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拂水龙吟凤梧扬 > 第一八四章   兵变 中)

拂水龙吟凤梧扬 第一八四章   兵变 中)

作者:独孤寻影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虎捷、龙捷两军同侍卫马步军,寻常时是为侍卫使指挥使李重进节制。而殿前司都点检赵匡胤,寻常是管辖‘控鹤’、‘铁骑’两军及殿前诸班人马。

江秋白当日有与范质、王溥制定,但凡日后大军出兵征战,若殿前司将领统军,当要侍卫司兵马为主力,同理,若侍卫司将领掌权,就以殿前司兵马为主。以防心有不轨的统军将领,带领直系人马引起兵变。

此下听得兵力是以侍卫司人马为主力,江秋白心中略为一安,又见严秋从怀中取出一道圣旨及一枚符节,“赵点检与枢密院官员商议出兵之时,请求江师叔为征北兵马监军使,协助他统率三军,太后、范大人本也是此意,便是让弟子将监军令符呈与师叔。”

“哦?!是赵点检请使我相助随军?”

“范大人与旨及令符时,是如此与弟子言说,并吩咐师叔接旨后可直接赶去阵前。”

江秋白心头顿然大安,但想军情势急,便是与明无、萧慕云等人作别离岛而去,吩咐裴管事回开封代为与范质告知自身已为领旨,领着严秋、宫少文赶去阵前。

子时三刻之际,赶到与开封城有百余里之距的陈桥驿,远远却是见到三军兵马驻扎的营帐。但想军情紧急,兵马当不可能随意停留耽误,江秋白心中大为惊疑。

行距驻营百余丈远,但听一阵喊声响起,‘我等愿拥点检为天子……”

“点检万岁……”

“太尉万岁……”

江秋白亡魂但生之中,只听严秋惊道:“拥点检为天子?这、这是兵变呀!?师叔,这可如何是好?”

江秋白此时但猜与智苦合谋夺取龙脉大运之人便是赵匡胤,想起李观书当日所言,若是人心有向大周,龙脉大运便可回归,心念急转之下言道:“你二人莫要惊慌,速赶回开封与报范大人他们。”

严秋言道:“如何作言?”

“可着侍卫司马步军副都使韩通韩大人,将京中殿前司将官先为扣押起来,领上巡城司及大内诸营人马戍卫京都。快马传令西京留守向拱,河中节度使张铎,淮南节度使李重进,进京勤王,你二人可是记下?”

严秋与宫少文互视一眼,点头道,“弟子记下了。但此等大事,范大人如何轻易作信?”

江秋白点了点头,将身上的监军令符及寻常随身佩戴的玉佩递与严少秋,“这玉佩随我多年,范大人与王大人皆是见过,将令符一并拿与他们,他们自会相信。六军人马此下如此作喊,但想立马就会返京作乱,我去军中设法拖延时间,快去……”

望着严、宫二人身形消失在茫茫夜色之后,江秋白猛吸一口气,纵身向中军营帐掠去。

以他的身手,倾刻间便如一头夜鹰疾飞到中军营帐之上,迅速扫了一眼帐前俯身而拜的兵将,江秋白心念一动,身形顿然从营帐顶上破入,帐中之人想是未料有人会从帐顶而入,但有一人躲闪不及,却是被江秋白踩到身背,闷叫一声,直接趴在地上。

纷纷站起的跪拜之人拔刀而出,但瞧得从空而降之人是为江秋白,个个脸显惊色,面面相觑之后,收起兵刃,引身向两侧矮案后退开而立。

帐外跪拜之人亦是站身而起,但听其中有人喊道:“是江秋白来到……”

“若不同心,将他杀了……”

“杀了江秋白……”

想是知道江秋白对郭荣忠心耿耿,众兵士却是要将他除去。

“放肆。”高怀德行到帐外斥道:“江大人岂是尔等可以出言冒犯……”

刹那间,帐外兵士的呼声顿然安静下来。江秋白状若未闻帐外兵将的言语,左脚从被踩在地上嘴角溢血的张令铎身背移开,以他的身手,这一脚但可借力纵开,心恼这些哗变的将领,却是将张令铎踩得半生不死。

目光冷冷的望着从主位站前脸色惊愕的赵匡胤,看着从他身上慢慢滑落的黄袍,忍住心头的震撼,缓缓举步向赵匡胤行去。

脸色数变的赵匡胤,在江秋白行到长案正前,突是绕过长案,伸手一把抓住江秋白袖袍,“江大人救我……”

未待江秋白作答,但听一道声音从左身侧响起,“天下唯德者居之,点检大人何出此言?”

江秋白闻声望去,说话之人却是虎捷军右厢都使赵彦徽。

“看来蛊惑军心是你所为了?”江秋白沉声道。

“江大人才识渊博,当知先哲蒋济的‘官家’之谓吧?”在江秋白目光逼视之下,赵彦徽不答反问。

‘蒋济万机论’有谓‘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皇帝谦三、五之德,是谓官家。’三皇为伏羲、女娲、炎帝,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他们的帝位皆是得至禅让,而非一家一姓传承。以‘蒋济万机论’而言,‘官家’之谓的皇帝,是为受人拥戴的贤德之君。

然‘韩氏易传’是作‘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之论,而其中三王是指夏、商、周。自五帝之后,帝王之位的传承实是归于一家一姓。‘官家’之谓虽也指帝王,而帝位的传承含义是为世袭。

江秋白才识过人,但知赵彦徽话中含义,冷哼一声,“蒋济浮名之徒,为拍曹家马屁,篡改先贤圣言,将官天下、家天下混淆一堂愚弄世人罢了。曹丕篡夺汉室之后,你可尝听闻蒋济寻常之时是以‘官家’称谓曹丕?五帝非为嫡亲关系,‘五帝家天下’之论从何说起?”

“蒋济先生所言‘家天下’,是指帝王之位唯有德之人才可居之……”

未待赵彦徽将话讲完,江秋白截言道:“自三王以来,帝位传承无一不为世袭。江某也知天下非一家一姓所固有,有德者是可取代更替。但从太祖立朝,到先帝继统,皆是仁政与民,何处有失德之举?”

“赵大人所言有德者乃天下为公的帝王。”站在赵匡胤身侧的书记官赵普言道:“柴守礼恣横杀人,百官但知死者冤情,将状纸上达天听,先帝可曾天下为公,还枉死之人一个公道?若非天下为公的君主,仁政从何说起?”

柴守礼是为郭荣亲生父亲,自郭荣过继郭威为子,郭荣遵照俗制礼仪,以舅舅相称。以后族皇亲身份,赐封柴守礼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使居洛阳。而自郭荣登基到驾崩,柴守礼从未踏足一步到开封与他见面。

显德四年夏,柴守礼枉杀一名百姓,死者家属鸣冤告状,洛阳司官自不敢断,便将状纸呈上朝堂。然自古以来,皆是以孝治天下,‘大义灭亲’是会导致道德沦丧,亲情相薄。是故律法之中,但有‘亲亲得相守匿’之论。

除谋反大逆之罪以外,但有犯法,有三代之亲的血缘,是可行包庇之举而不受律法惩罚。‘子女隐匿父母、妻子隐匿丈夫,孙子隐匿祖父母。父母隐匿子女、丈夫隐匿妻子,祖父母隐匿孙辈。’

柴守礼是为郭荣亲父,天下但无有以子刑父之举,郭荣自是对以公文行式呈现的状书视而不见。江秋白未料到赵普会以此事攻击郭荣,怒极反笑,“刑柴公一人,可会使天下从此无枉杀之事?子刑父,灭天性绝人道,岂是仁德之为?”

“如江大人所言,柴守礼但可恣无忌惮随意杀人了?”赵普冷笑一声,“孟子言:舜为天子,而瞽叟(舜父)杀人,舜可弃天下,窃负而逃,以谓天下可以无舜,但不可无有公道。舜不刑其父是为孝,负其父而逃是立天下至公之道。先帝不闻不问,置公道何处?”

江秋白厉声道:“四方板荡,百姓久受分裂苦难,先帝英明神武,但使天下一统大业为重,岂可因孟圣之喻,避重从轻,置天下苍生不顾?”

“我等也知先帝之虑,但有与书劝诫柴守礼,是可令我等心服。然先帝不闻不问,足见其心中是私情为重,非如明公这般天下至公的心胸……”赵普冷笑道。

“不错。”赵彦徽接言道:“显德三年,故太尉赵公夜半兵至滁州城下叫门,点检大人王事为先,恐有敌兵潜伏四下趁机入城,但守军纪,待天晓方使赵公入城。”

“而那时赵公身体有疾,夜深大寒之下因此染重,点检大人事后侍奉左右,涕泪请罪,与先帝对柴守礼妄杀无辜之行不闻不问对比,江大人以为,谁是天下至公?”

当年赵匡胤攻克滁州之后,其父赵弘殷夜半领兵城下叫门,赵匡胤以深夜漆黑恐有唐兵潜伏四下趁机入城为由,拒开城门,待到天亮之后,方让赵弘殷入城。而赵弘殷那时身体本是有恙,无法入城之下受了风寒,病情因而加重,不久便为病逝身亡。

江秋白未料赵彦徽会以此作论,一时却是不知如何反驳,愕然之下,但听帐外有人嚷道:“江大人说先帝是天下一统大业为重,以我等看来却非如此……”

帐外黑压压一片兵士,却是不知是何人所言,江秋白正待喊话言语之人出列,只听帐外有人接言道:“不错,南唐李景惧我大周天威,虽去了帝王以国主见称,看似臣服,但兵马犹壮,若使他日反复,却会使我中原百姓受难,使我前番南征的将士鲜血白流。”

此下江秋白但为看清出言之人,是殿前散员都指挥使王彦升。

但见江秋白的咄咄逼人的目光望来,王彦升将身形一移,隐在前排兵士身后,口中犹是言道:“南唐李景上书乞降,应可使人接交江南诸州,先帝不但不允,反是使人传告李景,要修城池、缮甲兵,说什么据守要害,为子孙计。敢问江大人,先帝此举是为何意?是为让南唐他日攻打我大周为备吗?”

“南唐臣服,已为我大周一家,但可信任他们。而我大周他日取南汉、西蜀之时,是要借江南兵马之力。即使我等前去接管,葺城益兵也是必然,让李景为之有何不可?”

郭荣一统天下大策是为先攻取南唐、南汉、西蜀,再挥师北上夺北汉,收复幽云十六州,使契丹归化。

听得楚南风所言,以为谋夺龙脉大运之人是为契丹,又心急于为武望博等人报仇,便是生了移师北征的念头。即然改变了国策,以收复幽云十六州,攻取契丹为先,对于李景乞降之求便是多了考量。

对李景以藩王之礼相待,一,可使南汉、西蜀、北汉三处称帝的朝邦臣民,在大周天威震慑之下,感知大周皇帝的仁德,日后或可不战而臣服于大周。二,若使让李景去藩入朝为臣,却是会让吴越钱家、荊南高家这些藩王心生亡国之念,届时反是多了变数。

诚如江秋白所言,即使大周兵马接管,也是要修城池、缮甲兵,以备日后攻打南汉、西蜀为用。而郭荣虽急于北征,敢使李景葺城益兵,却也是他自信所在,自是因为只要他不死,料定李景绝无可能反复。

“嘿嘿,但若信任南唐,那先帝驾崩之后,江大人与诸宰臣何以使李重进李大人,移兵扬州震慑南唐?”

江秋白一时语塞,郭荣倘若在世,以他的英明神武之威,自是可以震慑住南唐。此下驾崩,江秋白与范质等人便为担心南唐有变,才使骁勇善战的李重进镇守扬州。

赵普接言道:“大唐盛世崩溃,就是因为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藩镇导致。但凡是雄才大略英主,此下皆是不会让李景称藩拥兵,当是在他乞降之际,使他入朝,遣上文臣武将接管江南诸州。”

“那南汉、西蜀当会惧我大周天威,或是因此使他们不战而降。即使不能,亦可举兵征讨,但想五年内便能使两地为我大周所取。而吴越、荆南藩邦,更是会自请削去王号入朝臣事。”

“再使挥师北上,灭北汉,收复幽云十六州,攻取契丹。届时西凉诸番更会纷纷臣服我大周天朝,复显大唐盛世辉煌……”

赵普言语一顿,望向江秋白,“天下分裂使百姓日苦已久,三军将士皆望有英主使天下一统,先帝若有雄才,岂会留李景拥兵自重,存后患与子孙?”

此时但听帐外有人嚷道:“世宗皇帝不仅无有雄才大略,更是任人唯亲之辈……”

又有人接言道:“不错,当日高平之战,我等拼死沙场,那常青青凭着一条毒蛇使张元徽马失前蹄,便可以军功见封郡主,我等砍了张逆首级,却是得了个什长之职……”

“我等为国效力,浴血奋战,世宗皇帝都能视若无睹,此下新皇年幼,更是不知,我等当拥知人善任的赵点检为天子……”

“当拥赵点检为天子……”

“点检万岁……”

兵士呼喊声之中,江秋白如坠冰窟、冷汗顿出,暗吸一口气,定了定心神,望向已是回到主位绣墩坐下的赵匡胤,“智光在哪里?”

“智光?他是何人?”赵匡胤一脸惊疑之状。

江秋白双拳紧握,帐外兵士嘈杂声下,但可听得他身上骨骼啪啪作响,盯着赵匡胤缓缓言道:“智光他可是在这军中?”

但想萧慕云、明无等人寻遍契丹、高丽不见智光踪影,此下却是怀疑他藏身军中。

“下官实是不知智光是为何人?又怎会知他身在何处……”赵匡胤站起身子,在江秋白目光逼视之下,却是向后倒退一步,左脚顿然踏在滑落地上的黄袍上面。

此时赵彦徽、慕容延钊二人疾步窜到赵匡胤身前站立。望着身形微微抖动的江秋白,赵彦徽咽了一下口水,言道:“江大人武功盖世,举手投足之间,是可使我等倾刻命丧,但帐外六军将士有五万之众,江大人想是杀之不尽吧?”

“诸位贪了富贵,却是陷我不忠不义,”赵匡胤推开挡在身前的二人,言道:“二位且是退下,让我与江大人解释。”

江秋白已是断定赵匡胤便是与智苦勾结、夺取龙脉大运之人。若非顾忌龙脉国运有损,早是一掌将他拍死。

此下但见他一副大义凛然之态,心头怒火又生,想起李观书当日所言,只得强自将怒火压下,“我且问你,你当真不识智苦、智光二人?”

慕容延钊等人自是不知智苦、智光是为何人,更是不明白江秋白何以在如此情况下,却是逼问赵匡胤是否认识这二人,一时间面面相觑,惊疑不定。

“若使江大人不信,下官便向江大人与誓……”

“好,你且是作誓言来。”江秋白沉声言道。

江秋白此时是用抱丹之力作言,声音不大,却为将百丈之内的兵士喧哗声压下,刹那间,营帐内外顿然安静下来。

赵匡胤环视一下四周,轻咳一声,举手言誓,“我赵匡胤若是认得江大人言中的智苦、智光这二人,他日当是五毒穿心,不得好死。”

赵匡胤敢如此作誓,却是因为除龙从云之外,他与智苦、智光二人从未有过会面。

但见赵匡胤作誓之中,神情自若毫无惧色,江秋白一时大为惊疑,望向慕容延钊,“慕容大人,契丹来犯的军情可是属实?”

慕容延钊目光望向帐外兵将,叹了一声,却是未为作答。

从慕容延钊神色来看,江秋白已是知晓所谓契丹来犯的军情,是为侍卫司都虞侯韩令坤谎报军情。但知此下哗变的兵将非止于眼下五万人马,心头又是一紧,心念急转之下,对着赵匡胤言道:“你方才作言让我相救,是何意思?”

赵匡胤目光扫过慕容延钊诸将,叹了一声,突是拱手作礼,“赵某但要与江大人密谈一事,还请诸位暂为退下……”

慕容延钊等人互视一眼,点了点头,齐声道:“末将遵命。”

岂知行到帐门口,却是为帐前的兵将所阻,但听兵将中有人喊道:“我等已是口岀反言,若点检不愿为我等拥立,我等只好另选明主了……”

“不错,我等此下已是反了大周,点检若使不愿受拥,我等此下但先杀回开封……”

一时间,兵刃出鞘之声不绝于耳,江秋白心下一沉之中,但听慕容延钊喊道:“尔等是否是真心拥戴点检为主?”

“我等自是真心……”但听帐外兵将大声应答,响声却是声震四下。

慕容延钊喊道:“若是如此,点检将令可是要遵?”

“但若点检大人答应寅时领兵返京登基,我等无所不遵……”

“不错,我等家室皆在京中,但使走漏风声,我等家室危矣……”

“寅时发兵……”

“寅时发兵……”

慕容延钊等人转首望向赵匡胤,赵匡胤却是望向江秋白,“江大人,此下若使不应军心,恐是会起大祸,但要先答应下来,再为图策应对方可。”

江秋白来到军中目的是为拖延时间,但想大军若是寅时从陈桥回到开封,至少是要过了卯时三刻。但想丑时三刻便能得到消息的范质、王溥早是将都城做了防范。心下一安,闻言冷笑道:“赵大人以为他们会听江某行令?”

赵匡胤讪讪一笑,举目望向帐外,“寅时发兵便是,尔等先为退离中军营帐……”

“我等遵命。”赵匡胤一为答应,帐外兵将齐刷刷躬身领命退下。

江秋白心下一叹,“你何时开始布局……能使侍卫司兵马也如此唯命是从?”

“大人何出此言?大人也是亲眼所见,非我心存不臣,实是六军将士所逼。”赵匡胤此下眼中泪光可见,“若是下官早存异心,何必要请求大人为监军使随军……”

“嘿嘿,你已是知道我不敢杀你,亦是知道要想夺了大周国最关键之处在于人心,让我监军随阵是想使我知难而退吧?”

“大人终是不会相信下官所言。”赵匡胤摇了摇头,“六军哗变但为有人贪图富贵唆使而起,陷下官于不忠不义之地,若使大人肯听下官一策,不仅可救下官一命,或也可使六军叛心安抚。”

江秋白但知六军哗变是赵匡胤早为处心积虑布局造成,闻言暗自冷笑,“那你且说来听听……”

“六军兵将家眷大多都在京中,此下受人蛊惑,生了叛心,但为骑虎难下。若使使人赶回京都早做布防,再请太后、皇上下旨对六军既往不咎,加上下官届时言劝,此事但有挽回局面。”

江秋白此下断不肯相信赵匡胤,但听他如此言策,心中却是大为惊疑,一时之间却是不知赵匡胤的用意所在,略一沉吟,言道:“你即无异心,在兵将哗变之时,何不使人潜回京都禀报?”

“六军哗变早是有人作了准备,如何可以做到使人潜出,但使大人的身手,此下也是未必可以闯出军阵。”

但想军中诸多随军供奉也是参与了兵变,此下面对千军万马,纵使抱丹小成修为的江秋白也是难以脱身。

“那你认为如何可以做到?”

“下官当日曾让严秋与少文二人与大人传旨,不知他二人是否随大人到来?”

“原来你所谓要我相救,是想打听严秋他们是否回京禀报兵变之事。”

“如此说来,大人已是做了安排?”

江秋白冷冷一笑,却是未与作答。

赵匡胤却为脸上一喜,“但使如此,下官有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