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我在历史中长生不死 > 第48章故地重游

我在历史中长生不死 第48章故地重游

作者:贰更2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7: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京城什么样?”

唐英问了一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大乾京都带有神圣意味。

千年延绵不绝的皇朝,即使间或衰落,也将烙印深深融入血脉当中,将来有人造反都得喊大乾口号。

李平安描述了一路,每次讲的都不同.

有西市繁华,有南城破败,有牙行的哭泣,有春风楼的欢笑。

有光明,有阴郁。

李平安遥望京城方向,目光深邃:“没那么神圣,也没那么糟……”

话音未落,媳妇从车里伸出头。

“相公,春风楼的欢笑好听吗?”

“咱也只是听人说。”

李平安顿时装不了深沉,转头教育坐在车轼看风景的儿子:“你这厮切记,好人谁去春风里啊!”

唐英抿嘴轻笑,时间久了他也摸清父亲的性格。

不似别人家古板威严,只要不触碰底线,可以当做朋友相处。

一家三口,从凉州出发向东,经并州、章州来到京畿地界,历时两个多月终于望见了京城。

宏伟高大的城池,在平原上拔地而起,巍峨壮观。

唐英心神激荡,忍不住登上马车顶,望着气势磅礴的京城,想要学着文人才子念几句诗,或能流传后世。

结果左思右想,憋了许久感慨一声。

“娘希匹,京城真大!”

“怎么学你爹骂人?”

媳妇呵斥出声,对着唐英一指,真气激射而出打中小腿。

“哎呦……”

唐英左腿发麻,从马车顶跌落,半空中翻了个筋斗,使了个金鸡独立单脚稳稳落地。

“好俊的功夫。”

官道上另一辆马车,老者掀开帘子,恰好看见这一幕,忍不住赞叹出声。

唐英得意的挺直了胸膛,忽然瞥见父亲低眉垂眼,吓得弯腰撅腚单腿蹦跳回马车,缩头缩脑唯恐被打手心。

李平安没有教训儿子,对老者微微颔首,抖动缰绳加速超过。

媳妇低声道:“这人是不是拦驾的那個?”

李平安微微颔首:“当朝太师,理政大学士,魏衡!”

唐英刷的伸长脖子,眼巴巴的看向后方马车,可惜帘子已经落下,看不到魏衡模样颇有几分失望。

李平安问道:“你想去认识?”

“谁不想啊?”

唐英激动道:“那可是魏太师,犯颜直谏入狱,陛下敬仰其刚正,授封三公,当真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

李平安又问道:“你想学魏衡?”

唐英重重点头:“读书人兼济天下,自当如此!”

啪!

李平安狠狠敲了儿子脑袋一下:“别人犯颜直谏,为父敬佩,你若敢这般做,莫要怪当爹的大义灭亲。”

唐英抱着脑袋,疼的眉头紧皱,偏偏不似先前被打了求饶。

李平安睨了一眼:“怎么,不服气?”

“当然。”

唐英鼓起勇气反驳道:“父亲常讲为人处世的道理,教育我做个正直的人,魏太师敢为天下先,为何不能学?”

李平安说道:“为何要犯颜直谏,你直接将那贪官污吏杀了不好吗?”

“那如何揭发其罪行?”

“贪官活着的时候,有人护着,一旦死了,别人恨不得将所有罪名都扣他头上。”

“不妥不妥,这不成了私刑报复?”

“所以宁肯株连无辜九族,也舍不得对贪官下狠手?”

唐英一时语塞,冥思苦想典籍文章,发现怎么都反驳不了父亲的话,而唯一的出路似乎是允许犯颜直谏。

这又不合君臣纲常,莫不是三纲五常……

唐英忍不住打了个哆嗦,掐灭了危险的思想,同时也不打算学魏衡。

“父亲,那我该学谁?”

“谁也不学,做自己。”

李平安见儿子小脸儿紧皱,无奈说道:“若是资质愚笨,可以学苏相,做实事而不拘泥于手段。”

唐英苦着脸说道:“一腔热血不顾性命,尚能学魏太师,苏相……那是要入史册的,只能让后世评述。”

李平安诧异道:“今儿发现伱小子有个优点。”

唐英迫不及待道:“父亲请讲,孩儿定努力发扬光大。”

“你很有自知之明!”

“……”

父子说话间,马车来到了西城门外,排着队等待兵卒检查。

后方不远处。

驾车的车夫嘴巴张合,真气传音入密,将前方父子对话一字不落的告诉魏衡。

“俗世当中有奇人啊!”

魏衡轻抚胡须:“每每回想当年事,老夫都心生懊悔,不该冲动犯颜直谏。”

车夫说道:“大人为国为民,此事已有公论,岂是个酸书生能质疑?”

魏衡摇头说道:“老夫并非后悔谏言,也不惧生死,只是未能考虑周全,令那些受害者遭受牵连。”

车夫劝慰道:“那与大人无关,若畏于报复就不伸冤,贪官污吏岂不更嚣张?”

“或许有更好的法子。”

魏衡望着马车上沮丧的少年,忽然生出几分收弟子的念头。

……

从西城门进,熟门熟路的来到永兴坊。

李平安看着熟悉的街道,多年过去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路上与行人旁敲侧击的说话打听。

曾经熟悉的坊间百姓,老的老,死的死,又有少年长大成人。

十年人世几翻新,已经没人记得李爷了。

经过殓尸房。

从外面边看没什么变化,摇摇欲坠的旧木门还没换,李平安推门进去,发现里面空荡荡的没人。

院里打扫的颇为整洁,风吹过桃树簌簌作响,枝丫晃动露出几个熟透了的桃子。

“好久不见。”

李平安笑着对桃树说话,又似对自己说。

从殓尸房离开,驾车来到喜来客栈,柜台前站着个年轻人,模样与当年老王掌柜有三分相似。

李平安取出户牌、路引:“开两间上房。”

掌柜的拿着户牌打量片刻,样貌上没有什么出入,唤来伙计带着去开房间。

马车栓在后院,媳妇戴着斗笠面纱。

真气修行臻至宗师境界,滋润肌肉洗练筋骨,大幅延绵寿元,让媳妇老的特别慢,三十六岁看起来似二十出头。

永兴坊的老人,或许会认出媳妇模样,戴着面纱省了许多麻烦。

翌日。

李平安独自出门,熟门熟路的来到三娘酒肆,进门时才发现换了招牌。

同福酒馆。

进门后发现客人几乎坐满,个个拍桌子瞪眼,沸反盈天,似乎在争论什么事。

伙计过来迎接,引到空闲位置。

“一壶酒,一碟……花生米!“

李平安话到嘴边改了习惯,坐下静听客人争吵,很快知晓了缘由。

前些日朝廷对苏明远判了极刑,消息传到民间,引得百姓议论纷纷,大体上分为三派。

多数百姓支持朝廷,近些年日子越过越好,为何造反?

至于好日子谁带来的,那就无关紧要了。

少数支持苏相,认为东厂栽赃嫁祸,他根本不想造反,希望圣明的正统帝能铲除奸佞,还苏相一个清白!

第三派则是乐子人,管你什么清官贪官好官坏官,他们认为凡是当官的就没好东西,活该砍头。

新政么,没人支持,甚至没人议论……

“步子迈得太大了。”

李平安猜测,以苏明远的聪慧,不可能简单粗暴的变法,必然有说不出的苦衷。

这时。

门外冲进来几个差役,恶狠狠的扫过客人,酒馆内霎时间鸦雀无声。

差役目光落在临窗客人身上,噔噔噔走过去,铁尺架在客人脖子里。

“胆敢妄议国事,衙门里走一趟吧!”

客人吓得面色苍白,连声求饶:“官爷,冤枉啊,我哪敢乱说。”

“是真是假,去衙门里对质。”

差役环顾四周,朗声说道:“咱可不是乱抓人,刚刚有人去衙门告状,说与这厮吃酒时,听到了骂陛下昏庸!”

客人吓得瘫软在地,浑身抽搐,双眼翻白几乎晕了过去。

“带走。”

差役挥手,几个白役将客人架起来,拖着离开了酒馆。

其他客人哪还敢议论朝政,等差役走远了,连酒都不敢喝,纷纷结了账走人。

那些支持苏相的人,走路都不稳,唯恐祸事落在头上。

转眼间。

酒馆只剩下三五人,李平安啧啧称奇。

“过去了这些年,京城还是京城,一点儿都没变!”

唤来伙计,询问道:“我听说这酒馆,先前掌柜的叫三娘,怎么换了东家?”

“那都很久之前事儿了。”

伙计说道:“几年前三娘儿子中了举,便将酒肆发卖,回家里享福去了。”

李平安微微颔首,心底有几分遗憾。

转念一想,未见到古人也不错,可以永远将那沉甸甸的累赘记在心底,成为少年时最美好的回忆。

当真见了面,白发皱纹岣嵝衰老,美好瞬间就破灭了!

之后几日。

李平安在京城四处溜达,一天换一处酒楼,竖着耳朵听客人说话。

期间见了几次衙役抓人,罪名都是妖言惑众,危害朝廷安定祥和。

衙门口朝南开,进去了出不来。

百姓见此情形哪还敢说话,熟人在街上遇见都压低了声音,来来回回就“吃了么”、“天儿不错”、“回见”这几句。

半个月后。

李平安消息打听的差不多,揣着银票来到东城崇文坊。

松竹斋。

一间不起眼的字画店,占地面积不大,装修简单古朴,大半天不见客人进去,看似是个普普通通、生意不好的店铺。

李平安进门,看了眼墙上的字画。

水平有限看不出好坏,价格却是贵上了天,动辄大几百两。

纵使名满天下的画师,不提名不落款的画作,也卖不到此等价格。

“嗯,来对地方了!”

李平安来到柜台前,微微躬身:“掌柜的,我来寻份差事。”

掌柜的抬了抬眼皮打量李平安模样,发色灰白,面容沧桑,似是三十大几岁,再看衣衫穿着,不似个有钱的客人。

“咱这儿不招工。”

“我买画。”

李平安从怀里摸出叠银票:“听人说,您这儿能给安排差事。”

掌柜的看到银票,顿时热情了许多,摸过来点了点数额,不多不少正好一千两。

“你这些银子只能安排下等差事。”

李平安皱了皱眉,犹豫片刻后说道:“还请掌柜的指点。”

“你莫要嫌弃,咱这儿的下等差事,落在泥腿子眼中就是差爷。一千两银子看着多,只要当了差,定能赚回来!”

掌柜的怕生意黄了,连忙吹嘘几句,接着问道:“会不会读书写字?”

“读过几年书。”

李平安微微颔首,唐玄身份来历清白,说谎反而成了把柄疏漏。

掌柜的说道:“那就去衙门户房当差,与主簿大人做个书吏,这可是上等肥缺,咱看你顺眼才举荐过去。”

李平安问道:“咱不太通人情,会不会恼了大人?”

“不通人情?这可就不好办了!”

掌柜的眼底闪过鄙夷,在他眼中,人情世故可比读书写字重要多了,沉吟片刻后说道。

“常乐坊缺个收杂费的税役,你做不做得?”

这也是个肥缺,常乐坊是上等繁华坊市,内里店铺众多。

买一身朝廷的虎皮,挨家挨户收杂费,诸如治安费、摊位费、卫生费等等,杂七杂八没有具体定数,能收多少全凭本事。

确实如掌柜的承诺,千两银子早晚能赚回来。

李平安眉头一挑,这年头赚黑心钱的店铺,竟然如此为客人着想。

当年在殓尸房当值时,听衙门胥吏讲过松竹斋。

真正东家不清楚,传闻是朝堂某位朱紫大员,也有传闻是皇族某位王爷,反正背景极其深厚。

客人来松竹斋买字画,按照不同价格,帮你办不同的事。

从听说到现在,已经开设了十几年未倒闭,显然信誉良好,不至于为了千把两银子坏了摘牌。

“掌柜的,我这身子骨去收税,让人打一闷棍就没了。”

李平安说道:“有没有那种安逸的活计,安安稳稳,少与人打交道,油水不用太足……”

掌柜的眉头微皱,提醒道。

“做什么差事自是看你,不过咱这可不退钱!”

按照李平安描述,大抵是价值五百两的差事,然而松竹斋做生意,从来不与客人讲价,银子只进不出。

李平安说道:“一切听掌柜的安排。”

掌柜的翻了翻账簿,上面空空白白无一字,思索了许久说道。

“会不会做饭?简单的熬粥就行。”

“会熬粥。”

李平安熬了近二十年的粥,从猪肝粥到鱼片粥,纵使比不上大酒楼的师父,也胜过街边的粥铺。

“天牢伙房缺个做饭的杂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