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老家 > 第24章 医说生死

老家 第24章 医说生死

作者:月半弯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8 15:17:38 来源:小说旗

刘中义向李涛讲了他小时候的一件事。

那年他12岁。是个夏天的中午,日头很毒,晒得人冒油。他给在地里干活的父母送水喝,路上要经过一个池塘。这个池塘离村稍远,地势较高,在村子东边,里面的水作灌溉之用。

他走到塘埂上发现有3个黑乎乎的东西往上一冲一冲的,像是人脑袋。他当时明白了,这是小孩子玩水上不来了。

他水性不够好,但也能洑水十几米远,也是偷着玩水练出来的。没时间细想了,他扑通一声跳进水里去救人。

好在3个小孩子离岸边都不远,池塘是缓坡而非陡坡,他顺利救上来了两个。他们刚落水,被救上来后吐了几口水就清醒了。

第3个多喝了几口水,可能大脑有些混乱,抱住他的腰不撒手,他感觉两个人一起往下沉。坏了,完蛋了,他想。

在他嘴巴快接近水面的一瞬间,大脑突然灵光一现,他大叫到:“树!把树弄断!”

救上来的两个小家伙,有一个挺机灵,听明白了。塘埂上有几颗小树,擀面杖粗,俩孩子也是紧急中出蛮力,竟一下子把它折断了。他俩试着下水,用这根树成功施救。

这件事在村里传了好一段时间,人人都夸他人小有智慧。要不是急中生智,俩人都得玩完。

“你知道你爸去杭州跟我咋说的吗?”刘中义问李涛。

“咋说的?”

“你爸说我小时候救3个小孩子落水那件事儿,至少可以说明三点:一是我善良;二是我胆大;三是我遇事不慌有智慧。这三项缺一不可——他夸得我都不好意思啦。”

“恕我直言,表叔。那是小时候的你,人长大后会变的。俺爸咋知道你这些年是啥样子的?”李涛求索似的问。

“问得好,说话不拐弯儿,是你的风格。”刘中义说,“从你爸用上手机的这些年,我每个星期都和他通话,你不知道吧?我能肯定地说,你对咱老家的了解不如我。”

“哦,明白了,俺爸认为你还是原来的你,有勇有谋有担当,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刘中义谦虚了两句,问李涛是不是遇事不慌不怕、心有静气的人,李涛想了想说,不是。刘中义说,心有静气是可以通过后天锻炼的,但这是修行的结果。有的人天生具有这种素质,这种人最适合当帅当将当领导。

李涛问,都说谢安在大敌当前时还能悠闲地下棋,你如何看他?刘中义说,你说的,我知道,谢安那时候都年过四十了,他跟拿破仑比就差远了。拿破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大他两岁的男孩子把他揍成熊猫眼,他天天缠着人家,叫人家给他道歉,并取得成功。小学四年级啊!这种心理素质是天生的,不是后天的,这才是最牛逼的。

经过观察,他俩发现村民挖6个沟也得15分钟,挖完一个再挖另一个,不急着施肥和填土。他们就问,为啥这样干?

村民说,黄健吩咐的,土挖出来,让太阳晒晒,吹吹风,对土壤有好处。他叫收工前再填土,如果不下雨,晒个几天更好。

他俩又问,一天能弄30棵吗?

村民笑笑说,差不多吧。就是挖沟耽搁时间,挖沟、施肥和填土各自分开干,施肥时一次施完,施完肥统一填土,这样就快了。最后一步统一浇水,桃园里有几个水井,扯上水管子拿着管子洒,就当玩了。

他俩的担心被村民的话轻松化解了。

这天下午,刘中义开车去在县里接来了开理疗馆的同学徐力给父亲扎针。他知道没用,能安慰安慰父亲就好。

徐力挎着个医用工具箱,像模像样地给父亲的左腿按摩、针灸一番,又说了些鼓励和安慰的话。

送徐力回去的路上,刘中义问他,俺大还能活多久?徐力说:“咱俩这关系,我就直说了,我给俺叔把了脉,气血比较衰弱,如果食量不大,撑不到一年。

中医讲,久卧伤气,气为血之帅,时间长了血就流不动了。血一慢下来,停下来,人就快了。”

“有没有啥好办法呢?”

徐力摇摇头:“咱不能把一个熟瓜再变成青瓜,是吧?看开些,多尽孝心就是了,人都要走这一趟。”说完,又问,“老同学,你知道不?人越有钱越怕死。”

“你该是经历了不少吧?”

徐力说了一个县里老人,也是瘫痪在床。这老人的几个儿子有当官的,有大老板,不差钱。老人明知道腿瘫了扎针没用,愣是让他扎了3个多月。后来他找理由不去了。

刘中义问,有钱赚你都不干?

徐力说:“你听我说。那老人的子女有钱是不假,但都不侍候。请的保姆月薪五六千,侍候得是挺干净的,吃睡穿洗都弄得到位,就是不陪老人聊天。说是老人老躺着,身体里面都堵住了,嘴里臭得很。保姆干完活了找借口在别处躲着,或者坐得远远的。老人天天看着天花板的眼神没一点活力,我后来自己感到压抑,不想去了。”

刘中义心里一阵阵难受。同学是如实道来,算是说者无心,可能没考虑他的感受,他父亲很快不也是这样吗?

他和徐力聊起安乐死。徐力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这话我以前觉得俗,但经历多了,才知道人不愿死不一定是贪生怕死。刘中义说,你作为医生,体验肯定是独特的,让我也分享分享。

徐力说了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个瘫痪的老汉,他老伴儿有痴呆症,在他瘫痪前,一直靠他照顾的。他瘫痪后,老伴儿的痴呆症变严重了。尽管有子女看着,再怎么尽心,还是差远了。一辈子的伴儿,那默契感是磨了几十年才磨出来的。老汉很怕死,临死前还念着老伴儿,说他走了,老伴儿太孤单;

第二个是个肝癌患者,是个中年妇女,她不像个胆小的人,但很怕死。原因是她还有个儿子没成家。她临走前流泪不止,说没看到儿子结婚生子。

徐力说:“我渐渐明白了,咱们不能定义别人的生活,也不能定义别人的生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