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灵异 > 欢迎回家,镇阴大人 > 第五章 监听者

欢迎回家,镇阴大人 第五章 监听者

作者:汦河星畔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07 16:23:52 来源:小说旗

物证室里,紫外线灯散发着冷冽的光,将颜料管的标签照得发亮。

陈薇手持解剖镊,小心翼翼地逐一翻转着三十七支颜料管,金属与玻璃碰撞的声音显得格外清脆。

“王浩、李晓彤、张宇航……”

陈薇每念出一个名字,眉头便收紧一分。

我迅速在学生名册上相应的名字旁勾画红圈,一边画一边说道:“全是周扬同班同学。”

心中暗自思索着这些同学与周扬坠楼事件之间究竟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时,徐组长匆匆走进来,递来教务处档案,他的袖口还沾着咖啡渍,显得有些狼狈。

“这些学生有两个共同点,”徐组长翻开档案,神情专注,“都参加过化学社,且……”他翻到课外活动那一页,继续说道,“都在周扬坠楼前两周请假超过三天。”

我接过档案,将请假条按时间顺序仔细排序,很快便发现日期与周扬实验数据中的催化周期完全吻合。

这一发现让我的心跳不禁加快。

难道这仅仅是巧合?

还是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就在这时,陈薇突然举起一支钴蓝色颜料管,激动地说:“看这个!”她将颜料管翻过来,指着标签背面,“标签背面用针尖刻着‘58hz’,这是次声波的危险频率阈值。”

解剖室里,白板上已经密密麻麻地贴满了各种证物照片。

我站在白板前,画出三条时间轴:周扬的实验记录、请假学生名单、苏雨的助听器维修记录。

随着时间轴的逐渐完善,当三者的峰值在坠楼前夜重合的那一刻,陈薇手腕上的银镯在共振仪旁突然发出蜂鸣。

“这……这也太巧了吧。”

我不禁脱口而出,心中充满了疑惑和震惊。

陈薇皱着眉头,若有所思地说:“事情绝对没这么简单,这背后肯定有精心的策划。”

“我们需要重建现场。”

徐组长神色凝重。

他推开实验楼天台门,十月的风呼啸着卷着梧桐叶扑面而来,掠过警戒线。

陈薇迅速在周扬坠楼点架设次声波发生器,动作熟练而利落。

我则拿着热成像仪,仔细扫描栏杆的腐蚀痕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当次声波发生器的频率调到58赫兹的瞬间,只听“嘎吱”一声,铁栏杆突然迸发肉眼可见的震颤。

陈薇的银镯表面也随之浮现出细密裂纹,她紧紧盯着分贝仪,惊呼道:“残余应力正在释放!”

“不好!”

我大喊一声,我们立刻扑向防护栏。

就在这时,三米外的锈蚀处应声断裂,钢筋坠落的声音在午夜的校园里回荡。

苏雨的日记本被摊开放在证物台上,已经翻到第三百页。

我拿着光谱仪,仔细扫描“月光奏鸣曲”乐谱,随着扫描的进行,隐藏在五线谱间的化学符号逐渐显形。

“硝普钠与次声波共振会产生氰化物气体。”

我看着仪器上显示的结果,心中一惊,连忙说道。

徐组长立刻调来消防云梯车,正午的阳光将实验楼水箱照得发亮。

我们站在云梯上,在锈迹斑斑的检修口内壁,发现用丙烯颜料绘制的频率曲线图。

陈薇用取样棉签轻轻擦拭内壁,棉签瞬间变蓝,她惊讶地说:“这里残留着硝普钠结晶!”

根据化学社活动记录显示,周扬曾借用过量筒和计时器。

我对比水箱结构图与苏雨的写生画,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你看,”我指着画对陈薇说,“她每次都将阴影落点画在水阀开关位置。”

陈薇接过画,仔细端详了一会儿,然后用激光笔模拟光照角度,只见光斑在下午两点零七分精准命中隐藏触点。

“他们在利用日影校准装置启动时间。”陈薇肯定地说。

我们决定突袭化学器材室。

当我们推开门时,管理员正在慌张地擦拭某个储物柜的指纹。

陈薇眼疾手快,立刻用紫光灯照射柜门内侧,果然照出硝普钠残留,形状与周扬实验服口袋完全吻合。

“这是什么?”

我看着五十个改装过的烧杯整齐码放在柜子里,好奇地问道。

陈薇拿起一个烧杯,仔细研究着杯底焊接的压电陶瓷片和连着的微型控制器,说:“这是次声波发射阵列。”

我拆开其中一个控制器,发现电路板上的序列号被刻意磨平。

陈薇用x光扫描,在环氧树脂封装层下发现军工标志,惊讶地说:“和蜂巢纤维同源的生产批次。”

苏雨的助听器维修单成了揭开最后谜底的关键。

我将维修单上高频滤波器的参数设置放大,发现接收范围被人为调整到55- 60赫兹。

“这意味着什么?”我疑惑地问陈薇。

陈薇将维修记录拍在桌上,激动地说:“她不是受害者,而是整个装置的监听者!”

审讯室里,化学社长李晨坐在椅子上,手指不停地颤抖。

当他看到改装烧杯的照片时,额角渗出细密汗珠。

“周扬说要做个声波驱鸟装置……”李晨颤抖着声音解释道。

徐组长突然推门而入,将一张实验室预约表甩在桌上,严厉地说:“你们每周四凌晨使用声学实验室,驱鸟需要这么隐蔽?”

美术教室的星空画在证物灯下流转着神秘的荧光。

我用气相色谱仪分析颜料成分,检测出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

“这是示踪剂。”陈薇将检测报告钉上线索墙,“用来验证次声波在建筑结构中的传导路径。”

当我们带着搜查令走进周扬家时,书桌上的台历还停留在坠楼那天,仿佛时间也随着周扬的离去而静止。

陈薇掀开床垫,墙面上用红笔绘制的实验楼结构图赫然在目,每个承重节点都标注着共振频率值。

窗台上的三盆绿萝全部倒伏,叶片呈现典型的次声波致畸形态。

“结案报告需要补充物证链。”

徐组长揉着太阳穴,一脸疲惫地整理着档案。

我拿着周扬的钥匙,缓缓插入证物柜。

当黄铜匙齿与锁芯咬合的瞬间,陈薇的银镯突然映出整面墙的荧光标记——

三十七个名字在黑暗中幽幽发亮,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案件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