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我在历史中长生不死 > 第6章说书先生

我在历史中长生不死 第6章说书先生

作者:贰更2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7: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状元楼一如既往的喧哗热闹。

读书人进进出出,或议论释经新作,或羡慕秋闱新晋士子。

没人在意堂上匾额换了,也可能讨论过,发现换的好、应该换,文华重地怎么能挂个贪官题字。

李平安去挑了几卷道经,回来发现唐英还呆愣愣站在原地。

仰着头,盯着新悬挂的牌匾,喃喃自语,对四下来来回回的书生视若不见,颇有几分遗世独立的气质。

“这小子钻牛角尖了?”

李平安稍作沉吟,上前说道:“念叨什么呢?”

唐英回道:“四书五经,圣人教诲。”

李平安又问道:“现在有什么新的感悟?”

“只觉得很恶心。”

唐英目光扫过所有读书人,幽幽说道:“书中写的,与眼前见到的,似是两个极端,所以哪个才是真的?”

“什么真的假的,你都是大人了,真真假假的没有任何意义!”

李平安说道:“别人让你感到恶心,你就要反过来恶心他,而不是在这自怨自艾,怀疑自個儿。”

唐英问道:“我该怎么恶心别人?”

“你不是有一副苏相的字么?”

李平安指了指堂上匾额:“将来有机会,将字挂上去,让所有进来出去的人都看着!”

唐英眼睛发亮,对李平安躬身道。

“多谢父亲指点。”

“还算没笨到家。”

李平安微微颔首,拿着道经去柜台:“吴掌柜,结账。”

“客官叫错了。”

掌柜的边算账边说道:“东家已经认祖归宗,改回崔姓了,就是那个传承千年的凉州崔氏!”

“……”

李平安气血上涌,很想一口老痰喷崔掌柜脸上,默诵道家清心诀平复心绪,付了钱与儿子离开状元楼。

“将来挂字帖的时候,帮爹问句话。”

唐英点头道:“父亲请讲?”

“你就当着所有人的面,问问这状元楼东家,究竟姓崔还是姓吴……”

李平安从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人,但是相信人性本善、人有良知,今儿属实被姓崔或吴的恶心到了。

眼见着状元楼壮大,从小小的商铺到成为崔家主脉,将来没准成为新的门阀。

或许这个时代,见风使舵的人才能混得好罢。

唐英说道:“这般打崔家脸面,怕不是结下死仇,定然会给我使绊子,说不准就下黑手……”

李平安问道:“小子想说什么?”

“嘿嘿,我到时候跑回家,还请父亲母亲主持公道!”

唐英故意挤眉弄眼,让原本凝重低沉的气氛,多了几分轻松。

父亲母亲武道实力具体有多高,唐英也摸不清楚,只记得当年有妖魔鬼怪来袭,牛头人身看起来凶恶恐怖,结果挥手斩灭。

李平安睨了这厮一眼,没有拒绝。

杀劫既然躲无可躲,索性就让其明刀明枪的来,反正……媳妇能一掌拍死!

回到家中。

媳妇已经做熟了晚饭,父子随意对付几口,又出门去富春班听戏。

来到永兴坊。

李平安经过殓尸房时,顺着门缝瞥了眼,里面有个老头,躺在自家祖传的逍遥椅上摇摇晃晃。

“待东厂事了,咱得将祖传物件取回来……”

夜幕时分。

富春班名角儿轮番上场表演,楼里不断的传出客人欢呼声。

门口蹲着躺着十来个乞丐,竖着耳朵听戏,听高兴了还鼓掌欢呼几声,丝毫不在意伙计嫌弃的目光。

这种人还不能轰,今儿赶走一个,明儿来一群。

围在门外站着起哄,衙役来了就跑,衙役走了又来,粘上了就甭想做生意。

李平安进门的时候,乞丐见到差役皂衣,伸出来的手立刻缩回去,挤出笑脸说了几句吉祥话。

唐英见乞丐模样凄惨,于心不忍,摸出几文钱就要施舍。

李平安伸手按住:“咱将你小子养的太好了,连乞丐都分辨不出,将来进了官场,还不让人骗的倾家荡产。”

唐英低声问道:“这些人不是乞丐?”

李平安说道:“哪有乞丐生的红光满面,身强体健,不去乞讨吃食,还有闲心躺这儿听戏?”

唐英疑惑道:“他们以什么为生?”

“自然是乞讨,只是职业乞丐,不是乞丐。”

李平安说道:“另外,京城十起拐卖案件,九起是这些乞丐所为,谁家丢了小孩儿,抓他们基本没错!”

唐英回头看了眼门口乞丐,深深记住了他们模样。

说着话走进了富春班,交了一楼散座的茶水钱,伙计带着来到两个空位处。

“客官,晚间儿人多,您担待着拼个桌。”

“无妨。”

李平安看了眼同桌的两个老者,与自己年岁相仿,笑着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伙计送上茶壶茶杯,又端来两牒小食。

李平安拎起茶壶,将滚烫的热水冲进盖碗,碗底茶叶随水打璇儿,停下来后茶水染成嫩绿。

端着杯底座,用盖子在水面轻刮两下,浅酌两口,清香之气自口舌入肺腑。

“呦嚯,祝班主舍得用好茶叶?”

富春班属于平民消费,一壶茶两牒小食收四十文钱,能随意续水听到散场。平日里祝班主不会用什么好茶叶,甚至生意差的时候,还会换成高末、碎银子糊弄客人。

想喝好茶叶,得加钱!

当然,这里的平民是京城百姓,至少得有家有业。

那些个没地、没房,吃不起饭的人,在国朝律法上都算不得平民,属于流民或者流氓。

唐英第一回来不懂行情,旁边喝茶的老者回答道。

“近些日富春班天天爆满,祝班主日进斗金,再用烂茶叶子糊弄事儿,大家伙都去德和园听戏去!”

李平安好奇道:“怎么生意火爆了,莫非请来了名角儿?”

“大家听的不是名角儿……”

老者指了指台上,只见几名扮演差役的伶人,按住戏中反派贪官,挥舞水火棍嘭嘭嘭用力打。

贪官发出凄厉惨叫,引得客人轰然叫好。

李平安点头道:“这段盗银案唱得不错,只是担不起火爆吧?”

老者卖了个关子:“继续听就明白了。”

盗银案很快唱完,祝班主上台例行感谢打赏银钱的客人,然后报了下一幕戏曲。

周公案之梦斩侍郎。

周公是大乾太祖时期的刑部尚书,传闻此人公正不阿,断案入神,手持太祖赐下的尚方宝剑,斩了许多贪官污吏。

后人根据周公的传说,编纂了许多戏曲。

有真的,有假的,有唱的好的,有唱的差的,林林总总上百部戏,梦斩侍郎算是比较出名的剧目。

李平安听了片刻,唱的却是不错,但也达不到让人追捧的地界。

戏曲**自然是案犯证据确凿,周公请出尚方宝剑,在侍郎求饶中一剑斩杀。

听众叫好声如潮,铜钱碎银子纷纷扔上台。

祝班主再次登台鸣谢,报幕下一场戏曲,还是周公案系列,不过换成了斩太尉。

“又是一出伸张正义的戏曲……”

李平安慢慢品出了味道,当年常来富春班听戏,伸冤断案类戏曲说不上冷清,却也算不上火爆。

百姓平日里已经见多了贪官污吏,不想来戏班放松,还要再看一回贪官的脸面,只想听些书生小姐的爱情故事。

果然,斩太尉唱完,又换上了一部为民伸冤的戏曲。

李平安问道:“英儿,听出来么?”

“听出来了!”

唐英沉声说道:“这就是百姓的声音,他们对朝廷不满,又没办法反抗,于是借戏剧消磨心中苦闷……”

李平安说道:“还有呢?”

唐英思索许久,微微摇头。

“苦闷亦是一种力量。”

李平安说道:“只要能将苦闷引导出来,给百姓宣泄的目标,爆发出来的力量能将所有敌人毁灭,无论是谁!”

唐英眉头紧皱,不明白父亲话中意思。

李平安说道:“记得这话就行,将来遇上了就明白了。”

“孩儿谨记父亲教导。”

唐英神色恢复往日昂扬,甚至有几分兴奋,天下读书人才有几个,平民百姓能为苏相苦闷,这才是大道、正道。

又听了两出戏,茶水续了三回,李平安正要起身离开。

台上。

祝班主对着所有客人打了个躬身,说了几句吉祥话,然后请出了个说书先生。

“下面请听石先生新编的评书,大玄群侠传!”

客人们听戏正上瘾,忽然换成说书先生,哪里会乐意,脾气好些的骂骂咧咧,脾气火爆的向台上扔果皮。

石先生听着客人喝倒彩,面上笑意不变,轻飘飘的拍了声醒木。

啪!

声音直入双耳,嗡的一声震荡回响,楼里顿时安静下来。

“诸位明公、老少先生……”

石先生拱拱手说道,念了个定场诗,引入评书正文。

“传闻东海之东,跨越千万里的海对岸,有一大玄国。为何以玄为名?正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客人们原本不在意,起哄要退票,结果只听了几段就被内容吸引。

评书讲的是大玄朝太祖时期,有一青年得中状元,在江湖各路豪侠帮助下,惩奸除恶济世安民的故事。

石先生声音抑扬顿挫,将书中贪官污吏描绘的栩栩如生。

客人们受其影响,时而唾骂奸臣昏君,时而为状元郎欢呼。

“这位说书人胆子当真大!”

李平安哪能听不出来,所谓大玄即大乾,只是为尊者讳架空了个王朝,评书中正派反派都能在大乾寻到原型。

唐英则听的很是入迷,时不时拍手叫好。

石先生很快讲到**部分,故事中状元郎欲为贱籍女子主持公道,未曾想案犯是皇亲国戚,连皇帝都阻拦查案。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石先生显然很懂拿捏客人心思,讲到此处戛然而止,留下个扣儿勾着客人,免得明儿不来听。

客人们连声起哄,求着石徐先生再说一段。

石先生拱了拱手退场,也不在意打赏多少,颇有几分持才傲物的风范。

这时。

伙计端着个托盘,上面两锭大元宝,放在说书桌子上。

“雅间儿贵客打赏五十两,请先生返场。”

石先生循着伙计指引,向二楼雅间望去,看见个锦衣公子哥,将元宝揣进袖口,转身回到台上。

“多谢贵客打赏,那就再说一段,群侠传今儿说不成了,后面的咱还没编好……”

客人们闻言,又起哄退钱。

石先生等声音静下来,继续说道。

“今天说些别的,妖狐鬼怪道听途说,真不真,假不假,可做不得准……”

“江南永泉县王家庄,有个姓王的农户,家中大儿子长得黑丑,二十多岁娶不上媳妇……”

“王大种田回家路上,遇到个崴脚的女子,生得美艳可人,自称城里员外家丫鬟,不堪受辱逃了出来……”

“王大将女子带回家,没多久就结为夫妇……”

“他爹王老汉见儿子日渐消瘦,心生疑惑,向族中宿老请教。”

“宿老见多识广,让王老汉买来雄黄酒,骗儿媳妇喝了,眼见着就变成了五尺多长的黑蛇……”

石先生讲得惟妙惟肖,说女子时描绘的美艳、贤惠,又说县城员外如何如何虐待,引得客人们心生怜悯。

又在字里行间,铺垫女子怪异之处,譬如喜阴厌阳,不敢靠近明火。

那些经常听书的老客,立刻听出关窍,明白女子定不是善类,却又忍不住听下去。直至女子喝了雄黄酒,显出蛇妖原形,方才舒畅的饮了碗茶。

李平安神情诧异,这故事很是熟悉。

只需将地名人名换了,再将族中宿老换成燕道长,就是聊斋志异中写的故事。

“石先生应是认得燕道长,以他斩妖经历为原型改编。”

台上。

石先生继续讲道:“蛇妖显化原形,埋伏在院中的族人,挥舞着棍棒锄头将黑蛇打死,一把火烧成了灰……”

客人心痒消了,舒舒服服,又是一阵叫好声。

石先生讲完故事,有意无意的说道。

“这事儿告诉我们,妖怪也没什么可怕,蛇妖怕雄黄,狐妖怕狼狗,遇到鬼了也莫怕,咬破舌尖喷口血,教它魂飞魄散!”

当即有客人起哄道:“石先生,这世上真有妖怪?”

“闲来无事,且听且乐,我也不知道有没有鬼怪,多谢诸位捧场!”

石先生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再次对楼上贵客躬了躬,转身离开戏台。

台下。

李平安思索着得空拜访石先生,听到两名听戏老者对话。

“老刘头,伱说这雄黄酒能不能治蛇妖?”

老刘头啧啧道:“怎么着,你这老胳膊老腿,还想尝尝蛇妖的滋味儿,小心让它吸干了!”

“你这厮,老不正经。”

老者唾了一声,说道:“这世上说不准就有妖啊鬼的,那些邪教妖人闹的厉害,朝廷说是骗人的把戏,难道没真本事?”

“听着有些道理,雄黄酒又不贵,可以买一些。”

“家里再养条狼狗,也能看家护院!”

俩老头兴许让蛇妖故事吓到,你一言我一语议论了许久,还商量着明天去城隍庙上香、请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