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中篇小说集世间百态 > 第34章 《孙思邈教我学针灸》奇经八脉之任脉详解

第三十四章:《孙思邈教我学针灸》奇经八脉之任脉详解

讲完督脉,孙思邈长袖轻挥,神色平和,目光透着医者的深邃与智慧,接着说道:“接下来便是任脉,此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任脉总揽一身之阴经,被称作‘阴脉之海’,对人体阴气的滋养与调节起着关键作用。”

言罢,他抬手一挥,一个晶莹剔透的透明人体模特凭空出现,经络穴位清晰可见,在柔和光线中闪烁微光,仿佛在诉说人体生命的奥秘。孙思邈抬手指向模特,目光专注,开始介绍任脉上的穴位。

会阴穴:处于会阴部,男性位于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中点,女性在大**后联合与肛门连线中点。此穴为人体任脉、督脉、冲脉交会之处,意义重大。针刺时,直刺0.5 - 1寸,需严格把控进针方向与深度,以防损伤周围脏器,常用于溺水窒息、昏迷等急救,对二便不利、阴痛、阳痿、闭经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也有疗效。艾灸会阴穴能温补肾阳、疏通经络,可采用艾条温和灸,将艾条悬于穴位上方2 - 3厘米,每次15 - 20分钟。

曲骨穴:位于下腹部,耻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上。针刺直刺0.5 - 1寸,主治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等泌尿生殖系统病症。日常可用手指指腹轻轻按压按摩,有酸胀感为宜,每次3 - 5分钟,可辅助调理相关疾病。

中极穴: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上,是膀胱的募穴。针刺直刺1 - 1.5寸,对遗尿、小便不利、癃闭等泌尿系统疾病,以及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等生殖系统疾病疗效显着。艾灸中极穴能温补肾阳、调理冲任,可采用隔姜灸,将鲜姜片置于穴位上,再放置艾炷施灸,每次3 - 5壮。

关元穴: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是人体元气汇聚之处,堪称养生大穴。针刺直刺1 - 2寸,可补肾培元、温阳固脱,常用于治疗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不孕不育等病症。艾灸关元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5 - 20分钟;也能隔附子饼灸,借助附子温阳之力,增强疗效。日常用手掌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轻柔按摩,每次10 - 15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身体抵抗力。食疗上,可多吃羊肉、核桃、桂圆等温热性食物,配合关元穴温阳作用,补充人体元气。

石门穴:在下腹部,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上。针刺直刺1 - 1.5寸,主治腹痛、腹胀、泄泻、水肿、小便不利等,古代文献记载孕妇禁针,以防堕胎。平时可用手指点按按摩,力度适中,每次3 - 5分钟。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针刺直刺1 - 1.5寸,手法以提插补泻为主,能益气助阳、调经固经,对气虚体弱、月经不调、崩漏、遗精、阳痿等病症疗效颇佳。艾灸气海可采用艾炷直接灸,每次3 - 5壮,艾炷如麦粒大小,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也可用艾条悬灸,每次10 - 15分钟。用食指和中指并拢,以指腹点按穴位按摩,每次点按3 - 5分钟,每日数次,能促进气血运行。食疗上,可常喝山药粥、红枣粥等健脾益气食物,配合气海穴功效,达到养生目的。

阴交穴:在下腹部,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上。针刺直刺1 - 1.5寸,可治疗腹痛、水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等病症。艾灸时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0 - 15分钟。用手掌顺时针揉按按摩,每次5 - 10分钟。

神阙穴:即肚脐,一般不针刺,多采用艾灸或隔盐灸等方法。艾灸神阙能回阳救逆、健脾止泻,对虚脱、腹痛、泄泻、脱肛等有很好疗效。隔盐灸时,将纯净食盐填于脐窝,上置艾炷施灸,每次3 - 5壮。也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艾叶等中药研末后敷贴神阙穴,起到温经散寒、调理脏腑的作用。食疗上,可适当食用生姜等温热性食物,以温阳散寒,配合神阙穴调理功效。

水分穴:在上腹部,脐中上1寸,前正中线上。针刺直刺1 - 1.5寸,对水肿、腹胀、腹痛、泄泻、小便不利等水液代谢失调病症有显着疗效。艾灸水分穴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0 - 15分钟,能促进水液运化。用手指点按按摩,每次3 - 5分钟,以酸胀感为宜。

下脘穴:在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上。针刺直刺1 - 1.5寸,主要用于治疗腹痛、腹胀、呕吐、泄泻、食谷不化等脾胃病症。艾灸下脘可采用艾炷直接灸或艾条温和灸,每次10 - 15分钟,能温胃健脾。用手掌顺时针揉按按摩,每次5 - 10分钟,有助于促进消化。

建里穴:在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上。针刺直刺1 - 1.5寸,对胃痛、腹胀、食欲不振、呕吐等脾胃疾病有治疗作用。艾灸建里穴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0 - 15分钟,能增强脾胃功能。用手指点按按摩,每次3 - 5分钟,可辅助调理脾胃。

中脘穴: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是胃的募穴,八会穴之腑会。针刺直刺1 - 1.5寸,对胃痛、腹胀、呕吐、呃逆、吞酸、食欲不振等脾胃疾病疗效显着。艾灸中脘穴可采用艾条温和灸、隔姜灸等方法,每次10 - 15分钟,能温胃散寒、健脾和胃。用掌心顺时针揉按按摩,每次10 - 15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可促进脾胃运化。食疗上,可多吃小米粥、南瓜粥等健脾和胃的食物,配合中脘穴按摩或艾灸,增强脾胃功能。

上脘穴:在上腹部,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上。针刺直刺1 - 1.5寸,对胃痛、呕吐、呃逆、腹胀、食欲不振等有治疗作用,还可用于治疗癫痫等神志病症。艾灸上脘穴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0 - 15分钟,能调理胃肠、安神定志。用手指点按按摩,每次3 - 5分钟,可辅助缓解相关症状。

巨阙穴:在上腹部,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上,是心的募穴。针刺直刺0.5 - 1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主要用于治疗心痛、心悸、胸痛、心烦、失眠、癫狂痫等心系病症和神志病症,以及胃痛、呕吐等脾胃病症。艾灸巨阙穴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0 - 15分钟,能宁心安神、和胃降逆。用手指轻轻点按按摩,每次3 - 5分钟。

鸠尾穴:在上腹部,剑胸结合部下1寸,前正中线上。针刺向下斜刺0.3 - 0.6寸,不可深刺,主要用于治疗心痛、心悸、心烦、癫痫、胃痛、呕吐等病症。艾灸鸠尾穴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0 - 15分钟,能宽胸理气、宁心安神。用手指点按按摩,每次3 - 5分钟,力度适中。

中庭穴: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即胸剑结合部中点上方1寸处。针刺平刺0.3 - 0.5寸,可用于治疗胸胁胀满、心痛、呕吐等病症。艾灸中庭穴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0 - 15分钟,能理气宽胸。用手指点按按摩,每次3 - 5分钟,有酸胀感为宜。

膻中穴:在胸部,横平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上,是八会穴之气会。针刺平刺0.3 - 0.5寸,手法宜轻,避免刺伤内脏。对心胸疾病,如心悸、胸闷、胸痛等,以及乳腺疾病,像乳腺炎、乳腺增生等,都有很好的疗效,还可治疗呃逆等气机不畅病症。艾灸膻中穴可采用艾条悬灸,每次10 - 15分钟,能宽胸理气、通络止痛。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从膻中穴向上推至胸骨柄,再向下推回,反复操作按摩,每次10 - 15分钟,能有效缓解情绪波动,调节气机。食疗上,可适当食用玫瑰花茶、佛手瓜等疏肝理气的食物,与膻中穴共同作用,疏解心胸郁闷。

玉堂穴: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3肋间。针刺平刺0.3 - 0.5寸,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胸痛、喉痹、咽肿等病症。艾灸玉堂穴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0 - 15分钟,能宣肺止咳、宽胸理气。用手指点按按摩,每次3 - 5分钟,有助于缓解胸部不适。

紫宫穴: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2肋间。针刺平刺0.3 - 0.5寸,主要治疗咳嗽、气喘、胸痛、喉痹、吐血等病症。艾灸紫宫穴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0 - 15分钟,能宣肺平喘、理气止痛。用手指点按按摩,每次3 - 5分钟,可辅助调理相关症状。

华盖穴: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针刺平刺0.3 - 0.5寸,可治疗咳嗽、气喘、胸痛、喉痹、咽肿等病症。艾灸华盖穴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0 - 15分钟,能宣肺止咳、利咽消肿。用手指点按按摩,每次3 - 5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璇玑穴: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下1寸。针刺向下平刺0.3 - 0.5寸,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暴喑等病症。艾灸璇玑穴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0 - 15分钟,能宣肺止咳、利咽开音。用手指点按按摩,每次3 - 5分钟,可缓解咽喉不适。

天突穴:在颈前区,胸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上。针刺时先直刺0.2寸,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刺入0.5 - 1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和大血管,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暴喑、瘿气、梅核气、噎膈等病症。艾灸天突穴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0 - 15分钟,能宣肺平喘、利咽化痰。用手指轻轻按压按摩,每次3 - 5分钟,注意力度要适中,避免引起不适。

廉泉穴:在颈前区,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上。针刺向舌根斜刺0.5 - 0.8寸,可治疗中风失语、暴喑、吞咽困难、舌缓流涎、舌下肿痛、口舌生疮、喉痹等病症。艾灸廉泉穴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0 - 15分钟,能清利咽喉、通舌络。用手指点按按摩,每次3 - 5分钟,可改善咽喉和口腔的不适。

承浆穴:在面部,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针刺斜刺0.3 - 0.5寸,可用于治疗口眼歪斜、齿龈肿痛、流涎、暴喑、癫狂等病症。艾灸承浆穴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0 - 15分钟,能祛风通络、消肿止痛。用手指点按按摩,每次3 - 5分钟,可辅助调理相关疾病。

孙思邈讲完,语重心长地说道:“针刺、艾灸等操作,专业性与风险性并存,务必在专业医者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盲目尝试,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我认真记录,心中暗暗思索这些穴位在临床中的应用,同时在自己身上找到这些穴位,感受它们的位置和特点,愈发觉得中医的博大精深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