪我玩?”

萧逸赶忙摸摸她的头:“师兄怎么会不喜欢小师妹呢?只是师兄要回去学习很多东西,这样才能做更多的事。等师兄有空了,再来陪你玩,好不好?”

蔡文姬眼睛一亮:“真的吗?那师兄可不许骗我哦。师兄要学什么呀?比爹爹教我的还多吗?”

萧逸站起身来,笑着回答:“师兄要学的是如何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这可比你学的东西难多了呢。”

蔡文姬一脸骄傲地说:“我也很厉害的,爹爹教我的我都会呢!我会背好多诗,还会弹琴。”

蔡邕在一旁笑着说:“文姬聪慧过人,的确是学了不少东西。萧逸啊,文姬从小就对学问有浓厚的兴趣,你日后若有闲暇,也可与她多聊聊。”

萧逸点头:“师父,文姬师妹如此可爱又好学,日后定有非凡成就。师兄期待你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才女呢。”

蔡文姬嘻嘻笑着:“那当然,我以后要比爹爹还厉害!”

众人都被她的童真逗笑了。萧逸再次向蔡邕行礼:“师父,那弟子就先告辞了。” 又对蔡文姬说道:“小师妹,师兄下次来,一定听你弹琴。”

蔡文姬高兴地拍手:“好呀好呀,师兄再见!”

萧逸带着关羽、张飞和吴用离开了蔡邕府上,一路上,众人还在谈论着可爱的蔡文姬。张飞笑着说:“那小丫头真有趣,还让主公陪她玩呢。” 吴用也笑道:“蔡文姬才情出众,日后必成大器,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在之后的日子里,萧逸每日都会早早来到蔡府求学。每次踏入那充满书香的庭院,他都感觉像是开启了一段奇妙的求知之旅。

清晨的阳光洒在书房的窗前,萧逸恭敬地坐在蔡邕对面,认真聆听师父的教诲。蔡邕从经史子集讲到治国方略,从天文地理谈到人伦道德,每一个知识点都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萧逸小心翼翼地收入囊中。

“萧逸,你看这《论语》中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此乃治国之大道。你治理幽州,当以仁德为先,方能凝聚民心。” 蔡邕指着书卷,神色庄重地说道。

萧逸微微点头,目光专注:“师父,弟子明白。仁德就如同阳光,能驱散百姓心中的阴霾,使他们对官府信服。只是在这乱世之中,施行仁德之政,亦需有强力的手段保障,不知师父以为如何?”

蔡邕微笑点头:“你能有此思考,甚好。德政与武力,如同鸟之双翼,缺一不可。但武力只是保障,德政才是根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