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中篇小说集世间百态 > 第1章 第五卷《我和仲景学治痈疽肿瘤》游仙洞惊变穿越东汉遇医圣

《我和仲景学治痈疽肿瘤》游仙洞惊变穿越东汉遇医圣

人间四月,芳菲正盛,春风像一双轻柔的手,将漫山遍野的花簇一一唤醒。我站在自家小院,望着远处层峦叠嶂的山脉,心中被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填得满满当当。偶然听闻神仙洞的奇妙传说,那里被传是仙人的修行之地,常有祥瑞之象显现,这让本就痴迷古代文化与神秘事物的我,当即决定踏上这场探秘之旅。

背着轻便的行囊,怀揣着激动与期待,我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一路上,繁花似锦,五彩斑斓的野花肆意绽放,像是大地精心织就的花毯;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清脆的啼鸣声为我的旅途增添了不少生气;山间的溪流潺潺流淌,溪水清澈见底,偶尔能看到小鱼小虾在石缝间穿梭嬉戏。

历经一番跋涉,我终于来到了神仙洞前。洞口隐没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显得格外幽深神秘。踏入洞中,一股潮湿、阴冷的气息瞬间将我包裹,与洞外的温暖明媚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昏暗的光线让人眼前一片朦胧,我小心翼翼地挪动脚步,一只手轻轻抚摸着粗糙的洞壁,那坑洼不平的触感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越往洞的深处走去,四周愈发寂静,只能听见自己略显急促的呼吸声和轻微的脚步声。就在我全神贯注地探索着这个神秘空间时,突然,一道极为强烈的光芒从洞穴深处喷射而出,那光芒亮得让人睁不开眼,我下意识地抬起手臂遮挡。这光芒来得毫无征兆,且亮度超乎想象,似乎要将整个山洞都穿透。

待光芒渐渐消散,我缓缓睁开眼睛,却被眼前陌生的景象惊得呆立当场。我置身于一片荒芜的原野,周围是破败不堪的村落,断壁残垣在风中摇摇欲坠,仿佛下一秒就会彻底坍塌。衣衫褴褛的百姓们面容憔悴,眼神中满是绝望与无助,他们或是虚弱地躺在地上,或是相互搀扶着艰难行走。

我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赶忙拉住一位路过的老者,焦急地问道:“老人家,这是何处?我怎么会来到这里?”老者抬起浑浊的双眼,上下打量了我一番,长叹一口气,声音沙哑地说道:“年轻人,这里是南阳郡,如今天下大乱,正值东汉末年。这世道,疫病横行,民不聊生呐。”听到这番话,我如遭雷击,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穿越到了千年前的古代。

说起东汉末年,那是一个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的时代。政治**,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而在这乱世之中,有一位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传奇人物——张仲景。他出生于南阳郡涅阳县的一个官宦家庭,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对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年轻时,他曾拜同郡的张伯祖为师,潜心钻研医术。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张仲景很快便青出于蓝,声名远扬。

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张仲景的神医传说。据说有一次,一位妇人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家人以为她已经去世,正准备料理后事。张仲景恰好路过,他仔细观察了妇人的面色和脉象,发现她只是气血逆乱,并非真的死亡。于是,他立刻施展妙手,对妇人进行针灸和推拿治疗。不一会儿,妇人便缓缓苏醒过来,家人惊喜万分,对张仲景感激涕零。还有一次,当地发生了大规模的疫情,许多人感染后高烧不退,上吐下泻。张仲景不顾个人安危,深入疫区,为百姓们诊治疾病。他根据病人的症状,精心调配药方,药到病除,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渐渐地,张仲景的名字传遍了四方,人们都称他为“神医”,但凡有疑难杂症,都会慕名前来寻求他的帮助。

在这个疫病肆虐的乱世,我四处打听,得知了张仲景的事迹,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我决定踏上寻找他的路途,哪怕前路充满未知与艰辛,我也毅然决然,只为能找到一丝帮助这些百姓的可能。

我向路人打听着张仲景医馆的位置,沿着崎岖不平的小路前行。一路上,满目皆是疫病带来的凄惨景象。百姓们或虚弱地躺在路边,痛苦地呻吟;或神情麻木地坐在自家门口,眼神空洞。有的家庭全家染病,无人照料,只能在绝望中等待命运的审判。这些景象深深刺痛了我的心,也让我寻找张仲景的决心愈发坚定。

经过一番波折,我终于来到了张仲景的医馆。医馆规模并不大,但前来求医的百姓却络绎不绝,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走进医馆,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那混合着各种草药的独特气味,仿佛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医学世界。

张仲景正坐在案前,专注地为一位患者诊治。他面容和蔼,眼神中透着关切与专注,手中的毛笔在竹简上快速书写着药方。他时而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声音温和耐心;时而伸出手为患者把脉,手指轻搭在患者的手腕上,动作沉稳而熟练,仿佛在通过脉象与患者的身体对话。

待他诊治完毕,我赶忙上前,鼓起勇气将自己穿越而来的离奇经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张仲景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他微微颔首,目光温和地看着我,说道:“既来之,则安之。看你对医术颇有热忱,若不嫌弃,便留在我这医馆,一同学习如何治疗痈疽等病症吧。”听到这番话,我欣喜若狂,激动得眼眶都湿润了,连忙跪地拜师。

从那一天起,我的学医之旅在东汉正式开启。每天,天还未亮,我便随着张仲景前往药圃辨认草药。药圃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草药,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叶片细长,有的花朵娇艳,有的根茎粗壮。张仲景耐心地指着一株株草药,详细地讲解它们的名称、功效、生长习性以及采集和炮制方法。他的讲解生动形象,总能用通俗易懂的比喻让我轻松记住那些复杂的知识。比如,他指着一株金银花说:“这金银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如同一对对亲密无间的伙伴,一阴一阳,相辅相成,所以它既能清热解毒,又能疏散风热 ,是治疗痈疽初期的良药。”

回到医馆,我便开始认真抄写药方。那些古老的文字,在竹简上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每一个药方都凝聚着张仲景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对医学的深刻理解。我一笔一划,小心翼翼地抄写着,遇到不懂的地方,便虚心向张仲景请教。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解答,从病症的发病机理到用药的精妙配伍,都讲解得深入浅出,让我受益匪浅。

夜晚,万籁俱寂,我独自坐在医馆的一角,借着微弱的烛光,仔细研读着白天抄写的药方和笔记。看着手中的竹简,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仿佛化作了一个个灵动的小精灵,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中医博大精深世界的大门。我深知,在这个古老的时代,我不仅是在学习一门医术,更是在传承一种千年的智慧和济世救人的精神。

在跟随张仲景学习痈疽病症的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这种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巨大痛苦。痈疽发作时,患者的皮肤上会迅速出现红肿热痛的肿块,犹如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周围的皮肤也会变得滚烫。随着病情的发展,肿块会逐渐变大,内部化脓,严重时甚至会溃烂流脓,散发出刺鼻的气味,患者往往疼得坐立难安,日夜不得安宁。

张仲景告诉我,痈疽的病因极为复杂,与人体的气血运行、脏腑功能以及经络通畅程度都有着密切的关联。气血瘀滞、热毒内生、痰湿凝聚等都可能导致痈疽的发生。在治疗时,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症状表现、身体状况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细致的辨证论治,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他还亲自示范如何为痈疽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只见他手持银针,眼神专注而坚定,手法娴熟地刺入患者的穴位。每一针的角度、深度都把握得恰到好处,仿佛与患者的身体达成了一种奇妙的默契。在他的施针下,患者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疼痛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我在一旁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心中对张仲景的医术充满了敬佩,也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掌握这门神奇的医术,帮助更多的患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掌握了一些治疗痈疽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但我明白,这仅仅是中医世界的冰山一角。中医的理论体系庞大而深奥,如同一片浩瀚无垠的海洋,蕴含着无尽的奥秘等待我去探索。在这个古老的时代,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医的独特魅力和强大生命力,它不仅仅是治病救人的医术,更是一种蕴含着哲学思想和人文关怀的文化瑰宝。

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紧紧跟随张仲景的脚步,继续深入学习中医知识,不断钻研医术。我要将所学运用到实际治疗中,为那些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带去希望和康复的可能。哪怕前行的道路布满荆棘,我也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为中医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让这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耀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