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拂水龙吟凤梧扬 > 第一七一章    岀海 上)

拂水龙吟凤梧扬 第一七一章    岀海 上)

作者:独孤寻影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望着陈转的背影,楚南风心念一动,“仙长请留步……”

陈抟身形一顿,“楚居士可是有事疑问?”

“小徒的父亲曾与消劫人相遇,唯恐为消劫人读取记忆,便为自断心脉,却是被消劫人所阻。虽护住性命,但伤了诸经脉络,累及诸魂魄大损,几无生机。”

“后来寻去青城山,曾得紫霄真人相助,寻得丹道之法疗治,但丹性向阳,却是会使他气血阴阳失衡,性命恐是有虞,晚辈听闻唯贯通五太心经功法之人才能相救,是故请教仙长,可知天下间哪位高人修有‘太极心经’功法?”

“但若被‘宿命通’伤了七魄,修有前三门心法之人便可医治。伤了三魂,则须修有前四门心法之人……魂魄俱伤是要通贯五太心经之人才可相救。”

陈抟摇了摇头,“道家‘五太心经’功法之中,‘太易心经’与‘太极心经’从不外传,若说修有‘太极心经’……唯我道家之人,但以老道所知,道友之中无人修有此功法。”

楚南风略一迟疑,“恕晚辈唐突,那胡前辈留与贵门祖师爷的功法,仙长可是知晓……?”

言下之意,陈抟自也听了出来,闻言沉吟道:“祖师爷当年将功法置于秘盒之中,留言唯得有赐号之人方可打开,至于是否为‘太极心经’,老道倒是不知,但以老道所断,那功法应无可能是‘太极心经’……”

“为何?””

“因胡前辈非是我道家之人,当不会传有此经。”

楚南风心下一时失望,暗自一叹,又道:“还有一事请教仙长,宿命通是否可以通过玉器传念伤人?”

“楚居士的意思?”

“晚辈心疑皇上是为被消劫人通过玉佩伤了七魄……”

“那玉佩何在?”

“仙长请随晚辈一行……”

二人行出暗道,来到了万岁殿侧殿之上,在殿中地道口守候的江秋白与方常胜,互视一眼,迎了上去,对着陈抟躬身作礼,齐声道:“有劳仙长了。”

但以他二人的修为,自也看出陈抟气机大损,便也猜岀是为替郭荣疗伤导致。

陈抟点头之中,楚南风便将郭荣已为伤愈之事言出,接着对江秋白询道:“那玉佩师弟可是放在身上?”

江秋白望了一眼陈抟,心念一动,便是从怀中掏出玉佩呈与陈抟,“请白云先生过目。”

陈抟接过玉佩端详片刻后,将它握在手心之上,便为闭上双眼,默然调息入念。约有半盏茶功夫,方为睁开眼睛,“但以老道所感,此玉灵性寻常,即使温养二三十年也未必可以通灵。”

“若以消劫人的神通,是可遮掩其性,但要作成通过此玉行以‘宿命通’动法伤人,却须具备一个条件。”

楚南风问道:“是何条件?”

“当是有一块与此玉成对的玉佩,且那玉佩须温养在与皇上气象先天相连的物件之上。”

楚南风心下一惊,“龙脉灵穴是与皇上气运先天相连……看来智苦大有可能是通过此玉伤了皇上。”

“那当如何处置此玉?”江秋白望向陈抟。

“当今国运木德,当以铁盒密藏,隔起灵性相连。”陈抟将玉佩递与江秋白后,拱手作礼,““消劫人谋划已久,布布先机,诸位当得小心应对……老道就为告辞了。”

楚南风但知他要回观疗气,自不作挽留,便是引路相送出宫。

待回到侧殿之上,楚南风便是向江秋白询道:“可是打听出这玉佩了来处?”

未待江秋白作答,方常胜却是应道:“此玉佩当日是方某与一众学子陪青青在城中闹市‘李家珠玉’行铺购得。”

“哦?!”楚南风一时惊讶。

“方某那时急于赈民的银两未到相州,也想探望一下青青,便是来了开封,未到郡主府,却是遇上青青与一众学子要去逛闹市……说是皇上诞日将到,要去买礼物相贺,方某便也一同前去。”

当年洛逍遥、林婉真去了南唐刺杀辽使,江秋白未为及时安排人手押送银两前去赈民,方常胜久等未到,便是亲自来了开封。

“可是直奔‘李家珠玉’行铺?”

“不曾,东街闹市金银珠玉之行铺众多,逛有六七家后,才为到李家行铺。”

楚南风略有迟疑一下,“可知是谁提出购置玉物相送作贺?”

“方某当时却是不曾过问。”

“那方帮主可记得同行学子有何人?

“方某对十余位学子是为初见,此下却是记不起名字,只记得其中有匡义……”

赵匡义当日曾随方常胜、洛逍遥一起到巴公原助仗,是故方常胜识得。

江秋白略一沉吟,望向楚南风,“匤义与严秋、少文几个秤跎不离,我去向严秋问一下便知。”

“好,师弟问完之后,吩咐他勿对任何人言及此事。”

对比赵匡义来说,严秋、宫少文是为书院学子,楚南风、江秋白可谓是看着他们长大。而四年前来开封入神虎营奉职,还是江秋白提议,对他二人自然是信任有加。

万岁殿与神虎营驻地相隔不远,半柱香功夫,江秋白便为回到侧殿。

“我打听过了,是少文提出这个建议……”

“少文?”

“少文家中本是书香门第,对礼节讲究却是比诸学子为懂,认为以青青的身份送玉佩相贺最为妥当。”

《礼记·玉藻》有言:君子无故玉不离身,是谓玉佩具有仁、智、忠、信、义之美德,且有趋吉避凶之说,常青青但如郭荣义女,送以玉佩为贺当算最为妥当。

“我问过之后,已是让严秋、少文二人前去向李家掌柜打听此玉佩来处。”

“若是智苦所谋,我想那李家掌柜早是不在世上了。”楚南风摇了摇头,叹了一声,“但如白云先生所言,智苦谋划已久,步步占了先机。”

江秋白与方常胜闻言互视一眼,但知楚南风所言有理,心下也是暗叹一声。

……

龙脉灵穴山洞中,智苦望着盘腿而坐闭目不语的洛逍遥,言道:“小居士气机已为老僧所制,仗着体内精气血强盛是可多挨饿十天八天,但小居士真的决意赴死了吗?”

洛逍遥被擒之后,思绪便为纷乱,但想到自己一旦身亡,日后佛劫还会重生,智苦所图必然成空,便生出自尽的念头。又想自己偌若身亡,郭荣必死无疑,而龙脉大运也会改变,楚南风、洛寒水的付出便会化为乌有,心头又有求生**。此下陷入生死两难之境,心中悲苦万分,六日以来却是无心吃喝。

望着未为作答的洛逍遥,智苦唱诺一声佛号,接着又道:“小居士此下倘若身亡,是会使老僧所谋不成,但龙脉大运也会有变,至少使天下太平国运削减数十年。”

洛逍遥但听此言,心头一震,睁开双眼,望向智苦,“你待如何?”

“老僧想使应劫帝王失去性命、小居士失去记忆,来换得佛门**真经存世传承,而对小居士、应劫帝王来说,这也是一件莫大的功德。”

洛逍遥目光望向灵穴上的绿树,冷声道:“佛家**真经传承但使能生有功德,那这佛劫又从何而来?”

“罪过、罪过。坊间之人贪欲不成,反生怨念怪罪佛门,才为造就了佛劫……”

洛逍遥断言道:“朝堂律法是为扬善惩恶,方丈之地可容大德高僧,但有僧人置律法不顾,藏污纳垢于寺,欺占良田为院,使民无耕,岂无罪过?不分善恶妄接世人愿念香火为用,使因果横生变数,扰乱天地阴阳之序,这怨气焉能不降佛门?”

“人心蒙尘但要诵我佛**真经方可识慧,小居士通晓‘破障音’、‘降魔音’,应知我佛**真经传承功德之伟力。”

洛逍遥但想起明无用‘破障音’解去萧慕云蛊毒,心头一叹,“佛劫入世是为使佛门无识伪知之徒现形,非是要佛门无立足之地,而是还佛门一片净土。”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智苦指了指洞壁边上置有百余册佛经,“佛劫应起之时,若非老僧寻去,这三藏法师千幸万苦求得的《瑜伽论》便是为人烧毁。佛门弟子但使无**真经可参,却是会使佛门不复存在……”

“家师曾言万法不一不异,终归大道,但有慧识,可从草木枯荣,参悟法性因果,何须**真经在手?倘如和尚你所言,佛家有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从何说起?”

“老僧方才有言,人心蒙尘但要我佛**真经使之识慧,方能如小居士之言,人人可从草木枯荣,参得法性因果。”

“我看和尚你是执迷不悟,但使**真经能开慧识,何来此劫?”

“**真经传世普渡众生却非一日之功,小居士但见眼前之失,不知后世之得……”

“你逆天行事,焉敢大言不惭?”

“罪过,罪过。老僧只是将小居士地魂剥离,却是不会使龙脉大运有损,何谓逆天行事?”

“天地伟力响应是使劫数顺应自然而消,岂是你剥我地魂,瞒天过海可图?但使怨气此下散去,无有我体内劫道吸收,便会冲天而起,天道岂能不知?”

“小居士莫不是忘了老僧‘漏尽通’神通?”

“即使你用‘漏尽通’将怨气迫入地脉,但那地脉是与龙脉大运相连,依是会为龙脉所吸……”

“小居士如此追问,是想知道老僧如何布局吧?”智苦微微一笑,“老僧得有‘易气金诀’,能牵引怨气契合任何地脉阴阳,届时使之遁入不与龙脉大运相连地脉便是了。”

洛逍遥追问智苦,确是想知道智苦如何布局,但听此言,心下一叹,“但使如此,遁入地脉怨气终是还会有入世的一天,和尚你何必自欺欺人……”

“只要小居士性命在佛劫应期届满不失,小居士体内劫道源头便会自行消去,日后就再无护道人了。”

“应期届满不失?”洛逍遥但有惊疑。

智苦望着若有所思的洛逍遥,“小居士自有福泽,除老僧之外,天下间无人可使小居士寿元未满而殒。”

“那应期多长?”

“阿弥陀佛,罪过,罪过。”智苦合什道:“有二十四年之数。”

洛逍遥心念一动,“我若地魂有失,福泽想是也会削弱,和尚你就不怕这二十四年内生了变数?”

“若有变数,十二年内不失也可。”

“这是为何?”洛逍遥心下大奇,但知自己若在劫期未满身亡,天道就会察觉,日后还会使佛劫重生,却是不明白何以智苦只说十二年便可。

智苦一笑,“人心愿念不仅响与天气,也会传与地灵,天地阴阳呼应方能成事。十二年之中,小居士被剥离地魂,地灵之力是会消减,届时虽然与天气相应,但阴阳失衡,劫道源头的吸力至多只有五成,再聚拢成道至少须四、五甲子之后。”

洛逍遥若毫无损伤,应劫帝王先失,天道是会立马使这龙脉再生一位新的应劫帝王。但若此下有失,本来要经两甲子吸收才能聚拢成道、在吸力不足的情况之下,却是要过两三百年才可。

“但最重要一点是过了十二年,散去的怨气因地支一轮数满,会与其遁入的地脉阴阳之气融合,是会将怨气转嫁别处,而非全部降难在佛门之上。”

“只要怨气有地方应事化解,本就是平人心怨恨,天道至公,也是认可佛劫怨气削减。经过四五甲子之后,真正剩下的佛劫怨气便为不多,绝无可能再聚成道,但以星星点点之力,至多祸及一两个寺院而已。”

若是无有‘易气金诀’,使怨气遁入与龙脉毫不相干的地脉中,智苦所图却也难成。洛逍遥但想天意如此,心下不由得暗自一叹,望着眼前地上的一碗已是冰冷的小米粥片刻,却是举手将碗端起,拾起竹筷,不一会儿便是将一碗米粥喝完。

待又吃了一颗野果之后,望向一脸笑意的智苦,“和尚你将我掳回六七日,为何还不下手?劫道化散是不是会使青龙山地动山摇,届时怕惊动了家师?”

“小居士所料不差,令师一众此下正守望在这青龙山中。”智苦笑了一笑,“不过主要原因非在此处,只是时机未到。”

“时机未到?”洛逍遥惊疑之下,心念急转,“是与和尚你所寻的替代之人有关?”

“善哉、善哉,正如小居士所言。”

“此人是谁?”

“此人日后小居士自会知晓。”

洛逍遥也不追问,沉吟片刻,突是笑道:“但若我为家师所救,届时修复了被剥离的地魂……和尚你岂不是也白费心机了?”

智苦神色顿然凝重,沉言片刻,却是站了起来,合什言道:“届时老僧当舍身护道。”

正在此时,每日入念三个时辰恢复修为气机的智光,从灵树后面转了出来,望了一眼洛逍遥身前的空碗,神情略显惊讶,转而望向智光,“那楚南风、应劫帝王此下会是如何?”

智苦右手一挥,盘坐在地上的洛逍遥但觉眼前一黑,却是昏倒过去。

“那子佩想是被人用铁器之物装起,一个时辰之前,我已是感应不到应劫帝王的气息……”

“哦?!”智光一惊,“师兄是趁应劫帝王早朝时间伤了他,楚南风但会认为师兄伏在暗处,用元神出窍伤了应劫帝王,应是不会知道与玉佩有关……”

“当是有高人指点与他,不若应无可能马上将子佩取走。”

“那赵夫人会不会被发觉?”

“她行事比我等还要谨慎,岂会露出破绽,”智苦笑了一笑,顿了一下,沉吟道:“我明日寻去探一探再说,师弟你恢复元气之余,参研一下‘易气金诀’、‘地脉回朔经’……”

“这是为何?”

智苦望了一眼昏睡地上的洛逍遥,言道:“方才我被小居士一问,却是有一种不祥之感……”

“他说了什么,竟能让师兄有此感应?”智光大吃一惊。

“当他被剥离地魂之后,若为楚南风所救,我当如何……想是我与他是天意注定的对立之人,此言一出,却让我听了眼皮一跳。”

智苦摇了摇头,苦笑道:“是故师弟研修一下那两本堪舆术法宝典,万一有变数,由你来将怨气引入地脉、易气护住灵树。”

“师兄的意思?”

“若是应劫帝王为他人所救,楚南风一众修为未损,即使由我去守洞口,也阻止不住他们攻入洞内……”

龙脉灵穴所在的山洞外头入口,虽是在崖壁之上,且与崖顶距有六十余丈高,但崖壁斜向而下凸处甚多,以楚南风等人修为,脚下有了借力点,却是可以轻易到达洞口。

且到了洞口之处,崖岩又为向外延伸两丈之宽,才笔直而下到地面。虽说守在洞内有一夫当关优势,却也限制了百劫拳冲刺的威力,但以修为未损的楚南风三人合力,智苦自难对付。

“为人所救?道家‘五太心经’中的‘太易心经’从不外传,也只有道家之人才修得‘五太心经’前三门功法……师兄是说道家之人插手了佛劫之事?”

“若应劫帝王为人所救,就是道家之人所为。”智苦点了点头,“但想道家之人不会明面与我等对立,至多是为暗中出手救人。”

“那要不要将此事告知诸处寺院,游说他们也为出手相助我等……”

“不可,但若如此,将引发佛道之争,而隐修青城山一众道人的身手皆为不俗……届时恐是生出变数。”

“那当如何对付?”

“先除去文益,再引开楚南风,但若只剩下穆道承与明无,届时我就有把握一战。”

“除去文益?引开楚南风?”智光一时惊疑。

智苦点头道:“文益修为虽不足为惧,但他的‘禅忘神功’却不容小觑。四年前我曾与他交手,他那时神功只修到小成,魂神离体无法使招伤人,但想此下应是修臻大成了。”

智光疑道:“但他越过金身境界所修的魂神离体之力,终是无法与我等元神出窍气机相比。且魂魄一旦离体,肉身入了空明之境,虽说水火不侵,却形同死尸,无论其用肉身还是魂神,皆非我等元神之敌。”

‘禅忘神功’可使修习之人魂神魄灵离体,大成圆满之日,便可如道家尸解那般弃骸通玄。能修此功法者,皆是悟得自然之道的大德高僧,不必踏入金身境便能达到天人合一,化身天地之中。

智苦摇了摇头,“师弟莫忘了他的魂神可做到瞬间离体百丈之远,除了‘漏尽通’功法可以瞬间捕捉到他魂识所在,别的功法反应迅速却为不及,届时若为他闯入此洞,却是会干扰我等行事……”

但如智苦所言,若是文益用‘禅坐神功’,肉身在百丈外使魂神离体相攻,却也难对付,是会拖延将怨气引入地脉与易气相护灵树的时间。

“可文益此下与楚南风一众,如何有机会除他?”

“文益对南唐国主(李璟此时已去帝号)倒是敬重,每年在李璟寿诞之日,皆会进宫与李璟诵经祈福,李璟诞日在初冬中旬,我料他会回江南一趟,届时但可在途中出手。”

智光微微点了点头,“那如何能引开楚南风?又能将他引到哪里?”

智苦沉吟片刻,言道:“通宝阁那裴姓管事我一直未为下手动他,是为留着在必要时候读他记忆为用……”

“读他记忆?能起引开楚南风作用?”

“当日发觉穆道承也插手此事,我就一直寻思着后策。”智苦点了点头,“我从江大人的记忆中读取到……这通宝阁虽然解散了,但其仍有在各朝邦州县经营有客栈,但若我带着小居士到那客栈去,楚南风闻讯之后,师弟你说他会不会赶去寻找?”

“师兄的意思是?”

“读取那那裴姓管事记忆,寻岀沿海各州客栈所在,届时设法引楚南风岀海。”

智光顿然一愣,“引他出海?这如何可以做到?”

“此下离我等与赵夫人之约还有近年,但有诸多变数,且待我去开封查清应劫帝王伤势之后再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