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灵异 > 欢迎回家,镇阴大人 > 第十一章 我只会五子棋

欢迎回家,镇阴大人 第十一章 我只会五子棋

作者:汦河星畔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07 16:23:52 来源:小说旗

素斋馆的檐角铜铃清脆地响了三声,像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穿灰布衫的老板娘身姿轻盈,抬手掀开湘妃竹帘。

刹那间,一股浓郁的檀香混着菌汤的鲜味扑面而来。

那股鲜香瞬间冲淡了巷口飘进的汽油味,让人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欢迎光临,二位请进。”老板娘微笑着,声音温婉柔和。

沈绫夏熟稔地拐进东厢雅间,她的步伐轻盈而自信,仿佛这里是她的第二个家。

木格窗外的芭蕉叶还在滴着前夜的雨水,滴答滴答的声音,像是在演奏着一曲自然的乐章。

“两位居士用些什么茶?”

老板娘递来手写的茶单,腕间沉香念珠轻轻碰撞,发出细微而悦耳的声响。

我注意到她虎口的老茧,那形状和位置,不像是握菜刀留下的,倒像常年执剑磨出来的,这让我对她的身份多了几分好奇。

沈绫夏接过茶单,指尖在“云雾毛尖”上顿了顿,又缓缓滑向“老君眉”,最终停在了“白毫银针”上:“还是白毫银针吧,要明前头采的。”

她解开西装袖扣的动作优雅至极,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一种独特的韵味。

那举手投足间,隐隐透出龙虎山晨钟暮鼓的韵律,仿佛她与这世俗之外的道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好嘞,稍等片刻,茶马上就来。”老板娘笑着应下,转身离开。

茶台是整块金丝楠木雕成的太极图,纹理细腻,散发着淡淡的木香。

当沈绫夏执起紫砂壶高冲低斟时,水线在青瓷盏里旋出阴阳鱼的纹路,动作娴熟而流畅,宛如一场优美的茶艺表演。

我不禁想起孤儿院的老厨子,他烹茶时总爱念叨“凤凰三点头”,可每次都把滚水溅得满桌都是,和沈绫夏一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罗法医平时喝什么茶?”她将茶海推到我面前,热气升腾,模糊了我的镜片。

“解剖室只喝速溶咖啡。”我望着盏中浮沉的银毫,苦笑着说,“提神,还能盖住福尔马林的味道。”

沈绫夏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惜:“咖啡喝多了对身体不好,还是要多喝茶。茶能静心,也能养身。”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转成了细雪,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给这个世界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纱衣。

老板娘端来的素火腿切片薄如蝉翼,摆盘是精妙的八卦阵图,每一片火腿都摆放得恰到好处,让人不禁感叹这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件艺术品。

沈绫夏用竹筷夹起一片对着光,仔细端详着:“三年陈的素斋火腿,要用七种菌菇轮番熏蒸,差半个时辰都不出这个琥珀色。”

她的眼神专注而专业,就像在验尸时观察每一个细节一样。

我突然想起她验尸时挑剔手套厚度的样子。

那天在林小芹指甲缝里发现校服纤维,她用了三种光谱仪才确认染料成分,像极了此刻鉴赏茶汤时的专注。

“你对这些东西还挺有研究的。”我忍不住说道。

“这都是小时候在龙虎山学的。”她放下竹筷,轻轻抿了一口茶,“那里的规矩多,讲究也多,不知不觉就记住了。”

“小时候最怕上早课。”她忽然说起不相干的事,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回忆的神色,“寅时三刻就要跪香,稍打个盹,戒尺就落在膝窝。”

说着,她伸出素白的手腕,翻转过来给我看内侧淡淡的月牙疤,“这就是长年跪拜时香灰灼烧的印记。”

我摩挲着杯沿的冰裂纹,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那年母亲失踪后,我常在罗氏祠堂过夜。

那些描金漆的神主牌在月光下会浮起人脸,我学会用冰镇酸梅汤在青砖上画画,冰水蒸发后留下的痕迹就像此刻的茶渍。

“我小时候也有一些特别的经历。”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

沈绫夏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哦?说来听听。”

我便将在罗氏祠堂过夜的事简单说了说,沈绫夏静静地听着,不时点头,眼神中满是理解和同情。

沈绫夏的西装外套搭在藤椅上,露出腰间皮套的轮廓。

三天前她就是用那里藏的袖珍手枪击碎冷藏车轮胎,弹道计算精确得堪比龙虎山的雷法轨迹。

此刻那枪套上别着支狼毫笔,笔杆刻着“天师府敕造”的云篆,透着一股神秘的气息。

“尝尝这个。”她推来青瓷小碟,腌渍的杨梅排成北斗七星,“用武夷岩茶的茶露腌的,能解火腿的咸。”

我拿起一颗杨梅放入口中,入口的瞬间,熟悉的苦涩在舌尖蔓延开来。

那是十四岁孤儿院火灾后,我在医院躺了三个月,护工每天喂的汤药就是这个味道。

但眼前的沈绫夏正用茶针拨弄香炉灰,仿佛刚才的话只是茶余闲谈。

“这味道……和我以前喝的药很像。”我忍不住说道。

沈绫夏停下手中的动作,抬头看着我:“是吗?或许这也是一种缘分。”

雪粒子敲打窗棂的节奏渐渐密集,仿佛在催促着我们揭开更多的秘密。

老板娘添炭时,沈绫夏忽然说起峨眉山的猴子:“那些泼猴专抢游客的眼镜,倒是对我的罗盘敬而远之。”

她转动着空茶杯,杯底残留的茶渍像幅微型山水画。

我望向中堂挂着的《松下问童子》,突然发现题跋处盖着“清微派”的朱文印。

画中老者的竹杖上盘着条小蛇,鳞片纹理竟与沈绫夏的珍珠耳钉如出一辙。

“你和清微派有什么渊源吗?”我指着画问道。

沈绫夏笑了笑:“算是有点渊源吧。我师父和清微派的几位长老有些交情,我也跟着学了一些东西。”

“当法医是因为喜欢解谜?”她添茶时袖口掠过檀香,露出腕表表盘下的六壬盘。

“最初是想弄明白家人的死因。”我故意让茶汤溢出杯沿,“后来发现生死簿上的谜题,比停尸房的更多。”

她擦拭茶渍的动作顿了顿,在殡仪馆那晚,我见过同样的迟疑——当尸傀的利爪即将撕开我喉咙时,她结印的手势慢了半拍,重瞳里闪过类似此刻的波动。

雪光透过窗纸映在她侧脸,将睫毛的影子投成符纸上的朱砂笔触。

我想起法医档案室里那些未破的悬案卷宗,泛黄的纸页间是否也藏着这样的侧影?

某个雨夜验尸时突然亮起的闪电,某个现场飘过的线香余韵,原来早有道门中人隐在迷雾之后。

老板娘端来松子鹅油卷时,沈绫夏正在茶台上排布九枚杏仁。

它们组成的天罡阵缺了摇光位,恰如郑少冷藏车路线图的缺口。

我故意将茶匙放在阵眼位置,她抬眸的瞬间,我仿佛看见停尸间里她持剑斩断尸气的金芒。

“罗法医可会下棋?”她将杏仁扫进掌心,突然问道。

“只会五子棋。”我接过她递来的云子棋罐,“小时候在孤儿院,总赢不过看门的老张头。”

“五子棋也有它的乐趣。”沈绫夏笑着说,“而且,下棋如人生,每一步都要深思熟虑。”

黑白棋子落在榧木棋盘上的脆响,让我想起解剖室器械碰撞的声音。

沈绫夏执黑先行,开局就是少见的“八卦阵”。第七手时她突然开口:“你可知为何五子棋禁止双活三?”

“平衡之道。”我落下白子截断她的棋路,“就像尸斑的形成需要恰到好处的压力与时间。”

她的黑子叩在星位,震起细碎茶末:“我倒觉得像镇煞符不能画满,总要留个生门。”

话音未落,窗外的风雪声突然消失,唯有棋子落枰的脆响在雅间回荡。

当我们下至第一百四十七手时,老板娘进来换了三次炭火。

沈绫夏的棋风如她验尸般缜密,却在收官时故意露出破绽。我望着棋盘上白子围出的锁链状阵型,突然想起青龙山地宫里的青铜柱。

“你输了。”她将黑子投入棋罐,腕间的红绳滑出袖口,“但输得很有章法。”

“这盘棋下得很过瘾。”我笑着说,“下次有机会再切磋。”

雪停时已是亥时三刻。

沈绫夏站在素斋馆的灯笼下系围巾,羊绒织物拂过那支狼毫笔,在雪地上投出符纸般的影子。

我跟在她身后踩雪,咯吱声惊醒了檐角假寐的寒鸦。

“明天要降温。”她望着哈出的白气在空中结霜,“罗法医记得加件毛衣。”

“谢谢,你也是。”我应道,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我低头看她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每一步都踏在青砖接缝处,精确得如同丈量过。

这步法在停尸间见过,当她绕过满地尸傀血迹时,西装裤脚都不曾沾湿半分。

巷口的积雪映着月光,像铺了满地的冷冻标记。

我想起她验尸时总要先焚香三分钟的怪癖,想起她面对变异尸体时眼中流转的金芒,却最终只是将素斋馆的茶包揣进大衣口袋。

那上面印着的太极图,正在体温中渐渐发烫,仿佛在预示着更多的秘密即将被揭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