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长生裁 > 第三章 不配听的天下局

长生裁 第三章 不配听的天下局

作者:人间武库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7: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阁村有男子,名方二,幼失双亲,与姐姐相依为命。长到二十有八,幸得机遇,挣得小小家业,只可惜姻缘不顺,年近三十,尚未成婚。

“方二事业有成后,见姐姐,姐夫生活依然贫苦,又有一双幼子需要抚养,于心不忍,便常有资助、帮衬。

“姐姐,姐夫因此生活渐好,也是心怀感激,日常相处,时时挂虑方二婚事,催他早日成亲生育。

“方二每每苦笑,说自己或许是姻缘命里无,此生说不定便要孤独终老,若真那样,还劳两位外甥为他送终,他也把家中薄产留赠。

“姐姐、姐夫闻此,每每气恼不已,骂他胡言丧气。

“两年后,姻缘突至,方二一次外出经商,偶遇一女子,一见倾心,彼此钟情,于是请媒送聘,便要成婚。

“然而可惜,可怜,就在迎娶前不足半月,这方二,突然被人杀害了。醉酒夜归,被人推落山崖致死。

“后,官府几经彻查,终于抓获真凶。

“杀人者,方二姐姐,姐夫。”

老说书落座后说的第一个故事,短小精悍,叶渝州也是第一次听。

考虑在座客人们的身份和身家,这故事虽然不好听,但是多少有点警示意义。

然而,客商们并不买账。

他们中,有一部分听出来了故事警示点其实在方二自己身上的,还好一些,只觉得这一段不是有趣的,不值得喝彩而已。

另一部分,只听出来了姐姐、姐夫的歹毒可憎,心里不适之余,不免恼火起来:老子花钱来听书,你却讲这歹事来瘆人?!

当即,嘘声和倒彩声便起来了,更有性子急躁,脾气大的新客,直接大声说是讲的什么玩意。

老说书倒是不急也不恼,接着慢条斯理,又讲了两则蕴含哲理的小故事。

结果一样没有人爱听,还把嘘声和倒彩惹得更大了许多。

这些客商,平日在长安或者他处的勾栏瓦肆里厮混,听的多是些奇情、艳情故事,亦或者历史演义,压根听不进去他这种东西。

其实老说书也会讲历史演义,而且经常讲,每次讲来都煞是精彩,他说起宫闱豪族艳情与污事,魅人狐妖或女鬼,更是拿手得紧……

但是这老头的性子古怪,只惯自己,每天按着自己的心情,爱讲什么就讲什么,从不管听的人喜不喜欢。

看今天这情况,没别的,就是他突然不想说那些而已。

事实上,不光是说书,这老头做什么事都是这个性子,由着自己来。

固城人惯着他。是因为他在固城待了这些年,有着实在的威望,固城近五年来新生的娃娃,九成以上名字是他给取的,而埋掉的人里,十成十,阴宅位置和出殡时辰都是他给看的。

在场的客商们可没理由惯着他,他们是花了钱,喝茶听书找乐子来的。

眼看着今天这一场要砸……

“要不然,先生今天说会儿那个别处不能说的?实不相瞒,我就是专为听那個来的。”

角落里一位客商开口说了一句。显然,这是一位经常往来固城的熟客。

老说书偏头眯眼看他。

现场的新客们也都好奇,纷纷转去看他,“什么不能说的?”“啥样故事?”“哪处不能说?”

“哪处?长安不能说,杭州不能说,延州也不能说,大周天下诸州府,或都不能说……”

熟客笑着,耐心解释起来。

老头这里确实有一个偶尔会来上那么一场的特殊节目,或许是其他地方的说书人,半句都不敢说的,说了怕得罪人,惹上事,保不齐还有一顿牢狱之灾。

这节目,茶楼的熟客们管它叫做“说书人评鉴古今”。

说是古今,其实今为多,大周朝历代重臣、大将、名士、望族,乃至皇帝、太后……死了的,还活着的,老说书都敢评说,而且很多时候说的都不甚客气。

要知道,他可不是朝廷言官,就是一介草民而已。

实则就算是朝中的言官们,大概都不敢以他那样的姿态和角度,去评价皇室、诸臣。

所以,也就幸亏是在固城这个破地方了,连个官府衙门都没有,若不然,老头估计早就被逮去收拾报复了。

“他,他不怕妄议朝政吗?”听那名熟客耐心解释完,新客们立时都有了兴致,纷纷转头看向老头。

“你真的能评?敢评?!”

老头低着头,先慢条斯理喝完了一口茶,才抬眼看回去,说:“说书人有何不敢言?”

这一句,颇有气势。

“那,先生先说说如今天下局势?”有客人问。

“老夫不评天下。”老说书答。

他说的那么勇,结果才第一问,就泄气了。

客人们正要再次嘘起来。

“你们这些人,到了连棋子都算不上,还不配听老夫说这天下局。”老头淡淡说道。

这一句,意外压住了将起的嘘声。

听客们明明全部被看低了,但是一时恍惚,竟无反应,更无反对,像是都被镇住了。

“先生确实一直不评天下,一直如此。”熟客忙站起身,帮忙解释,复又向老说书行礼道:“先生,南边有时评,论天下,您听吗?”

“谁的?”老头问,似乎很傲气,还要挑挑拣拣,看是否看得上的人,才决定听或不听。

“平海记史人。”熟客说。

老头正坐,点了点头,“说来听听。”

其实,当熟客说出“平海记史人”这五个字的时候,叶渝州就已经知道,怪老头会愿意听。

因为就连他,都曾不下十次听闻过记史人这个名号,就在这小茶楼里,他也知道,老说书对这个人是认可的。

平海是一座城,位置在大周东南面,与漳州交界相连,具体性质上大体受大周庇护,但又有一定的独立性。

其为港口,海陆贸易发达,富裕程度号称天下第一,城内富商巨贾数不胜数。

而这位记史人,本名谢观旻,即是曾经的平海城首富之子,而且是嫡长子。

当然,如今他自己都已经年近八十,首富老爹早几十年就已经故去了,而谢观旻作为嫡长子,并未继承家业。

他将家业全盘让给了胞弟,独居,不娶妻,不生子,只与书、酒为伴,一心记史。

周太宗曾下旨招他为史官,纂录一生功业,他抗旨,并记之,曰:大周皇帝陛下自述功业,多有浮夸之处。

太宗仁厚,不罪不杀,特封“平海记史人”,许他独立记史成书,不受指摘罪罚,如此至今,近六十年矣。

故,天下皆说,他的一杯酒里,有六十年天下陈,庙堂江湖风云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