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四合院之小小中医带着寡妇奔小康 > 第81章 名声初显预传技艺

自从陈晓在产房用了针灸止血和矫正胎位两种手法后,陈晓陈医生的名字就慢慢的在医院各科室医生护士中传扬了。

这两天陈晓就发现来中医科的其他科室的护士多了起来,有路过的,有假意找中医科护士聊天顺便的,甚至有大胆的护士直接到诊室外看陈晓的,不过这些年轻的护士同志看陈晓的目光不是爱慕,而是好奇加古怪,就像看稀奇一样。

后来陈晓才从中医科护士的口中得知原因,引得这么多年轻小护士来看他不为别的,就是好奇,大家都想看看精通妇产接生的男医生到底长什么样子。

陈晓知道后也是哭笑不得,随后想想也很无奈,没办法,60,70年代人们思想都还十分的保守,特别是男女大防这方面,就是当下小年轻谈个恋爱约会,走在外面都有可能是一个人走马路这边,一个人走马路那边,就更别说什么拉手,拥抱,亲吻甚至开房了,如果两人在公共场所做了亲密点的事情,被人告了的话,严重点那可是属于流氓罪,要被判刑的,所以得知有位男医生会的不是外科手术技能,而是接生技能大家就十分的稀奇了。

虽说在医生眼里只有病人不分男女,但懂得接生技能的男医生在此时还是非常少的,而在此时全国医疗系统还不完善的时候,其实很多农村女人生孩子要么就是自己在家生,要么条件好一点的人家会请当地的接生婆。

其实陈晓学会的胎位矫正手法那医书就是以前王家收藏的古时接生婆的接生技能,之前陈晓在翻看那些医书的时候,就知道了那是接生婆的接生技能,不过因为他的思想是来自于后世,没有这时代人的保守思想,在他看来只要能治病救人的技能都值得学习,所以当时也就照医书学了起来。

陈晓也没有想到在他看来是一次正常不过的救治却让自己出了名,他很想大声的告诉好奇他的人,他不但会接生技能,其他的技能也会很多,不过想想又觉得没有必要,也没有那个精力。

因为事后陈晓的救治手法由那天的方医生上报了科室,再由妇产科主任上报到了医院高层,立马就引起了重视,就连李院长也被惊动了。

所以此时在中医科大办公室陈晓工位边上就来了一大堆人,李院长,改制后调来的一位副院长,妇产科主任,方医生,中医科刘主任等,当然他们来此也不是来问罪的,而是来找陈晓了解情况的。

“陈医生,我和李院长还有几位妇产科的同志过来就是想了解一下你那天用的银针止血和胎位矫正两种手法能不能被推广。”这是那位副院长在问话。

其实这个问题是有点犯忌讳的,在中医里,医生的技能要么是家族传承,要么是师门技艺,是属于不能轻易外传的,这位副院长一上来就问是否能推广,这就有点不讲“武德”了,幸好问的是陈晓,要是问得是哪些特别注重这些的人,估计立马会遭到严厉拒绝。

陈晓看了看问话的副院长,心里猜测他估计是西医出身,不大清楚这里面的规矩,再看了看在旁一直给自己打眼色的师叔刘主任和神情有点紧张的李院长,陈晓也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了。

其实在陈晓心里一直认为的就是医术是用来治病救人的,它不应该有门户之见,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很多宝贵的技能被传承下去,一方面也能治愈更多的人,当然肯定也有许多人有不同看法,至少陈晓此时是这么想的。

所以陈晓想了一下就实话实说的道:“这里面涉及到的针灸和妇产这两类,推广到是没有问题,但有难度,学习两种技能都需要有一定的中医基础,而且需要时间,这么说吧,针灸是我外公家传的王氏针法,我是从几岁就开始学习的,要想达到我这个程度,再有天赋的人也需要几年的积累,如果有这方面兴趣的人,我也原愿意教,只是一时半会出不了成效,不过那胎位矫正的手法以及相关的妇产知识到是可以短期集中培训传授下去。”

听到陈晓的回答,刘师叔和李院长都松了一口气,同时李院长看向陈晓的目光也变成了赞赏。

那位副院长听到陈晓的回答后也是非常激动,上前就握住了陈晓的手道:“陈晓同志,太感谢你了,你不知道你这一举措会救下多少条生命……”

这位副院长说了一大堆赞扬的话,陈晓来自于后世,哪里会不知道这些,现在全国各地医疗,交通等条件差,新生婴儿的死亡率高达20%,也就是说,5个婴儿出生,只能活四个,这还是国家加大培训各地接生婆数量后的结果,在现有的条件下,要想降低死亡率,只能提高各地接生婆的技能,所以陈晓会的技能就显得尤为珍贵了。

最后陈晓答应接下来会整理一下妇产这方面的知识,整理成册后先会上交进行审核,至于后面怎么做,到时候后听组织安排就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