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拂水龙吟凤梧扬 > 第一零九章 赵杜氏

拂水龙吟凤梧扬 第一零九章 赵杜氏

作者:独孤寻影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赵匡义醒了过来已是身在客栈,恍惚之间犹是感觉在梦中,摸索着点起油灯,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服,却是日间所穿。想着自己睡前曾将衣服脱下,方自觉得自己并非做梦,应是掳去之时衣服被人穿上。

此时外面的更声响起,却是寅时时分。赵匡义定了定神,心中忖道:那老僧口中的双龙池的‘龙’字应是代表着帝王,那若是得了双龙池的运道,也就是得了帝王之气,想到此处,冷汗顿出。

又想到老僧打听宅邸所在,猛然间心头一惊,那老僧若是自家的仇人,岂不是大为不妙?转而一忖,那老僧应不会赵家仇人,若是如此,倘大的赵家府邸岂有不知之理,眼下定也不会轻易放了自己。

而老僧所言那运道并非一个人可以承载,联想双龙池的名称,心道应是要两个贵气加身之人才能得到。那他打听宅邸所在,想是要查看家中兄弟身上的气象……但想一个朝堂无有两个皇帝同时岀现的道理,心头一松却又杂着一丝莫名的失望。

思绪纷乱中,不知不觉已是天亮,略一洗潄,便招呼众少年起来赶路,花了三个多时辰,一众人等在未时来到了离开封府衙两里远的郡主府邸。

赵匡义领着苗珂雪等人向开心不已的常青青见过礼后,便急忙告辞而去,却是把常青青与一众少年搞得一头雾水。

东街一挂有‘赵宅’牌匾的院邸书房中,一位雍容气度、年过半百的妇人正看着一位年约十岁的男孩练字,一位仆人走到门前行礼道:“禀夫人,三少爷回来了。”

“哦?”那妇人略显惊讶,对着练字的男童笑道:“匡美,你三哥回来了,娘亲要去见他,今天的字就先练到这儿了,你可以去花园荡秋千了。”

这妇人正是赵匡义母亲杜氏,而仆人口中的三少爷就是赵匡义。

来到厅上入座的赵杜氏待赵匡义行礼问安后,微笑道:“廷宜,什么时候回来了?高平郡主所托之事办得如何?”

“回母亲,孩儿刚刚到汴京,已是将苗师妹他们送到了郡主府上。”

“哦,这就奇怪了?”赵杜氏讶然道:“寻常之时,都要使人去郡主府催你回来,今日你一众师兄师妹刚刚相聚,何以弃她们不顾而先回宅,岂不是失礼之至……”

“孩儿有一要事想向母亲禀明,故而先回了家中。”赵匡义躬身道:“请母亲移步书房,容孩儿相告……”

赵杜氏但见他神神秘秘之状,皱了一下眉头,站起身子,“走吧。”

片刻间,母子二人来到了西跨院书房中,待赵杜氏落座后,赵匡义便将自己被老僧掳去山洞的事情言岀,却是将赵杜氏听得一阵沉默,良久之后,却是对着赵匡义沉声道:“你这憨儿,跪下……”

听得赵杜氏沉喊,赵匡义心头一颤,忙跪拜在地。

“你也受过书经教育,十三岁起便去了药王谷,来来回回给军伍送了多次军需药物,也算是走南闯北之人,为娘只道你现在是个有见识之人……”赵杜氏顿了一下,叹道:“唉,却是容易受人蛊惑之辈,真是让为娘失望。”

“孩儿、孩儿知错了……”

“知错?你可知错在哪里?”赵杜氏冷声道:“行走坊间的僧道多有幻术,将活人变没都易如反掌,何况区区滴血化烟,聚烟成云?运道气数仍天命所安,岂是人力可以改变?此事你可是与他人言过……”

“孩儿未敢告与他人。”赵匡义忙道。

赵杜氏松了一口气,“幸好你还未愚昧无知……唉,起来吧。”

赵匡义但听母亲口气缓和,心头也是一松,站了起来,又听赵杜氏道:“万不可再言起此事,不若我赵家便有灭门之祸。”

“啊?”赵匡义大吃一惊。

“不管双龙池运道有无存在,或是否与你契合,你若涉及其中,皆是大逆不道之事,足以让赵家诛灭三族。”赵杜氏脸色凝重,“你父亲与元朗此下领兵追随圣上攻打刘汉,应不会得罪什么人吧?用此歹毒之计来蛊惑于你……?”

赵杜氏口中的元朗正是赵匡胤的字号。

“母亲是说有人设计?”赵匡义冷汗顿出,仆通跪拜在地道:“母亲恕罪,孩儿不应将岀身来历与宅邸所在告知那妖僧。”

“起来吧,事已至此,追悔何用?当引已为戒,日后务必三思而后言,须知祸从口出。”赵杜氏略一沉吟,又道:“你去郡主府上吧,莫失礼于众师兄弟、师妹。”

“万一……那妖僧寻来如何是好?”赵匡义惶恐道。

“若是遇上那些僧人,默言不理便是。不落口实,心自不亏,蛊惑之邪也自消去。”赵杜氏笑了一笑,站起身子,步出书房,对着跟随身侧的赵匡义边走边道:“记得廷宜你曾与为娘言过,你那药王谷的苗师妹刁蛮任性,常欺负高平郡主……?”

赵匡义闻言略显尴尬的点了点头。

“郡主年方豆蔻,却能不计前嫌,将她接来汴京,共享富贵,寻常孩子哪怎做的到……”赵杜氏感叹道:“贵不横、富不骄,神明气清,这才是有贵气之人,你身为师兄当多多助她、帮她行济民之举,有谓近朱者赤,定可及贵泽福。”

常青青为了相助方常胜安置流民才答应郭荣封赐郡主之事,赵匡义自也将事由告诉了她。

但听赵杜氏吩咐之言,赵匡义忙躬身道:“孩儿遵命。”

六天后的未时,赵杜氏正在后花园亭中纳凉之时,宅中侍婢秦儿疾行而来,行礼道:“禀夫人,门头赵四传言说是有一僧人求见。”

赵杜氏心中一震,略一迟疑道:“你去言语于他,就说家主有事外出,若是化缘与他些许银两便是。”

话音刚落,便听一道声音传来,“阿弥陀佛,夫人慈悲心肠,老僧谢过了。”

赵杜氏与三人侍婢环顾四周,并无有人影,不禁相顾惊疑,又听那声音道:“善哉,善哉,原来夫人亦是我佛门善士,老僧智苦见过赵夫人。”

随着话音一落,西跨院佛堂与后花园相通的拱门处闪出一位年过七旬,手持佛礼的僧人。

三位侍婢见状大惊失色,那秦儿一惊之下,顿然喊道:“你、你好大的胆子,来人……”

赵杜氏虽是女流之辈,但见地却是不差,心知躲避不得,摆手示意秦儿莫要叫喊,“你们先退出下吧。”

三个侍婢一惊,齐声道:“夫人……”

“不碍事,大师乃出家之人,从我礼拜的佛堂而岀,并非是乱闯我宅邸,退下吧。”

三位侍婢对视一眼,齐声告退而去。

赵杜氏走下凉亭,缓缓步向智苦,行礼道:“老身赵杜氏见过大师。”

智苦合什道:“老僧惊扰之处,还望夫人恕罪。”

“不知大师此来是化何缘?”赵杜氏淡声道。

“阿弥陀佛,夫人是佛门善士,想是知道行善积德,可福泽后世。”

但见赵杜氏脸色平静,默然不答,智苦笑了一笑,又道:“世间运道,千千万万,寻常之人积三代之善,便可得有福运,如缸蓄水,泽及后人,但有一代为恶,福自消去,三代而衰。

若是十代积善,便成善道,若池存水,福泽绵长,然少有人做到。于是世间便有人借助方士神通寻找福地,却不知若是德不配位,虽有一时显赫,最终子孙反受灾祸。

但有因国事享功德者,或世袭罔替,泽及数代,或一代而没,祸及子孙,赵夫人可知为何?”

赵杜氏略显一愣,旋而淡然一笑,“愿闻其详……”

“或因战功者,其行为正,杀戮之怨可消,其福自可泽长数代。其行失道,杀戮之怨不可抵,则一代而没,甚至于祸及后人……或为施政者,亦是如此,泽民济民之长远……”

“嘿嘿,”赵杜氏未待智苦将话讲完,冷笑一声,“若是依大师如此之说,历朝历代被枉杀的文臣武将,就是他们施政不仁、杀戮不正?老身听大师所言倒是适合与昏君同道。”

智苦闻言不以为忤,反是微微一笑,“但凡国之运道,是为万民之愿念所聚,其势之大小,其气之盛弱,造就了国运之长短。

天道有序,故使万心事一君,定万心于一志,也就有了帝王承气于国运之脉,就是所谓的龙脉。而施政之中有君王或臣子行了恶举,日久后便产生怨念成了劫道,这个劫道自是要消却国运……

国运的根基是为万民,这怨劫也是出自万民之中,故而会降劫于引发怨念的当政者身上,君王也罢,臣子也好,其自身的气运皆不足抵挡这怨劫运道,也就有了谋反、枉杀……”

“这怨劫仍无道不仁者所起,何以会降于毫不相干忠良臣子身上?”赵杜氏轻笑道:“大师刚刚有言,帝王负有龙脉气运,忠良臣子亦有其功德所聚的气运,何以就抵不过那怨念劫道?”

“夫人所认为的寻常之人、乃至于君王身上所负的气运,其实只能称为气象,并非是为运道。国之运道是人心所向的愿念所聚成,帝王只是承泽其气……行善除恶的功德之力所凝成运道,常人亦只是承泽其中福气,皆非是取得整条运道的气运。

亦有常人怨恨成气,若因果有应,止于某人某事,然这怨道是民心冤情所聚,当国运因政有失,与这劫道怨念契合,是会倾其运道全部怨气借某人于某事起祸,那些君王、臣子身上的个人气象自是难以抵挡这怨念劫道,也就有了谋反、枉杀,甚至于有天灾显应。

运道就如长河,气象就如河水,受泽之人犹如饮水一般,岂有将一河之水吞下之能?帝王、臣民行仁德善举,有了功德除了补及自身外,若有余力,便又蓄到各自运道之中,这也就是坊间所言福泽天下、福泽子孙……”

此下赵杜氏听得智苦滔滔不绝所言,但觉言有矛盾,却又似有理,一时未曾有反驳之处,便是默言不语。

智苦右手执着佛礼,左手转着佛珠,顿了一下,望了赵杜氏一眼,缓声又道:“敝师弟无意窥到令公子身上的贵气,将他请去双龙洞一叙,想必他是告诉了夫人,而夫人因此心恐老僧会对他不利吧?”

赵杜氏听他话锋转到正题,眉头微微一皱,却依是不再言答。

“寻常之人身上的气象,若非与其相关的运道有亏,即是有大神通的方士之辈也是不可改变,所谓吉人天相,更何况府上两位公子的气象皆是带有福缘正气……”

“大师何时去寻我儿元朗?你将他如何了”但听智苦称是两位公子,赵杜氏脸色瞬变,冷然道:“大师究竟有何意图?为何要纠缠于我儿……”

赵杜氏生有五男二女,大儿子与四儿子皆已不在人间,而小儿子年纪尚小,心猜智苦口中的另一位公子,应是赵匡胤无疑。

“老僧并无恶意,令公子元朗,敝师弟只是远远窥其一面,夫人但请放心……但以老僧所断,府上两位公子身上的贵气应是有王侯之象。而观了夫人的面相,若老僧所料不差,其福缘却是得自于夫人,并非是赵家之福泽所与。”

赵杜氏心中顿然一震,在她幼年之时曾有位方士断言她带有贵气,他日定会生有王侯将相的子嗣,此下被智苦说岀,不由一惊,定了下心神,“大师想是为得道高僧,怎会有如此言语,我家老爷并非入赘杜家,而老身娘家亦有兄弟承泽祖运。我儿自是受泽于赵家先祖,怎会是老身之故……?”

“夫人前世是为大功德之人,今生当受福缘入世,身上的贵气与祖运无关,而尊夫自身之气象契合于夫人,只是有相辅之功。”智苦笑了一笑,“但其有个弊端,若非有可以依附的运脉加持,其福缘只有一生时光,不能泽及子孙。”

赵杜氏心头大震,虽觉智苦所言有理,但不知其意图所在,却是忍住向他请教之念。

“而这是自身气象与运脉有分的原因。但如同是岀自帝王家之人,其结果却是大有差别,有者承至尊之位,有人身首异处,就是自身气象是否契合帝王运脉所致。”

“但有寻常之人有气无运之时,都会去寻福地借助依附,而今两位公子生有王侯将相之气,无有运脉与之加持,一代而没,岂不可惜?

老僧无意间窥得双龙池福地运道,发现与府上两位公子气象相合,才生相助之心,有谓渡人渡己,不料却让夫人见疑,罪过,罪过。”智苦合什道。

似是已将来意言明,智苦言罢之后,也自不言,二人一时沉默。

良久之后,智苦望向中庭通往后园的拱门之处,只见探头偷窥的赵匡义猛得将头缩回。智苦淡淡一笑,转而对赵杜氏道:“与那双龙池运道契合之人,并非只有令公子二人,若夫人见疑老僧有加害之心,那老僧只得另觅他人以结善缘,若夫人相信,老僧三日后未时,会让人在城南十里处相候。”

言罢智苦便是身形一闪,瞬间已无踪迹。若有所思的赵杜氏回过头去,望着疾步而来的赵匡义,缓声道:“你什么时候来的?都听见了?”

赵匡义垂首低目,微微的点了点头。

“那你说为娘三日后去还是不去?”

“孩儿……孩儿以为这智苦可信。”赵匡义望了望脸色平静的赵杜氏一眼,“看他来去的身手,要加害孩儿与二哥,不必如此周折……”

“这双龙池的‘龙’字……你当知道其中是何含意。”赵杜氏眼神凛厉,一闪而过。

“可……可他并未言明就是应在眼下。”赵匡义低首道。

赵杜氏眉头微皱,并未作言,赵匡义迟疑一下,壮了壮胆子又道:“他也未言称定是至尊之气,或如吴越王、南平王……”

“大胆。”赵杜氏低叱一声,“小小年纪寸功未有,竟敢如此作想,以后莫敢狂言,免得惹祸上身。”

语气虽似严厉,眼神却有一丝笑意,赵杜氏言罢举步向中庭前去,赵匡义一愣,忙道:“母亲,此下诸侯并立,这祥气未必应在中原之位……”

走出一丈开丈的赵杜氏脚步一顿,又听赵匡义道:“孩儿恳请母亲三思,赵家气运不可一代而没。”言罢便是俯身跪拜。

赵杜氏转身望着赵匡义,若有所思片刻,叹了一口气,缓缓道:“那三日后你就与为娘同去。”

赵匡义心中一喜,“孩儿遵命。”

三日后酉时三刻,头戴笠帽的龙从云赶着一辆马车,不急不慢的来到了青龙山一处峡谷口停下,下了马车转到车厢后面,“请夫人、公子下车。”

赵匡义掀开车扉探头而出,望了望四下苍翠繁茂的树木,跃身而下,紧接着手扶赵杜氏下了马车。但见眼前身形一晃,智苦却是不知从何处而来,对着赵杜氏道:“山路崎岖难行,恐是让夫人与公子受惊,老僧与小徒稍有微末之技,但使夫人与公子不必劳累,从云……”

只见龙从云手现两条黑布,递了过去,“得罪了。”

赵家母子互视一眼,略一迟疑,接过黑布将眼睛蒙起后,二人但觉手臂似被衣䄂一缠,紧接着身子一轻,如腾云般离地而起。

耳边清风阵阵拂过,偶听惊鸟鸣声,近半盏茶功夫,又觉得身子下坠,偶有停顿,片刻后双脚踏实,手臂一松,只听智苦道:“多有得罪,请夫人与公子见谅。”

赵杜氏解下蒙眼黑布,略一回神,定睛四看四周,正如早些时候赵匡义与她言过的情景,知道是到了双龙洞。

瞥了一眼智苦,赵杜氏举步走向发着淡淡幽光的双龙池,望着空无一物的水池,“这就是大师所言的福缘之处?”

“正是。”智苦单掌执礼道。

“那……何以池中未见有水?”赵杜氏疑道。

“阿弥陀佛,此地乃火风福地,只聚灵气……”

“火风福地?灵气?”赵杜氏举目望向池中间隔断的那一道凝而不散,又似水涌动的云团,若有所思道:“大师所说的灵气就是那云雾一般?”

“正是。”智苦点了点头微笑道:“这双龙洞只是老僧无意窥见……老僧是为寻一条龙脉而来,待寻到那龙脉之后,无意中窥见唯有此处的地气不为龙脉所吸收,奇怪之下便是探来……”

“地气不为龙脉所吸收?”赵匡义望了一眼脸色淡定的母亲,对智苦问道:“这是为何?”

“天下百姓时苦日久,人心皆有渴望太平之愿……大唐龙脉国运因施政无道产生的怨气,其造成的祸乱将消,天道至公,人心所愿的太平之道也就应愿而生,于是天降祥瑞于世,应愿的龙脉也自显化。

按理来说,那龙脉周身的地气皆会为其所用……老僧一番细查,方知此地仍天地灵气所聚,非是愿念因果之运道,故而那龙脉无法吸其灵气。”

“那这两边池中空无灵气是何原因?为何中间尚有一道云团?”赵匡义疑道。

“想是时候未道吧?”赵杜氏望向智苦,接言道:“若老身所料不差,这中间的云团应是分隔线,也是双龙池之名所在的原因吧?”

“善哉,善哉,夫人灼见。”智苦点了点头,望向赵匡义,“这池中若是聚满灵气恐是要等上千年时日方可。”

“啊?”赵匡义不禁大失所望,举目望向赵杜氏,但见赵杜氏神情平静道:“先不说它何时能聚灵成池……大师说这福地灵气连那龙脉大运都无法吸收,那如何能为我犬儿小小贵气所用?”

“夫人所问甚是,这双龙池是天地灵气自成,也是无主之物,只有气象与之契合者,才可借用。”

“借用?”赵杜氏一时惊讶。

“不错。这福地虽是无主之物,但非是可以占有,其他日自有认主之时,若一水缸,此下无水,可引他处之水蓄存其中。”

“那大师所言犬子与它契合可得贵气加持,贵气又从何而来?”

智苦似有所思,沉言片刻,“当日老僧发觉此处,借用望气**,查了一下,此处可以将那龙脉的地水灵气引来蓄存。”

“龙脉地水灵气引来蓄存?”赵杜氏心头狂震。暗吸一口气,定了定心神,“老身见识浅薄,但有一事请教大师……方才大师言称此处是为火风灵气,那龙脉是地水灵气,有谓水火不容……”

智苦想是知道她话下之意,笑了一笑,“老僧刚刚言过,只是借此福地暂用。而那龙脉虽称为地水灵气,实是为木精之水,与这火风灵运有相济之得,无有不容之处。”

赵杜氏略有思索,迟疑道:“那大师今日将老身邀来之意……是要借这不知何年何月能成运脉的福地,用神通**引龙脉之气转与我赵家?”

“老僧正是此意。若是夫人愿意,老僧确可尽绵薄之力。”

赵杜氏心头大震,望了一眼智苦,便是一脸凝重,沉思不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