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灵异 > 欢迎回家,镇阴大人 > 第十六章 线索

欢迎回家,镇阴大人 第十六章 线索

作者:汦河星畔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07 16:23:52 来源:小说旗

窗外,暴雨如注。

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在彩绘玻璃上,敲出急促又密集的鼓点。

古籍区里,弥漫着一股陈旧纸张和樟木混合的气味。

樟木书架在潮湿的空气里微微膨胀,发出细微的、仿佛老人叹息般的呻吟。

我坐在角落的书桌旁,正要翻开《西南民族志》的索引页,隔壁传来的激烈争论声瞬间吸引了我的注意,我的手指就那样停在了书页上。

“你怎么老是把传说当成简单的童话呢?”

一个穿着粗布唐装的男生,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和不满,重重地把砚台往桌上一放。

“啪”的一声,墨汁溅了出来,在古朴的《滇南异闻录》封面上晕染开,像是一块突兀的污渍。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狂热的冷光。

“你看,《百越考》里记载的冰蛊仪式,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分明是原始部族对低温医疗的一种实践尝试。”

这个男生名叫杨宇,是历史系出了名的学术狂人,对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总是试图用现代科学知识去解读那些古老的传说。

坐在他对面的是一位苗族女生,名叫阿雅。

她轻轻嗤笑一声,脖子上戴着的银项圈随着她的动作在台灯下晃出细碎的光芒,清脆的笑声里满是不以为然。

“杨学长,你又在拿现代医学那一套来解构传统文化啦。”

她伸出葱白般的手指,轻轻抚过羊皮卷上用朱砂绘制的神秘符咒,眼神里透着对本民族文化的深深眷恋和敬畏。

“我奶奶跟我说过,八十年前,在荔波县真有个蛊婆,能用冰针刺穴,让那些负心人的心口结出霜花呢。这可不是能用科学轻易解释的。”

阿雅性格直爽,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传承十分重视,对于杨宇这种用科学强行解读一切的行为,她向来是嗤之以鼻。

杨宇皱了皱眉头,像是对阿雅的反驳有些无奈,但又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站起身来,微微前倾,双手撑在桌面上,强调道:“清末法国传教士的笔记里明确提到过,在黔东南的一些村落,人们会收集硝石和蟾蜍黏液来制作冷冻剂。”

说着,他小心翼翼地从标本盒里夹起一片风干的雪莲花瓣,举到阿雅面前。

“你看,这种生长在高山上的植物,它所分泌的抗冻蛋白,完全有可能被原始部落用作天然的制冷材料,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停停停!”

阿雅突然提高音量,一把抓起桌上的竹雕笔筒,用力敲了敲桌面,腕间的银镯叮当作响,清脆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不满。

“你呀,只要闻到尸臭就想到防腐技术,一见到蛊术就扯什么生物化学。那些传说里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在你眼里全成了试管里冷冰冰的化学反应式,一点人情味都没有。”

阿雅的脸颊因为激动而微微泛红,眼神里满是愤怒和不甘。

杨宇并没有被阿雅的情绪所影响,他不紧不慢地展开一张泛黄且虫蛀痕迹明显的舆图,手指沿着都柳江的蓝色曲线缓缓滑动,语气沉稳又自信。

“你看,光绪三十二年,德国探险家伯格曼在雷公山拍摄到的祭祀冰棺,从现在的科学角度分析,其实就是利用了地下溶洞的恒温环境来保存遗体,这就是古代智慧与科学原理的结合。”

“那你怎么解释这个?”

阿雅像是早就料到杨宇会这么说,她迅速翻开《苗疆秘术》的折页,指着泛黄宣纸上画着的一具被冰晶覆盖的女尸,女尸的心口还插着一根青铜锥。

“按照你的说法,这难道只是古人处理冻尸时的夸张描绘吗?这里面肯定有着更深层次的文化和神秘意义。”

阿雅的眼神紧紧盯着杨宇,像是在等待他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两人你来我往,争论得面红耳赤,他们的影子在穹顶投下交错的暗纹,仿佛也在进行着一场无声的较量。

杨宇从口袋里掏出自己自制的温度计,轻轻地按在插画上,一本正经地说:“你注意看冰锥的纹路,这种螺旋结构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冷气。我在《冷兵器锻造考》里见过类似的清代冰镐,从工艺和原理上看,它们是相通的。”

阿雅被杨宇的固执气得不行,她把头上的银梳一把拍在舆图上,大声说道:“所以在你眼里,连情蛊都只是生物碱的作用吗?当年我姑祖母被人下了蛊,高烧整整七日,寨里的老人才用雪蛤卵配上无根水,才把她救回来。这难道也是科学能解释的吗?”

阿雅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想起姑祖母的遭遇,她的情绪越发激动。

“雪蛤卵富含抗病毒糖蛋白!”杨宇也提高了声调,丝毫没有退让的意思,“无根水本质上就是蒸馏水,这分明就是原始的退热疗法,是有科学依据的。”

杨宇的眼神坚定,他坚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对于阿雅的质疑,他总是试图用科学知识去反驳。

就在这时,暴雨声骤然增大,像是要把整个世界都淹没。

阿雅的反驳声被雨声掩盖,但她并没有放弃。

她赌气似的展开一幅卷轴,露出一幅色彩斑驳的傩戏面具图,面具上冰蓝色的面纹上不知何时凝结着细密的水珠,在灯光下闪烁着诡异的光芒。

“去年我在堂哥的葬礼上见过这种面具,鬼师说它能镇住亡魂,不让寒气外泄。这你又怎么解释?”

阿雅的眼神里带着一丝挑衅,直直地看着杨宇。

杨宇微微皱了皱眉头,他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快速地书写着,眼镜链扫过纸面发出沙沙的声响。

“黔南的某些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冰葬的习俗,这个面具很可能是用于防止面部组织**的一种工具。”

他一边说着,一边思考着,突然,他的笔尖停在了“防腐剂配方”几个字上方,像是想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阿雅见杨宇停顿下来,便凑近他的耳畔,幽幽地说道:“鬼师吟咒的时候,面具的眼洞会结霜哦。”

她呼出的白气轻轻掠过杨宇的耳际,惊得他手一抖,钢笔在“蟾蜍”二字上洇开了一大团墨渍。

“那……那应该是呼吸中的水汽遇冷……”

杨宇的喉结滚动了一下,他下意识地向后仰,后脑勺不小心撞上了《岭南巫医大全》的书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他的脸上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又恢复了镇定,试图用科学原理来解释这一现象。

阿雅得逞地轻笑起来,银铃般的笑声在古籍区里回荡,惊飞了梁上栖息的家燕。

她从苗绣布袋里掏出一个蜡封的竹筒,在杨宇面前晃了晃,挑衅道:“敢不敢尝尝真正的蛊酒?这可是用雪水酿的,我阿爹说喝下去会从喉咙一直凉到肚脐呢。”

阿雅的眼神里带着一丝狡黠,她知道杨宇对这种神秘的东西既好奇又害怕。

杨宇犹豫了一下,他的手指微微发颤,但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要探究真相的**还是让他伸手夺过了竹筒。

他故作镇定,强撑着自己的学术尊严说道:“主要成分肯定是薄荷或者冰片之类的东西。”

然而,当他拔开蜡封的瞬间,一股寒气裹挟着松针的清香扑面而来,他的镜片瞬间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雾,让他有些狼狈。

“这可是雷公山千年冷泉酿的。”

阿雅支着下巴,饶有兴致地看着杨宇手忙脚乱地擦拭眼镜,脸上带着一丝得意的笑容。

“寨里的老人说,喝过的人在三伏天都不用扇扇子。”

阿雅的语气里充满了对家乡特产的自豪和对杨宇的调侃。

窗外的雨帘中,忽然传来一声夜枭的啼叫,声音凄厉而诡异。

阿雅腕间的银铃无风自动,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回应着这神秘的夜枭。

杨宇盯着竹筒内壁凝结的冰晶,喃喃自语道:“超纯水在无尘环境下确实可以零度不结冰……”

他的眼神里透露出一丝困惑和迷茫,面对这充满神秘色彩的蛊酒,他的科学知识似乎也有些不够用了。

阿雅翻了个娇俏的白眼,一把夺回竹筒,仰头一饮而尽。

她脖颈扬起的弧度优美而动人,像极了插画里饮蛊的苗女。

她的喉间发出轻轻的吞咽声,与雨打芭蕉的节奏渐渐重合,仿佛在演奏着一首神秘而古老的乐章。

这场关于传说与科学的争论,在这充满神秘氛围的古籍区里,似乎暂时没有了胜负之分,但却让我对那些古老的传说和神秘的文化有了更深的思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