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老家 > 第19章 战略战术

老家 第19章 战略战术

作者:月半弯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8 15:17:38 来源:小说旗

刘中义见村民都在外等着,他走到门口说:“你们放心,原来的工人照用。你们都是熟手了,有的都可以当技术员了,是不是?具体啥待遇,明天通知你们,我和李涛还没商量。不过我可以提前告诉大家,不会比马杰的低。”

村民们很兴奋,叽叽喳喳谈论着。然后对刘中义和李涛表示感谢,感谢他俩接手了桃园,把马杰拖欠的工钱解决了。

收拾完毕,姐姐们去父亲屋,开家庭会议时父亲没人照看。村民们也全都跟去了,说是看望看望老人家,长长的一小队像是奔赴战场,刘中义看着,心里一阵热。

刘中义提议去李国清家里商讨工人待遇问题。他说,父亲屋里挤满了人,不方便。在大哥家不合适。

坐下来后,他说:“马杰给工人100块钱一天,咱不能这样搞,这样搞得话,就像黄健预算的那样,人工就得4万块。”

“一个人一天只能弄30棵吗?”他向李国清专门问了这个问题。

李国清想了想说:“有谱。具体弄好一颗得多少时间,我也没搞过,不过,我可是干了一辈子的农活,据我估计,30棵有得弄。你想想,树根周围1米见方的土都得翻一遍,深度40厘米左右,一铁锹下去还不够,还得小心着,不能伤了树根,翻罢了还得施肥,灌注农药,重新把土埋上,挺耽搁时间的。”

“咱村里现在能干活的有多少人?”刘中义问。

“人多。现在是冬月初,闲得很,没事干。爱打牌的天天打牌,爱赶集的天天赶集。有的在外打工的也回来了。干活不缺人。”李国清答。

“搞承包不就行了!”李涛忽然叫道。

“咱俩合作真是对了!”刘中义伸出手和李涛对拍了一下,“英雄所见略同,我也是这么想的。具体咋承包,你说说。”

李涛摇摇头:“我只是想到了这一点,具体方案还没细想。你该是想好了?”

“我就说嘛,你得向你表叔学习。”李国清冲儿子说。

“我是这么想的,”刘中义说着从兜里拿出了笔和纸,一边说一边用笔演示:“咱先请10个人,每人1200棵,年里干完即可。现在离过年还有一个半月。时间是够的。工钱嘛,每人2000块,咋样?”

“高明!你这样算,比黄健的算法省了一半。就是不知道10个人够不够,年里能不能干完?”李涛说。

“只要一个人一天能弄30棵,就没问题。”刘中义说,“这样干,也相当于责任田划分,早干完早利索,谁也不会偷懒。”

“还有一点你没考虑到。”李国清说,“天气问题,如果老下雨就麻烦了。这大冬天的,一下雨就刮风,冷得很,阴雨连绵的咋干活?最好按15个人,速度快些。”

“我看了天气预报,半个月内没雨,这或许是老天爷帮咱呢。”刘中义用笔算了算,“15个人就是每人800棵,任务少了三分之一。工钱最低不能少于2000块钱,否则没意思了。这样算,15个人,工钱得3万块了。”

“2000块的工钱会不会太少了?”李涛问刘中义,“我鞋店的工人也是一个月2000左右,那多轻松啊,这可是干硬活啊!”

刘中义指出李涛的书生气,说具体事情具体对待。农村的工资能跟城市比吗?只会干粗活的庄稼汉能跟白领比吗?软件设计师开发一个软件,能拿上百万,农民累死累活地干一年才赚多少?这大冬天的,他们上哪儿弄俩钱去?给他们2000块钱赚,是帮他们,咱是助人为乐哩!

李涛一听,想了想,笑了。李国清也笑,笑完了说:“不知他们咋想?用谁,不用谁,咋定呢?弄不好得罪人呢。”

刘中义说,这问题我没想过。明天把马杰用过的老工人召集到一块儿,看现场情况再定。如果想干的人多,就抓阄,这是最公平的了,谁也不得罪。

“先用10个人还是15个?”李涛问。

“先用10个吧。”刘中义说,“干啥事不要一下子安排得太满,留出余地好回旋。反正村里有人,时间够用。先上10个,观察他们一个人一天能干多少棵,如果多过30棵呢,当然不用加人了,如果只能干20棵,肯定得加人。这叫投石问路。”

议定完施肥,他又建议,修剪的活让体力差些的干,黄健培训一下能马上上岗。也用10个人,工钱1万。这个活不累,时间够用,给工人合理分配。

“我听明白了。”李涛说,“就算加人,工钱最多也就是3万块,比黄健算的省了1万块。村民不会说咱抠吧?”

刘中义摇摇头:“当然不会,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生活经验告诉他,人活着要想得到每个人的赞美,累死也不中。他觉得他是在帮村里人赚钱。不是吗?村里53户人家,只有卢四海、李涛和他做着像样的生意。

他听说有几个想干大事的——想承包大工程的,天天跟在大老板屁股后面转,帮人家埋单、开宾馆,像侍候万岁爷,一年下来,10万20万的往里贴,都想学胡雪岩,但胡雪岩只有一个。结果呢,啥事儿没干成。

村里绝大多数就靠在外打工活着。马杰搞桃园,每家得租金两三千块钱,爱打麻将的,半个月输光。哪家不想挣钱?都想得很!高兴都来不及。

刘中义分析了自己的看法。李国清不由得赞道:“我说老表啊,你一直在外,对家里咋这么了解呢?全说到我点子上去了。”

刘中义说:“我一直在外不假,但我不是和你经常通话嘛,还能听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再说了,我和大姐也经常聊天,她又在另一个村,能让我知道人家村的奇闻怪事,咱老家,我还能不了解?”

“你这点比涛子强。”李国清瞅一眼李涛,“你表侄在东莞开鞋店,往家打电话打得少,他爱看闲书,像你说的,有些书生气,你得多教教他。”

“老表过虑了。涛子聪明着呢。我比他大十几岁,多吃了多少米饭啊!他到我这年纪,肯定比我强多了。”刘中义鼓励似的看着李涛说,“书生打起仗来也不得了,像辛弃疾,王阳明,于谦,文天祥,学问了得,打仗也很厉害。”

“我挺佩服吕蒙的,从一个莽夫能变成精通兵法置关羽于死地的英雄,这对用多少心?”李涛说。

“对对对,吕蒙也很厉害,‘识别三日刮目相看’就是这么来的。”

“老表,其实原话是‘识别三日刮目相待’,”李涛纠正道,“传着传着就变成了刮目相看了,我倒觉着刮目相看更顺口。”

“你看看你,这就是书生气,咬文嚼字的。”李国清批评道。李涛也立即意识到话又说多了。

刘中义纠正李国清的看法道:“李涛的这一点是优点不是缺点。搞桃园需要很多科学技术,科学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越认真越能学到真东西哩。”

他三个又谈了些施工的细节,刘中义说,明天把黄健叫过来,把肥料和农药的事定下来就可以施工了。

刘中义在回去的路上,正准备致电媳妇说桃园已经搞好,却接到妻子的电话。没说上几句,他头就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