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拂水龙吟凤梧扬 > 第九章 破敌

拂水龙吟凤梧扬 第九章 破敌

作者:独孤寻影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廿一日傍晚,杜佑身着常服带着公孙茂来到驿馆,跟在身后的两个亲兵手中各抱着一大坛酒,楚南风见状对翁牧笑道:“看来杜将军是寻到妙策了。”

杜佑来到厅中之时,那闻讯赶来驿馆差吏,对着杜佑躬身道:“按将军吩咐,菜已准备好了,请移步到膳房食用。”

原来杜佑未到之前,已差人叫驿馆伙房将菜弄好,楚南风等人相视一笑,便随杜佑一起来到了膳房,一番推让,自是楚南风坐在首位,程正,翁牧,洛逍遥依次左边,杜佑,公孙茂坐在右首,而楚氏与程柔见有外人,不愿上桌,杜佑只好派人送去房中食用。

待大家都坐定,杜佑从袖中掏出一张纸条递与楚南风,道:“侯爷已命滑州赵指挥使领兵五千赶至慈州,杜某已将翁前辈之策献上,想是破敌指日可待。”

见楚南风望着纸条略有所思,便停言不语,只听楚南风问道:“侯爷是?”

杜佑略有迟疑答道:“侯爷本是圣上的内侄,柴姓,名荣,此下以皇子身份拜澶州节度使、太原郡侯。”

楚南风闻言心中暗自一震,却也神态如常,举杯对杜佑道:“将军未着甲胄,更见威仪,楚某敬将军一杯。”

杜佑看了一下自己身上的常服,哈哈一笑,忙举杯道:“当是末将敬楚先生、翁前辈才是。”

大敌当前,众人自是不敢尽兴,酒过三巡,杜佑便与楚南风等人道别回府。次日午时,隰州州衙门前一匹快马奔至,马上跃下一兵士疾奔进衙,向正在与周刺史商议军情的杜佑递送了一个小竹筒,杜佑急忙取出藏在其中的信件,打开看了一会,便递与周刺史,转身对传令兵道:“传各营统领速来州衙议事……”

原来是慈州援兵来信,约定三日后的凌晨前后夹击城外的汉辽联军。众营统领到齐后,杜佑便开始布署军务,突又想起了什么,喊过亲兵去驿馆把楚南风及翁牧请来,楚南风与翁牧二人到达州衙后,杜佑与周刺史便是将二人迎进堂内,待二人坐定,杜佑对着楚南风拱手言道:“杜某有一事相求,望楚先生相助。”

楚南风神情似有深意望了一眼翁牧,对杜佑道:“将军何事不妨直言说来。”

“慈州援兵已按翁前辈所献之策作的布暑,约定廿四日凌晨寅时三刻左右,前后夹击敌军。”

指着面前的一张行军地图道:“敌军所伏的山谷距我隰州城四十余里,处在岔路口,从我隰州城南到此岔路口直走可通往晋州。向右则是通往慈州,这山谷就在这岔路口往慈州方向的三里处。”

“此时天干物躁,敌军伏兵即使不被火烧伤亦受浓烟所害,必溃散而逃,或逃向晋州,或逃来与城外敌军会合,届时慈州援兵乘胜奔袭,我军出城夹攻,敌军必破。”

顿了一下,指头又移到地图的另一方位道:“此下敌军近两万人马,聚而歼之,恐怕我军兵力不足,只能分而灭之。敌兵受我军前后夹击,必会拼死从城东取道往汾州逃窜,届时必会经过长寿村的乌墩口,杜某已命甲、巳两营移藏此处伏击逃兵。”

看了看楚,翁二人又道:“所谓擒贼先擒王,只是敌将主将身边不乏有武林人士充当护卫,恐杀之不得,反受其害,故想请……”

未待杜佑讲完,翁牧截言道:“此事可行,老朽随将军出击,楚先生在城头压阵。”

那日楚南风未与他合击明无僧人,他心知楚南风并非嗜杀之人,恐楚南风为难,故抢先应允。

廿四日凌晨丑时,一千骑兵,三千余步兵身披甲胄手持兵器,在城南门口处列队待发。杜佑上的城墙垛口处,向敌兵营帐注视一会,对身边翁牧及几位统领道:“若敌军在山谷伏兵被灭,其探马定会探的消息,到时敌营一定会有所动静,那时打开城门直奔敌营攻击,其驻扎在东南处山丘边也是有目的,想是要向东面退去,从山丘后路道绕走,防止我军从城东直面奔击,嘿嘿,这样也好,到时让他们尝尝大周兵马的厉害。”

天将破晓之时,隐见汉辽联军营中一阵骚动,接着一阵沉闷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杜佑心知援兵即将杀到,大声呼道:“传令,打开城门出击。”

“呜、呜”号角响起,战鼓骤响,城门大开,四千人马从东门、南门冲出,向敌营杀将过去,那汉军刘指挥使在探马报知伏兵被歼后,马上传令右翼营兵向转向后营,准备抵挡后方而来的慈州援兵。

又听到隰州城战鼓声响起,心道不妙,即传令左翼营军与前营出迎,却见火矢如流星般坠入后方营帐上,火光滚滚,马嘶声喊杀声震天,前营与左翼营兵刚奔出营外,城中几千周军已是杀到,顿时一阵慌乱,竟被冲了人仰马翻,刹那间两军人马搅成一团。

那刘指挥使不知究竟来了多少援兵,心自大慌,着令中军向右侧山丘后的道路撤退。

耶律宗武的骑兵驻扎在左翼,当听到后方两三里外传来轰响的马蹄声,就心知不妙,忙传令手下骑兵备战,紧接着后营着火,前方城中周兵杀出,又见汉军大乱,想起萧雁北的话,忙传令骑兵绕过山丘向东撤退。

楚南风在听到号角声响起,便与洛逍遥二人出了驿馆奔上南门城头,这倒不是楚南风不愿提早到城门上,是杜佑不允,只道听到号声响起后到城头观看周军如何杀敌即可。

举目望去只见敌营后方起火,不一会儿,火焰四处蔓延,顿时狼烟滚滚,红的、黄的火光映红敌营上空,被烧毁的营帐等物化成灰烬,飞升在半空中盘旋起落。

汉军前、后营兵持刀拼杀之际,突见辽兵骑兵与中军营兵均向山丘后撤退,顿时也心无斗志,纷纷转身跟着中军营兵撤退,一时间汉辽兵马死伤无数,溃不成军。

杜佑见状,命令兵将与慈州援兵合兵从山丘后追击敌兵,自己则率一千兵马掉头从城东大道奔去截击。

翁牧随杜佑急奔有十余里路后,遇上的从山丘后道路溃退而出的汉军,此时已有大部分汉军已奔上大路,见杜佑杀到,哪敢停下拼杀,自是疾速逃窜,而还在山丘通道中的汉军见被阻击,前后无路,却是拼死搏杀。

翁牧跟在杜佑身边但凡有乱箭,乱刀攻来便一一挡住,他也非嗜杀之人,情非得已之时才将近身之敌一掌轰开,偶尔拍死一两个也属无奈。待随杜佑杀到一处几十丈见方的山谷处,只见众多汉、周兵士正持刀拼杀,一位头戴朱雀盔、身着皮甲的二十来岁周军将领,正与一位身着布背甲的汉军将领骑马厮杀。

那周军将领手握一根齐眉棍,向策马急逃了汉将背上扫去,那汉将想是马术不凡,竟翻身侧到马身子的右边,那周将未料一棍扫空,不禁喊了声“好。”

那汉军将领此时复又坐到马鞍上,见周将掉转坐骑奔马而来,一棍当头打下,忙举枪横档。棍枪相撞,那汉将顿觉胸口一震,双臂俱麻,长枪几欲脱手,心头大骇,忙双脚一夹催马前驰,那周将趁两马交错而过之时右手挥棍一扫,正中那汉将后背。那汉将口喷鲜血,落下马来,几个周兵见状便蜂涌而上将那汉将捆绑起来,这时汉兵或被砍杀或被俘,谷中周军一阵欢呼。

杜佑催马上前对那周将拱手道:“末将乃隰州守将杜佑,敢问将军是?”

那周将拱手还礼道:“滑州指挥使,平寇西路先锋赵匡胤见过杜将军。”

杜佑望着眼前肤色略黑,身材魁梧的赵匡胤,赞道:“原来是赵将军,将军武艺高超,杜某大开眼界。”

转而望向翁牧,对赵匡胤道:“赵将军,这位就是献策火烧伏兵的翁前辈。”

“赵匡胤见过翁前辈,幸亏前辈良策,今日方得大胜,翁前辈当得大功一件。”

翁牧见他二十六七岁,身手已是固元境大成,这在指挥使官职的将领中已属少见,要知多数身居高位的将领,官职越高越没时间修习武学,养优处尊之下自是怠于修习,又见他言辞恭谦,心生好感,执手还礼笑道:“能破贼寇皆是赵将军、杜将军神勇,老朽一介武夫,哪敢居功。”

“前辈过奖了。”杜佑与赵匡胤相视一笑,旋即着令兵士收拾战场,与翁牧一起各领着一众亲兵先行回城。

城南处,周刺史带着一众官吏早作准备,站在吊桥边迎接众人凯旋归来,一阵恭贺之语中,杜佑环顾四周未见楚南风,心猜应是楚南风不喜官场应酬回了驿馆,便引着赵匡胤等人到了州衙,布置一些军务后,对赵匡胤笑道:“赵将军,杜某想带将军去拜访一位先生,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赵匡胤闻言一时不知何意,脸显疑惑,杜佑便将楚南风一行发现敌兵攻城事情略作述说,当得知楚南风来自太白山时,神情略一惊讶,对身边的翁牧行礼道:“想不到前辈与楚先生不仅献有灭敌之策,更是救了我隰州数万百姓性命,赵某自应前去拜见楚先生。”

翁牧哈哈大笑,随着杜佑带着赵匡胤前去驿馆,楚南风心想杜佑刚打完仗,应是有诸多军务缠身,未料到来了如此之快,便笑道:“恭喜将军大获全胜,凯旋归来。”

“多亏楚先生、翁前辈计谋,还有赵将军神勇,哈哈……”杜佑顿了一下,接着便向赵匡胤介绍道:“赵将军,这位就是楚先生。”

赵匡胤望着温文儒雅的楚南风,躬身行礼道:“晚辈赵匡胤,拜见楚先生,久仰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当是三生有幸。”

旁边杜佑闻言一脸愕然,楚南风脸色亦略有惊讶,但听他以晚辈见称,心中便想到此中原因,便微微笑道:“君贵……哦,应称是侯爷,他此下可好?”

“候爷正在汴京,不日将与王浚大人引军晋州荡寇,知悉隰州城被困,着晚辈领兵前来救援。”

他们言语中的侯爷,自是后周皇帝郭威的内侄柴荣,郭威因被后汉隐帝所忌,同柴荣在京家属皆被隐帝残杀。立国后,郭威便收柴宗为养子,改名郭荣,任为澶州节度使,太原郡侯。

柴荣幼时家中甚富,其父闻听“太白书院”名气,在柴荣十二岁时,将其送到太白书院习文练武,三年后方才离开太白书院。

柴荣甚感师恩,对师门自是敬重,每年都会上太白山探望书院长辈,后来跟随郭威南征北战,却是抽身不得,却也会命身边亲兵送礼上山代为问侯。

赵匡胤追随柴荣身边,自然也知晓此事,楚南风望向赵匡胤,道:“赵将军如此年纪,骁勇善战,他日定是国之栋梁。”

赵匡胤闻言脸色略有一红:“石贼无耻,将我幽云十六州割与契丹,当今圣上雄才大略,晚辈粗通一点武学,自当报效家国,追随圣上收复幽云。”

楚南风望着神色肃然的赵匡胤,心中感叹不已,想着师父易无为当年跟随黄巢之时,大抵也是如此满腔热血,不由点头赞道:“好气魄。”

这时杜佑亲兵来报,埋伏在乌墩口的甲、巳营兵杀敌千余凯旋归来,众人皆是喜上加喜,在驿馆中聊了一会,杜佑便邀楚南风、程正等人一同前往州衙,参加周刺史设下的庆功宴席,楚南风自然推辞不得,便与众人一起去了州衙,举城皆庆,自是一番热闹。

翌日辰时,楚南风,洛逍遥一行收拾一番,便策马驱车离开驿馆往慈州方向而去,自有人报知杜佑,杜佑与赵匡胤闻报急驰马追赶。

岀了城门三里处的楚南风,见二人奔马赶至,未待二人开口,便笑道:“天下没有不散筵席,二位将军请回吧,晋州尚有危情,二位将军还需操劳,楚某不辞而别,自是怕耽误二位军情事务。”

杜、赵二人心知楚南风所言在理,互视一眼,杜佑道:“正值战事之时,楚先生此次归返书院,路上或多有兵士盘问,待杜某派几位亲兵送至慈州,省却一些麻烦。”

楚南风自是不受,杜,赵二人无奈,只好送行一程,在楚南风催促下方自拱手道别。从隰州到慈州约有两百余里路程,到了慈州城天也将黑,众人便在城中寻了一个客栈休息一晚。

次日岀城行了三十余里处,进了一个村庄,行至村道中突听一阵叫骂声,突见从街道一个巷子中冲出一个小女孩,手中拎着一只鸡,差点撞上前面箭卫的坐骑。

后面追着一位手持木棍的村妇,口中骂骂咧咧,那小女孩头扎着马尾辫,满脸污尘,身穿一件宽大的脏布袍,转过马头躲在马车旁边,众人本以为是小孩顽皮,被长辈责打,此下见了小女孩装扮自知不是。

那妇人追至跟前骂道:“哪里来的小乞丐,竟然敢偷我家的鸡,我要教训教训你这个小窃贼。”言罢却是举棍欲打。

翁牧忙下马拦下:“这位大娘,有事慢慢说……”

此时楚氏也掀开车窗帘布,但见那小女孩约莫十岁,瓜子般的脸上甚脏,想是有段时日没有洗脸,水灵灵的眼睛隐见泪花,着实可怜,便下了马车,对那小女孩道:“小姑娘,你家在哪里?为何要偷人家的鸡?”

那小女孩咬着嘴唇,泪水滴下,却不作声,楚氏见状叹了口气,对探头马车窗外的程柔道:“柔儿,取些干粮。”

楚氏接过程柔递来的干粮,递与小女孩言道:“你将这鸡还与人家,这些干粮你拿着吃罢,偷人家东西却是不好。”

谁知那小女孩将那鸡抱在胸前,摇了摇头,却是不肯,楚氏皱了一下眉头,见她未言一语,不由疑道:“小姑娘,你听了见我的言语吗?”

那小女孩闻言点了点头,楚氏苦笑一下,蹲下身子柔声道:“你为何不肯将偷来的鸡还与人家?”

那小女孩迟疑了一下,道“我义父病了……要吃鸡肉……”

楚氏起身摇了摇头叹息道:“哎,这世道……”

转而从䄂中取出一块碎银,递给那村妇道:“这位娘子,这孩子也是一片孝心,这鸡便与给她算了,这块银两你且收下,算是补偿。”

那村妇望着楚氏手中,可以买下十只鸡还不止的银子,自是高兴的伸手接过,嘴里唠着:“你这小贼,真是命好,遇上贵人啦。”谢了楚氏后径自转身而去。

“谢谢夫人。”那小女孩咬了咬嘴唇,用那脏袖子擦了一下泪水,却是转身便向村外跑去。

楚氏在身后喊道:“喂,小姑娘,带上干粮……”

那小女孩恍如未闻,拎着鸡跑跑停停有三里路左右,来到一个小山边的破屋里,这破屋墙角边靠着一位蓬头垢脸,胡子拉碴的汉子,额角淌着汗珠,手捂胸口一脸剧痛之状,见小女孩拎鸡回来,却是伸手夺过那鸡,一口咬向鸡脖子,猛吮起来,瞬间鸡血顺着胡子滴落胸口,那汉子自也不管,神态甚是可怖,那小女孩像是见惯,脸无惧色。

那汉子待将鸡血吸干,扔下死鸡,闭目打坐,约过了一盏茶功夫,睁开眼睛,缓缓呼了一口气,站了起来,来到坐在门槛的小女孩身边,蹲下身子伸手模了摸小女孩脸蛋,笑了笑道:“怕不怕,小青青?”

那唤作青青的小女孩,正是楚南风所救下的常山的妹妹常青青。闻言伸手拭去那汉子嘴边残留的鸡血,摇了摇头却是喊道:“不怕,义父。”

这汉子名唤甘少龙,金州人氏,家中贫寒,父辈是当地的孙姓大户的佃农,一次其父亲牵牛耕地途中,遇上几骑疾驰赶路的人马,那牛受惊,竟狂奔而去。甘父自追不上,只得回去如实将耕牛不见之事告知孙姓大户,那孙姓大户本是为富不仁之辈,自是不信,便诬其将牛贩卖。

那耕牛对农户来说比性命还为重要,朝廷对耕牛保护也专门立有律法,凡私杀、偷窃耕牛者,轻则流放,重则杀头。甘父自是不认,那孙姓大户便着家奴将甘父毒打一番,送至衙门,两天后,有猎户发现了耕牛送至官衙,确认是孙姓大户的耕牛,衙门便将甘父放回家去,甘父身体本就羸弱,哪经得起一阵毒打,回到家中已奄奄一息。

甘家贫寒自然无钱抓药看病疗伤,甘母便上孙姓大户家去理论讨要药费,未料也被孙姓家奴一脚踹出门外,甘母回到家中,看着奄奄一息的甘父,一时想不开竟投井自尽,过了几天,甘父也撒手归天。

那时甘少龙才十四岁,眼见父母双亡,悲愤不已,心中发誓要为父母报仇,便离了家乡,寻求有武功声名之人拜师学艺,半年间形同乞丐四处寻师未果,一日流浪到房州一个村镇,听闻不远处有个药王谷,谷主武艺不凡,医术高明且多有善行,周边的居民猎户若被毒虫,猛兽所伤,求治药王谷时分文不收,甘少龙便打听了大致位置,朝药王谷而去。

五六日后,来到一片大山前面,只见林海茫茫,白雾遮天,哪里能看得到药王谷所在,环顾四下,也未见有人家,心想或许林中住有一两户猎户,壮了壮胆,便进了山林,谁知寻了半个时辰多也未见人家,眼见天色渐暗,四周偶有不知名的兽声传来,心中大骇,便奔跑下山,一不小心脚被石头绊倒,他身体本来瘦弱,加上两天未食,一个跟头摔下,竟自昏了过去。

待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一个竹屋里面,几道光线透过竹门照射进来,想来应是白天了,爬了起来,推开竹门,发现自己置身在一个山谷中,左边十来丈处是一幢上下各有三个房间的竹楼,对面是两幢相隔两丈的竹楼,四周却是用竹子作的篱笆围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