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中篇小说集世间百态 > 第36章 《孙思邈教我学针灸》奇经八脉之冲脉的不解之谜

《孙思邈教我学针灸》奇经八脉之冲脉的不解之谜

深冬时节,寒风凛冽,医庐内却暖意融融。孙思邈端坐在案几前,手中的茶盏升腾起袅袅热气。他抬眸看向我,见我对任脉的知识已吸收得不错,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意,开口道:“既然你已掌握任脉,那今日便讲讲这奇经八脉中的冲脉。”

“冲脉,起于胞中,这胞中乃是生命的起始之地,蕴含着先天之精与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源头。”孙思邈站起身,缓缓踱步,一边比划一边说道,“下出会阴后,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气街这个部位,就像是人体气血汇聚与流通的一个重要枢纽,冲脉自此与足少阴经结伴而行,如同两位携手同行的旅者,共同开启在人体经络中的奇妙旅程。”

“它们挟脐上行,脐周附近分布着众多重要的脏腑与经络,冲脉与足少阴经并行于此,对维持腹部脏腑的气血供应和正常功能起着关键作用。它们散布于胸中,胸部是人体心肺所在之处,气血的充足与顺畅关乎心肺功能的正常发挥。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这一路,冲脉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气血之河,灌溉滋养着沿途所经的各个组织与器官。”

“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被称作‘十二经脉之海’。”孙思邈坐回案几前,神色郑重地说道,“人体的十二经脉,就如同大地上的十二条主要河流,而冲脉则像是这些河流的源头或总枢纽,它能调节和汇聚十二经脉的气血,根据人体不同的生理需求,将气血输送到相应的经脉和脏腑之中。当人体处于活动状态时,冲脉会将更多的气血输送到四肢肌肉,以满足其运动需求;当人体处于休息或睡眠状态时,冲脉又会将气血合理分配到内脏器官,促进其修复与滋养。”

“又与生殖机能关系密切,也叫‘血海’。在女子的生理过程中,冲脉的作用尤为关键。”孙思邈看向我,眼中满是对知识传承的期许,“女子以血为本,而冲脉作为血海,其气血的盛衰直接影响着月经、孕育等生理功能。每月月经的来潮,正是冲脉气血充盈后,定期向外宣泄的一种生理现象。若冲脉气血充足、运行顺畅,女子的月经便会规律正常,经量适中,颜色、质地也符合正常生理标准,这为孕育胎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反之,若冲脉气血亏虚或瘀滞不畅,就会引发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等一系列妇科病症,严重时甚至会影响生育。”

孙思邈拿起针灸铜人,指着穴位说道:“冲脉与任、督二脉同出于‘胞中’,被称为‘一源三歧’。它们虽起始相同,但在人体经络系统中却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任脉行于身前正中线,总任一身之阴经,调节阴经气血,被称为‘阴脉之海’,同时与女子妊娠孕育密切相关;督脉行于身后正中线,总督一身之阳经,调节阳经气血,被称为‘阳脉之海’,对人体阳气的生发与运行起着关键作用;而冲脉则调节十二经气血,为血海,与生殖机能紧密相连。这三条经脉相互关联、相互协调,共同维持着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与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

“像太冲穴,虽属肝经,却与冲脉相关。”孙思邈指着铜人的太冲穴,详细讲解道,“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它是肝经的原穴,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能反映脏腑的气血盛衰与功能状态。太冲穴与冲脉的联系,源于肝主藏血,而冲脉为血海,二者在气血的贮藏与调节方面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太冲穴能平肝息风、调理气血,这主要是基于其对肝经气血的调节作用。当人体肝气郁结、肝阳上亢时,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出现头痛眩晕、急躁易怒等症状,此时刺激太冲穴,可疏肝理气、平肝潜阳,使上逆的气血得以平复,从而缓解症状。对于月经不调,无论是因肝郁气滞导致的月经先后无定期,还是因气血瘀滞引起的月经量少、痛经等,太冲穴都能通过调节冲脉气血,起到调经止痛的作用。”

孙思邈拿起一根艾条,点燃后悬于我太冲穴上方,让我感受温热之力渗透穴位的奇妙感觉。“艾灸太冲穴,能借助艾草的纯阳之力,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和气血。对于体质虚寒、气血瘀滞的人来说,艾灸太冲穴可起到很好的保健与治疗作用。在艾灸过程中,你要用心感受温热感的传导与扩散,体会穴位被激发后的奇妙反应。”我闭上眼睛,全神贯注地感受着那股温热,仿佛有一股暖流在体内缓缓流淌,从太冲穴开始,逐渐向四周扩散,让我全身都感到放松与舒适。

除了太冲穴,与冲脉相关的穴位还有很多。比如气冲穴,它位于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 5 寸,距前正中线 2 寸处,是冲脉与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气冲穴既能调节冲脉气血,又能疏导胃经经气。在临床上,气冲穴常用于治疗因冲脉气血不畅导致的少腹疼痛、疝气等病症,同时对胃经气血阻滞引起的下肢痿痹、麻木等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当人体冲脉气血瘀滞,少腹气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出现少腹疼痛,此时针刺或按摩气冲穴,可疏通冲脉与胃经的气血,使疼痛得以缓解。

再如关元穴,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 3 寸。关元穴是人体元气汇聚之处,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同时也与冲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关元穴能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在调节冲脉气血方面,关元穴起着固本培元的作用。对于冲脉气血亏虚导致的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等妇科病症,以及男子遗精、阳痿等生殖系统疾病,艾灸或针刺关元穴,可激发人体元气,促进冲脉气血的生成与运行,从而改善病症。在艾灸关元穴时,通常采用温和灸或隔姜灸的方法,将艾条点燃后悬于穴位上方 2 - 3 厘米处,或在穴位上放置一片姜片,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每次艾灸 15 - 20 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红晕为度。长期坚持艾灸关元穴,可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对养生保健有着重要意义。

三阴交穴也与冲脉密切相关。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它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三条阴经的交会穴。由于冲脉与肝、脾、肾三经在气血运行和生殖功能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三阴交穴在调节冲脉气血和治疗妇科病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肝主藏血,调节血量;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三阴交穴通过调节肝、脾、肾三经的气血,进而调节冲脉气血。对于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病、不孕等妇科病症,针刺或按摩三阴交穴,可起到健脾益气、疏肝理气、补肾益精的作用,从而达到调理冲脉、治疗病症的目的。在针刺三阴交穴时,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针刺手法,如补法、泻法或平补平泻法。一般来说,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者,多采用补法;体质壮实、气血瘀滞者,多采用泻法;而病情较为复杂、虚实夹杂者,则采用平补平泻法。

公孙穴同样与冲脉有着特殊的联系。公孙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它是足太阴脾经的络穴,同时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公孙穴能健脾益胃、调理冲任、通调气血。在临床上,公孙穴常用于治疗脾胃不和、腹痛腹胀、呕吐泄泻等消化系统病症,以及因冲脉气血失调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病症。当人体脾胃功能失常,导致气血生化不足,影响冲脉气血的充盈时,刺激公孙穴,可健脾和胃、促进气血生成,从而调节冲脉气血。对于痛经患者,若伴有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针刺公孙穴,可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既能缓解痛经症状,又能改善脾胃功能。

我一边听着孙思邈的讲解,一边在自己身上比划着各个穴位的位置,努力记住冲脉的循行与相关穴位的联系。心中不禁对这些看似简单的穴位充满了敬畏之情,它们就像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一个个神秘开关,掌握着人体气血运行与健康的奥秘。同时,我心中也充满了好奇,这冲脉在实际病症中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呢?带着这份好奇与期待,我更加专注地聆听孙思邈的每一句话,渴望从他丰富的经验和渊博的知识中,探寻到更多关于冲脉的秘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