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拂水龙吟凤梧扬 > 第二十四章 天蚕体

拂水龙吟凤梧扬 第二十四章 天蚕体

作者:独孤寻影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原来是柳宫文见那护卫危险,伺机放蛇袭击翁牧,这时院墙上已站有赶来的数十位护卫,或持刀剑,或引弓待射,翁牧大喊一声,一招“劈山问路”砍向灰袍老者,旋即纵身向右侧一闪,掏岀神风散抛出,但见一团轻烟喷起,烟雾迅速四散而开。

柳宫文是用毒之人,见状忙道一声“毒烟”,旋即闭气,挥袍荡开烟雾,灰袍老者等人闻言屏息暴退,翁牧趁机举刀向柳宫文砍去,柳宫文亡魂大冒,移身避向廊柱后面,“咔嚓”一声,那廊柱应声而断,木屑尘土四散。

此时“嗖、嗖”的箭声响起,一道箭雨射来,翁牧置之不理,变招一刀复是砍向柳宫文,那箭矢至翁牧身边一尺处,却是被气机震落,眼见刀身将要砍到骇然疾退的柳宫文身上,翁牧但觉右侧一道气机突来,“咣当”一声响起,一柄长枪击中手上的刀身,巨力震荡,刀锋一偏,在柳宫文身侧划岀入地两寸的裂痕。

翁牧心中一凛,从袭来长枪力道来断来者至少是明窍境山腰修为,回头一望,只见一位身着绯袍,两鬓结辫的契丹汉子,双目如鹰收回长枪冷冷望着自己。

翁牧也不言话,左手成诀抚过刀身,一招“风波四起”画孤成圈,紧接着“劈山问路”、“抽刀断水”一气呵成,攻向那契丹汉子。

此时但见院中刀光剑影,楚南风本是已占上风,怎奈院墙上弓箭手不断偷袭干扰,终是不能破去三人的联手,但恐翁牧有失,心念急转之下,一招“张鹿奔月”倾力击出,逼使宿卫司的三人后退,接着一招“尾虎展翼”,剑气纵横,扫向院墙上的弓箭手,那些护卫受剑气所摄,自是纷纷落下院墙。

电光火石间,楚南风收剑入鞘,纵身至边上石墩处,拔下一把重刀,月霜刀法使出,一招“碧虚无云”劈向宿卫司的三位老者,那三人顿觉一阵排山倒海的气机涌来,寒气逼人,不敢硬拼,同时向后暴退。

楚南风右手一转,抡刀横切与翁牧斗在一起的契丹汉子,那契丹汉子始料不及,眼见翁牧也举刀劈来,百忙中右掌一拍长枪柄底,那长枪脱手而出,迎向左前方袭来的刀锋,同时脚后跟一蹬,向后暴退,避开翁牧正面砍来的刀锋,“呯”的一声闷响,那汉子竟然撞破院墙,跌坐在隔壁庭院之中,口吐鲜血,在两大抱丹境高手合击下竟也逃了一死。

翁牧正待举刀上前,却见那受伤的契丹汉子身前落下几个人,竟皆是明窍山麓修为。

翁牧心头一震之中,那些赶来的护卫却是或刀或棍奔疾过来,楚南风心知此下难以拿下柳宫文,便是纵到翁牧身侧,“走”,扔出重刀击向那些护卫,同时一手轻扯翁牧衣袖,二人腾空上了厅堂屋顶,不管身后“嗖、嗖”射来的箭矢,联袂疾掠而去。

一一一一一

六棱山黄羊尖峰顶,洛逍遥与萧慕云二人盘腿坐在穆道承身前,只听穆道承道:“动之始则阳生,动之极则阴生,一阳一阴交而自然。静之始则柔生,静之极则刚生,一柔一刚行而并济,这是“玄元初经”的要义。”

“武林中人走体魄练武之道,贵在以力蓄气,气贯丹田,以力行气,俗称力气,力足气满。以神识修武之人,以意寻气,气转周天,以意使气,是谓神气,意满气足。两者皆有其长,但归真境之时,练体魄之武者多胜于修神魄之人。”

“这是为何?”萧慕云道。

“到了归真境,三魂七魄经过初三境:筑基、练气、固元的功法修习之后,返朴归真,始见修武之根,或见体魄之盛,或感神识之敏,故而选择适合自己修炼武道。”

“走神魄修行的人,归真境之时心神未满,易受外界影响,气机不稳,打斗时与修体魄之人以力行气的稳定不同,是故多有不如,待到神念境、明窍境后就相差无已了。”

“逍遥你到了归真境后,天光地相与七魄相合,阳交阴,刚交柔而生力之根,阴交阳,柔交刚生气之翼。在被狮王燕仲长制住脉络后,看是有气无力,实则神识牵引力魄暗动而不自知,所谓牵一发动全身,才会在六个时辰内不知不觉冲开禁制,嘿嘿,这就是天蚕体体质之妙……”

萧慕云打量了洛逍遥一眼,脸显不解问道:“师公,何为天蚕体?”

“武学之道,博大精深,有许多功法受于自身体质所限,不能修臻圆满之境,所以才有了体、神两种入武之道的说法,而亦有一些人体质异于常人,体魄、神识两门的功法都可修到大成圆满,武林中称之为双修体质,而天蚕体就是这神体双修中的一种。”

“人之四肢各赋一脉,一脉三部,是为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心藏神,肾藏精,脾藏魂,胆藏魄。虽共存一体,亦有生克,故而一般行武之人在破境之时,亦要闭关修炼领悟,以防走火入魔,先似蚕作茧自缚,后如蛹破茧化蝶。”

“而逍遥的精、神、魂、魄相生相辅,异于常人,更胜于一般神体双修之人,嘿嘿,神体双修之人已是难见,何况更胜于它。”

穆道承笑了一笑道:“逍遥你现在的境界看似归真小成,实则已入大成圆满,所谓天蚕体,就是破境无须闭关,可临阵破界,顿悟入境。哈哈……无须什么作茧成蛹、破蛹化蹀,想是不出几年便可入抱丹境了。”

萧慕云听了格格一笑,笑眯眯盯着洛逍遥道:“师兄这么历害,以后要多多指点了,嘻嘻。”洛逍遥一时脸红。

萧慕云又是轻笑一声,转而问道:“那为何师公与师父现在才看出来师兄是天蚕体?”

“到了归真境之后,身上精血去除杂质,奇经八脉真元通融,牵引具有双修体质的隐脉得以生长显现……而逍遥体内,像是先天具有匿隐之能,若非扣住脉门,如医者一般切脉细探,倒是窥其不得,这也是他有异于别的双修体质,他日修为也非是别的双修体质之人可比……”

萧慕云娇笑道:“这么厉害,那洛师兄以后修得大成,岂不是同境无敌?”

穆道承呵呵一笑,摇头道:“天下武学,博大精深,尚有许多未为人知的功法。拥有天蚕体质,习武自是事半功倍,若说同境无敌,却也未必。一百多年前,前唐武宗之时,有位人称凌布衣的人,据说也是天蚕体,三十五岁之时便已是元婴境修为,罕有敌手,有一年有一位天竺来的僧人……”

这时一声“阿咕”声传来,一只海冬青俯冲而下,在穆道承头顶上旋盘一圈,复而疾冲而上,向“明月山庄”方向飞去。穆道承见状便站了起来,道:“楚兄弟来了,哈哈……”

大笑之中与洛逍遥、萧慕云下了黄羊尖峰顶,朝“明月山庄”归去。原来楚南风与翁牧二人在护卫府击伤那使枪的契丹人时,又来了几位侍卫司的高手,楚南风见其中亦有一位抱丹小成之人,心知再缠斗下去也杀不了柳宫文,便与翁牧回了分阁,准备伺机再去。

岂知过了两天后,去上京的南院大王与太保等人带着护卫随从回到了幽州,楚南风心知此下刺杀柳宫文千难万难,只能先暂放下来。吩咐司空冉留意柳宫文行踪,便与翁牧二人离开幽州来到了明月山庄。

穆道承三人回到山庄,见到已到客厅入座的楚、翁二人哈哈大笑,对着翁牧拱手道:“这位想必就是大兄弟口中的翁长老吧,稀客,稀客,这次两位就多待几日。”

萧慕云忙上前见礼道:“慕云见过师父。”

“见过翁长老。”

翁牧见她容貌凊丽脱俗,举止从容心中大为赞叹。萧慕云是契丹人,自有契丹女子的豪爽天性,又在幽云多年也融入了汉家习俗,比起中原女子初次与人见面的羞羞答答,自然是显得落落大方。

穆道承见洛逍遥与萧慕云二人行过礼后,一个站在楚南风身后,一个站在自己身边,便是笑道:“你们二人且去喊那管家杀几只羊,待今晚用上。”

“是,师公”洛逍遥与萧慕云对视一眼,行礼告退而出。

穆道承望向楚南风笑道:“大兄弟此去幽州,事情可曾办妥了?”

楚南风心里苦笑,关于追杀柳宫文一事他自不想让穆道承知道,听到穆道承询问,略一迟疑,应道:“人未寻得,只得暂且放下。”

穆道承皱了皱眉头,抚着银须:“难道那厮不在燕王府?”

望着神情讶然的楚南风,笑了一笑:“是逍遥告诉老哥的,大兄弟别怪他。前几日老哥我向他询问大兄弟去幽州所为何事……见他支支吾吾,便逼他若不说出实情,老哥便去幽州寻你,他才道出大兄弟是去幽州寻那害了马郡主之人。”

楚南风苦笑一下,从未说谎言的洛逍遥,自然是骗不过久经江湖的穆道承。当下叹了一口气,将在护卫府打斗的过程言出。

穆道承闻听经过后,点了点头:“原来如此,听雁北讲过护卫府与侍卫司高手众多,却未曾想到除了去上京的一批好手与燕仲长外,还留有十余位神念境,怪不得合大兄弟与翁长老都不能得手,那日老哥也应赶去助大兄弟一臂之力。”

穆道承确有此意,只是想不到柳宫文会躲在护卫府,楚南风闻言忙道:“此事晚辈自会料理,穆前辈万不可插手,以免萧都统日后为难。”

他心知穆道承的对自己甚好,担心穆道承插手此事会给萧雁北带来不便。穆道承哈哈一笑:“契丹人与汉人不同,恩怨自有一番讲究。老哥我是江湖人,雁北是朝堂之人,两不相干。他日老哥遇上此贼,将他砍了与马郡主报仇。”

见楚南风脸显苦笑,知他不愿假人之手,便改口道:“将这恶厮擒了,给大兄弟处置。”

这时有一仆人走到厅门口躬身行礼:“禀庄主,羊已杀好了,何时可以烧烤?”

“好,此时便可烤上,再去窖中取三坛酒到池亭上,准备一点小菜,老夫即刻便去。”穆道承离坐而起,转而对楚、翁牧二人笑道:“走,去池塘的亭中喝酒再叙。”

洛逍遥与萧慕云二人年龄相若,虽男女有别,但心无杂念,若非有长辈在旁,二人倒是无所拘束,天南地北各有所聊,此时二人在池塘亭中畅谈,见穆道承三人行来,忙迎上见礼,穆道承甚是感慨般的对萧慕云道:“小慕云,再过几日便要随你师父去太白山了,今晚得陪师公喝上一口。”

萧慕云对穆道承感情甚深,听了师公言有感叹之意,便娇笑着道:“师公,听师兄说太白山也是清静,不如您老人家也去太白山一年,免得慕云也想师公。”

穆道承哈哈一笑,望向楚南风:“大兄弟,你觉得如何?”

楚南风知他言笑,便道:“若前辈肯去,太白书院山长之位虚位以待。”众人一阵大笑。

这池亭围栏皆铺有青石长板为座,亭子中间置有五尺见方的石桌,桌边置有石礅,穆道承示意楚、翁二人落座,望了一眼坐在青石板上的洛逍遥,言道:“逍遥悟性异人,五日内便将月霜刀法精髄领悟三分,实是难得。这次归去,可将玄元初经带上,慢慢参悟,他日必能超出老哥所学。”

楚南风闻言脸色一变,“这如何使得?”

“历来武学失传,皆因门户之见所致,愚人不足言道。”穆道承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老夫一身所学皆是恩师所赐,时至今日,老夫尚不知恩师法号大称,恩师之意老夫悟得,开宗立派,是为私见。如庄子释经……”

“道德真经,开篇即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庄子却以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注释道德真经,又以盗跖、渔父贬孔圣春秋……皆其强辨、私见。”

楚、翁二人一时听得目瞪口呆,穆道承呵呵一笑:“道德真经之“我”喻为自然,不立私意,实为无我,庄子硬是著书释其忘我。本是无我,何来忘我?”

“丧妻言喜,树壮悲死。孙圣春秋,如牙人视秤,星点断量,无偏无护,其齐物论、渔父一类,似言自然无为,却是庄子自我之见,强说诡辩,实是可笑。”

庄子的妻子死了,鼓盆而歌说是死即回归,是可喜之事。见一棵树壮大直挺,却叹它还不如长得矮小弯曲,才不会被人砍伐。又撰写盗跖、渔父之事抨击孔子学说,认为孔子不晓无为之治,有违自然,穆道承却认为庄子释说曲解了“道德真经”本意,才岀言讥笑。

“老夫的师尊是位高僧,当初见老夫神识强于体魄,用了三年时间撰写了这本兼有佛道两家功法的“玄元初经”,费了不少的心血……“太初心经”的寻气遁气之妙,胜于“玄元初经”,但“玄元初经”柔刚兼生,对具有天蚕体的人,却也是大有益处。”

“如人观花,入眼各色,以物喜物,以物悲物,皆自心境,能不我物,则能物物,如孟子著书,未有一字言“易”,“易”理却尽显书中。这玄元心经,仍老夫恩师所着,老夫不敢强释,恐失本义,故而才让逍遥带去参悟,大兄弟不必推辞。”

楚南风知是推辞不得,心赞穆道承胸襟,便点了点头,拱手道:“前辈胸襟宽广,晚辈万尘莫及。”

穆道承感慨道:“老夫才不足言道,武不足为师,一生仰父母之包容,恩师之无私,易前辈之胸襟,成就了今日之穆道承,哈哈……”此言亦道岀心境对领悟武学的重要,楚、翁二人相视一眼,皆是心有所得。

这时仆人已将酒菜送至,穆道承便招呼洛逍遥与萧慕云二人入座,道:“武学招式之妙,我辈之境视之等闲,刀剑拳脚,如何精妙,气机罡气所向如何不知,料敌之短、后发制人,皆一念之间。但对逍遥、慕云你二人来说,悟得无招胜有招,还为时太早,师公的月霜刀法只有九式,与人对敌,任人千招百招,师公也只用九招对付。”

顿了一下,与翁牧递敬过来的酒碗一碰,喝了一大口,又道:“天下万物有形必有坏,武学招式亦然,无有一招敢言毫无破绽,只是对手能不能瞧出而已,但瞧岀又如何?老夫太白山归来后,悟得自身招式破绽即是虚招,九招亦十八招,三十六招,招招式式皆是胜敌之式。”

“故而要先知自己招式破绽,演化为诱敌之式,至于如何演化,唯自悟之。待踏入抱丹大成之时,自会忘却招式之繁,乃见无招之妙,莫见鱼游从容,谓之鱼乐,见其形畅,却未窥神昧。”

楚南风闻言点了点头,对萧慕云、洛逍遥二人道:“无招不漏,破绽即招,或虚见实,或真是假,招式万化万幻皆出心变,欲制其变,自先而变,欲破其变,待后顺变,你穆师公所言,乃至理之见,若有所不通,不可以强通,强通则有我,有我则失真见障。”

洛逍遥,萧慕云互视一眼,起身执礼道:“弟子谨记在心。”

“大兄弟甚知吾意,来,大家喝上,哈哈……”穆道承开怀大笑。

楚南风在太白书院时颇是严谨,此时见穆道承豁达率直,便也一饮而尽,望了一眼萧慕云,笑道:“此次晚辈收了慕云为徒,自会将太素心经教授与她,星宿剑法招式倒也与她适合,与逍遥平常二人相互砥砺,加上自身功底,半年内应会踏入归真之境……届时但请前辈往太白山一行,将慕云接回。”

穆道承、萧慕云闻言皆是一愣,又听楚南风道:“晚辈并非有赶走慕云之意,一来慕云踏入归真境后,就如前辈所言,要更上一层,须靠自悟了,二来晚辈想半年后去天下群山寻找希兰……”

楚南风若非去找柳宫文报仇,在悬空寺听得悟真大师之言后,想是已踏上寻找马希兰之路了。

“易前辈七年前曾说,三年内有无马郡主消息都会归来,而如今……千山一湖?天下众山,多有湖池,事发楚地?马郡主师门又在衡山,大兄弟不如着重在楚地山水……”穆道承岀言后似觉多余,也自停了下来。

“希兰的师父静慧师太,得知她岀事后,寻遍了楚地,也未有发现踪迹,十年前师太圆寂时,晚辈尚在拔仙台上,得到逍遥父亲转告,晚辈才知晓……下山前去吊唁,听希兰师门之人言称,师太离世前都一直寻找……哎,想是一切皆有缘法。”

转眼望向洛逍遥,微微一笑:“为师与你父亲十年之约,明年便是期满之时,届时你也可岀师离山了。”

当初洛寒水见他自困拔仙台,恐他心境入碍,去转告静慧师太圆寂的消息时,也将洛逍遥带至太白山拜了楚南风为师,意在让楚南风走出自困心境,十年为期。

洛逍遥心中自也知道这个约定,当下听得师父言起,心生感伤,不禁默然失神。他与楚南风情若父子,近十年来,除了前几年回去通宝阁与洛寒水小聚一月半月,其余时间都在楚南风身边,听闻楚南风要去寻找马希兰,却是不知何日才能相见。

而他虽未与易无为见过面,但时常听武望博等人提起,知道师公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此下听到穆道承的口气,似乎也是因寻找马希兰而不知所踪,心头诸念生起,自是脸显悲伤之色。

楚南风望着洛逍遥神情,知道他心中感伤之意,也不出言相慰,师徒二人迟早终有一别,且自让他明白天下无不散宴席的道理。

穆道承却是哈哈一笑:“为时尚早,为时尚早,还有半年时间,亦有诸多変化,说不定明日易前辈与马郡主便双双归来。待小慕云踏入归真之境,老哥也去太白山一行,与那武兄华兄把酒言欢,哈哈……”

洛逍遥知他宽慰,但想世事难料,不定真如穆道承所言,届时自也经常见到师父了,心念一转,却又神情见喜。

翁牧也是趁机转换话题,与穆道承两人切磋酒量,场面瞬间便是热闹起来。

众人在“明月山庄”待了两天,一同游览六棱山风景后,便与穆道承告别,取道北汉太原南下而行。到了太原府,在通宝阁略一停留,楚南风便与翁牧作别,带着洛、萧二人直奔太白书院而去。

萧慕云从未踏足中原,自然不知通宝阁有众多分号,见许广智称洛逍遥为少主,心中只道洛逍遥是个富家子弟,偶尔也会因此而取笑洛逍遥一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